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茶經:源流解說×栽培採製×器具品鑑×史料八卦,全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

茶經:源流解說×栽培採製×器具品鑑×史料八卦,全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

  • 定價:250
  • 優惠價:79197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沒讀過《茶經》,就不算真正懂茶!

綠茶、紅茶、清茶、黃茶、白茶、黑茶……
各色茶種令人眼花撩亂,沖泡方法更是大有講究?
從使用器具到取水來源,從等待時間到沫餑分布,
還需要靈活搭配不同的飲用方法,方能嘗出其韻味精華!

讓「茶聖」陸羽帶你入門,
一窺這片神奇葉子如何令各國為之瘋狂!

  ▎「茶」「荼」傻傻分不清,神農到底吃了什麼?
  茶的名字,從遠古至唐朝有許多寫法:「茗」、「檟」、「蔎」、「荈」、「茶」,這些關於茶的不同寫法,至今仍在各地存在著,如果你去過蘇州、杭州、四川這些產茶勝地的話,會發現至今蘇杭人還多稱茶為「茗」,西南蜀地的人稱茶作「蔎」。「蔎」原是香草的意思,想必因茶也是香草的一類,祖先們才把「蔎」字送給茶了。

  在陸羽之前,古書書寫「茶」多作「荼」。「荼」原指苦菜,俗名「敗醬草」。許多典籍中出現「荼」一字,後人很難辨認是在講苦菜,還是在講茶,雖然都是苦的東西,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就開始撇掉了「荼」字的一橫,改寫作「茶」。隨著《茶經》漸漸在社會上流傳開,自唐之後的人便習慣把「荼」寫為「茶」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陸羽也是「茶」字的確立者。

  ▎茶葉最早其實是藥引,而後才轉變為雅士之趣?
  茶,原先像粟、黍、稷、麥、菽一樣,渾然長於山嶺野外。在不辨穀蔬與植被的上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伸出手採摘了第一片茶的葉子,入口等待片刻後,那微微苦的葉子,在舌尖生出了一股甘甜。茶這種植物由此從千萬種植物中走了出來。

  古人將茶放進了藥罐,以解四肢乏力頭腦昏眩之症;將茶供奉到了祭壇,以祭奠神聖的祖先;將茶在深秋的清晨移植到茶園;將茶與藥分開,調入了蔬粥;將茶傳入北方,其他民族隨後把茶與牛奶、羊奶等汁液混合;再後來,茶與粥分開,變成了現在的茶。從第一口咀嚼,到第一杯入水成湯,茶是什麼時候和藥分開的,誰也說不清了。但是把茶與粥分開成了茶,則是在唐朝,在陸羽這裡。

  ▎「以茶代酒」典故竟出自暴君!茶的地位有多崇高?
  昏庸暴虐的孫皓在位時喜歡設宴戲弄臣子,但唯獨對太傅韋曜尊敬有加。在《吳志.韋曜傳》中就曾記載:孫皓每逢設宴,規定入宴席的臣子一定要喝七升酒,有人即使不能全部喝下去,也要對著嘴把酒胡亂倒掉。但是作為老史臣的韋曜不勝酒量,最多只能喝兩升。孫皓最初非常尊敬韋曜,設宴飲酒時常常暗中把韋曜杯中的酒換成茶。

  雖然嗜殺成性的孫皓還是沒能容得下耿直的韋曜,但從「以茶代酒」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即便再殘暴的君主,也知道茶是古代敬君子的飲品。

本書特色

  《茶經》是全世界最早的茶學專書,由唐代陸羽所著,詳細介紹了茶葉的起源、製作、烹煮、歷史、產地,以及器具使用、品質鑑定、飲用方法等,為當時茶學知識的集大成之作,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飲茶習慣,也推動了茶文化的建立與發展。本書在《茶經》的基礎上重新以白話文詮釋,盼讀者能夠更全面地掌握,共同沏一壺好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陸羽(西元733~804年)


  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父母不詳,或說是有僧人在河濱撿到而收養。長大之後,用《易經》給自己占卜,根據經文為自己選定姓、名和表字。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對茶文化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喜澤

  專職編者。
 
 

目錄

譯者序 與茶結緣

卷上
一 之源
二 之具
三 之造

卷中
四 之器

卷下
五 之煮
六 之飲
七 之事
八 之出
九 之略
十 之圖

原文及注釋
卷上
卷中
卷下

 
 

譯者序

與茶結緣


  春天裡的四月,抬頭就望見滿樹的櫻花,《茶經》也終於在櫻花開放的季節交稿了。

  後來想想,能夠翻譯《茶經》真的是莫大的幸運,也是注定的緣分。在接到翻譯書稿前,我曾在銀座的蔦屋書店翻閱植物類的圖書時,無意中看到了日本茶學家布目潮渢翻譯的日文版《茶經》,於是從高高的書架上拿下來閱讀。

  那一天,整個下午都坐在書桌前讀布目潮渢老師翻譯的《茶經》,這本書注釋非常詳細,讓人為他的治學嚴謹心生敬佩。他翻譯的《茶經》版本是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的《舊刊百川學海本》,《百川學海本》也是目前《茶經》最權威的版本之一。沒過多長時間,我又和《茶經》相逢了。

  翻譯《茶經》前,翻閱了諸多資料,不同版本《茶經》的注釋、陸羽的生平、唐代歷史,以及布目潮渢老師關於唐朝研究的其他書籍……就像尋寶一般,一個地名,一個出處,一個人物,一個器具,都能引出來諸多資料。在這裡非常感謝許多未曾謀面的著書人。

  當時我住在東京的北浦和,每天上午要去日暮里工作,晚上的時間來做翻譯。東京是一座很孤獨很安靜很乾淨的城市,人們都喜歡喝茶,早中晚茶,頓頓不離茶。這也和陸羽撰寫的《茶經》有很大關係。

  《茶經》上卷分為三部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

  〈一之源〉介紹了茶的起源、樣貌、生長、名稱、書寫、培植、品質,以及飲茶的益處與飲茶不當的害處。

  〈二之具〉講了採茶、造茶、藏茶的十六件工具:籯,灶,釜,甑,杵臼,規,承,襜,芘莉,棨,樸,焙,貫,棚,穿,育。

  〈三之造〉介紹了採茶的注意要點,製作好茶的必經工序。

  前三章讓造茶法在民間廣泛流傳,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種茶與造茶。

  〈四之器〉是《茶經》的中卷,語言更為簡練,列了「茶之二十四器」。

  下卷〈五之煮〉介紹了唐朝文人飲茶的方式,炙茶,碾茶,取炭,取水,煮茶,候湯,飲茶,非常講究。〈六之飲〉規定了飲茶時的規則,更讓飲茶成為一件有要求的風雅嫻靜之事。

  〈七之事〉介紹了飲茶的歷史,以及一些歷史典故。〈八之出〉詳細介紹了唐朝產茶區,〈九之略〉講了飲茶可以省略的器具與環節,〈十之圖〉推薦了一種讓《茶經》銘記於心的方法。

  短短七千餘字,每一個字都對中國種茶、造茶、飲茶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為後世的生活帶來深刻變化。

  唐朝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最璀璨的朝代,翻譯《茶經》給了我許多感動,我彷彿穿越回了大唐,和陸羽一起爬山涉水,造茶、煮茶、飲茶,一雙芒鞋,一匹瘦馬,一顆無所受累的赤子之心。

  讀《茶經》,才能與茶真正結緣。人生中有煩惱的時候,飲一杯茶就夠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5288
  • 規格:平裝 / 182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三 之造

採茶之時

按照我們唐朝的曆法,採茶的月分一般從初春持續到暮春,也就是農曆二月、三月、四月這三個月。大地回暖,萬物復甦,沉睡的植物從冬季醒來,拚命生長的枝葉,生命力最為旺盛。

如何採到好的茶葉,這還得從茶的嫩芽說起。茶葉本身取自茶剛發的嫩芽,上等的茶芽一般都似筍狀,多生長在碎石堆砌、土壤肥沃的山野間。茶芽的長度約四五寸,鮮嫩程度如薇菜、蕨菜等貼地植被剛剛冒出地面的幾片嫩芽。採摘茶芽,茶農得在凌晨起床,趕在露水未消之前採摘。這個時候的茶芽最為鮮嫩,等到太陽完全出來了,露水消失了,茶芽的鮮嫩度不免會降低許多。

次一些的茶芽,多生長於叢生的茶枝上。一到春天,茶樹幹的老枝椏上總會長出新的枝椏,發出三枝、四枝、五枝不等的新枝,茶農摘取的時候要選取枝葉挺拔鮮嫩的採摘。

從初春到暮春,茶樹像其他植物一樣趁著陽光和大地的回暖努力生長,可並不是每天都是茶農採茶的好日子。有雨的日子不採茶,出了太陽可天空中仍飄浮過多雲彩時不採茶,只有真正晴空萬里的大晴天,才最適合採茶。

製茶之程

晴天採來新鮮的茶葉,燒火生灶,將綠瑩瑩的葉芽放入甑中高溫蒸熟。待茶葉蒸熟後從甑中倒出,用杵臼搗碎,將搗碎後的茶葉放在承上面,再用鐵質的模子裹上織紋細密的襜布在承上面拍成茶餅。此時的茶餅還有蒸茶時帶來的水分,需放置焙爐上方烘乾。焙乾後的茶經過穿茶的工藝製成茶餅串子,以方便運輸和保存,最後將茶放入特殊的儲藏器具中,茶就可以保持乾燥了。

茶葉之形

茶葉經過以上工序製作後,呈現出來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外形。經過長年累月的品茶觀察,心裡不知不覺間已經把茶的形態了然於胸,在這裡我就粗略地跟大家說一說吧。

有些品種的茶葉在製作成茶後,姿態像極了北方胡人所穿的靴子,他們那種靴子多由草原上動物的皮革製成,表面皺皺縮縮,頭部楚楚上翹。好茶也如此,會呈現皺皺縮縮上翹的形態;有的茶葉則如西域野牛身上隆起的胸骨,有稜有角,硬挺地平展著;有的茶葉好似連綿山巒之上升騰起的層層雲朵,一團一團呈盤曲狀;有的茶葉就像安靜的湖面上忽然颳起了一陣輕輕柔柔的風,原本平靜無瀾的湖面因著風動生了微微的漣漪,茶的葉子也如蕩漾起細細水波紋路;還有些茶葉,在製作完成後,有如製陶人把肥沃土壤過水篩出的澄泥,另一些則似被暴雨沖積過的新開墾的土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飲食】楓樹林【為人生加油!】電子書展,11/12-12/08單書88折、三書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懸疑推理小說展(止)
  • 橡樹林全書系
  • 性別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