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現實與未來:認同建構與媒介公民權

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現實與未來:認同建構與媒介公民權

The Reality and Prospect of New Immigrant Ethnic Communication in Taiwan: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Media Citizenship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針對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與傳播權,進行理論探討與實際調查族群閱聽人的研究專書,不僅豐富台灣族群傳播研究,對於製作族群節目的媒體業者以及族群傳播政策的制定者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站在為少數族群爭取傳播權的立場,調查新移民對移民族群電視頻道的需求,分析現有新移民電視節目接收與認同建構之關聯,透過由下而上的角度,了解台灣新移民的傳播權需求,並參酌澳洲SBS的經驗與挑戰,提出建構台灣新移民族群電視與改善新移民電視節目之建議。希望台灣未來能以多元公眾模式與文化混雜性的多元文化主義,保障新移民的媒介公民權以及被了解的權利,建立多元與多族群的公共領域,讓主流社會與少數族群均能近用族群媒介,相互尊重與學習,使台灣各族群皆能「同在差異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珮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博士,現任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教授、《傳播研究與實踐》(TSSCI期刊)主編。曾任世新廣播電臺臺長、《傳播研究與實踐》副主編。

  研究領域包括:族群傳播、電視節目模式產業研究、文化全球化與傳播、移民研究等。已發表數十篇論文,並主持國科會(科技部)、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內政部移民署、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等多項族群傳播相關研究或調查計畫。於2019年規劃執行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在台灣首次的「電視節目模式製作指南(TV Format Bible)人才培訓」案。

 
 

目錄

圖表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旨趣與立場
第二節 本書架構與章節介紹
第三節 新移民研究初級資料蒐集

第一篇 理論探討與建構

第二章 族群傳播與族群媒介
第一節 何謂「族群」?
第二節 何謂「族群傳播」?台灣「族群傳播」的研究輪廓
第三節 族群媒介的角色與功能
第四節 台灣新移民的傳播研究
第三章 移民族群媒介與認同研究
第一節 移民的族群認同
第二節 族群語言與族群認同
第三節 族群媒介與認同研究:從「族群認同」到「社會認同」
第四節 移民族群媒介與認同研究
第四章 媒介公民權與多族群公共領域
第一節 移民族群與傳播權
第二節 媒介公民權:多元公眾模式與文化混雜性的多元文化主義實踐
第三節 「多元公共領域」與「多族群公共領域」
第四節 台灣媒介公民權的未來方向

第二篇 新移民電視節目接收研究

第五章 新移民電視節目接收與認同建構:多元認同的族群節目改善建議
第一節 台灣新移民電視節目概況
第二節 理論觀點、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台灣是我家》發揮的族群媒體功能與新移民認同建構之關聯
第四節 《WTO姐妹會》發揮的族群媒體功能與新移民認同建構之關聯
第五節 小結:兼論節目改善建議
第六章 新移民的母語使用、《華視新住民新聞》收視與母語認同:論新移民新聞節目功能之發揮
第一節 《華視新住民新聞》收視概況
第二節 東南亞新移民母語在台灣的使用情形
第三節 理論觀點、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北台灣東南亞新移民在家中使用母語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五節 《華視新住民新聞》收視與族群媒體功能分析
第六節 北台灣新移民的母語認同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七節 小結:兼論移民族語新聞節目製播建議

第三篇 許台灣新移民一個未來:台灣移民族群媒體的建構與未來

第七章 台灣新移民對移民族群電視頻道的需求分析
第一節 台灣新移民的傳播權概況與待答問題
第二節 新移民對族群電視頻道之需求
第三節 新移民使用廣電媒體和網路的動機以及電視使用行為
第四節 新移民對新移民節目之觀看情形與滿意度
第五節 邁向文化混雜性的多元文化主義實踐「媒介公民權」
第八章 澳洲SBS的經驗啟示
第一節 SBS的孕育與成長
第二節 SBS對澳洲族群傳播的貢獻與製播策略
第三節 SBS在族群傳播面臨的挑戰
第四節 澳洲SBS經驗對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啟示
第九章 結論

附錄一 國內新移民/移工電視節目一覽表(2009-2021年)
附錄二 新移民調查正式面訪問卷
參考文獻
索引
 

自序

  過去十幾年來,我在族群傳播這塊領域深耕許久,觸及的族群包括了台灣的客家人、原住民、外省人及新住民。我對族群議題的關心,不只是一份熱情,也感受到一股使命,希望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各個族群都能彼此尊重、相互了解,「讓弱勢發聲」一直是我堅信的理想。

  我的父親在廣州市出生,他是廣東人,也是香港人,歷經戰亂輾轉來到台灣,直到離開人世都未曾回過大陸的家鄉。祖先一片瓦都沒有分到的父親,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台灣成家立業,我相信他早已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家了。記得我博士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堂課在討論認同議題,也同時論及《銀簪子》這部紀錄片,我看完這部片子,內心澎湃,久久無法自已,更別說在過程中擦過多少次眼淚。當天下課後,我鼓起勇氣和九十歲高齡的父親聊起身分認同之事,父親只是淡淡一笑,說他是「外星人」,我看得出他的無奈與五味雜陳,讓我更不忍心介紹他看《銀簪子》。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是移民至澳洲的台灣人,畢業後,探究的則多是族群閱聽人、族群媒體、族群認同等相關議題,或許這段旅程也是一種向內的自我探索,只是我沒能像《銀簪子》的導演蕭菊貞那般勇敢。一年一年過去,我想了解的對象也逐漸凋零,大概也就成為我今生的遺憾。

  2010年,我的父親離開了人世,他像E. T.一樣回去了宇宙。同一年,世新大學的成露茜女士也離開了,她的墓誌銘是「讓弱勢發聲」,雖然與成教授僅僅只是短暫共事,但她散發出對人的關懷與溫暖人心的氣息,一直縈繞我心。懷抱著對父親的思念以及成露茜女士堅持的多元文化價值與讓弱勢者發聲之感召,我便一路栽進族群傳播的研究領域當中。

  本書的內容主要是想讓台灣的新住民發聲,讓人們看見他們在台灣想要的傳播權,為新住民謀求更好的融入條件,讓多元的聲音不只是表達、也要被聽見。在人口移動已成為常態的今日,一個國家會有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移民定居於此,媒介公民權究竟要如何在一個國家或這個世界上落實?一個多元文化、各族群彼此相互尊重與理解的世界如何可能?希望本書能提供一些願景與想像。

  感謝國科會(原科技部)資助了我多年的研究計畫執行。感謝那些參與本書研究計畫的新住民們,謝謝你們願意與我分享移民與定居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感謝多位研究助理的協助,也謝謝親友及外子明傑在我專心寫作過程中的體諒。本書從完成到出版,歷經了許多曲折的歷程,最終獲得臺大出版中心的賞識,感謝匿名審查人給予的寶貴修改建議與鼓勵,以及臺大出版中心總編輯湯世鑄與編輯游紫玲的細心協助。

  專書付梓期間,母親驟逝,未能與她分享這篇序文,一起捧著書懷念父親,成了我此生另一個遺憾。母親與父親的相識與結縭,在台灣也是一段跨族群的姻緣,當年母親獨排眾議嫁給父親,背後的緣由一部分也來自於族群之間的不理解。如今,她和父親都去了一個沒有戰爭與紛擾、沒有族群對立的世界,祝福他們都離苦得樂、自由自在。最後,謹以此書遙祭天上的老竇(粵語讀音[lou5 ] [dau6 ])/爸爸(粵語讀音[baa4 ] [baa1 ])以及堅毅、處處為人著想的母親。我想念您們。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7581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緒論(摘錄)
 
第一節 研究旨趣與立場
 
在台灣的新移民即使取得中華民國國籍,仍未能享有與一般國民同等的權利(廖元豪,2008),這其中也包括了傳播權。若傳播為基本人權,在台灣生活的移民皆應擁有自由的傳播權與合理的媒體近用權(陳春富,2012)。而且,該權利不應僅限於較少人使用的傳播管道,而應擴展到台灣一般民眾較常使用的媒介通道。少數族群的文化之所以淪為劣勢文化,是因為優勢族群在政治統治的過程中,以優勢語言作為在教育、職場、取得公民身分等公領域的主宰條件,使得優勢文化成為特權(Kymlicka, 2001),因此,有必要讓弱勢群體的母語透過在公領域的使用以及能見度的提升,保障少數族群能夠與優勢族群一樣,有相同的機會使用自己的母語來工作及生活。族群媒介要滿足新移民的傳播權,須在基礎的廣電結構上滿足其近用族群媒體之權利,能夠用一般大眾普遍使用的大眾媒介,接收以自己母語發音或來自母國的節目,滿足其各類影視節目之需求,此舉不僅協助新移民傳承族群語言與文化,更可透過全國性大眾媒介向主流社會發聲,發揮跨文化溝通功能,讓主流社會更加了解新移民,使得移民能夠順利適應及融入主流社會,讓多元的聲音不只是表達,也要被聽見,各族群彼此能夠相互尊重與學習,使台灣社會中的多元族群皆能「同在差異中」(live together in difference)。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