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台灣人.台灣事——《民報》人物選集(一):政治、經濟、社會與體育

台灣人.台灣事——《民報》人物選集(一):政治、經濟、社會與體育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他們是時代的發光者,
  也是台灣邁向下一個時代的引路人!

  《民報文化雜誌》的特點在於「民」字,此字代表土地與人民的心聲。身為台灣人,便該為台灣傳史立傳,傳播心聲,並建構台灣人的族群主體意識。

  本書彙集《民報》歷來對政治界、產業界、社會與體育界等重要人物的介紹,一篇又一篇的將他們的人生故事展示在讀者面前,企盼他們的精神風采與韌性都得以傳承。

  〔政界〕李登輝‧王添灯‧廖文毅‧林榮勳‧楊東傑‧陳以德‧盧主義‧林錫湖‧李萬居‧蘇東啟‧郭雨新‧黃信介‧林番王‧康寧祥‧陳定南‧許曹德‧魏廷朝‧陳少廷‧鍾逸人‧彭明敏──

  〔企業界〕李春生‧基隆顏家‧陳炘‧吳三連‧吳火獅‧富邦蔡家‧王永慶‧黃烈火‧施振榮‧王桂榮‧徐福棟‧郭淵源‧呂佳揚‧郭瓊英‧詹其力‧彭淮南‧郭台銘──

  〔社會與體育界〕馬雅各‧八田與一‧單國璽‧錫質平‧范鳳龍‧秘克琳‧白寶珠‧鄭豐喜‧梅心怡‧張俊雄‧張富美‧陳樹菊‧徐傍興‧楊傳廣‧古金水‧林桂興‧陳偉殷‧郭婞淳──

  這是他們的故事,也是台灣的故事。

本書特色

  ★收錄《民報》專欄所累積的台灣人物寫作,百位各行各業的台灣之光,引導台灣社會前行的力量!
  ★有系統地為台灣傳史立傳,建構台灣人的族群主體意識,是現代版的香火傳承!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沈聰榮


  前《民報》總編輯、現任中央廣播電臺副總臺長。

蘇振明

  前《民報文化雜誌》總編輯、臺北市立大學退休教授。
 
 

目錄

序一 「即將推出 敬請期待」/沈聰榮
序二 讓這時代的發光者,成為下時代的引路人/蘇振明
作者簡介(依姓氏筆畫排序)

【輯一 政治篇】
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
值得敬佩的台灣人──王添灯
台獨啟蒙者──廖文毅
林榮勳──三F,費城五傑之一
楊東傑──三F,費城五傑之二
陳以德──三F,費城五傑之三
盧主義──三F,費城五傑之四
林錫湖──三F,費城五傑之五
台灣近代民主導師李萬居
戰後最大宗台獨案「案頭」蘇東啟
郭雨新──讓宜蘭成為台灣民主聖地的奠基者
大智若愚的民主老仙覺──黃信介
基隆人的順口溜──「林番王坐美國船、食清糜」
政治起伏驚濤駭浪的康寧祥
台灣的核心價值──陳定南的廉能典範
「台灣獨立」換十年牢 許曹德從不後悔──壓迫是推動台灣歷史前進的動力
完滿人格者──大魏,魏廷朝
陳少廷與台灣民主運動
永遠的戰士──鍾逸人
台灣獨立建國的燈塔熄燈了嗎?追悼彭明敏教授

【輯二 經濟篇】
台灣烏龍茶之父──李春生
煤金光耀台灣頭──基隆顏家
二二八受難的台灣金融先驅──陳炘
跨世紀的人格者──吳三連先生
吳火獅情義結善緣──新光兄弟各擁江山
佃農之子台北淘金夢──國泰、富邦蔡家霸一方
從茶農之家到台塑王國──王永慶為台灣寫傳奇
把員工當家人的黃烈火──這才是正港老味全啊
施振榮三度改造──用「王道」讓宏碁重返舞台
追憶一個台美人的奮鬥傳奇──王桂榮
白宮經貿顧問徐福棟──身體「漸凍」愛台灣心永熾熱
自由車王國推手郭淵源
亞洲遊艇王──呂佳揚要躋世界前五大
苦讀日語 鰻魚女達人郭瓊英
詹其力 追求百年幸福企業的理念──「感謝報恩〈共生共榮〉利益」
彭淮南──靠專業形象創造獨有價值
小業務成首富──郭台銘用超級自信創帝國

【輯三 社會與體育篇】
馬雅各醫生與新樓醫院代表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活出愛──憶單國璽
懷念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台灣醫學史的奇異恩典──蘭陽大醫師范鳳龍
一個外國老神父的夢與決心──蘭陽舞蹈團創辦人秘克琳神父
痲瘋病人的守護神──白寶珠
用生命寫故事的鄭豐喜
守護台灣民主血脈──梅心怡比台灣人還愛台灣
張俊雄讓死刑犯帶著有生命靈魂離去
實踐「貴族義務」的張富美
愛心阿嬤陳樹菊
大將徐傍興──熱心教育、推廣棒運的外科聖手
楊傳廣──世界上最強的十項鐵人
來自花蓮的「十項鐵人」──古金水
消失的二二八菁英台灣棒球史第一人──林桂興
台灣殷雄土生土長高雄子弟──陳偉殷
舉重天使──郭婞淳

 
 

序一

「即將推出 敬請期待」
沈聰榮(前《民報》總編輯、現任中央廣播電臺副總臺長)


  創辦人陳永興董事長叮囑,說我忝為《民報》篳路藍縷時期志工,也應該藉著這部「民報人物選集」編纂之際,好好重頭回顧一下,聊聊《民報》那時的人與事,特別是專欄人物的這一塊……。

  面對這篇指定題,其實我很是掙扎抗拒的,是不?都好不容易退伍了,怎麼又來個軍旅憶往呢?但終究輪不到我拒絕的。抗拒也得寫啊,索性就讓自己進入時光機裡,試著回想一、二吧。

  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民報》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試運轉」的。那時網站一開通,很快地就引發社會矚目,除了人權醫師陳永興、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以及名導吳念真……等三位望重台灣的人士聯名創辦之外,「試運轉」第一波就是推出名人專欄強打,也是受矚目原因。我記得當時除了三位創辦人「下海」撰稿之外,還包括:南方朔、彭明敏、陳芳明、李筱峰、廖運範、賴其萬、林衡哲、李敏勇、向陽……大師級人物,這可是在台灣無出其右的專欄鑽石筆陣。

  其中,最值一提,也最戲劇性的,是吳念真導演的專欄。

  吳導不僅是國民作家,還是大家的歐吉桑,人氣實在太高了,所以陳永興醫師憑藉著跟吳導的多年友誼,「《民報》成立之後,就要幫忙開個專欄了喔。」老友如此殷切,吳導當時應該是隨口說了聲:好……。總之,吳念真在新開張的《民報》要寫專欄,就是這樣定局了。

  各位大師的稿子陸陸續續都在十二月二十六日試運轉前交稿,可是吳導的第一篇大作卻望之闕如……。站在編輯部的立場,不可能開張第一天不打吳念真這張牌啊,可問題是文章不來又要怎麼刊登呢?當時我也不曉得哪來的靈光一閃,心想現在催他既來不及也實在不忍,更何況開店起手式主要是想讓讀者知道吳念真有開專欄,所以,那乾脆還是決定上架吳念真專欄,照片、簡歷這些可以事先備妥的早就一應俱全,差別的是,這期吳念真的專欄只列了八個字:即將推出,敬請期待。

  令人震驚的是,居然只是告示性的八字專欄,短短幾小時竟引來數千個按讚,幾百次的分享,榮登《民報》試運轉開張第一天的流量冠軍,真是可見吳導人氣之旺。

  其實這一篇史上最短專欄一上架,吳導馬上就看到。雖然到了第二天,《民報》還是沒等到稿子,卻很意外地在吳導的臉書上看到他寫及《民報》了。那真可稱得上是一篇充滿了對《民報》的「愧疚」,以及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可以應付各方邀約的「懺悔文」。

  原來,吳導一直都惦掛著幫《民報》寫專欄這件事,卻又擠不出完整的時間好好琢磨行文,明明知道試運轉日,心想只能先讓自己的專欄略過了。誰料到編輯部這麼狠,居然真的把空的專欄上了上去!

  我記得吳導感性地說,看了這篇八字專欄讓他感觸很深,這個時代辦報不容易,畢竟就算他寫了專欄也不知道對《民報》的幫忙有多大,但如果說他的社群比較多人關注,那麼,還請看到這篇臉書文的朋友,也能到民報的臉書和網頁去看一看……。真的,吳導發文一天,《民報》臉書粉絲數從兩千暴增到一萬,網站流量也倍數成長。

  吳導的專欄,終究沒有來,但也就只有專欄沒有來。而至少我往後在《民報》服務的四年裡,則是無時無刻感受得到他卯起勁來幫忙的力道。

  另外,或許也是值得一提的往事,是《民報》創辦初期以政治新聞、名家專欄和報導社運作為主要內容結構,畢竟擁有資深記者、大師寫手撐著,運作得還算上手,但涉及更核心的歷史感、本土文化……等,要怎麼通過具有更親近感的報導方式讓讀者吸收,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了。

  最後解決這個困境的人是陳永興醫師。他提出了發行紙本《民報》雙月刊的建議,以縣市為範圍,逐一發掘這個區域裡頭的豐富人文和歷史樣貌。但《民報》經費有限,編制人數不多,沒有能力增援人手,若要實踐地方采風和建構歷史意識的原始設定,那就必得和在地更緊密合作一途。確實,《民報》雙月刊創刊之後,不僅僅實現了上述目標,也帶動了《民報》網路版得以擴大報導範圍,強化了對於本土文化新聞的報導深度。

  這次《台灣人.台灣事──《民報》人物選集》裡,有很多是《民報》網路新聞版和雙月刊紙本文章彼此互通互用的,雖說選集受限於篇幅,只能選了其中百來位人物,但實際上值得再次推薦給讀者的,絕對數倍於此。我個人真心認為,這樣的台灣人物寫作的累積,透過相對親近性的媒體報導方式呈現,不僅可以更有系統地為台灣傳史立傳,也必定在網路搜尋愈發重要的環境裡,為我們的歷代先祖保留了更多可以讓後代子孫搜尋到的機會。這可是具有現代版的香火傳承的意義啊。

  曾經,我們用「即將推出,敬請期待。」留住大家對《民報》的想望和期待,如今,回看著這一篇又一篇台灣人的故事,我想,美好的篇章已經被寫在《民報》了,我們能期待甚麼未來,或許就是台灣能有一批又一批更具歷史感和台灣意識的新生代。

序二

讓這時代的發光者,成為下時代的引路人
蘇振明(前《民報文化雜誌》總編輯、臺北市立大學退休教授)二○一四從大學退休到接任《民報文化雜誌》總編


  存在主義哲學,是我十八歲在學校課堂偷看的課外讀物,這套哲學教我三件事:你是誰?從哪裡來?往何處去?此後四十餘年教師生涯,我經常自問:我是什麼樣的老師?我如何幫助學生找到自我?他們又如何參與台灣社會?

  二○一四年三月,台灣社會發生學生為抗議強行通過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占領立法院的太陽花學運(又稱三一八學運)。學運期間,課後我多次從臺北市立大學走到立法院後的濟南路,跟這些大學生聊聊並為他們打氣。

  當大專青年集結並包圍立法院,台灣的媒體,也產生了有趣的分野現象。綠色媒體會大量報導青年學生不滿的心聲,學生團體甚至自行編印發送小報訊息;相對的,藍色媒體在此階段選擇保守相應。從報紙、電視到網路,反映出二○○○年後的台灣,社會改革也需要更貼近土地與人民的媒體。

  同年,於太陽花學運後,《民報文化雜誌》創立,延續早期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創辦《臺灣民報》的精神,以「台灣知識分子良心」追求「民報達民情」宗旨。八月,我從任教四十年的大學美術系退休,接受陳永興醫師的邀請,擔任了《民報文化雜誌》的總編輯,秉持存在主義觀點,決定讓每期雜誌成為台灣各縣市的發展實況見證。

  《民報》誕生,象徵台灣主體性觀點崛起


  《民報》分為「網路民報」與「雜誌民報」,我負責執編的《民報文化雜誌》,除了結合時事主題、藝文走廊與名家專欄外,特別開出台灣各縣市巡禮列車,陸續報導各縣市人文的發展實況。透過歷史、人文藝術與地理風土的報導,希望創造出有別於一般旅遊雜誌,成為下一代認識當代台灣的出版文獻。

  以二○一四年七月《民報》創刊號為例,從《臺灣民報》創辦人蔣渭水的故鄉宜蘭出發,特別規劃【宜蘭人物特寫】,邀請陳永興、林衡哲、林光義……等人,撰寫台灣義俠蔣渭水、宜蘭民主奠基者郭雨新、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廉能典範的陳定南、立志興學築夢成真的林忠勝、台灣史懷哲陳五福醫師、蘭陽舞蹈團創辦人秘克琳神父、蘭陽大醫師范鳳龍,以及林義雄反核禁食支援後記等數篇,意在透過人物特寫,留下典範人物的形影事蹟。

  再以二○一四年九月第二期高雄專輯為例,其概要內容就包含:港灣與台灣國際貿易、高雄都會經濟與環境公安、高雄人高雄情、港灣與打狗風情、台灣藝文走廊、台灣民眾開講各大主題。同時依照當時重要時事,報導阿扁總統的身心靈歸路、香港人的民主運動與台灣人的關懷兩大專題。

  探訪藝文人士,申揚台灣本土精神

  如果太陽花學運後的《民報》,能成為下一世紀台灣藝文發展的指引,那《民報》必須要對當代台灣各縣市藝文的發展,進行代表性的引介與報導。基於上述理念,《民報文化雜誌》須從宜蘭、高雄、台南等各縣市,進行地方專輯式的編輯。

  在每期編輯實務的推展上,我先跟發行人陳永興確認每期的主題縣市,接著永興兄開出該縣市的必訪名單,其餘雜誌內容均由我分別邀稿並執編。透過每期《民報文化雜誌》,作為當代台灣各縣市的概況報導。

  歷經三年,《民報文化雜誌》共發行十八期,今日將其中的藝文報導,以美術篇、文學篇、音樂舞蹈篇集結成冊。在《民報》創刊初階段擔任總編的我,茲以美術人物篇為例,引介如下:

  【美術人物篇】:
  ●出身台北艋舺的台灣雕塑家第一人黃土水
  ●台北的兩個楊三郎──畫家楊三郎與音樂家楊三郎
  ●新竹傑出畫家與美育推手李澤藩
  ●苗栗的本土漫畫開創者劉興欽與柏油畫家邱錫勳
  ●台中的色彩大師廖繼春與膠彩畫之父林之助
  ●「嘉義畫都」的藝文推手張李德和
  ●南台灣美術舵手郭柏川與府城神轎匠師王永川
  ●大木匠師陳天平與彩繪匠師陳穎派
  ●走遍世界心懷台灣的陳錦芳與台灣美術史開創者蘇振明

  除了美術人物篇以外,本專輯也彙編《民報文化雜誌》中各縣市文學、音樂舞蹈人物,例如:當代台灣文學的奠基者吳濁流、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文學與社會評論者李喬、達悟文學勇士夏曼‧藍波安……;從傳統中創新的李泰祥、民謠之父胡德夫、鳳飛飛的台灣歌謠鄉土情、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詮釋世代的吶喊的林懷民……等,台灣藝文人士百家爭鳴、各有擅長。《民報文化雜誌》期許能作為引路人,試圖在各期縣市專題中,探訪該縣市的藝文人士,並將其生命與創作故事分享給大眾,希望讓觀眾走訪各地時,不僅是尋覓美食與打卡景點,也能探訪當地藝文之美。

  期許人民的心聲,也成為時代的見證

  《民報文化雜誌》的特點在於「民」字,此字代表土地與人民的心聲。

  據此觀點,這本十八期的民報彙編,將有別於政府與商業出版,可視為當代台灣政經、藝文人物的巡禮。

  於本人物選集出版前夕,再次回溯自青年時期影響我的存在主義觀點:「你是誰?從哪裡來?往何處去?」,探討的可以是個人的主體性,也可以是身為台灣人的族群主體意識。期許透過這本台灣人物的彙編專輯,得以申揚台灣本土精神,讓這時代的發光者,成為下時代的引路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727377
  • 叢書系列:民報文化藝術叢書
  • 規格:平裝 / 274頁 / 14.8 x 21 x 1.4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
 
文/陳永興
 
李登輝,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五日生於日治時期台北淡水郡三芝莊下的埔頭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農業經濟學專家。曾任農村復興委員會薦任官員、台北市長、台灣省政府主席、副總統等職,並於一九八八年至二○○○年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及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台灣出身的國家元首、首位由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卸任時完成和平政黨輪替的總統,被視為落實台灣全面民主化的重要領袖,而被《時代》雜誌稱為「民主先生」。
 
李登輝生長在一個小康之家,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教育。因為其父李金龍任職警察,職務調動頻繁,因此李登輝也跟隨父親不斷地搬家和轉學。從六歲到十二歲之間,先後在汐止公學校、南港公學校、三芝公學校、以及淡水公學校等四校就讀過。李登輝於淡水公學校畢業以後,先在私立台北國民中學(今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就讀一年,後於一九三八年轉學至淡水中學二年級就讀。李登輝在淡水中學,幾乎各科成績都是排名第一。在一九四一年考上台北高等學校。
 
閱讀魯迅與西方哲學
 
高中時代,李登輝就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及《狂人日記》,幫助他了解中國。此外,他還讀遍了西方名著,包括英文、法文與德文書。如哥德《浮士德》、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另外尚有哲學、歷史、倫理學、生物學、科學幾乎所有領域的書籍。畢業時,就擁有七百多本岩波文庫的書。並自言其人生觀受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和辻哲郎《風土》、哥德《浮士德》及《少年維特的煩惱》、杜斯妥也夫斯基《白癡》的影響。後讀到湯瑪.卡萊爾的《衣裳哲學》時,對其意心領神會。懷著更深入了解的衝動,走遍全台北市的書店及圖書館,偶然在台灣總督府圖書館裡發現新渡戶稻造的《講義錄》,讀後對於生死觀之疑問得到化解,並開始敬佩新渡戶稻造,基於對其攻讀之農業經濟領域,因而決定就讀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農林經濟學科。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知遠語言加碼(9/7-9/8)
  • 新時代折20
  • 小天下領券(9/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