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代不可錯過的歐洲史經典作品
英國歷史學家、希特勒研究權威伊恩.克蕭
20世紀史詩二部曲《地獄之行》、《激盪時代》
從1914年到2017年的近一百年間
歐洲人曾親眼見證地獄的模樣,也曾有過繁榮興盛的黃金時代
但未來遠還沒有終結,驚險旅程也尚未完結
【卷一.《地獄之行》書介】
二十世紀初,歐洲大陸一片欣欣向榮、歌舞昇平,歐洲人稱呼這是「黃金時代」,歐洲雄踞世界文明之顛,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相提並論。但突然間,享受著這一切的歐洲人被拖進兩場大戰,歷經極深的苦難、哀痛和驚懼,四處滿是復仇、內戰與種族清洗。
對此,歷史學家齊斯.洛韋稱呼歐洲成為一片「野蠻大陸」,提摩希.史奈德也稱呼戰況最慘烈的東歐是一塊「血色大地」,本書作者克蕭則認為歐洲人似乎「鐵了心要自我毀滅」,一步步走向通往地獄的道路。
1914到1949年是個大混亂的時代,克蕭以民族仇恨、國家利益、階級衝突、經濟危機等四條互相交織影響的主線為經,歷史事件順序與各地區不同背景為緯,譜寫這前後達四、五十年歐陸局勢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當下世界或台灣讀者而言,上世紀前半葉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期間交互併發的經濟大蕭條、極權政府崛起、右翼民粹風行、自由民主體制無力面對變局,都似乎能從當代看到非常濃厚的既視感。或許我們沒辦法武斷地說:「歷史終究會再次重演」,但至少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可以好好思索人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毀滅,且義無反顧,一意孤行。
【卷二.《激盪時代》書介】
1950年,歐洲正從歷史上最慘烈的黑暗年代甦醒過來。戰爭雖然結束了,但仍處處可見戰爭留下的痕跡。城鎮可以很快重建,經濟活動可以恢復,人們可以重拾過去的生活,但精神與道德上的創傷卻久久無法癒合。此外,歐洲的戰火硝煙雖已散去,但核子戰爭的威脅仍近在眼前,美蘇兩強一觸即發的態勢不僅威脅到歐洲,甚至威脅整個人類文明的存續。
二十世紀後半除了是冷戰的年代,也是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年代,在這五十年我們的經濟高度成長,科技一日千里。戰後嬰兒潮的孩子們誕生在新時代,他們親眼見證人類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各領域快速的變化,且隨著全球化的腳步遍及地球每個角落。
從1950年到2017年這近七十年的歐洲,宛如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從一個不安全時代,走入另一個不安全時代,這段期間有高峰,也有低谷,有進步與希望,也有挫折與幻滅。本書作者克蕭認為歐洲人像是坐上一台激盪起伏的雲霄飛車,而且未來遠還沒有終結,驚險的旅程也還沒有結束。一切未完待續。
推薦陣容
杜子信|中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汪浩|《意外的國父》作者、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海獅|漢堡大學歷史碩士、大眾歷史作家
翁稷安|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張國城|台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陳仲康|即食歷史網站負責人、大眾歷史作家
黃哲翰|文史工作者、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蔡慶樺|作家
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按姓名筆劃排列)
國際書評
典範之作……一百年後還會有人讀的史學著作不多,這很可能是其中一本。──勞倫斯.里斯(Laurence Rees),英國歷史學家、國家圖書獎得主
三十年之久,歐洲頭也不回地走向地獄……說到帶領我們回望兩次世界大戰的陰森幽谷,以及大戰之間危機四伏的二十年,恐怕沒有人比克蕭更合適。──布倫丹.西姆斯(Brendan Simms),英國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
克蕭審慎純熟地將大事編織在一起,我們大可放心追隨這位史學大師回顧歷史……這段歷史停在1949年,歷經重擊的歐洲步履蹣跚,彷彿鼻青臉腫的拳擊手,看不清眼前的路,卻掙扎著想回到常態、實現統一。──英國《觀察家》雜誌
面對沉重的史料,克蕭集中筆墨,取重點分析。我們可以像看氣象圖上的風羽、鋒面一樣,直觀地感受到各種力量在歐洲大陸上是如何相互作用。──克里斯托福.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陽光燦爛的戰後故事為克蕭精心打造的《激盪時代》提供了框架……他創作了一本易於理解的學術綜合著作,範圍廣泛,判斷明確……《激盪時代》是一本厚重但優雅的書籍。──《華爾街日報》
根據本書所描繪和解釋的,過去七十年來歐洲的歷史,應該至少讓人們相信事情並不像是看起來的那麼糟糕。──《紐約時報書評》
克蕭運用他卓越的才能,深入研究了諸如柏林圍牆倒塌、德國統一,以及新形勢下脆弱的歐洲的「接觸全球」……這是一位值得信賴的歷史學家所做的精采總結,還提供了廣泛的參考書目供進一步閱讀。──《科克斯書評》
撰寫一本有著四十多個國家、長達六十七年的歷史的大陸是項艱巨的任務,但克蕭以他不屈不撓的敘述力和出身的文筆,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出版人周刊》
在福山宣布蘇聯帝國的崩潰意味著「歷史的終結」近二十年後,克蕭在這本關於1950年以來歐洲的廣泛記述中展示了歷史的持續波動和困惑……這是一部富有野心且引人深思的編年史。──《書單雜誌》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本書很可能成為歐洲歷史的基本教材。它的優點在於寫作出色,講述了一個迷人的故事。──《圖書館雜誌》
克蕭指出,當今的歐洲比其漫長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更加和平、繁榮和自由。但舊有的傷口仍然在化膿,諸如區域和階級不平等仍然存在;專制主義再度抬頭;經濟和移民危機揭示了「自由價值的膚淺」和團結的局限性。確實,克蕭認為「民族國家的訃告」被過早地寫下,「根植於歷史的既得利益」仍然困擾著歐洲政治。──《衛報》書評
正如克蕭所強調的,歐洲的未來特別難以預測,這是因為我們「很容易低估歷史變革中的偶然性作用」。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克蕭認為「個人」,而非「結構性的因素」擁有形塑歷史的力量,這跟當今的一些學術風潮是背道而馳的。──麥克福爾(Michael A. McFaul),美國前駐俄大使、史丹佛大學政治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