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地緣政治學是什麼樣的學問?
❶地緣政治是從「地理+政治」雙重面向的觀點來看世界情勢
地緣政治的英文是geopolitics,這是由字首geo-(地球、大地)與politics(政治學)結合而成的字,而地理學的英文是geography。地緣政治學即是結合地理與政治的觀點,來幫助我們了解世界情勢的一門學問。在地理條件的基礎上,思考政治、軍事、經濟等的影響,正是地緣政治學所扮演的角色。
❷地理條件決定國家的選擇
所謂地理條件,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國家「位在地球上的哪裡」。依山嗎?傍海嗎?與鄰國如何連接?兩個不同的國家,即使期望同樣的經濟成長,但因為地理條件不同,達成目標的方法也不一樣。當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效果好的方法,有效果不好的;而在某些情況下,方法會受到限制。例如:位於內陸的國家追求經濟發展,需要擴大陸上運輸網;如果是環海的國家,則有必要增加海外貿易據點。所以,一個國家的選擇,會受到地理條件的影響。
❸源於十九世紀的德國,被做為合理化侵略的藉口
地緣政治學的概念,最早來自於德國地理學家弗里德里希.拉采爾的著作《政治地理學》 (1897)。拉采爾在書中將國家視為「為了生存而與鄰國競爭的有機體」,並指出「國家為了維持生命力,必須擴大生存空間」(國家有機體說)。受到這個學說影響的瑞典政治學家魯道夫.契倫, 他在《國家乃一生命形式》一書中,首度使用「地緣政治學」一詞,契倫提倡「國家是有機體,為了維持生命,有權確保資源」,「假如無法維持自給自足,也不介意擴大領土來確保資源」。
這個主張的時代背景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歐洲列強對外殖民統治特別活躍,「為了本國的生存而去侵略他國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想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相當普遍。德國退伍軍人出身的地理學家卡爾.豪斯霍弗爾,更以拉采爾的學說為基礎,主張「國家為了自給自足而擴張所需的領土--『生存空間』,乃是國家正當的權利,甚至有必要確立經濟上的支配領域」。希特勒就是學習豪斯霍弗爾的學說,將納粹侵略他國視為理所當然。
❹指引「如何將本國立場導向有利方向」
如今,把侵略正當化的「生存空間」之類的想法已經被否定。但地緣政治學仍是一個有效且重要的工具。在思考利用外交讓本國處於有利地位時,有了地緣政治學的概念,就能洞悉「國人應該把目標放在哪裡?」「首先該採取什麼行動?」並且洞察「對方期望什麼?」「談判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即使不願有戰爭,但各國為了生存需要不斷競爭,這是不變的事實。
為什麼現在應該學習地緣政治學?
❶了解世界情勢「為什麼」如此
學習地緣政治學,可以深入了解國際情勢的背景。為什麼俄國會進攻烏克蘭?為什麼俄國不歸還日本的北方領土?為什麼中國想要尖閣諸島(﹡臺灣稱釣魚臺列嶼)?為什麼英國要脫離歐盟?為什麼美國過去頻頻派兵中東?為什麼中東的紛爭不斷? 諸如此類的疑問,以地緣政治學的框架檢視,便能豁然開朗,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國在他們地理條件之下所採取的行動準則。
❷發現世界歷史的一致性
即使國家的領導人替換,國家的地理條件也不會改變。當政權交替或政治制度改變,國家目標可能會隨之變化,但是實現目標的方法,島國還是有屬於島國的思維方式,大陸國家也有大陸國家的思維方式。理解這點後,就能在各國歷史中找出他們的行為與思考的模式。例如:俄國是位於歐亞大陸北端的大陸國家,長久以來總是在尋找通向海洋的出口,就是這種地理條件所造成的需求,讓俄國長年以來採取南下政策。俄國與日本北方領土的問題、併吞克里米亞、介入敘利亞內戰等等,這些都能從南下政策的角度來理解。
❸「那個國家接下來會怎麼走?」「我們國家該如何前進?」
預見國家的未來!
當然,國家之間沒必要以戰爭為前提。但是各國之間為了生存,的確會在經濟方面彼此競爭或合作。關於這些,只要了解地緣政治學,便能預測世界未來將發生什麼衝突、各國又將如何抉擇。在接收國際上的資訊時,如果能以地緣政治學的視角來看,便能設想各國背後的意圖,以及後續的發展。
❹我們現在就該學習地緣政治學!
日俄戰爭時,任職聯合艦隊作戰參謀的秋山真之等人,就曾學習地緣政治學,可說是日本的先驅。到了一九三〇年代,豪斯霍弗爾的著作被引進日本,掀起了一陣地緣政治學風潮。然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聯合國總司令部(GHQ)認為地緣政治學傳遞出「促進戰爭」的形象, 因而禁止這門學問。因此,日本人至今一直缺乏充分學習地緣政治學的機會。與西方人士相比,日本人較不善於談判,缺乏全球化概念,也不擅長宏觀的戰略性思考,可能就是因為缺乏學習地緣政治學的機會。為了國家未來的發展,現在正迫切需要學習地緣政治學!
※ 編註:本書作者以日本的立場撰寫,為了維持視角的一致性,因此內文使用的地理名詞,以日本的稱呼為主,少部分另加註臺灣所稱呼的名詞。
編輯小語
本書圖文精采充實,推薦給所有有興趣的人入門地緣政治學,把我們從課本裡、新聞中摘取的片段知識,內化形成深刻清晰的見識,建構對世界大局的全盤理解。
我們可體會海運咽喉點的影響力:2021年的蘇伊士運河阻塞事件,在臺灣也被稱為「大排長榮」事件,這裡是物流運輸必經之地,重要的戰略位置;我們將認識到東南亞國家在美中之間採取平衡外交:泰國、菲律賓的領導人在軍事與經濟方面有巧妙的布局,新加坡利用物流樞紐咽喉點的優勢,與各國建立良好的關係。
書中也指出,中國為了進入太平洋獲得海權,絕不會放棄臺灣。現今美國與中國對立,我們臺灣需要好好思考,什麼樣的策略能夠求取生存,獲得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