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西方哲學心靈:從蘇格拉底到卡繆(全三卷)(2023年版)

西方哲學心靈:從蘇格拉底到卡繆(全三卷)(2023年版)

  • 定價:1120
  • 優惠價:79884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
  大師解讀.華文世界最精采、完備的西方哲普之作

  二十四位西方大哲的思辨之旅: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奧古斯丁.多瑪斯.笛卡兒.史賓諾莎.休謨.盧梭.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齊克果.馬克思.尼采.柏格森.懷德海.卡西勒.德日進.雅士培.馬塞爾.海德格.卡繆

  「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人生脫離哲學,將無定位。」——傅佩榮

  華文世界近年最精采的西方哲普之作,由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於洪建全基金會的一系列課程錄音整理而成,以「見解明確,方法清晰,系統完備,並且對現實人生有深刻的啟發」為原則,挑選從古希臘直到當代的二十四位西方哲學家,在「不搬弄太多原典,不在專門術語中打轉,同時以準確清楚的口語介紹西方哲學名家的思想」的基礎上,為大眾解讀西方大哲的人生智慧,體驗聖哲的愛智之趣。

  不同於中國哲學重視整體見解、實用知識、道德傾向、社會關係,並自先秦儒家與道家出現後鮮有全新論述,西方哲學的思辨趣味可謂獨樹一幟,其風貌從古至今都是百家爭鳴,以哲學為「愛智」,勇於慎思明辨、追求真理。閱讀西方哲學,可以培養理性思辨的習慣,正是知識份子所應具備的條件。凡事但求合理,進而推究理性之依據,設法建立共識;這正是注重溝通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修養。

  第一卷即從古希臘三哲之一蘇格拉底所奠定的西方哲學基礎上開展,依時序介紹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休謨、多瑪斯、奧古斯丁、笛卡兒、史賓諾莎等哲人;第二卷開始,引介影響近代思潮甚深的盧梭、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齊克果、馬克思、尼采等;第三卷為柏格森、懷德海、卡西勒、德日進、雅士培、馬塞爾、海德格、卡繆等近代哲人,呈現出承先啟後的思想演變,以及不同時代的特定挑戰。各章均有哲學家的生平簡介與主要觀念介紹,閱讀後即能掌握各大家的學說梗概。

  本書邀請大家一同貼近西方哲學家的心靈,知道這些知名的哲學家究竟如何思考宇宙與人生的問題,如何提出一套完整的概念來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及他們的心得對我們現代人有何種啟發作用。站在這二十四位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對於西方思潮的發展主軸與特定風格,便不覺得陌生,進而開拓視野、提升思想高度,非常適合作為接觸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長。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孔門十弟子》、《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文化的視野》、《西方哲學心靈.全三卷》、《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卷》、《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傅佩榮先秦儒家哲學十六講》、《傅佩榮周易哲學十五講》、《傅佩榮論語、孟子、易經二十四講》、《人性向善論發微》、《傅佩榮講道德經》、《傅佩榮講易經》等,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大學.中庸》,譯有《四大聖哲》、《創造的勇氣》、《人的宗教向度》等書,策劃《世界文明原典選讀》(全六冊)及編譯《上帝.密契.人本》。
 

目錄

第一卷

總序  品味西方心靈

1  蘇格拉底 Socrates, 469 B.C.- 399 B.C.
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2  柏拉圖 Plato, 427 B.C.- 347 B.C.
無知是最大的罪惡

3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384 B.C.- 322 B.C.
幸福來源於我們自己

4  奧古斯丁 Augustine, 354-430
如果要明白,就應該相信

5  多瑪斯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追求人生最高的幸福

6  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1596-1650
要以探求真理為畢生的事業

7  史賓諾莎 Baruch de Spinoza, 1632-1677
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

8  休謨 David Hume, 1711-1776
理性永遠無法戰勝情緒

第二卷

總序  品味西方心靈

1  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

2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3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人在遊戲時,才完全是人

4  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

5  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
既不屈從愛,也不屈從恨

6  齊克果 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
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歷程

7  馬克思 Karl Marx, 1818~1883
人性是人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製造出來的

8  尼采 F. W. Nietzsche, 1844~1900
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會使你變得更強壯

第三卷

總序  品味西方心靈

1  柏格森 Henri Bergson, 1859~1941
生命的本質在於創新

2  懷德海 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教育是使人通過樹木見到森林

3  卡西勒 E. Cassirer, 1874~1945
藝術乃是通往自由之路

4  德日進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
人類應該自問要走向何方

5  雅士培 Karl Jaspers, 1883~1969
追求人的提升與超越

6  馬塞爾 Gabriel Marcel, 1889~1973
人間只有一種痛苦,就是孤寂

7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8  卡繆 Albert Camus, 1913~1960
   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
 



品味西方心靈
傅佩榮


  我們每天接觸的資訊,在廣度上已經無遠弗屆了,在深度上則日益覺得不足。深度與傳統有關,不能只由字面上得到肯定。大家都知道蘇格拉底是哲學家,也記得他說過「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但是這句話何以是正確的?許多人沒有反省,甚至未受教育,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嗎?如果要反省,又該如何著手?反省之後,人生就值得活下去嗎?

  要辨明一位哲學家的思想,就須大費周章,何況西方哲學史中,可以列出一連串閃亮的名字,個個頭角崢嶸、自成一家之言,我們如何可能全部認識?同時,有無必要這樣做呢?這些問題不能簡單回答,必須稍加分析。

  首先,即使我們不願承認現代化與西方化之間的等同關係,也不大注意西方文化在事實上主導著世界潮流,但是對於「文化交流互動」的需求,卻是不能否認,也不宜忽視的。譬如,在閒談中引用幾句西方格言,往往帶來彼此會心的微笑。如果用「某人說話很尼采」來描寫一個朋友,大概不會受到責怪,但是用「某人說話很孟子」來描寫,就難免招人物議了。我們的文化活動其實已經浸染了許多西方因素,既不可能求其還原澄清,倒不如順水推舟,把一些常見的思想瞭解得更為透澈,讓自己使用起來更為得心應手。

  其次,「文化交流」的帽子太大了些,我們站在個人求知的角度來看,也應該深入認識西方文化,尤其是居於核心地位的西方哲學。西方哲學的思辨趣味可謂獨樹一幟,與我們自己的哲學大不相同。中國哲學重視的是整體見解、實用知識、道德傾向、社會關係,並且自從先秦的儒家與道家出現之後,就很少能有全新的一家之言了。西方哲學的風貌,從古至今都是百家爭鳴,因為他們以哲學為「愛智」,勇於慎思明辨、追求真理,不惜自創一套名詞、自尋一種方法、自立一套架構,然後不管說得對不對,好不好,都可以清楚展示、供人品評。

  閱讀西方哲學,可以培養理性思辨的習慣,這種習慣正是知識份子所應具備的。凡事但求合理,進而推究理性之依據,設法建立共識;這正是注重溝通的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修養。

  然後,能否不帶任何實用的目的,純粹由欣賞的眼光來品味西方哲學呢?這才是合適的態度啊!我不必奢望在讀了柏拉圖與康德之後,可以改善人際關係,或增加個人資產。我可以期許的是,讓自己的心靈由平地走向高原。高原上空氣較為稀薄,未必可以久居,但是視野遼闊,或許可以「望盡天涯路」,對於人生全貌及價值層次可以作整體的瞭解與評估。平地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太擁擠了些,眼光不易高遠,心靈難免閉塞。我們不必在高原定居,但是偶爾體會一下「走向高原」的心路歷程,也是人生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專業正是哲學,並且願意與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如何能夠「不搬弄太多原典,不在專門術語中打轉,同時以準確清楚的口語介紹西方哲學名家的思想」,無疑是一大挑戰。我挑選從古希臘直到當代的二十四位西方哲學家,根據是:見解明確,方法清晰,系統完備,並且對現實人生有深刻的啟發。為了配合一般讀者的背景,我刻意避開繁瑣冗長的論證,以免減低了愛智的樂趣。我自己也在準備的過程中,重新思索許多問題,獲益良多。若能把這二十四位哲學家的思想瀏覽一遍,對於西方心靈的發展主軸與特定風格,就不會覺得陌生了。「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人生脫離哲學,將無定位」——這是我的信念。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02163
  • 叢書系列:世界公民叢書.哲學
  • 規格:平裝 / 880頁 / 14.8 x 23 x 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卡繆 Albert Camus, 1913~1960
 
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
 
卡繆說:「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
 
當一個人感覺到人生是荒謬的時候,便是自我對生命的質疑或否定,此時就會出現一種「我的反抗」。「我的反抗」並非為了自己,而是在人的實際生命之中,只要看到任何人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就像是自己也受到不平等待遇一樣。因此,「我的反抗」是為了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受委屈而發出的。
 
引言
 
時代背景
 
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是法國當代文學家,一九五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得獎時才四十四歲。他在文學上有極高的才華,在哲學上也有特殊的見解值得參考。
 
卡繆生於北非阿爾及利亞,屬於邊緣地帶的法國人。當地主要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卡繆則是屬於統治階級的白種人,但是以法國而言,阿爾及利亞算是邊緣,離文化核心的巴黎還有一大段距離。
 
他從小身世坎坷,一歲時父親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過世,所以他生下來後就是母親帶著他和哥哥一起生活。他的作品裡沒有出現過父親這個角色,也許是因為他沒有與父親共同生活的經驗。他的作品裡面常見描述的是一個母親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他的母親是沒有受過教育的文盲,靠著做粗活、洗衣服把子女帶大。
 
卡繆從小在物質生活上相當貧困,但在大自然的懷抱裡卻非常快樂,因為阿爾及利亞臨近地中海,終年溫暖的陽光不斷,大自然豐富的內涵從不吝惜,陽光不會只照有錢人。所以卡繆從小就生活在兩個極端之間,一邊是非常窮困的現實生活,一邊是非常豐富的大自然感受,如海洋、陽光及美麗的地中海畔。他在這樣的背景下慢慢成長,從小喜歡沉思,後來又喜歡寫劇本,二十幾歲讀大學的時候就組劇團演戲。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0
|
2024/03/08
瞭解哲學,就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別人,能有更清楚的概念來保護,保養自己!!
本套書籍有很清楚的各個面向的內容來來介紹,讓人受益無窮,值得各位更想瞭解的人一再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2/17
劇透警告

哲學思考的養成

圖書館借閱要等很久很久,所以,只好買來自己讀,可以劃重點寫眉批。
經典書,要看,要收藏。
傅佩榮教授的書,我都會買,線上課堂也很棒。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