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從離開《飲食男女》雜誌後,我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平台,書寫自己在飲食上的所見所思。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多謝CUP編輯部,讓我開始「味字慢」專欄,一星期一篇,一年寫成五十二篇。
我給自己一個簡單要求,每寫一篇,個人的飲食知識必要有所增長,思考的闊度要逐少逐少變廣,這樣讀者跟我可同期進步,每星期行一步,一年,十年,自有成果。菜式足料好吃是對食客的尊重,文章「足料好吃」,讀後有所得著,才不負美好時光。
由於我是記者出身,喜好發問,這些飲食文章的源起,全部是個人對世界的提問。為何我們的早餐會出現沙嗲牛肉麵?叉燒幾時開始又腍又甜?西沙蓮蓉焗布甸到底是誰發明的?潮州打冷檔的墨魚為何會是橙色的?
文章都是從發問開始,不斷尋找答案,有時找到,有時不。答案往往都掀連到飲食以外的事情,關乎歷史、經濟、地理、氣候風土、運輸物流、地方文化⋯⋯飲食體驗是一次口腹之慾,同時觀照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寫的是飲食之內的事,發展出來是飲食以外的種種。
文章能結集成書,要多謝CUP執行總編輯陶培康勞心勞力,幾位朋友一直在旁鼓勵,家人和太太是我多年來的同枱食友,給我提供了最溫暖的飲食題材。
最後要多謝仍然相信閱讀和書本的你。
一一在此謝過。
呂嘉俊
二〇二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