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_領券
中華傳統工藝彩繪筆記:遺失在西方的中國手藝圖錄

中華傳統工藝彩繪筆記:遺失在西方的中國手藝圖錄

  • 定價:750
  • 優惠價:96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惟妙惟肖的彩繪圖,
形象生動地記錄18至19世紀中國製瓷、製茶、造紙、絲織、棉紡、
玻璃製造、煤炭開採、漆作等傳統製造工藝的流程,
其中包括許多已經被遺忘的工藝的細節。
 
  ▍製茶圖──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茶葉本來起源於中國,飲茶是中國人的飲食特點之一。從17世紀開始,茶葉傳入歐洲,同時有咖啡、可可也傳入歐洲,引起了飲料革命。上述「行商」圖就是向歐洲運茶的生動寫照。當時茶葉透過兩條通道運往歐洲,一條是陸路,一條是水路,廣州正是水運的起點。
 
  因此製茶也成為西方人關注的東方文化,西洋人不僅從中國購茶,還探究茶葉的生產工藝,這正是〈製茶圖〉產生的背景。
 
  ▍瓷器燒造圖──瑞典隆德大學圖書館藏
  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圖書館藏的一套50幅的中國瓷器燒造圖譜,是18世紀上半期繪製於廣州的早期外銷畫作品,由瑞典東印度公司首任大班坎貝爾從廣州購回,是目前所知數量最多的一套瓷器燒造圖,也是早期外銷畫中的精品,是我們了解早期中瑞貿易史、廣州外銷畫的歷史、瓷器生產史,以及瑞典早期遠東科學考察史的重要資料。
 
  ▍造紙工藝圖──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本書收入的清代廣州外銷畫《中華造紙藝術畫譜》(Art de faire le papier à laChine),是由乾隆時期來華的法國耶穌會傳教士蔣友仁(Michel Benoist)編輯的,具體繪畫者不詳。該書出版於1775年,也就是蔣友仁去世後的第二年,透過27幅水粉畫描繪了中國竹紙的製造工藝流程,與上述流程大致相似。
 
  ▍絲織工藝圖──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藏
  在外銷畫的眾多題材中,有關紡織技藝題材的畫作並不多見,已知的是英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藏的一套16幅完整的吳俊繪製的〈製絲圖〉,畫風精緻細膩,雖然並非全部與實際場景相一致,但卻十分珍貴。
 
  本書中的十幀〈蠶絲圖〉,和本文所引用的若干單張零散收藏在海內外博物館,與紡織技藝相關的通草水彩畫,顯示的技藝雖不連貫完整,繪製的筆法也相對粗糙,但人物、動作突出,色彩鮮明,正可與吳俊的〈製絲圖〉相互印證,相互補充。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了9套藏於英國、法國國家圖書館、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院、瑞典隆德大學圖書館,描繪中國18至19世紀中國陶瓷、絲綢、茶、竹紙等傳統製造工藝的彩繪圖圖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卜奎
 
  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主編《圖畫上下五千年》、《法國拉魯斯百科全書彩圖中文版》。
 

目錄


瓷器燒造圖
製茶圖
造紙工藝圖
絲織工藝圖
棉紡工藝圖
玻璃製造工藝圖
煤炭開採工藝圖
漆作工藝圖
各式爐灶圖譜
 

 
  17世紀中期至19世紀初期,隨著西方文藝復興和航海地理大發現,一些商團和傳教士來到了中國沿海。此時,宋應星《天工開物》作為中國的科技百科問世,被傳教士譯成西方文字而傳播到整個歐洲。於是更多的洋人知道了中國的物華天寶,這些探險家們紛紛乘船而來,也由此引發了西方對中國200多年的砲艦開放和貿易的爭奪。
 
  此時正值中國大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州開始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西方人進入中國的必經之路,每年都有大量西方商船停泊在廣州附近的黃埔港,廣州形成了以十三行商館為中心的西方人集中地和貿易區。這裡有風靡世界的絲綢、陶瓷、造紙、茶葉等,這些物質文化是西方人最需要最夢想的東西。
 
  在那個遙遠的年代,當時還沒有照相技術,英、法傳教士和商團來到東方中國,用繪畫記錄當時他們的見聞。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廣州,為了滿足西方人的好奇心,在西方畫家的傳授下,在廣州十三行地區出現了專門模仿西方繪畫技法、風格,繪製外銷畫的職業畫工。他們的創作涉及西方各種繪畫形式,如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玻璃畫等,題材自然集中於中國特有的東西,除了市井人物、民俗百態外,還包括製瓷、製茶、造紙、絲織等。由於他們的作品極富特色,受到外國來華人士的歡迎,史稱「外銷畫」。
 
  後來法國和英國王室將這些繪畫轉交給法國國家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保存,也有一些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所收藏。200多年後,當這些藏於海外的外銷畫重新被發現,當這些栩栩如生、美輪美奐的彩繪圖躍然眼前,即便是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除了感嘆中國傳統製造技藝的精巧外,更驚豔於古人製作工藝之美。由是,本書將這些來自於英國、法國、瑞典的外銷畫彙集在一起,儼然一部彩繪版的《天工開物》。
 
  感謝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宋兆麟先生、中國中山大學歷史系江瀅河教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副研究員史曉雷先生和他的學生邴嬌嬌女士,分別從民俗學、中外文化交流和科學史的角度,解讀了這些外銷畫所表現的中國傳統工藝,使閱讀本書既是一次美的旅程,又是一次科學之旅,歷史之旅!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7152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一、清代瓷器燒造圖的淵源
 
清代廣州出產的外銷畫作品中,有一類作品數量龐大,與廣州對外貿易的內容息息相關,這就是中國外銷商品的製作過程圖,包括外銷瓷器、絲綢、茶葉以及其他中國物產的製作過程,是外銷畫的獨特品種。這些題材反覆出現在外銷畫中,是18、19世紀最受西方社會歡迎的外銷畫。描繪這些主題的畫作,通常成批量生產,以水彩畫冊的形式成套上市,每套從十二張到數十張,甚至上百張不等,每張圖繪製一個工序,也有少數以油畫的形式繪製,在一幅畫上描繪多個生產程式。外銷商品生產圖向西方世界展示了各種中國特有商品的生產過程。
 
這種題材的繪畫在中國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從漢代到清代,歷朝都曾經出現過描繪手工業生產的圖畫,種類非常豐富,包括農業和手工業等生產部門,最有影響也最常見的是〈耕作圖〉或者〈紡織圖〉,展現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製瓷是中國特有的手工業,其生產製作過程也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繪畫圖冊。最早出現的關於瓷器製作過程的圖書是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共包括13幅木刻插圖,每幅都各有標題。《天工開物》裡的木刻插圖為後代製瓷圖的繪製提供了堅實基礎。清朝雍正、乾隆年間,由於政治穩定、國庫豐盈,以及帝王本人的愛好和關注,製瓷業發展到了較高水準,瓷器品質和數量都有極大提高,製瓷技藝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僅景德鎮一地,每年進貢的御用瓷器不下數萬件,還出現了盛極一時的被稱為「唐窯」的官窯瓷。與此相應,宮廷出現了專門繪製瓷器製作過程的宮廷畫。宮廷畫畫師孫祜、丁觀鵬等奉命繪製了〈陶冶圖〉,共20幅。乾隆八年,唐英奉命根據〈陶冶圖〉仔細描述瓷器製作過程,撰成《陶冶圖說》。唐英所編寫的20幅圖的標題如下:
 
採石製泥、淘練泥土、練灰配釉、製造匣鉢、圓器修模、圓器拉坯、琢器做環、採取青料、揀選青料、印坯乳料、圓器青花、製畫琢器、蘸釉吹釉、鏇坯挖足、成坯入窯、燒坯開窯、圓琢洋彩、明爐暗爐、束草裝桶、祀神酬願。
 
這套〈陶冶圖〉明顯比《天工開物》上的圖畫要精美細緻,在工序上更加完備複雜,繪畫與文字相結合為我們提供了完整的瓷器燒造過程。宮廷收藏的製瓷圖不止一套。這些作品收藏在內府,不易為世人所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最新巨作《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洞悉人類發展的急迫選擇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衛小魯(止)
  • 上誼領券(9/7-9/18)
  • 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