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賴芳玉 律師
記得多年前有位處理離婚案的女性朋友帶著正值國小的孩子來律所討論案件,當時這孩子獨自在旁翻閱六法全書。約莫一個小時後,孩子終於忍不住詢問律師,六法全書裡到底哪個條文提到父母有懲戒權。
這孩子正為母親對他的管教感到不滿,大概媽媽和他提過懲戒權,所以乾脆一起來律所翻閱六法全書,並趁機諮詢律師。
從這事件可知孩子比大人想像的還成熟,每個孩子發展不同,也應該和大人有相同法律近用權,這是兒童平等權、資訊權及發展權的體現,因此當出版社詢問是否願意為小孩編纂出一本貼近他們年齡和發展程度可以閱讀的白話文小六法時,自是滿心答應。
但幾番折騰,顧及小孩還是需透過情境相似的案例才比較容易理解法律,因此整理出小孩常遇的三十二則情境故事作為法律的解說。例如以他人名義惡作劇訂餐,惡搞店家或隨便棄單,誰要負擔法律責任呢?和同學一起網購商品,但貨物不齊全而退單,匯款還給其他同學時弄錯帳號,收到錢的同學不認帳怎麼辦呢?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就拍照並把照片發到同學群組,有侵害肖像權嗎?把截圖傳給別人可以嗎?這都是小孩常見的日常生活。
因應案例所援用的法規遍及民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及其他行政法規,例如性別平等教育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等。
法律文字透過這些日常的故事展開更簡單、立體的解說,這也是白話文的另類方式。
真心期許這本書可以促進孩子對於法治社會的培力,也適用於家長共讀或學校公民與社會課的課外讀物。
作者序
施雅馨 律師
你是否曾想過,生活中法律無處不在,例如:買早餐會與老闆成立買賣契約;而到圖書館借書,是借貸契約;未經他人同意拿別人的東西,將觸犯刑法第320條竊盜罪;若不小心害他人受傷,可能觸犯刑法第284條過失傷害罪。原來不經意的開玩笑或惡作劇,可能構成性騷擾或霸凌,甚至觸犯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或第310條誹謗罪。
看來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但真的處處是危機嗎?當然不是。究竟哪些行為合法,哪些不合法?法律做了什麼規定?我們的責任為何?這本書共分享三十二則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法律主題,無論你是對法律感興趣,或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識,這本書都值得你閱讀。
本書以案例解說帶你輕鬆讀懂法律:
(一)案件故事:了解事實背景。
(二)案件主旨:了解法律問題。
(三)六法小知識:認識法條用語。
(四)法律解說:結合故事使用法條。
(五)案件總結: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法律有助於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若能理解法律所代表的意涵,就越能判斷不同行為可能伴隨的法律效果。懂法律,不是用來爭辯自己的觀點客觀且正確,而是讓我們在嘗試探索理解新事物的同時,有能力去識別與分析問題。在做出生活中各種決定時,既能保障自己的權益,也能充分尊重他人立場。
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法律之旅,探索法律的精彩之處,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希望本書能幫助你在生活上做出明智且負責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