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商城生死鬥的勝出關鍵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似乎可說是當代最傑出的人才之一,這句讚美不是要把他捧上神壇,而是事實本就如此。然而,我們的心中還是要有一把尺,優秀公眾人物的傳記很容易淪為吹捧文,但人生多數時候的本質,其實就好比一場乒乓球賽,在各種毫不相關的事件與隨機的決策中來回彈跳,只有透過回憶與轉述,才能理出一條走向與目的皆明確的敘事線。於此同時,名人傳記常常避而不談個體在「人類博弈」中勝出的機率,但有沒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些名人其實只是比別人幸運。在邏輯建模領域,這種現象稱為「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即旁觀者會鎖定少數成功人士,並用因果關係解釋他們的行為,認為這就是成功的祕方。這樣會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會看不見那些為數甚多的失敗者,所有借鑒了成功祕方卻未能功成名就的人都是被排除在外的。啟動失敗倒數器的單一因素多不勝數,例如合夥人因病臥床數月、某次收購失敗、被突如其來的官司纏身、倉庫失火,每一項都會使創業者面臨破產或倒閉的命運。身為旁觀者的我們途經埋葬失敗者的墓地時,總是神情輕鬆,還吹著口哨,只把目光投射在已然得道升天的成功者身上,並在內心鼓舞自己繼續前行。
其實貝佐斯的傳記也有忽略這種倖存者偏差的風險,因為他開創自身事業的年份有幸與一個極其特殊的時間點重疊。在一九八○~一九九○年期間,全球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科技變革,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的問世重塑了現代世界的結構,也改變了社會的運行、人的行為與思考模式。貝佐斯出生得不早也不晚,恰好趕上這關鍵時刻,「在飛機準備起飛前登機」。除了時機,他的成功還必須歸功於下列因素—鼓勵學習且充滿愛的成長環境、可以接觸到各種新穎的想法與科技、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與商界建立的人脈。從各種方面來看,貝佐斯人生的前二十年不偏不倚地落在「最佳發展黃金點」,功成名就指日可待。
但只要仔細思考貝佐斯的成就,我們就會發現,靠努力獲得成功的普通公式似乎完全不適用在他身上。二○二一年七月五日卸任亞馬遜公司(Amazon.com)執行長,離開了這間由他親手草創的企業,在回顧自己所打造的事業版圖時,你覺得他會看見什麼?全球約有兩千四百萬間電商公司,亞馬遜一直穩占龍頭地位,二○二一年度收入近四千七百億美元,更是全球前五大公司中的一員,可以和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字母控股(Alphabet)和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bian Oil)分庭抗禮。在貝佐斯的領導下,亞馬遜也達到他心中的期望,成為「無所不賣的網路商店」—在我撰寫本書期間,光是在亞馬遜上販售的商品就達一千兩百萬種,如果再加上亞馬遜市集(Marketplace)中的賣家,總數更高達三億五千萬種。
亞馬遜Prime(Amazon Prime)是會員制的付費訂閱服務,光是全球會員數量截至二○二一年就有兩千萬人。二○一九年可說是亞馬遜最風光的一年,單年累計網站訪客數量高達二十七億九千萬。民眾能在亞馬遜上買到各式各樣的商品,包括焗豆、醫療用品、電鋸、露營用帳篷、嬰兒玩具、名牌手提包等族繁不及備載,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包括筆者)在購買商品時,第一個點開的網站就是亞馬遜。據統計,全球有兩百多萬第三方零售賣家(多為中小型企業)選擇入駐亞馬遜商店,而他們的生意也蒸蒸日上,銷售額約占亞馬遜商店的六○%。
在貝佐斯的領導下,亞馬遜已不再只是一間大型線上商店,民眾也可以在鬧區的街上看見亞馬遜實體店,包括顛覆傳統銷售模式的「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科技商店,為消費者省下排隊結帳的時間。亞馬遜出版社(Amazon Publishing,二○○九年成立)現已開始出版自己的書籍,而Kindle自助出版部(Kindle Direct Publishing,簡稱KDP,二○○七年成立)也向作者與出版商提供自助出版服務,根據亞馬遜的說法,KDP截至二○一六年已出版近一百多萬本書籍。
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AWS,二○○六年成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雲端運算服務(據二○二一年Statista統計資料庫顯示,AWS的雲端市占率為三三%)與串流直播供應商,為上千家公司、政府機構與數以億次計的線上交易提供數位基礎設備,影響人類日常生活的程度可謂無遠弗屆。除此之外,亞馬遜也跨足影視界,透過亞馬遜米高梅工作室(Amazon MGM Studio,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成立,二○二三年十月與米高梅控股正式合併)產出各類原創內容,至二○二一年三月,亞馬遜米高梅工作室推出的電影共榮獲十二項奧斯卡金像獎(The Oscars)提名,而二○二一年全球更有兩千多萬名Prime會員以串流方式收看亞馬遜米高梅工作室製作的電視節目。
亞馬遜生產的電子產品更成為全球數百萬民眾與家庭的首選,包括Kindle電子書閱讀器、Fire Stick電視棒與智慧喇叭Echo。亞馬遜的分公司與投資多不勝數,深入的產業或市場含括衛星、自動駕駛汽車與電腦硬體等。
若以上這些例子都不足以顯示亞馬遜的擴張程度有多驚人,那麼請參考以下數據—貝佐斯在亞馬遜一九九四年成立之初,將自家車庫當成公司的倉庫,而現在亞馬遜在世界各地擁有數百個大型後勤中心,員工數量達一百三十萬人。全球目前有二十二個國家擁有專屬的亞馬遜網路平台(在撰寫本書時,這些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愛爾蘭、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西班牙、巴西、荷蘭、埃及、土耳其、新加坡、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波蘭),而亞馬遜亦能透過國際直送服務觸及另外一百多個國家的消費者。亞馬遜無所不在,它就在人們的房間內、口袋裡、電腦桌面上跟信箱裡,不斷推動全球商業前進。
想用簡單的幾句話總結亞馬遜的規模與成就並非易事,而且也無法明確傳達其規模究竟有多大,畢竟亞馬遜的成功故事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濃重的一筆。但貝佐斯的成就並不僅止步於亞馬遜,他還打造了太空探索計畫「藍色起源」(Blue Origin),更搭乘自家研發的太空飛行器(Spacecraft)來了趟宇宙之旅。
貝佐斯花了數億美元成立慈善基金會,串起教育生態圈、收購《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投資數百間公司、更豪擲數十億美元研發各種科技,除此之外,他出資建造的萬年鐘(Clock of the Long Now,又稱恆今鐘)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工程。
以上各種商業行為讓他累積了驚人的財富,並在二○一八年七月被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評選為「近代史上最富有的人」,個人淨值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二○二○年為其個人財富目前歷史最高值,達兩千億美元)。(對了,我想告訴你一件事,那就是傑夫.貝佐斯自亞馬遜成立以來就沒有再購入額外的公司股票。也就是說,他的財富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當年的股票增值)因為貝佐斯擁有富可敵國的財產,所以社會大眾總是關注著這個男人的一切。不過,我希望這本傳記可以讓人們了解,光是用身家來衡量貝佐斯的成功是不夠的,而是要聚焦在他是如何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印記。他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如何開創新事物?如何管理團隊、時間、金錢與風險?搞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會了解貝佐斯的財富其實是行為的結果,而非目標,而這也是他本人的想法。懂得將目光投射到財富以外,我們就能敞開心胸,去欣賞其精彩非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