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本書的誕生,是因為我厭倦了網路上那永無止盡、各說各話、互相仇視與誤解的兩性戰爭。厭倦了那些講得天花亂墜、將自己的技術神格化的把妹書籍與達人。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感受,你在愛情中只是想要一個能讓你心動、值得信賴與敬愛的人,想好好對待她讓她快樂,和她一起體驗這轉瞬即逝的人生的話,那麼這本書就是寫給你的。
我是一個相信愛情的存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能遇見那個有能力看見你、懂得你想如何被對待,讓你對生命接下來的發生都感到期待與振奮的人。我認為愛情不該只是找一個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為那樣的感情只會進入讓愛情必然死亡的惡性循環。
現在越來越多人寧願保持單身也不願意踏入關係,因為越來越多人能感受到踏入感情的麻煩,而這種麻煩就是源自於大部分的人談感情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缺失,尋找被愛的感受,卻沒有想要去愛人或增進愛人的能力。這也導致了男性跟女性之間產生了諸多的誤會而互相敵視。
我是文飛(Dana),我從事情感教育事業,統稱為「做戀愛」的。在這個業界打滾了八年多,一路上教學相長,我從一個渴望愛的小女孩,漸漸成長到一個心智成熟懂得愛人的女人。
在這過程中我發現了成功的關係與彼此消耗的關係之間關鍵性的差異,也發現了人們在關係裡所面臨的看似無解的問題的癥結。我們可以看到普遍關於情感與關係的思想,尤其在異性戀的範疇,論調都是覺得問題出在「無能的直男身上」居多。
但當我走過面對自己、學習如何去愛的成長歷程,我深知今天人們在關係中會感到不幸福,女人同樣責無旁貸。尤其在怨恨異性這點,男女只是攻擊彼此的手法不同。男人用貶低與性騷擾,女人用話語權與輿論撻伐。我們都只想看到自己認為的「問題族群」不舒服的樣子,讓人不舒服之後,還覺得對方應該聽我的,要對方反省自己,改善自己,這根本是天方夜譚。(稍微懂一點談判溝通的基本美學就知道這樣只是在發洩而已。)
或許有一些自認是女性主義者的人們會撻伐這本書,認為我在幫男性找藉口。在我看來,這些自認正義之士到處撻伐別人的女人或男人,如果有一天醒來突然變成了自己撻伐的對象的性別,才會理解自己的憤怒源自於一種仇恨的幻想。
我從來都不選邊站,我只站在真相這邊,訴說我看到的真實,真實是不會偏袒任何一方的。縱然群體現象需要拿出來說明,但我始終相信的是個體的特殊性,而不是群體加總的統計學特性。
直接對他人扣對錯的帽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好似自己都沒問題不需要改善,需要改變的永遠是世界與別人。無論男人女人,現在的世道好似只要擁有「受害者」的身分,自己就自動取得「善人」的免死金牌(簡直毫無邏輯可言,受害就只是受害,受害並不等同於善良。),變成受害者講什麼都是對的。認為這個世界與他人應該為自己改變,只要有人對受害者有任何建言,馬上就被當成「檢討受害者」的惡人。
男人的感受與立場好像只因為「是男人」就得被忽視跟抹滅,任何政治不正確的感受都不能被表達。網路掀起了一股政治正確的白色恐怖,而我們都忘記了一句重要的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如果女人要沒有子宮的男人對經痛的議題閉嘴(的確該閉嘴),那女人也該對「身為男人」才有的體驗閉嘴。
女人在關係的這個主題裡,比較容易被投射成受害者,擁有政治正確預設偏誤的庇護。所以就算男性想要訴說自己在關係中的苦,也容易被轉移掉重點而被輿論撻伐(也就是所謂很多男人忿忿不平的「性別正確」現象)。但這樣對每個人獲得幸福感是一點幫助都沒有,從仇恨與指責中怎麼可能會獲得愛呢?我們只會讓彼此都過得越來越悲慘。
我在身邊的許多男人們身上看到了很多說不出口的掙扎與痛苦,他們似乎也都覺得這是「身為男人」的一種原罪。不善言辭的他們只能把這些掙扎給吞下肚,因為是男人所以沒有話語權。男人因為擁有既得利益,所以被剝奪了感受痛苦的權利。
男人們自己大概也認為「男人不是什麼好東西」,才會仇視與自己的女兒交往的男人們,因為自己也是如此的無可救藥。男人應該就真的如同女人們講的那樣那麼爛吧。
在我看來完全不是如此,只是擁有不同身軀的人彼此因為不了解擁有那副身軀所帶來的一切,雙方陷入的一場誤解。女人並沒有如同她們大聲訴說的那麼正氣凜然,女人比她們想像中自私,男人也同樣沒有女人大聲訴說的那麼邪惡。
事實是,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認為只要是人都嚮往真實、無條件的愛。但是我們所認定的「現實」有可能會讓我們覺得追求愛的自己很蠢,或是因為受了太重的傷,因此「黑化」開始仇視傷害自己的人身上有的標籤(例如性別)。
我希望更多男人能知曉愛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正向循環。過去我都在替女人找出口,這次,如果男人們有說不出口的苦,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本書,替男人們說出來。
我深信真愛是存在的,我們並不是只有被壓榨或壓榨別人這兩個互相利用的選擇,只是我們都要學習如何去懂愛,而不是讓自己更加憤怒與害怕。為了迎接幸福與互相尊重的關係,我們需要面對一些真相。變得溫柔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只要我們願意自己先跨出那步,我們就能鼓勵到其他人,進而慢慢地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更多的愛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