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到底什麼是「民主」?又得如何才能被稱為「真民主」?
在民主當道的今日,這兩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甚且無須存疑的問題,卻不斷讓我輾轉反思,即便先後寫作《政治啥玩意》與《蹣跚走來的民主》兩書(最新版本分別於二○一八與二○一七年付梓),花了近五十萬字,迄今仍不敢說已然獲得最後結論。
就以台灣自己為例吧。說起民主化(也就是如何變成民主國家)的歷史,根據目前版本,誰都知道起自一九七○年代「黨外」抗爭,其後,歷經一九八七年解除長達三十八年戒嚴令、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乃至二○○○年以來三度政黨輪替洗禮,根據二○二一年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針對全球兩百一十個國家與地區評比的結果,台灣以九十四分(總分一百分)在亞洲地區僅落後於日本,若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同年針對一百六十七個國家發布的《全球民主指數報告》,台灣更以亞洲第一姿態榮登全球排名第八的寶座。
當然,我們絕不否認台灣的民主成就足以自傲,但另一個事實是,台灣早在一九五○年代便以「自由的堡壘,民主的燈塔」之美稱,成為冷戰時期以華府為首「民主集團」在亞洲抗擊共產極權國家的橋頭堡,非但所謂「自由中國」(Free China)長期成為台灣代名詞,美國小布希(George W. Bush)總統在二○○八年再度沿用「民主的燈塔」(Beacon of Democracy)作為對勝選之馬英九總統的祝賀詞,甚至向來傾向「友台」的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在二○二一年亦仍然以「自由中國」(Free China)來描述台灣的典範成就。
究竟是美國昨非今是,還是民主有了不同的標準?
無論如何,就在一九九○年代蘇聯共產集團瓦解與「第三波」陡然席捲全球各地,致使民主頓時成為「唯一普世價值」之後,不能否認,近年來民主前景確實蒙上若干陰影。例如,根據美國「自由之家」追蹤調查,全世界政治與公民自由程度自二○○六年以來至二○二三年,已陷入連續十七年衰退現象(亦即被評鑑為退步的國家比進步的國家多),特別是亞洲、中東、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前蘇聯地區,乃民主衰退最嚴重的來源,但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曾參與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所謂的前兩波浪潮,結果都以民主「回潮」現象告終的拉丁美洲。
對此,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早在二○一四年便嘗試以「民主在退潮」(Democracy in Retreat)作為書名來回應前述景況,同年創建的瑞典研究機構「民主多樣性」(Varieties of Democracy, V-Dem),其二○二三年版《全球民主報告》不但以「對抗專制化」為題,亦指出目前全球「封閉專制國家」的數量比「自由民主國家」多的現象乃一九九五年以來首見。
於此同時,奈姆(Moisés Naím)更提醒大家,破壞民主的不單單來自明顯可見的「非民主力量」,民粹主義、政治極化與後真相(Post-Truth)之普遍浪潮不啻是影響更大之「民主體制內部危機」,猶如所謂「打著紅旗反紅旗」,在以民主之名獲致政治權力後,透過操弄民意輿論、壓制反對聲音,乃至將私利「合法地」包裝在正式政府預算當中……等等,對民主的危害絕對高於「境外勢力」。甚至奈姆毫不客氣地就先點名美國總統川普為例。
會不會有一天,民主竟如早年帝制一般成為過往雲煙?
至少對個人來說,現在就想著「民主末日」有點太早了。
不過,面對著今日「破綻百出」的民主,同時反思過去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民主「高光時刻」,個人還是有若干深刻感觸:首先,目前的民主除了定義過於輕率之外,比民主「是什麼」更重要的問題,或許應該是它「如何而來」又必須「如何去成為」,換言之,民主一方面絕不能如同天上掉下來的聖經,成為不可辯論與不可碰觸之禁忌聖物,尤為關鍵的乃是「實踐」,也就是它到底要如何一步一腳印才能獲取,且需要如何細心呵護。
其次,如同柯林頓(Bill Clinton)一九九二年的競選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相較一般習於透過「法治」角度來詮釋民主,其實「人治」永遠是繞不過去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說,「笨蛋!問題在領導人!」不僅國家選錯人如同個人入錯行,可能帶來萬劫不復的結果,究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非常奇妙地竟然成為當前民主研究的「失落環節」。以選舉總統為例,除了獲得政黨提名或取得足夠連署、繳交保證金,以及不能處於「褫奪公權」狀態等消極條件,沒有國家對於如此重要領導人的「品質」有過任何規範。
當然,所謂領導人的「品質」要求乃大哉問,絕不容易回答。
儘管如此,至少作為某種側面嘗試,我在二○一五年選擇以當時剛剛卸任的烏拉圭總統穆希卡生平為題,寫作了這本小書。必須指出,第一,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人堪稱完人,穆希卡也一樣;其次,本書也絕對沒有以穆希卡作為某種「典範」的想法,因為所謂「典範」需要經年累月辯論以獲致共識才行;第三,無論烏拉圭或穆希卡都不可能是台灣的某種類比對象,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便彼此問題再相似也不容直接相提並論,何況台灣與烏拉圭擁有之各種條件明顯相去甚遠。
簡單來說,去瞭解穆希卡其人其事只是一個起點,一個思考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樣的領導人以及如何將其找出來,乃至思考應該如何去理性臧否當前領導人及其作為的起點。不管「民主」是什麼,一個「缺乏人民主動日常參與」與「人民始終冷眼旁觀政府」,以及人民「在投完票後便全無著力點,只能委屈地等到下次選舉到來」的政治生活,在我看來都很難叫做民主。
八年過去了,我嘗試尋找更多材料且蠻大規模地做了增補,除了希望用更豐富的內容以饗讀者,更期盼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守護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留給台灣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