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

China’s Good War: How World War II Is Shaping a New Nationalism

  • 定價:500
  • 優惠價:945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想了解臺灣的未來,你必須讀懂中國!
中國研究專家芮納.米德最新力作,解析中國的二戰史觀。

  一場曾被刻意遺忘的戰爭,建構了強化國際地位最有力的敘事――
  中國領導人曾試圖忽略和二戰有關的集體記憶,但現在他們開始慶祝「抗戰勝利」,不僅運用二戰敘事來形塑民族主義,更用來強化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主張。

  過往,中國政府限制對日戰爭的公開討論,將其視為一段屈辱的受害經歷,但隨著中國日漸強大,這場戰爭的意義也在改變中。中國不再只是單純的受害者,而是在困境中逆勢而起,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守護世界安全的重要盟友。

  中國回憶二戰的方式,對國內政治與國際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2015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大閱兵,說是為了紀念二戰在亞洲結束70週年,人們卻強烈感受到這不是在向舊中國告別,而是在見證新中國的崛起。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全國性的大型活動,公開紀念中國在二戰中的角色。

  此後,中國對抗戰集體記憶的態度,產生了重大轉變,官方的歷史論述衍生許多新觀點。中國重新塑造了中日戰爭的集體記憶,為爭取國際地位建構道德敘事,並增強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好評推薦

  英國研究近代中國極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詳細而有趣地說明中國領導人的戰略如何隨時代而演變,及其如何改變有關二戰歷史的國內外宣傳……《正義之戰》最有趣的地方是去探討中國如何積極重構其最初建構的二戰歷史。――傅好文(Howard W. French),《華爾街日報》

  出色……由世界聞名的漢學家之一……讓讀者和下一屆美國政府能夠為中國下一步的行動做準備。――詹姆士.肯吉(James Kynge),《金融時報》

  及時了解二戰的記憶如何在當代中國過去與今日的概念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旁觀者》

  米德引證的範圍之廣令人讚嘆。他關於戰爭、記憶和國際秩序的論點是……創新觀點。――《經濟學人》

  令人著迷……中國史學的極佳指南……米德寫了一本重要的書,應該用來反駁美國對中國的一些粗陋誤解。――麥可.伯利(Michael Burleigh),《文學評論》

  闡明了歷史記憶在現代中國運作中的困難與複雜。――強納森.查特溫(Jonathan Chatwin),《洛杉磯書評》

  一本迷人的書,以比大多數人更深遠的視野審視中國正在發展的民族主義。――《The Wire China》

  說明北京曾經如何淡化這場戰爭的存在,現在卻把它當作宣稱統治合法性和區域霸權的基石。――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外交政策》

  米德記錄了中國官方關於戰時敘事的變化趨勢……《正義之戰》清楚顯示了,國家論述很少根基於歷史研究,而是根基於外部政治。――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南華早報》

  對今日中國的了解必須透過它自己的視角來檢視其歷史,包括不斷發展當中的關於二戰的民族敘事。米德探索新的知識領域,確立他做為一名漢學家,在此領域的開創地位,使我們意識到中國對戰時重大事件,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看法。這本書將撼動西方人關於戰爭史廣為大眾接受的論點,並進一步動搖當前的全球秩序。――陸克文(Kevin Rudd),前澳洲總理,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芮納.米德(Rana Mitter)


  現任牛津大學現代中國歷史與政治教授、牛津大學中國中心主任、聖十字學院院士,哈佛甘迺迪學院ST Lee美亞關係講座教授。

  著有多本研究近代中國的專書,包括《被遺忘的盟友》、得獎作品《痛苦的革命》(A Bitter Revolution)。文章亦散見《外交事務》、《哈佛商業評論》、《金融時報》、《衛報》、《印度時報》及《經濟學人》等重要刊物。

譯者簡介

劉維人


  專職譯者,譯作集中在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並從事相關寫文和演講。譯有《反民主》、《暴政》、《不穩定無產階級》、《修辭的陷阱》、《北歐不是神話》等。譯稿指教:warren1_liu@hotmail.com。

  負責範圍:前言、第一章、第二章

廖珮杏

  偏好議題性的人物故事,從中探討機制縮影、價值與文化衝突等結構問題。譯有《緬甸詩人的故事書》、《重返天安門》、《憤怒與希望》、《重病的美國》、《獨裁者的養成之路》等。譯稿指教:peixingliao@gmail.com。

  負責範圍:第三章、第四章

盧靜

  奇幻、恐怖與歷史愛好者,以幻術思考。譯有《異國兩制》、《奇幻熊在網路釣魚》等書。譯稿指教:rutkking@gmail.com。

  負責範圍:第五章、第六章、結語

  三人共同翻譯《末日》、《後疫情效應》、《西方的自殺》、《民族重建》等書。
 
 

目錄

分享出版者的初心

前 言 中國的戰爭、記憶、民族主義
二戰與中國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
記憶迴路
中日關係

第一章 熱戰與冷戰:一九三七至一九七八年間的各種衝突
中國加入二戰的原因與過程
民族主義之戰
秩序比自由更重要
全球新秩序
冷戰時期
二戰後歷史詮釋方式存在巨大分歧?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二戰記憶

第二章 歷史之戰:歷史研究如何影響中國政治
太平洋兩岸的戰爭史
胡喬木的矛盾心理
一九九○年代至二○一○年代的二戰歷史與當代政治
日期的爭議
該領域在二○一○年代的狀況
國共兩黨的政治史與軍事史
中國戰場的國際史
抗戰中的暴行、傷亡、大屠殺
通敵者

第三章 記憶、懷舊、顛覆:中國公共領域如何看待二戰
抗日戰爭紀念館
戰爭紀念館如何描繪全球的二戰
一九九○年代文學中的抗戰
嬰兒潮與儒家傳統
有問題的記憶——禁忌還是遺忘?

第四章 舊記憶與新媒體:網際網絡與影視作品的抗戰故事
電視節目界的奧德賽:崔永元
電影與受害者的力量
「國粉」現象

第五章 由重慶到延安:地方記憶與抗戰認同
哀悼失落之城
遺忘與追憶
西南和他方:國民黨區的非官方記憶
戰爭記憶、內部政治、薄熙來醜聞
天涯另一方:延安記憶
饑饉與回憶

第六章 開羅症候群:二戰與中國當代的國際關係
冷戰與後冷戰
開羅會議的第二春
閱兵:地緣政治大場面
南海爭議
正義、道德、外交
類比日本和納粹德國
新馬歇爾計畫?

結 語 漫長的戰後

謝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251734
  •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39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中國的戰爭、記憶、民族主義

二戰結束大約八十年後,北美、歐洲、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依然不斷想像過往那段歷史。布洛考(Tom Brokaw)一九九八年出版的著作《最偉大的世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以及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與湯姆.漢克(Tom Hanks)二○○一年的影集《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在美國都大受歡迎,至今依然不斷影響著美國文化。英國政治人物把英國脫歐的決定,說成敦克爾克戰役(Battle of Dunkirk)和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情境喜劇《老爸上戰場》則文雅地調侃二戰時期的英國國民軍(Home Guard),開播半個世紀以來,至今仍在電視上反覆播映。日本人用電影探討各種主題,從戰線大後方人民的苦難,一路拍到神風特攻隊員的心理狀態。波蘭法院直接裁定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描述納粹占領時期的滅絕營,才符合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戰離現在思考這個主題的社會已經相當遙遠;但美國、東歐、西歐、日本的人們都還隱隱記得全球衝突的影響有多大,這道暗流只要輕輕一撥就會浮出水面。

但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也不例外。外國人提及中國的集體記憶,通常都會想到文化大革命、十九世紀的鴉片戰爭這類歷史事件,其中很多都帶著創傷。如果是更正面一點的,大家會想到古中國傳承下來的思想。但其實中國過去幾十年開始愈來愈在乎另一段歷史:二戰的歷史,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抗戰。如今北京會有成千上萬的學生排成一列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南京大屠殺、河南饑荒,以及各種抗戰題材的電影,在排行榜上高居龍頭。網友會在討論區聊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的細節,評估當時對峙在黃浦江兩岸的中國軍隊與日軍的實力差距。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4.5
|
2024/09/21
(本文以《中國大玩吞民族主義之火,我們呢?》為題,2024/9/20刊登於思想坦克)

手撕鬼子、肩扛土炮、丟手榴彈打下飛機的抗日神劇,往往令我們這些外國觀眾看了覺得匪夷所思,為何能通過中國的審核和得到觀眾喜愛?這源自於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因應新局勢的需求及社會轉變,試著重塑歷史記憶、將其服務於現實政治的努力。這本《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正是分析一九七六年後這段變遷,以及中國幕後的意圖。

在國內,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外局勢則是一九七一年尼克森訪華尋求聯中制蘇,兩件大事使中國產生內外的大轉向。

文化大革命結束前,共產主義是中國官方意識形態,主張無產階級專政、輸出世界革命,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歷史被壓抑、淡化,只是這一切隨著文革結束而結束,中國
此刻需要新的官方意識形態凝聚人心,而中共不相信西方自由主義,於是他們重拾民族主義,將中日戰爭的歷史用以塑造、操作與拉抬民族認同與愛國主義的正當性基礎,並清除西方帶來的「精神汙染」,六四天安門大屠殺之後則更為積極。

當時中美聯盟抗蘇,中國在美國協助下重新融入國際社會,亟需進入國際社會的基礎,而中日戰爭正是好理由,向世界展示「中國」是創造現今戰後世界秩序的初始成員,形塑愛好和平的形象,隨著中國躍升為世界強國、第二大經濟體,以這段歷史形塑抗衡美國、掌握世界秩序野心的論述基礎。

從史學界開始,博物館、書籍、影視等各種紀念亦步亦趨卻又如火如荼地展開,既有官方主導,也有民間自發。官方詮釋定調為從「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十五年抗戰勝利,國民黨毫無建樹」轉為「國民黨也有點苦勞」,攬下抗日功勞外,也將國民黨從無用的階級敵人和八年抗戰的論述,逐漸變成有點功勞的配角和十四年抗戰,藉此建造自身的抗戰論述。

而曾被淡化不聞問的南京大屠殺,則是用來塑造愛國心、仇恨感與極端民族主義的極佳素材,透過利用痛苦情感和轉型正義,將南京事件和猶太大屠殺連結,積極營造自身「受害者」和無害、愛好和平的形象,並持續要脅、攻擊日本毫無反省,儘管日本做出努力,並自1979年無償援助中國資金、技術,以及提供發展貸款,但中國仍決定持續利用這項歷史資本,對日本盡情勒索。

官方詮釋放鬆也給予民間相對寬廣的解釋空間,於是出現各式的抗戰紀念和宣傳。從文學紀錄、老兵訪談影集、憑弔歷史遺址、民間紀念博物館、熱愛民國的網路「國粉」乃至熟悉的抗日影集,還有戰時首都重慶等地方集體記憶從壓抑下反饋,之後更深入觸及過往未曾關心的大飢荒題材。多元的民間行動反映人們對於被淡化的歷史興致濃厚,憑弔情感真切,更進一步諷刺時政當局,更療癒了國民黨抗戰老兵曾被打壓的內心。

民間有時雖與官方主旋律小有摩擦,但無傷大雅的矛盾無損於塑造愛國的民族主義,甚至更有幫助。2015年中國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大會上,除了俄國總統普丁等賓客,展示中俄聯盟和歷史淵源外,還有一群年過九旬、當年參與抗戰的國共老兵,習近平在鏡頭前親自表揚他們,表示共產黨仍是抗日主角,但認可了國民黨的貢獻。至此,中國政府二戰論述走向完備。

抗戰紀念與宣傳雖對內效果極佳,但對外推廣近乎慘敗,從娛樂性質的電影,到與美國競爭的政治、道德論述,鮮有國家買單。美國以二戰的付出、打造並維護戰後和平的國際秩序這點,建立起自身在亞洲的地位,中國雖想重塑歷史挑戰美國,試圖將美國趕出亞洲,但從未成功。

中國不僅想改造各國的二戰認知,也用來挑戰國際秩序。藉由「修正」歷史,中國主張自己是國際上沒有被補償道歉、領土仍未完整的「受害者」,對日本放棄的領土與南海聲稱擁有主權,「和平崛起」後應得到更多補償,更強調自己是當代世界秩序的締造者之一,應該要有更高的世界地位。中國主張這些利權源自開羅會議,而當時在台灣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響應此一主張,中國對南海、釣魚台乃至台灣等地一直有擴張領土的妄想,本書稱此為「開羅症候群」。

雖然東亞國家對日本感情複雜,但此時他們對於中國則更為擔憂,而作者更指出,這套聲索賠償、領土主張、提升道德與國際地位、乃至尋求正義的論述,踢到的鐵板不可勝數,最重要的原因是世界各國沒興趣看一個已經超級強大的國家,整天聲稱自己是國際政治受虐兒,吵著索要遲來的正義。

不過,本書指出隨著中國實力逐漸強大,這套敘事仍然會成為大家被迫要聽的故事,但目前仍不用擔心的是,中國無法如同蘇聯般提出和美國抗衡的政治、價值和國際體系,中國尋求的是融入並取代美國,成為國際體系的主導者,而這件事即使美國逐漸走向孤立,顯然短期內也不具達成的能力。

中國也以這套論述影響台灣,國民黨雖會委婉表達中華民國才是抗日領導者,但是仍然接受中國的主張,與之共鳴抗日戰爭的集體記憶。然而隨著民進黨上台,這套歷史記憶將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台灣人自己的戰爭記憶。

本書透過指出中國在共產主義信仰破滅和六四大屠殺後,轉向民族主義以尋求鞏固人心、融入世界秩序的別有用心,提醒我們中國民間和官方試圖重構歷史,藉此尋求更高的國際地位、擴張領土並挑戰美國,致力於改造國際秩序、在國內維穩的內心意圖。本書額外的亮點,則是指出中國利用大屠殺與轉型正義跟國際接軌、攻擊日本這點,額外引人省思,而國共在抗日敘事上逐漸接軌,也使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老兵的委屈將被永遠遺忘。

本書也提出了對台灣極為重要的一點:中國人和台灣人歷史記憶的分歧。這反映出台灣不再需要從中國汲取歷史作為行事的正當性,而是台灣人擁有自己的歷史,例如近期的二戰歷史劇《聽海湧》,正是反映台灣人逐漸取回自身歷史與記憶的努力,並以此取代過往國民黨統治時代灌輸的國民黨中國版二戰記憶,選擇走出自己的路。

而當台灣人跟中國人不再共享二戰記憶,形同脫離中國,也將引起中國人和認為台灣應該繼續留在中國記憶的海外中國人反彈,面對此一情境,台灣人應該思考,是該維護自身的主體與獨特,還是選擇融入中國人的世界,自我矮化成為海外所有中國人人人皆可指教、位階最為低微、永遠都要反省是自己在中國世界犯錯的群體。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