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變形」是台灣原住民族神話傳說故事中經常出現的主題,包括人變動物、人變植物、動物變人等等,本冊「孩子變老鷹」就是人變動物的故事,而且是「孩子變鳥」的經典類型。孩子之所以變成鳥,有的版本是因為被虐待而逃離,有的則是偷吃穀物而被懲罰,原因各不相同。
神話傳說故事原本係以口語傳誦的方式流傳,今天改編為雙語繪本,不僅在於故事的敘事美感,更有傳承族語的教育價值。
這種故事裡,主角往往是受委屈的孤兒,「孩子變老鷹」裡的撒妮,就是這樣可憐的女兒:媽媽病死了,遭受後母虐待打罵,家裡的工作通通壓在她身上,還經常挨餓。處於絕望困境的撒妮,故事結尾很清楚地說出她的盼望:想要擁有一雙翅膀,飛向自由的天空,逃離這個痛苦的世界。然而,變成老鷹的撒妮,無法講話,只能在空中叫著「Kukuav、Kukuav」,也就是布農語的大冠鷲「Kukuav」。
變形,是逃離現實的路徑,如果悲傷的人倫世界是個無從躲避的牢籠,那就只能透過靈的想像,另尋一個自由的天地。這個悲傷的故事來自遠古時代,因著普遍性的劇情主題而穿越時空,「受虐的女兒變成孤獨而自由的老鷹」,是淒美的藝術形象,也適合當作親子關係的教材來閱讀。
劉智濬(中臺科技大學專任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總序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段話,用來形容現代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困境及因應之道:所說的話就像是微風,說出去之後就「音消雲散」;所寫的字,像是人們所踏過的腳印,可以讓後人緬懷學習。
現今台灣原住民語言所面臨的窘境,就是「文字化」的工作無法趕上語言日漸消失的速度;從前語言學家所建置採集的語料,也一直冰封在資料庫裡面,即便是拿出來參考,也像是台灣原住民語言最早被文字化,原住於現今台南平原的西拉雅族(Siraya)被稱為「新港文」的語料,因年代久遠而無法完全的暸解當時語言的全貌。因此如何將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字化之後,和音檔做連結,再加上現今共通語言的文字和音檔結合,應該是現今台灣原住民語言欲傳承最重要工作之一吧!
感謝晨星出版公司的遠見和努力,在最重要的階段做出最重要的決定,在傳承台灣原住民語言的工作上,持續的貢獻心力及創意,讓富有最多元生命智慧的台灣——南島語言的原鄉,持續因擁有多元語言的生命力而顯得光彩耀眼,成為名符其實的寶島台灣。
也要在此紀念已故的田哲益老師,因為他的努力及堅持,讓布農族族人對祖先們過往的生活智慧,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更為明確。當然,也很遺憾的是,這本繪本是我本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將故田哲益老師所撰寫布農族傳說故事轉譯成布農族巒群語,並負責朗讀之任務。而能夠將他這一生最後的著作,轉化成富有布農族生命力的語言,也是我對他這一生為布農族文化的努力最誠摯的敬意!
全正文(Lian Suql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