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自由:在歷史盡頭長大成人

自由:在歷史盡頭長大成人

Free: Coming of Age at the End of History

  • 定價:460
  • 優惠價:79363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她清醒了,自由的路卻依然漫長

當「自由」加上驚嘆號,舊的詞彙便有了新的意義。人們總以為,自由只在民主政體下成立,但其實無論是獨裁或君主政體,均宣稱人民擁有自由,只是那些「自由」與我們想像的大相逕庭。從兒童到青少年,作者經歷過政體轉型,得知父母輩從原本的殷富之家到「被」共產的過去。原本的她,在國家虛構的謊言與父母親長的隱匿中成長,從原本童蒙無知、青春期的語氣裡,讀者將看見一個個純淨美好、如銅牆鐵壁不可動搖的信仰,漸次剝落;她沒有哭喊,更多的是疑惑以及如何在彷彿走到盡頭的歷史中,找到新生的可能。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翁達傑文學獎、柯斯達年度最佳傳記處女作獎得主
柯斯達傳記獎、吉福德(Baillie Gifford)非虛構寫作獎、伯恩(Gordon Burn)文學獎決選
紐約客、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衛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外交事務、星期日泰晤士報、美國書評網年度最佳小說
 
描繪歷史如何形塑人的生命與政治的罕見作品,
充滿深刻感人的力量,在人性的甜美氣味裡聞得到血肉與希望,
在作者巧妙的鋪陳中,她的故事成了我們的故事。
 
  在這本「時而辛辣詼諧,偶爾陰鬱悲傷……時而深刻動人」(紐約時報,史特拉舍)的回憶錄中,烏琵一邊回顧自己在巴爾幹半島共產世界的生活經歷,一邊反思「自由」的意義。「這本書讓歷史栩栩如生,充滿力道,令人難忘」(《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作者薇斯奧芙)。
 
  蕾雅.烏琵在地球上最孤立的國家長大。那裡,共產主義理想正式取代了宗教。阿爾巴尼亞是歐洲最後的史達林主義根據地,幾乎無法造訪,幾乎無法離開。那是個排隊和匱乏之地,充滿了政治處決和祕密警察。但對烏琵來說,那裡就是家。那裡人人平等,鄰居互相幫忙,孩子未來都應該立志建立更美好的世界。那裡有團結與希望。
 
  然而,一九九〇年十二月,柏林圍牆倒塌一年以後,一切都變了。史達林和霍查的雕像被推倒;幾乎一夜之間,人們開始可以自由投票,穿自己喜歡的衣服,照自己的意思信仰宗教,再也不用擔心說話有人偷聽。可是工廠關閉了,工作消失了,成千上萬的百姓擠上船逃往義大利……。掠奪式的多層次傳銷最終讓國家破產,引發了暴力衝突。當一代人的願望成了另一代人的幻滅,當家人的祕密被揭發,烏琵發現自己開始質疑自由到底是什麼……
 
  烏琵的出色文筆,讓她譜出一則生動熱鬧又成熟的故事,用思想深刻、新穎又有活力的眼光直視社會動盪,關照個人與政治的關係,思索有關自由的深刻問題:自由是什麼?為誰而存在?需要什麼條件?我們當中誰真正自由?
 
  烏琵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機智,探索進步的極限與過去的重負,闡明了理想與現實間的距離,以及被歷史洪流阻擋的人們的希望與恐懼。
 
齊聲推薦
 
  沐羽|作家,《煙街》作者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胡芷嫣|專欄作家
  哲學新媒體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蔡適任|撒哈拉旅居作家、人類學博士

  從那東方陣營崩毀重組的一九九○年開始,一個政治、經濟、自由的二手時代就席捲而來了。有一大群人需要急速解凍,狼呑虎嚥地學習,究竟西方乃至世界是什麼概念?東方陣營的自由和西方陣營的自由差異在哪?在那無數龐大的理論與歷史之間,個人體驗的重要性始終被文學所注目。《自由》從一九九○年代一個小女孩的眼眸中看出去,她在示威遊行群眾之間抱著一個無頭的史達林雕像,共產陣營的世界精神已被砍頭了,其後世界何去何從?蕾雅.烏琵以敏感細膩的批判角度,刻劃那段動盪日子的序曲。——沐羽|作家
 
各界讚語
 
  這是一本描繪歷史如何形塑人的生命與政治的罕見作品。烏琵真是一位出色又厲害的作家。在她筆下,她的故事成了我們的故事。——克拉斯特夫(Ivan Krastev)
 
  這是一則歷史巨變下的個人青春故事:意識形態、戰爭、失去、未知。這本書讓歷史栩栩如生,充滿力道,令人難忘。——薇斯奧芙(Tara Westover),《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作者
 
  這本驚人又深深引發共鳴的回憶錄,敘述了在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史達林主義根據地瓦解前夕長大的經歷……這本書之所以令人難忘,是因為我們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看到了這個我們所知甚少的世界……烏琵在書裡動用了魔法:讓我從頭到尾都深深著迷。——哈克特(Laura Hackett),星期日泰晤士報
 
  作者的敘事手法令人驚嘆,巧妙平衡了幽默、悲愴,以及對決定她過去的人與地的深情。她善於讓讀者沉浸在她童年時對「黨」毫不質疑的忠誠之中,同時對她現在知道那是暴政的體制保持著幽默批判的距離。——《柯克斯(Kirkus)》書評雜誌
 
  這是一個獨特無二、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的故事,描寫一位在激烈動盪時期的年輕生命……書中對霍查主義荒誕現實的絕妙描繪接連不斷,從一個孩子的角度點出了霍查政權的各種荒謬。烏琵完成了一項壯舉,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凸顯出這些荒謬的殘酷……結尾更給我們上了關於「反省、道歉與學習」的重要一課,只因「人類從來不是在自己所選擇的條件下創造歷史」。——格蘭尼(Misha Glenny),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人們對霍查統治下的共產主義阿爾巴尼亞的生活知之甚少。烏琵這本書以驚人的手法將這個古怪世界及其遺緒呈現在我們面前。從餐桌上婉轉的雙關語到後共產主義的不確定和未實現的承諾,烏琵寫出了一本在動盪時代長大的感人回憶錄,同時對「自由」的真正含義提出了直率的質疑。——史都德曼(Frederick Studeman),金融時報
 
  烏琵是文筆優美的作家,也是認真的政治思想家。在短短三百頁妙趣橫生的篇幅裡,烏琵時而辛辣詼諧(她對史達林主義和世界銀行同樣不假辭色),偶爾陰鬱悲傷,時而深刻動人……這本書絕對發人深省。——史特拉舍(Max Strasser),紐約時報
 
  這本書除了對貧窮與返祖現象大開幽默玩笑,更遠不只敘述了一個我們不清楚或不關心的國家的歷史。如同烏琵和她的家人看著帝國崩潰,連同現實也一起瓦解,我們也生活在災難時代。過去一百年來庇護著我們的地緣政治確定性,不論是好是壞——美國、英國和最近的歐盟——都或多或少處於崩潰或衰敗。烏琵警告我們,這就是潰堤時的感覺。——奧洛林(Ed O'Loughlin),愛爾蘭時報
 
  完全讓人手不釋卷……烏琵的回憶錄充滿了獨到觀察、政治的幽微,以及最重要的,幽默趣味。——傑弗瑞斯(Stuart Jeffries),衛報
 
  這本書發人深省,挑戰成見,逼著我們思考當理想面對不完美的人與地會是如何,又怎樣從過去的廢墟中重獲新生。——納菲西(Azar Nafisi),《在德黑蘭讀羅莉塔》作者
 
  在全世界都對阿爾巴尼亞不聞不問的時候,這本新傑作向我們展示了過去百年來,政治裡的人性真理……書裡揭露的真相一個接一個,關於家庭、關於國家,彷彿出自小說大師之手,可比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雖然嚴肅,卻又充滿趣味,充分展現作者的優雅、機智與誠實,絕對是成功的文學之作。——威倫茲(Amy Wilentz),《永別了,弗瑞德.巫毒》作者
 
  烏琵的這部作品是繼費蘭特(Elena Ferrante)《我的天才女友》之後,我逼著家人、朋友和同事非讀不可的一本書……這本回憶錄實在引人入勝,對何謂自由有著深刻的反思。——斯科爾(Ruth Scurr),《旁觀者》週刊
 
  引人入勝……極為有趣又深刻地描述了一個處於崩潰狀態的小國……讀起來實在暢快……這本書作為今年其中一部非虛構作品,絕對能贏得文學讚譽與暢銷佳績。——哈定(Luke Harding),觀察家報
 
  這本書真是驚人之作。烏琵是天生的說故事高手,不只機鋒百出,還充滿生命力、溫暖與質感,是一本引人入勝、不時逗趣、辛辣、直指人心的傑作,也是我今年到目前為止讀到最棒的作品。——蘇吉克(Olivia Sudjic),《難民之路》作者
 
  這是一本由很會說故事的知識分子寫的書,讓當代阿爾巴尼亞的生活歷歷在目。——郭尼克(Vivian Gornick),《多餘的女人與城市》作者
 
  烏琵不僅是極具開創性的哲學家,更日益成為當代最重要的公共思想家之一……這部出色的作品在個人層面打動人心,在政治層面開創新局。若將書中教訓謹記在心,便能獲得自由。——黑格隆德(Martin Hägglund),《此生》
 
  這本書出自歐洲一流左翼思想家之手,所有參與抵抗政治(politics of resistance)的人絕不可錯過。——梅森(Paul Mason),《後資本主義》作者
 
  這本精彩的成熟之作,可說是阿爾巴尼亞版的《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同時又遠不只如此。——朗西曼(David Runciman),《民主會怎麼結束》作者
 
  這是一本抒情的回憶錄,充滿深刻感人的力量,在人性的甜美氣味裡聞得到血肉與希望。——沙茲(Philippe Sands),《繩梯》作者
 
  烏琵這本機智好讀的回憶錄,描繪了她在冷戰結束時的阿爾巴尼亞少女時代,對自由在我們當代的意義——它的誘惑、虛假的希望、失望和可能性——做出了精彩論述。——史東布里奇(Lyndsey Stonebridge),《新政治家》週刊
 
  必讀之作。烏琵文筆極佳,既是回憶錄,又是成長小說,從非常個人的角度敘述了一個關於社會主義與後社會主義的故事,切中時弊。——哥德西(Kristen Ghodsee),《雅各賓(Jacobin)》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蕾雅.烏琵(Lea Ypi)
 
  倫敦政經學院政治理論教授及澳洲國立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馬克思主義與批判理論,目前在倫敦生活和工作。
 
譯者簡介
 
賴盈滿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曾就讀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研究所,現專事翻譯。譯有《天才的責任》、《成功的反思》與《跳舞骷髏》等書。
 

目錄

第一部
1. 史達林
2. 那個烏琵
3. 四七一小傳
4. 恩維爾叔叔永遠離開了
5. 可口可樂罐
6. 馬穆阿策爾同志
7. 他們身上是防曬乳的味道
8. 赤軍旅
9. 阿梅特拿到學位了
10. 歷史盡頭

第二部
11. 灰襪子
12. 雅典來的一封信
13. 所有人都想走
14. 競爭遊戲
15. 我向來刀不離身
16. 這就是公民社會的一部分
17. 鱷魚
18. 結構改革
19. 別哭
20. 跟歐洲一樣
21. 一九九七
22. 哲學家只顧解釋世界,重點是改變世界
後記
致謝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743717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史達林
 
我從來沒有思考過自由的意義,直到我抱了史達林。他比我想像得高多了。諾拉老師告訴我們,帝國主義分子和修正主義者老愛強調史達林個子小。明明他不比路易十四矮,可是他們從來不提路易十四的身高,這不是很怪嗎?總之,諾拉老師一臉嚴肅告訴我們,帝國主義分子老是犯這個錯,注重外表勝過真正重要的事物。史達林是巨人,而且他做了什麼比他個子高矮重要多了。
 
諾拉老師接著解釋,史達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眼睛會笑。真的嗎?他眼睛會笑?那是因為他嘴唇被臉上兩撇和善的八字鬍遮住了,所以你如果只注意嘴唇,就永遠看不出他是真的在笑還是怎樣。可是你只要一瞥他充滿智慧、洞悉一切的棕色眼眸,馬上就能分辨,對,史達林在笑。有些人不敢和你對視,心裡顯然有事想隱藏。史達林永遠直直看著你。只要他想,或是你表現良好,他眼睛就會笑。他總是穿著樸素外套和棕色鞋子,而且喜歡將右手放在外套左胸底下,彷彿摁著心窩,左手則常插在口袋裡。
 
「口袋裡?」我們忍不住問:「走路手插口袋不是很沒禮貌嗎?大人老是叫我們走路手不能放口袋裡。」
 
「那是沒錯,」諾拉說:「但蘇聯很冷,而且——」她補充道:「拿破崙也是一直把手插在口袋裡,就沒有人說他不禮貌。」
 
「不是口袋,」我怯怯地說:「是馬夾裡,那在當時是有教養的表現。」
 
諾拉老師沒有理我,直接想跳到下一個問題。
 
「而且他很矮,」我打斷她說。
 
「妳怎麼知道?」
 
「我奶奶跟我說的。」
 
「她跟妳說了什麼?」
 
「她跟我說拿破崙很矮,可是當馬克思的老師韓格爾,還是黑格爾,我忘記了,他在見到拿破崙之後,卻說他看見世界精神坐在馬背上。」
 
「是韓格爾,」諾拉老師糾正我說:「他說得沒錯。拿破崙改變了歐洲,將啟蒙運動的政治體制傳播出去。他是偉人,但史達林比他更偉大。要是馬克思的老師韓格爾見到史達林,當然不是看見他坐在馬背上,或許是站在坦克上吧,他一定也會說自己看見了世界精神。史達林啟發的人更多,不只歐洲,還有非洲和亞洲數百萬的弟兄姊妹。」
 
「史達林喜歡小孩嗎?」我們問。
 
「當然喜歡。」
 
「比列寧還喜歡嗎?」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