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家事生活展
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

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

The Cold War: A World History

  • 定價:620
  • 優惠價:79489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 郭崇倫/文安立眼中的百年冷戰史──導讀《冷戰》

    文/郭崇倫,|,聯經出版2023年11月16日

    在國際冷戰史學界,原籍挪威的文安立以研究中國與冷戰的學術成就而著稱。到了倫敦經濟學院後,他開始將研究視角擴展到整個第三世界與冷戰方面,不但使用了公開出版的史料集、回憶錄、博士論文,而且駕馭多國檔案史料的功力驚人。文安立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美國與東亞關係史講座教授,也是當今 more
 

內容簡介

「如果你只讀一本關於冷戰的書,這就是那一本書。」

首部以全球為視角、最完整的冷戰通史
美國歷史學界最高榮譽班克洛夫特獎得主、冷戰史權威文安立集大成之作
以宏大的時間跨度、寬闊的空間視野、睿智獨到的分析
對21世紀以來冷戰研究新方法、新領域的全面概括

冷戰的起點,是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的衝突,塑造了現今的地緣政治格局;
它是當今全球衝突的歷史源起,也是世界紛爭的燃點。

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結束
但它的影響力卻從未終結,至今仍牽動著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場全球意識形態對抗,造就了今天的世界,也將決定明天的未來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會客室」Podcast 主持人)專文導讀

  過去,我們傾向於將冷戰視為一場有界限的衝突:美國和蘇聯之兩強相爭,脫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燼之中,隨著蘇聯垮臺而戲劇性地結束。但在這部重要的新著當中,美國班克洛夫特獎得主文安立主張,冷戰必須從全球意識形態衝突的角度來理解,可追本溯源至十九世紀,並在世界各地產生持續的影響。

  文安立於本書提出一個新視角:在上個世紀,強權競逐和意識形態鬥爭改變了全球每個角落。冷戰也許始於歐洲的邊緣,但它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產生了最深的反響,幾乎所有群體都不得不選邊站。這些選擇繼續定義著世界各地的經濟和制度。

  冷戰攸關美國勢力的崛起及鞏固,但又不僅止於此。冷戰也是關於蘇式共產主義的潰敗,以及在歐洲的民主共識的形式透過歐盟建制化的過程。在中國,冷戰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在拉丁美洲,冷戰意味著沿著冷戰的意識形態分界線益趨兩極化的發展
今天,許多地區都深受肇因於這個時期的環境威脅、社會分裂、族裔衝突之苦。意識形態影響了中國、俄羅斯、美國;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經被發軔於冷戰的那種單靠動武來解決問題之信念所摧毀。

  本書的廣度驚人,富於灼見,就地理空間與時間歷程兩方面拓展了我們對冷戰的理解,提供了一部今日世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新歷史,引人入勝。

媒體讚譽

  一部史詩……文安立的敘事如此有力的一個原因,在於他使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檔案來源。冷戰的規模有多大?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如同本書所示,冷戰規模相當巨大,不只是因為形式危如累卵,也是因為主要兩方的規模。冷戰有多深?這個問題也很容易回答,而文安立回答得恰如其分,展現出冷戰如何觸及世上許許多多柏林圍牆鞭長莫及之處。——《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一部嚴肅的鴻篇巨製,對冷戰詳實睿智的研究報告。——《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豐富的細節來自檔案研究,以及對政治家、軍人、科學家和其他親身經歷過冷戰人士的訪談。文安立是研究中國和冷戰的專家,他透過關於亞洲國家和拉丁美洲的篇章,為冷戰憑添價值不菲的面向。雄心勃勃的研究,洞見敏銳,視野遼闊。——《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7年最佳書籍
  
  一部規模真正堪稱全球性的冷戰記載,一部明察秋毫的歷史。若我們想了解當今最緊迫的事態發展,從朝鮮獲得遠程核導彈、到西方民主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等議題,本書正是在我們必須掌握冷戰之動力的時刻到來。——《新共和》(New Republic)

  一項全面的研究。榮獲班克洛夫特獎的歷史學家文安立,在精準的主題式章節中,對十九世紀末以來形成冷戰核心的意識形態衝突敏於洞見。這是一個龐大的故事,而作者以清晰和優雅的筆觸加以處理,教人欽佩。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這是一堂巨大而及時的歷史課。——《科克斯書評》(Kirkus)

  文安立認為,冷戰使世界變成了今天這番樣貌。展讀這部精美的歷史著作,很難不同意他的觀點。這是有史以來關於冷戰最好的歷史著作之一。——《雜食》(Omnivoracious)

  今天,西方試圖遏制激進的伊斯蘭主義,這延續著自他對立的心態。憤怒的穆斯林譴責美帝國主義和異教徒自由市場的掠奪行為;自殺式炸彈襲擊者造成的威脅,使得古老的東西方對立相比之下顯得幾乎彷彿可以管控。在這些情事當中,文安立龐大的單卷歷史是智慧的開端。——《衛報》(Guardian)

  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匯編。——《獨立報》(Independent)

  《冷戰》體現了對此一主題皓首窮經之鑽研和思考。令人拍案的觀點和饒富價值的洞見俯拾即是。——《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

  文安立長期以來一直論證冷戰在方方面面使得世界成為今天的樣貌。他的最新著作乃是對此主張之又一雄辯。——《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對一場全球衝突進行了清晰的總結……令人印象深刻的書。——《倫敦時報》(The Times)

  以果敢和氣度來講述這段重要的歷史……所有的館藏都必不可少,也是迄今關於冷戰的最佳著作之一。——《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文安立融會貫通當代的學術研究,得出一套平易近人的敘事,為此一衝突在全球造成的廣泛影響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將得到學者、學生和一般讀者的讚賞。——《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文安立在其研究對象嚴酷的性質與時而驚心動魄的洞察力之間保持平衡,不斷以生動的、幾乎是對話式的散文形式。即使在充斥著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歷史著作的圖書市場上,這本書也能脫穎而出。——《公開信月刊》(Open Letters Monthly)

  《冷戰》所提供的,並非平鋪直敘的歷史概覽,而是直搗核心檢視彼此扞格衝突的意識形態底下的思維,以及這些體系對其社會、經濟的影響。這些複雜的觀念深入淺出,為讀者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散文。這本書是一個讓人清醒的契機,讓最近的歷史為我們自己的時代和持續存在的危險思想提供視角。——《娛樂焦點》(Entertainment Focus)

  敘事節奏分明,穿插著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隻言片語,教人讀來喜不自勝……本書應該放在家家戶戶的書架上,不斷提醒人們愚蠢、無知、傲慢是如何把世界帶往毀滅的。由於這三種特徵的化身此際在正蹲在白宮裡,這本書具有真實和當下的價值。——《南華早報》(SouthChina Morning Post)

  文安立對冷戰進行了恢宏的敘述。他將冷戰界定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鬥爭以及一個兩極的國際體系,精彩地展現其意識形態、地緣政治、技術和經濟層面。舉世首屈一指的冷戰學者文安立再度以其分析之深之廣讓讀者眼花繚亂。——梅爾文.萊夫勒(Melvyn P. Leffler),維吉尼亞大學美國史教授

  文安立此書一出,我們便不能再把冷戰視為一場一對一的比賽。文安立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競逐的新歷史,將其追本溯源至1890年代,並揭示冷戰在1990年代餘威猶存。在闡明冷戰核心的華府與莫斯科之競爭如何與在邊陲構成第三世界戰爭的多場「熱」戰之間的聯繫方面,無人能出其右。——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廣場與塔樓》(The Square and the Tower)作者

  文安立對冷戰之起因、冷戰之意味,以及冷戰為何仍然重要,分析強而有力,特別是在闡釋完美的理念如何驅動極不完美(甚且往往暴虐無道)的領導人方面,更是鞭辟入裡。文安立的著作將冷戰之於全球化,冷戰之於近年的中東戰爭,以及冷戰之於美國與俄、中的競爭聯繫起來。這是一本所有對政治、外交政策感興趣的人都應該閱讀的書,由領銜的世界史學者講述的故事,引人入勝。——傑雷米.蘇里(Jeremi Suri),《不可能的總統》(The Impossible Presidency)作者

  對幾代人來說,冷戰是脈絡,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背景設定。這部歷史將冷戰本身放在世界史的大脈絡圖景之中,加以深刻理解,巧妙呈現。出自我們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的作品,強而有力。——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到不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


  挪威歷史學家,現居美國康乃迪克州紐黑文,主要研究冷戰史和當代東亞史。現為耶魯大學歷史和全球事務伊利胡(Elihu)講座教授。

  代表作包括《躁動的帝國:從清帝國的普世主義,到中國的民族主義,一部250年的中國對外關係史》(Restless Empire: China and the World since 1750)、《緩和的衰落:卡特時代下的美國—蘇維埃關係》(The Fall of Détente: Soviet-American Relations During the Carter Years)、《決定性交會:中國內戰1945-1950》(Decisive Encounters: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50)、《全球冷戰:對第三世界的干預與我們時代的形成》(The Global Cold War: Third World Interventions and the Making of Our Times)等,編有《劍橋冷戰史》(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曾以《全球冷戰》獲得2003年美國歷史學界最高榮譽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躁動的帝國》獲得2013年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施瓦茲傑出作品獎(Bernard Schwartz Book Award)。

譯者簡介

陳柏旭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中央大學英文系碩士、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博士,曾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級研究員,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譯有《黑土:大屠殺為何發生?生態恐慌、國家毀滅的歷史警訊》。

林書媺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中央大學法文系碩士,現為康乃爾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譯有《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目錄

推薦序  文安立眼中的百年冷戰史/郭崇倫
緒論  創造世界
第一章  起點
第二章  戰爭的試煉
第三章  歐洲的不對等
第四章  重建
第五章  新的亞洲
第六章  韓國的悲劇
第七章  東半球
第八章  製造西方
第九章  中國的災禍
第十章  打破的帝國
第十一章  甘迺迪的偶發事件
第十二章  遭逢越南
第十三章  冷戰與拉丁美洲
第十四章  布里茲涅夫時代
第十五章  尼可森在北京
第十六章  冷戰與印度
第十七章  中東風暴
第十八章  緩和政策潰敗
第十九章  歐洲的預兆
第二十章  戈巴契夫
第二十一章  全球變遷
第二十二章  歐洲的現實
結語  冷戰塑造的世界
謝詞
注釋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71425
  • 叢書系列:全球視野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7 x 23 x 3.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十七章  中東風暴

如同在亞洲和非洲一樣,我們應該將在中東的冷戰理解為殖民主義與其對手之間長期的鬥爭。讓中東截然不同之處,在於其國內外衝突的激烈程度之高,以及這些衝突在全球的層級所達到的程度之深。有些時候,例如在一九六七年和一九七三年的戰爭,似乎在中東的冷戰裹脅了雙邊(bipolar)的世界,挪作己用。儘管並非所有在此區域的爭端都與全球的意識形態分野有所聯繫,但許多政治領導人使出渾身解數,讓它聽起來像是意識形態衝突,一來為了國內動員,二來也是為了打造同盟關係對抗他們在區域內的敵手。對蘇聯和美國來說,中東是一場威脅要把它們拉進漩渦的風暴。這起風暴是由蘇、美雙方的勢力所驅動,雙方都堅信這攸關己方的利益,但仍難以估量。

二戰告終之際,中東泰半落入外來勢力之手。英軍支持法國在敘利亞、黎巴嫩以及更加西邊的馬格里布的影響勢力。英國人自己占據巴勒斯坦,宰制在埃及、伊朗、約旦以及波斯灣的阿拉伯世界國家。阿拉伯半島泰半由保守派的沙烏地宗教貴族與美國石油公司的同盟控制。伊朗北部遭蘇聯占領,南部則由英國占領,顯然是為了避免讓豐厚的油礦落入德國手中。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殖民世界,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在此總難免意識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十數年之後,此一政治景觀將有所變異。英法的宰制勢力逐漸成為明日黃花,而一九五六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則暴露出歐洲的孱弱,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戰爭失利亦然。阿拉伯的民族主義革命推動著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的政治能量。巴勒斯坦遭到由宗教來劃定的以色列新國家以及埃及、約旦的占領地聯手瓜分。接連幾任美國政權和美國的歐洲、日本盟友相信,在時局變遷的中東,確保石油供給以及保留西方戰略性的在場至關重要。同時,蘇聯希望激進的民族主義者會掙脫資本主義的控制並與莫斯科結盟。有些蘇共理論家認為,封鎖便宜的中東石油可以製造出資本主義終極的危機,而為紅軍獻策的人士則知道,要是戰爭爆發,北約的軍隊須仰賴石油進口。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中東夢魘般的政治局勢就此與冷戰的衝突休戚與共。

會員評鑑

4.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08/11
關於冷戰的書並不少見,但本書作者卻能展現全面性的史觀,將全球各區域間的關係,更為根本性的從包含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競爭中,擴大了國際史的格局。作者身為倫敦政經學院、哈佛與耶魯的名師,對於研究方法、結構框架等自然駕馭自如,但特別的是,能以超越個別國家、區域的脈絡,來引領讀者徜徉於歷史的迴廊中,並得以了解在冷戰結束三十餘年的今日,人類的意識型態以及美國自以為是的風格仍將如何的影響未來的國際局勢走向。

在最新的以色列、伊朗衝突中,我們都還是明顯看到了政權之間運用各種策略、試圖控制劇本或分配舞台。冷戰的結束並不意味危機的消弭,第三世界新興國家的崛起,都可能在持續包裹經濟利益的爭奪進程中,順手翻轉左派或右翼的複雜傾向。當核能、稀土、比特幣開始在檯面上展示其價值的韌性,美元或原油的虛實或將被重新審視與定義,這也是我們得以天真爛漫地在後冷戰時期,樂觀期待天然盟友的底氣。此書牽涉與指涉的內容極廣,然而作者憑藉大量的文史檔案與學術經驗,為我們鋪陳了冷戰的妥協藝術————分裂可能是世界避免自我毁滅的最佳體系。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23/11/10

冷戰,一段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然而這不僅僅是美蘇兩大陣營的對立,其影響遍及全球。書中詳述了美蘇之間的角力如何影響世界各地的政權與局勢,其中更是牽涉到二戰後所留下的影響,例如:朝鮮政權就是在一戰、二戰一直到戰後,才在各大政權的介入下演變成如今局勢的前身。而到今日雖然長期大規模的劍拔弩張已成為歷史,然而各大勢力依舊在檯面上互相角力,而檯面下也暗流湧動,藉由瞭解冷戰期間也能使我們對國際局勢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23/11/05

本書可以和羅伯.塞維斯(Robert Service)的《意外的和平:雷根、戈巴契夫等「四巨頭」,如何攜手結束半世紀的冷戰對峙?》一同參看。《意外的和平》一書講述冷戰是如何結束的;而這本《冷戰》則是在討論冷戰持續至今天的影響,特別是其負面的影響。本書強調:冷戰不只是美蘇兩大超強的相互威脅,並且還影響到整個世界,撕裂了亞洲、中東、非洲等歐美之外的地區。其中最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的,當然便是現在台海的緊張局勢。另外,它在中東和非洲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在這些地方,「冷戰」遺留下來的分裂局面,演變成真正的暴力戰爭,至今仍未停止。現在,我們仍未能找到這些衝突的解決之道,然而,加深自己對過往歷史的理解,畢竟是為了邁開新局,人類唯一能夠繼續嘗試的道路。 #文安立冷戰史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選書
  • 瑞昇全書系
  • 年度考試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