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導讀
做有意義的事
洪瓊君
這三本繪本是《愛地球》系列的開端,我們有個願景,願以故事,以遊戲,讓讀者和我們一起,不只是愛大自然,更能從不同面向認識地球永續的議題,甚至起而行盡一點心力。
《愛地球》系列的第一套,我特別以這幾年因地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而發生的真實事件為基礎來創作,同時我也以不同的敘事角度來呈現,第一本《大火狂燒半個澳洲森林》 我以第一人稱來寫這個故事,我就是這個小男孩,讀者也是這個小男孩,用小男孩的眼看到狂燒不止的大火,用小男孩的身體去感受受傷的小動物的痛,用小男孩的耳朵去聽無尾熊的哀號,我在這個故事裡還刻意編入「聲音的符碼」作為故事隱性的軸線——無尾熊的哀嚎聲;救護志工的腳步聲;火苗「呲呲」的燃燒著,雨水落下的聲音……不知你發現了沒有?而且我還加入澳洲原住民虹蛇的傳說及文化燃燒法這些元素,便是希望我們能多學習原住民對待大自然的智慧。
第二本《海一口一口吞了吐瓦魯》,我換成第三人稱來說莎拉塔這個小女孩他們一家人在吐瓦魯生活的故事,我看了很多影片,查了很多資料包括論文,吐瓦魯很像我很久以前去過的一些小島,原本過著很低碳的生活,但塑膠垃圾和海水上升卻對這個地處極偏的島國形成莫大的壓力,雖然有少數研究認為吐瓦魯國土不降反升,淹沒的島國只是向聯合國要錢的手段,但吐瓦魯的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即使不被上升的海水淹沒,也可能會沉沒在塑膠垃圾裡,我寫的這個島國,不只是吐瓦魯,也可能是任何小島或其他國家。
第三本《又渴又淚的臺灣海島》我以蒙太奇剪接切換東西部/鄉村與城市的視角,從又澇又旱,不下雨就旱災,一下雨就淹水的現象引出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的悲歌,從我二十多年前跟隨徐仁修老師進入荒野保護協會,到後來跟著吳錦發老師學習大自然的教育,臺灣的環境問題一直都存在,而且因為地球整體環境惡化及臺灣自身的問題更走下坡,臺灣是我生長的土地,我很希望它愈來愈好啊!
在繪圖部分,我很感謝三位繪者與我一起「堅持做有意義的事」。《又渴又淚的臺灣海島》繪者小眉,很鮮明的區隔開西部的車龍壅塞和東部的荒涼開闊,特別是都市車龍的烏煙瘴氣和超市搶貨的那幾張場景畫得特別鮮活——「對比」是讀者可以好好細讀這本書的插圖特色——枯槁的稻禾和被雨浸潤的金黃稻穗特寫;都市父女騎摩托車的近景和鄉村祖孫騎單車的遠景,還有最後一張彩虹橫跨東西部的俯瞰鏡位,都形成強烈的對比。
《大火狂燒半個澳洲森林》的繪者悠悠,這次以顏色作為主軸,強調不同氛圍——動物醫院、醫護人員是溫暖的粉紅;森林是大火蔓延的紅;土地是被火燒過的焦黑;藍色是主角無尾熊尼尼額頭上那一抹特殊的藍,是牠可以沉沉入睡的平靜的藍,也是大雨即將來臨帶著希望的藍。你們有發現嗎?只要醫護人員和小男孩出現的地方都有微微的粉紅光,和尤加利樹冒出的新芽是一樣的粉紅,還有,雨絲裡有虹蛇出現在其中喔!當然悠悠這次依舊運用各種角度的運鏡形成不同張力,降下甘霖如神之恩賜的俯視;特寫強調小男孩和尼尼的親密,以及無尾熊的可愛依人;低角度突顯無尾熊的無助;遠景表現出人們對被火焦灼的森林之無力和葡萄園昔日的遼闊美景,而深焦傾斜鏡頭更呈現出遠方燎原、森林變焦土、直升機在天空和人們在地上救援的各種複雜度與不斷生成的意義。
《海一口一口吞了吐瓦魯》的繪者雁子,這一次更是有很大的創新,不僅用繽紛的色彩呈現出這座島國的美麗與自給自足的樣貌,更用蒙太奇剪接將不同時空的事件、場景融合在一起,把吐瓦魯這個很小的島國現存的美麗與哀愁,既魔幻又寫實的呈現。將人事物包容在泡泡裡,更有多重且深沉的涵義,圓是我們生存的地球,是吐瓦魯這個小島國共同擁有的空間,是共存的生活象徵,而圓衍生的泡泡,也是隨時會消失的,雁子希望藉此隱喻提醒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
坐而言,更要起而行,愛地球系列是個起點,寫這篇序時,發現自己確診了,很多事不做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可是不做,永遠沒機會。感謝晨星出版社,感謝晨星的主編惠雅,一直願意和作者一起「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