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掌握思考,使你擁有無憾的人生
中央大學講座教授、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這是我回台後翻譯的第五十一本書,我從來沒有翻譯任何一本書像翻這本書這樣快樂,也從來沒有像翻譯這本書一樣,後悔自己不會中文打字,要逐字的寫。我的原子筆心是論打去買的,不知寫掉多少枝,我一早爬起來,就坐在桌子前面寫,六親不認,貓咪繞著我的腳一直轉,也無暇理牠,迫不及待想把它譯完,介紹給讀者看。
作者的睿智深深吸引了我,他做的實驗都很簡單,卻有力地證明了人不是理性的動物,很容易被直覺和偏見誘導去犯錯。其實,這本書中所說的決策錯誤,我都犯過,比如說,因為非常喜歡這本書,就完全忽略掉它是厚厚一大本,三十多萬字,簽合約時,沒有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到後來趕得不得了,勤奮程度只有當年大學聯考可以比。幸好to err is human,人本來就會犯錯,只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不再犯第二次錯就好了。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在做決策時,一定會避開系統一的陷阱,使自己成為更有智慧的人。
康納曼和特維斯基的合作奠定了他拿諾貝爾獎的基礎,特維斯基卻在他得獎之前過世了,這是他一直引以為憾的事。在書中,處處可見他對特維斯基的推崇。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其實朋友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我們初識一個人時,不知他的人品如何,但是只要看他的朋友是誰就知道了,所謂「物以類聚」,這揣測通常是八九不離十的。好朋友決定你一生的成敗,康納曼自己說,沒有特維斯基,就沒有這個諾貝爾獎,朋友的重要性由此可知,人真的是互相影響的。
康納曼是傳統心理學訓練出來的認知心理學家,他在1973年所寫的《注意力和努力》(Attention and Effort)是我念研究所時的教科書,也是我後來出來教書時的教科書,他那時已是非常有名的認知心理學家,但是他毫不猶疑地拜比他小三歲的特維斯基為師,因為特維斯基有的是他所缺的數學心理學專業。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這句話真是沒錯,他們兩人一拍即合,從此開始合作,在早期還沒有團隊的概念出來,所有的論文都是盡量單一作者,以免論文的份量被稀釋,他們兩人卻一直都是合作無間,不理外面人家說誰是leader、誰是follower,當然,他們會開風氣之先也跟當時的心理學界的氣氛有關。
從上個世紀初,心理學家就一直想用硬科學(hard science)的實驗方法把心理學帶進科學的領域,擺脫早期心理學給人那種非科學的印象[我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時,實驗室主任利伯曼教授(Alvin Liberman,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就說,愈不是科學領域的學門愈是想得到科學的頭銜:政治學明明是講權謀的學門,卻叫Political Science,圖書館學叫做Library Science,最離譜的是社會科學叫做Social Science,社會是人的集合,人是天下最說不準的動物,哪有一致性可言?],所以當時可以準確測量的行為主義、心理物理學很盛行,大家都希望能找出可準確預測人行為的方式。康納曼他們想用數學公式找出人類做決策的內在機制,驗證傳統經濟學中,人是理性的核心假設,他們的努力把經濟學和心理學聯結在一起,開創了這個新領域。
實驗心理學家對科學最大的貢獻就是做實驗,我們懂得如何去除混淆變項(confounding variable),使實驗結果乾淨可用。以前我們上實驗法(methodology)時,老師就一再告誡「這是你們將來吃飯的傢伙,要好好學」,實驗法不及格就當掉了,有點像醫學院的病理學,考不及格便無法升級。如果這門課修得很紮實,它的確可以幫助我們馬上看到新實驗有漏洞。前一陣子有人說母乳可以增加孩子的智商,報紙大大宣傳了一番。但是仔細一看,實驗者並未控制基因和後天環境這兩個對智商有大影響的變項。因此這個實驗必須重做,他們找了332對來自同一家庭的孩子,如果一個吃母乳,另一個就是吃牛乳,一比較起來,現象消失,立刻破解了迷思。其實孩子要的是關懷,只要有營養,吃什麼沒有那麼大的關係,父母不需要花雙倍的錢去買益智奶粉,因為根本沒有這種東西。
這本書中的實驗個個都像母乳實驗一樣,一發表出來就打破迷思,非常的精彩,尤其是康納曼心胸寬大,對打擊他的人,不出惡言,還邀他一起做研究,兩人各自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合寫一篇論文,共同發表。這當然是非常辛苦的事,但是它的確是消弭成見最好的方法。國內常有學者打筆戰,或鄙視另外一派的成就,這種一山難容二虎的心態,令人不敢恭維。這本書對年輕學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看看別人的風範,想想自己的行為,能不慚愧乎?
這本書書名叫《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兩個系統在主宰著我們的思考與決策,只是自己不自覺而已。快的叫做系統一,就是各種直覺的思考,它是整個自動化的心智活動,包括知覺和記憶,康納曼說「直覺就是辨識,不多也不少」;慢的他把它叫做系統二,是要花力氣去思考的,通常在系統一失敗後,系統二才會上場。系統二其實就是「你」,套句佛洛依德的名詞就是ego,而系統一是id,它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主宰著你的選擇和判斷,這些心智活動當然有上限,所以人會犯錯。但是若能把統計知識加進去,它就迫使你在思考時,同時考慮很多訊息,這時系統一只好退位,因為它天生就不是設計來做這種事的。在統計數據的幫忙下,邏輯的思考就使我們能做出較正確的判斷,這時的你就是佛洛依德的super ego了。
我在翻譯這本書時,覺得很有趣,因為社會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一向都是水火不相容,想不到,以數學公式為核心的數學心理學家和專門研究注意力的認知心理學家在探討認知領域的「思考」時,會得出社會心理學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概念出來。知識是相通的,沒有任何一個例子比這本書更有說服力了。
書中的各種效應,如框架效應、錨點效應、小數效應每天都在生活上看到。的確,同樣一件事,換個說法民眾就較能接受。台中監獄附近的居民拉白布條不要法務部在旁蓋性侵治療所,美牛案鬧了那麼久,耗損了不知多少國力,這些都是書中的好例子,法務部和衛生署的官員們應該來看看這本書。這本書對所有社會科學領域的人都會有用,絕對不只是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而已。
溝通是個藝術,但是溝通不只是藝術,它更是智慧,好的溝通者一定要知道人的心理,尤其是系統一的本質,因為系統一是直覺的,我們只有在系統一走不通時,才會勞駕系統二,所謂「閰王好見,小鬼難纏」,如果系統一放行,後面就沒事了。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奧地利和德國是同文同種,但是在器官捐贈上,奧地利的捐贈率幾乎是百分之百,而德國只有12%;瑞典和丹麥都屬於北歐語系,文化和人種也相似,丹麥還被瑞典統治過,但是瑞典的捐贈率是86%,而丹麥只有4%。追究原因,原來表格的設計不同。高器官捐贈國家的表格是你不想捐,請在格子中打勾,不然假設你願意捐;低器官捐贈的國家表格是你必須在格子中打勾,你才會成為捐贈者,就這麼一點點的差異,造成捐贈率這麼大的差別。人真是個說不準的動物,誰會想到表格勾選的方式會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執政者在民怨這麼高時,應該好好的來看一下這本書,檢討一下為什麼做了半天,老百姓不但「無感」,還「怒感」。
我們常感嘆人老得太快,成熟得太慢,等累積到人生的智慧時,人生已過去了。其實不必悲觀,良書益友就是成熟的催化劑,這本書更是其中的翹楚,閱讀它使你擁有智慧無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