推薦序
漸漸消失的下町風景
三文字昌也
二○二一年,在東京維修稻荷湯長屋的工程上,我聽「錢湯宅」朋友說:「欸你知道嗎,聽說東京台東區的某一個澡堂裡有一位台灣小姐打工,你認識嗎?」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那位在錢湯打工的台灣人,只覺得,因為東京的錢湯是城市裡最local的地方之一,錢湯老闆們應該都不懂外語,在那種環境裡,身為一位外國人來打工,真不容易。
我忘記了具體什麼時候第一次見到她,可是我還記得她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強烈。我從來沒見過這麼熱愛錢湯的人,也從來沒見過這麼熟悉錢湯內外的各種事情的人。那位就是從台灣來的「下町貴族」小姐。
她在這本書裡寫出東京錢湯各種各樣的歷史、文化、現狀──那也是漸漸地消失的東京「下町」的風景。她用她的觀點來分析這些文化的內情,我作為日本人,讀起來也很有趣。
說到錢湯(澡堂)的歷史,很少人知道,其實台灣的歷史裡面,也曾經有過城市裡公共澡堂。我曾有到台灣留學的經驗,現在是一名研究員,對台灣公共澡堂等生活城市設施的歷史進行研究。日治時代台灣有了私營日式澡堂(當時日語稱「湯屋」),一開始都是日本人經營的,後來台灣人也開始了做澡堂生意。興盛時期臺北市擁有三十家以上日式「湯屋」。日治時代後半,為了台灣居民普及洗浴文化和衛生觀念,當時的總督府也開始設置公營的「公共浴場」,包括北投溫泉等溫泉地。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後,那些私營和公營的日式澡堂(後來被稱「台式澡堂」),還有具備廣大按摩房的「上海式澡堂」被帶到台灣各城市,提供台灣居民們日本和大陸式服務。現代,這兩種澡堂已從台灣城市裡消失了,只剩台北市還留著幾家三溫暖。這樣,我們能從台灣澡堂歷史中發現台灣許多文化背景。我相信,錢湯(澡堂)是最正確能反映出城市裡生活文化的設施,而且那些設施不只在日本,也在台灣或其他國家。下町貴族小姐也是「歷史系畢業的孩子」,所以她跟我比較談得來(她是嘉義人,聽說她家族還記得嘉義文化路和延平街的路口有過一家澡堂)。她身為台灣人通過這本書表述日本錢湯文化,成功地打造一種城市文化的交叉點,我相信這些觀點上,很有價值。
我很高興很多台灣朋友們喜歡錢湯文化,還希望更多台灣朋友過來日本,體驗日本錢湯,想像各地的城市文化和歷史。
*三文字昌也
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都市デザイン研究室
一般社團法人せんとうとまち理事
合同會社流動商店代表
推薦序
日本社會史的縮影與庶民日常
林齊晧
看似平凡的錢湯澡堂,其實是一部日本社會史的縮影。
溯其源流,在西元八世紀日本的平安時代,京都已經出現付費使用的公共浴場,佛寺中也有設置「浴堂」,供困苦百性洗浴身心,又有宣傳佛教淨身的宗教功能。中世的鎌倉時代及後來的室町時代,平民可以使用的浴場越來越多;不過錢湯普遍在庶民生活流行的關鍵年代或許是江戶時期,隨著都市化的生活型態改變及技術改良,錢湯成為一種「江戶風情」。
洗澡這樣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在歷史的發展中卻突顯了人們的衛生觀、身體觀發生變化,配合時代生活環境的條件,才能逐漸變成日常習慣。
彼時的江戶大眾,雖然已懂得要洗浴清潔身體保持衛生,但不像現今家家戶戶都還有一套衛浴設備;家內有風呂可用的,相對常見於身分地位較高的武家、或是財力雄厚的豪商。就算平民百姓莫名發大財,想在自宅中蓋浴室來享受,在江戶也是窒礙難行──考量到火災案件實在太多,要是人人都在家中用火燒柴熱水,那不知道要重演幾次明曆大火的都市災難,是故人們不能隨意在家中裝設浴室,想好好洗澡還是得往錢湯跑。
江戶人讀書有《論語》、《孟子》,但其實也沒那麼遵循男女授受不親,至少在錢湯,男女混浴時有所見。在浮世繪作品中,可以見到一些描繪當時浴場百態的圖像,例如葛飾北齋的《北斎漫画 十二編》中,有一小幅男女老幼混浴的黑白圖畫;或是豐原國周的畫作《肌競花の勝婦湯》,用豐富的色彩呈現江戶錢湯混浴的風情,也暗示了隱藏其中的春色。
但江戶的混浴並不占多數,很多時候也是浴場經營者節省管理成本的辦法(不用分男女湯、一個浴池搞定),不過演變成情慾場所仍是有違風紀,後來還被明令禁止。步入現代化的明治時期,都市裡的混浴情形幾乎消失;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更加重視性別與身體隱私,戰後一些鄉村地方的溫泉館,也要順應觀光客的需求,出資改建成男女湯。
錢湯的黃金年代,被認為是戰後復興的一九六○年代期間(昭和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構成大眾記憶裡「庶民日常」的錢湯印象。然而進入平成年代,過去處處有錢湯的盛況不再,加上家庭衛浴設備普及化,生活習慣已不可同日而語。日本國民漫畫《櫻桃小丸子》呈現的在家泡澡、偶爾去錢湯的日常,也能映照出這個社會變遷。
本書雖然名為《錢湯打工仔日記》,但作者下町貴族受過歷史學薰陶的細膩眼光,總是能從看似平常的澡堂,找到蘊含其中的歷史人文脈絡,有從打工仔微觀的錢湯生態觀察,也有宏觀的時代社會精神,在這個既日常、又非日常的空間裡,見證錢湯在日本的盛衰榮枯。
*林齊晧
《udn global轉角國際》主編
推薦序
日本庶民的交誼廳──錢湯
陳威臣
會認識下町貴族,算是一個相當特別的緣分吧,我們一開始其實是「網友」,二○一七年已開始幫國內媒體撰稿的我,有一位臉書粉絲經常留言互動,而且內容還相當「專業」。
這讓我開始懷疑這位粉絲該不會也是旅日的「同業」,沒想到就因此結緣成為好友,還經常相約「出草」獵鏡頭,互相交換日本文化的相關資訊,但更讓我驚訝的是這位小姐居然在錢湯打工!
「錢湯」對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從小看日劇錄影帶以及「小叮噹」動畫(哆啦A夢,但我這年紀還是比較習慣叫小叮噹)時,經常可以看到鏡頭裡的日本人進錢湯的畫面。
然而自己真正踏進錢湯,卻已經是二十七歲的我在京都的初體驗。從小生活在日式家族當中,溫泉泡湯的經驗其實並不少,當兵時也曾待過老舊的營區,大部隊洗澡更是家常便飯,這些過往加上對於日本的嚮往,訪日時泡溫泉也偶爾會想要泡錢湯。
還記得第一次踏進錢湯,雖然是比較新式的大澡堂,但真的有富士山壁畫,這也讓我有著濃濃的既視感,更有種融入日本人生活的體驗,來日生活之後家附近有數家錢湯,便偶爾會去泡湯解放,享受那小小的幸福感。
其實錢湯不只是錢湯,經常會在這裡遇到街坊鄰居,打招呼閒聊幾句,有時坐在番台上的老闆還會參與。這濃濃人情所呈現的,是最美的下町風情,也讓錢湯成為日本庶民的交誼廳。
下町貴族能夠成為錢湯的一分子,著實花了相當多的心力,從一位錢湯的常客,成為錢湯的工作者,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下町貴族將她在錢湯打工的經歷,轉化為文字呈現,並且帶入了錢湯的歷史緣由,以及東京的錢湯巡禮,還貼心地告訴讀者使用錢湯的注意事項,可說是非常完整的錢湯指導。
不同的歷史發展與風俗習慣,造就了一個民族的自身文化以及認同感,錢湯可說是日本人的下町文化極致展現,近年來也陸續有許多外國朋友對錢湯有濃厚的興趣,雖說都市發展而導致傳統錢湯陸續消失,但也因日本文化在國際上受到極高的關注,錢湯開始成為外國觀光客試圖探索的標的。
只是錢湯有相當多的規矩,不諳此道者往往被拒於門外,但看了《錢湯打工日記》一書,即可安心地踏進錢湯,體會真正的日本下町文化,對於好奇異文化的朋友們,或許是永難忘懷的經驗吧!
*陳威臣
媒體駐日特派員
推薦序
走進街道上的浴室 用錢湯感受「家」的溫度
陳頤華
我常笑說,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用泡一回錢湯解決的。
記得第一次走進錢湯,內心還有些忐忑。對於不習慣「赤裸」的臺灣人,要在日本學習全裸入浴,褪去的不只是衣服,還有對泡湯文化不熟悉的害羞感。但對日本文化有著高度探險決心的我,決定勇闖東京巷弄裡的小錢湯,這一試,就成了主顧。或許是獨自一人的自在感,也可能因為錢湯裡都是在地歐巴桑,所謂「共浴」帶來的不安,在錢湯的高溫下昇華為舒壓的微小分子,「啊~這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了吧。」比起奢華的高級溫泉旅館,錢湯的自由與親民,讓人一週要泡上三、五次都不成問題。於是,那些工作上的煩惱、人生中的困擾、戀愛裡的麻煩事,都可以在錢湯的溫暖懷抱中,隨著熱氣蒸發,透過大煙囪揮發出去,當走出錢湯後,又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這樣的魅力,非得要自己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到錢湯的迷人之處。每次出差日本回到台灣後,比起美食,更想念無法搬移回台的泡湯行程。直到我在「下町貴族」臉書粉專中看到了「錢湯打工仔日記」的連載後,彷彿獲得了救贖,除了能透過照片探訪日本各地錢湯外,更能跟著下町貴族的雙眼進入錢湯不為人知的世界,用雙手清掃著浴池,用雙腳走進許多百年老錢湯記錄時光在此留下的沐浴痕跡。無論春夏秋冬的短袖短褲,下町貴族帶領著我們,一步步成為「裡錢湯」的「真信徒」。
多數在午後開業,並一路營業到深夜,錢湯對於勞累一天的日本人來說相當方便。天黑之後,還能看見上班族或是附近居民手裡捧著臉盆與盥洗用具,伴隨悠閒的腳步走向錢湯,單手掀開印有「湯」字樣的暖簾,準備以熱水褪去一身的疲勞。因為下町貴族的「錢湯打工仔日記」,我們得以走進櫃檯、刷起浴室,在所謂百姓「交流場所」的錢湯中,感受真實呈現彼此,學習在庶民文化的極致精神中,體驗浴場禮儀、感受特別藥浴帶來的療效,以及欣賞一幅宛如藝術品的壁畫。
《錢湯打工仔日記》就像是我曾經看過阿部寬在電影《羅馬浴場》中奮力而起的有趣的畫面;也像戶次重幸在日劇《白天的錢湯酒》中,當個愛蹺班泡錢湯的上班族,盡情享受錢湯揮汗後的舒坦。但不同的是,下町貴族用台灣視點記錄下富有歷史文化意涵的錢湯文化,將屬於日本人「街道上的浴室」,真正寫成「家」的親切感。
隨著世界的轉變,越來越多歇業錢湯成為歷史。那些帶有老闆個性的裝潢、依地區不同而誕生的獨特風格,難以割捨的各家錢湯容貌,都在這本打工日記中封存下來了。在澡堂面對最「真實」的自我,錢湯與家的距離,仍是如此地緊密,還好有下町貴族,讓我們能泡上一回,屬於台日溫情間的人情錢湯。
*陳頤華
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