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波蘭國父畢蘇斯基:從民主信徒到獨裁領袖,影響二十世紀歐陸政局的關鍵人物

波蘭國父畢蘇斯基:從民主信徒到獨裁領袖,影響二十世紀歐陸政局的關鍵人物

Jozef Pilsudski: Founding Father of Modern Poland

  • 定價:750
  • 優惠價:7556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早在一百年前,他就深知東歐必須團結一心,才能抵擋俄羅斯的入侵:
「唯有獨立的烏克蘭,才會有獨立的波蘭。」
他堅持使用母語,才能塑造民族認同;必須組織軍隊,才能捍衛國家命運
為自己深愛的波蘭獻出一切,可是卻埋沒在歷史的鐵幕之中
這個人就是現代波蘭的國父──約瑟夫‧畢蘇斯基

  約瑟夫‧畢蘇斯基,現代波蘭第一位國家元首、總司令、猶太人的「祖父」、波蘭票選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同時代的西方政治家讚嘆,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歐洲,影響人類歷史的命運。但同時也背負著破壞民主體制、實施威權統治的惡名,是一位光影交錯的傳奇人物。

  作者齊瑪曼教授將一步步引領我們深入畢蘇斯基的一生。從小面對祖國遭到瓜分的他,便立志擺脫俄羅斯統治,思索如何喚醒民族尊嚴。在這之上,畢蘇斯基尊重少數族群的權益,保護猶太社群,甚至提倡跨國聯邦的構想,渴望團結東歐的人民。

  儘管經歷了流放西伯利亞、關押在華沙監獄等苦難、甚至得過著不斷流亡的生活,畢蘇斯基仍不改其志,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組織一支屬於波蘭自己的軍隊──波蘭軍團,保衛祖國抵禦來自東方俄羅斯的入侵波蘭,最終達成兒時的夢想,讓波蘭重獲新生!

  波蘭復國後,大權在握的他為了國家的利益主動求去,信守自己許下的民主承諾,推動自由的國會選舉,進而受到眾人擁戴,成為新生波蘭的第一任國家元首。可是當國家面臨經濟社會的動盪,政府卻無法有效回應,甚至發生民選總統遭到暗殺的慘劇。眼見自己所愛的國家受苦,畢蘇斯基再次為了同樣的理由站了出來,發動一場震驚世人的軍事政變,成為萬人之上的獨裁者。

  畢蘇斯基的一生不單單只是見證了二十世紀初歐洲的動盪年代,他所面對的各種挑戰,例如國家獨立、民族自決、自由民主、威權獨裁、東歐聯邦,以及如何在強權之間求生等,仍然隨著烏克蘭戰爭的隆隆炮火,不斷迴響在東歐及世界上各個角落,是當今社會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畢蘇斯基用自己的生命鑄成了一把鑰匙,指引我們打開走向未來的大門。

好評推薦

  專文導讀
  蕭育和 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各界推薦
  夏克勤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蜜拉&士愷 「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 蜜拉士愷」粉專版主
  巫師地理 地理國際視野粉絲專頁
  Seayu 「即食歷史」部落客、歷史普及作家
  謝金魚 歷史作家
  謝哲青 作家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蔡蔚群 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

各界好評

  「對畢蘇斯基來說,歐洲文明的地緣政治問題並不只是誰戍守邊界而已,而是能否在東歐大陸重建秩序。什麼樣的政治秩序?一個由民主的民族國家之間所組成的秩序……畢蘇斯基構想的民主神聖同盟要直到一九四五年以後才方見雛形,要在一九九一年以後才在東歐大陸降生。到了在那個時候,波蘭人民會記得華勒沙,會記得若望保祿二世,但很少人想起畢蘇斯基,想起他的民族戰略。這本傳記題為《波蘭國父畢蘇斯基》,但人們、歐洲的人們、全世界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們,以及身為帝國邊緣弱勢民族的人們,或許應該謹記,「波蘭國父」這等獨一無二的殊榮,對於畢蘇斯基而言,仍是過於蒼白了,它可能也不是畢蘇斯基最希望被記住的聲名。畢蘇斯基,歐洲文明秩序的前瞻戰略家。」──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令人信服……齊瑪曼以具有權威、清楚明瞭和充滿熱忱的文字敘述了畢蘇斯基的一生……這本書是一個重要的成就,向英語讀者介紹了小國抵抗帝俄野心這段歷史當中的關鍵人物。」──《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約書亞‧齊瑪曼新出版的大師級傳記是以波蘭語和英語文獻為基礎,探索了跟這位充滿矛盾的男人的生平與後世有關的爭議……這本研究深入的著作喚醒了躁動的波蘭魂。」──《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棒極了……這本詳盡、引人入勝的書抽絲剝繭還原複雜的歷史,幫助新的世代重新認識約瑟夫‧畢蘇斯基這號人物。」──《猶太紀事報》( Jewish Chronicle)

  「很有權威……齊瑪曼在這本絕佳的著作中,以平衡、深思熟慮的文字描繪一位卓越的波蘭領袖,敘述他是如何奉獻自己的身體與靈魂,重新建立遭命運浪潮席捲的國家。」──《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

  「齊瑪曼的傳記早就應該問世。這本觀點平衡、研究透徹、寫得非常優異的著作全面地描繪了矗立在現代波蘭之上的那個男人,毫不掩飾他的缺點。」──《今日歷史》(History Today)

  「齊瑪曼將畢蘇斯基對猶太人及其反猶主義經歷大體上的支持行動,作為這本書的核心主題。這雖然壓過他對其他主題或少數族群的處理方式,但是能夠讓更多人知道畢蘇斯基跟猶太人和其他非波蘭裔政黨之間長久的盟友關係,是很好的。此外,齊瑪曼也有詳述波蘭恢復獨立後爆發的屠殺事件,說到畢蘇斯基儘管譴責這些罪行,卻不知為何沒有迅速鎮壓,這雖然令人震驚,但也有必要寫出來。」──《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

  「我非常享受約書亞‧齊瑪曼的傳記作品《約瑟夫‧畢蘇斯基:現代波蘭之父》……你身邊的歷史迷一定會由衷收下這本書。」──《歷史眉角》(Aspects of History)

  「這本最近出版的傳記生動地描寫了畢蘇斯基的故事,把他的缺點和成就全部都寫進去,並呼應今天的烏克蘭戰爭。」──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文字清楚、內容詳盡、引人入勝……齊瑪曼將畢蘇斯基描寫成典型的英雄,並巧妙帶入展現他自傲與悲劇性格的事件敘述。」──《人文網絡》(H-Net Reviews)

  「這本研究深入、觀點平衡的約瑟夫‧畢蘇斯基傳記感覺上註定會成為有關這位『現代波蘭之父』的權威英文著作。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廣大讀者閱讀。」──《以色列外交期刊》(Israel Journal of Foreign Affairs)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這本研究透徹、文字清楚的傳記讓我們了解波蘭是怎麼獨立建國的,而這個波蘭沒有畢蘇斯基可能永遠不會存在。同時,這本書也探索了集結族群、宗教、民族與帝國史於一身的東歐。」──《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

  「這本書來的時機太完美了……【齊瑪曼】公平的敘述讓畢蘇斯基的歷史呈現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他描繪成原始法西斯主義者並推翻他遺風的波蘭共產當局所不允許呈現的微妙感……參考文獻令人佩服……畢蘇斯基的生平最終還是典型英雄的一生,充滿自傲與悲劇。」──《波蘭筆記》(Notes from Poland)
 
  「這個時代的終極畢蘇斯基傳記。這本書研究深入、具有權威、寫得極好,無畏地面對這個極為神祕的男人。因為,這位在一九二○年身為軍人、天才政治家和國家救世主的現代波蘭之父,怎麼可能跟六年後透過軍事政變無情拋棄民主制的那個男人是同一個人呢?齊瑪曼對畢蘇斯基在英勇的波蘭軍團時期所做的描繪,將使讀者感到澎湃,但是受到『波蘭拿破崙』統治的威權時代又會讓他們停下來思索其中的複雜。」──安德魯‧羅伯茲(Andrew Roberts),《邱吉爾:與命運同行》(Churchill: Walking with Destiny)

  「畢蘇斯基給二十世紀的歐洲政治帶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感受得到。但,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先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政治社運人士,後來變成恐怖分子、軍事將領、政治家,最後成為實質上的獨裁者──卻被波蘭以外地區的歷史學家忽視了許久。這本研究深入、觀點平衡、非常好讀的著作敘述了他媲美拿破崙的一生和複雜的政治演變,來得很是時候。」──亞當‧查莫斯基(Adam Zamoyski),《拿破崙的一生》(Napoleon: A Life)作者

  「這是二十一世紀人眼中的『現代波蘭之父』。這本精彩的傳記講述了二十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畢蘇斯基的生平,充滿生動的細節和敏銳的觀察。齊瑪曼引用了非常龐大的文獻,很多來自最新的史料,並將這些轉變成對這個男人、這個政治家批判性強但又非常平衡的分析。」──安傑伊‧諾瓦克(Andrzej Nowak),亞捷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教授

  「這本詳實細微的傳記的主角畢蘇斯基有著非凡的一生,清楚述說了他的時代與他所夢想、後來實現的波蘭。齊瑪曼點出畢蘇斯基的多元主義和聯邦主義思想,但也沒有對他後來的威權主義輕描淡寫。畢蘇斯基對波蘭猶太人的態度特別能夠證明他的文化多元主義和對少數族群權益的尊重。對於想要了解這位複雜又重要的人物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必要且全面的著作。」──帕特里斯‧達布羅夫斯基(Patrice M. Dabrowski),《波蘭:最初一千年歷史》(Poland: The First Thousand Years)作者

  「約瑟夫‧畢蘇斯基的性格和政策長久以來一直受到意識形態的攻擊和不假思索的奉承所遮掩。這本受歡迎的新傳記把元帥放到了正確的位置,不僅將他描述成作戰計畫總是成功的軍事領袖和治國計畫不盡成功的民主主義者,還將他描繪成擁有廣闊寬容視野的政治家。齊瑪曼精準地強調畢蘇斯基希望建立一個多民族的波蘭,讓每個人──包括這個國家龐大的猶太社群──都能和諧共處。」──諾曼‧戴維斯(Norman Davies),《上帝的遊樂場:一部波蘭史》(God’s Playground: A History of Poland)作者

  「畢蘇斯基除了在波蘭獨立建國這件事、也在戰間期的歐洲歷史上,扮演了核心的角色。齊瑪曼清楚地描繪了這個男人複雜多面向的本質和他的政治遺風。畢蘇斯基雖然想要打造讓所有公民都感到自在的多族群波蘭,但是他對於憲政體制該如何運作,卻有不正確的理解,並在發動政變掌權後,使用野蠻非法的手段鎮壓反對派。這本書將成為畢蘇斯基這個主題決定性的英語著作,我大力推薦它。」──安東尼‧波隆斯基(Antony Polonsky),《波蘭與俄羅斯的猶太人》(The Jews in Poland and Russia)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書亞.齊瑪曼(Joshua D. Zimmerman)


  美國葉史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伊萊與黛安娜‧茲博羅夫斯基大屠殺研究與東歐猶太人歷史中心主任。著有《波蘭地下運動與猶太人,1939-1945》(The Polish Underground and the Jews, 1939-1945)等書,並為《政客》(Politico)、《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撰稿。

譯者簡介

羅亞琪


  畢業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一七七六革命未竟之地》、《不講理的共和國》、《運動健護全書》等。
 
 

目錄

導讀 畢蘇斯基的民族戰略與歐洲的東方問題/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縮寫
波蘭文發音指南

導論
1 童年與少年時期
2 流放和初戀
3 社會主義領袖與謀反者
4 走上國際政壇
5 黨主席職務和逮捕入獄
6 巧妙脫逃記和奧屬加里西亞的新家
7 創立政黨綱領
8 從東京之行到積極鬥爭聯盟
9 為了獨立建立軍隊
10 波蘭軍團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端
11 孕育中的國家領袖
12 波蘭國父
13 政治家與外交官
14 建構國家
15 從頭幾年的和平到一九二六年的政變
16 邁向威權統治
17 世界不斷變遷之下的波蘭
18 畢蘇斯基的最後一年
後記

畢蘇斯基家譜
謝辭
圖片來源
注釋


 
 

導讀

畢蘇斯基的民族戰略與歐洲的東方問題
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他找不到快樂,因為在他的祖國沒有快樂。──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

  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死去;它需要被埋葬,這樣我們的後人也許能更自由的呼吸;但是人們覺得必須治好它,於是他們把死亡延後。──亞歷山大‧赫岑(Alexander Herzen)

  一九三九年,在希特勒與史達林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不到一週,德蘇聯袂進軍波蘭,此時距離約瑟夫‧畢蘇斯基(Józef Piłsudski)過世僅僅過了四年。二十年前,畢蘇斯基在波蘇戰爭中領導波蘭人民抵禦蘇聯紅軍,這場歷史性勝利是他一生最大的榮耀,更為他與他的波蘭贏得捍衛西方文明界線的美名。二十年後,史達林捲土重來,然而,波蘭卻已再無畢蘇斯基。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曾經這樣回憶一九三九年,波蘭人民被自己的挫敗與震撼嚇呆了,於是轉而指責畢蘇斯基,正是畢蘇斯基的政策導致了被強權瓜分的處境。

  如果依據提摩西‧史奈德(Timothy Snyder)在《民族重建》(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s)一書的說法,後冷戰波蘭對畢蘇斯基民族理念的揚棄,是其民族重建的關鍵環節。表面上看起來,重建十七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確實是畢蘇斯基的民族主義志業,座落在維爾紐斯街頭的詩人密茨凱維奇雕像,是波蘭與立陶宛血脈相連的精神象徵,而密茨凱維奇想望的「像蝴蝶淹沒在金色琥珀中」的民族復興,如此深入畢蘇斯基骨髓,以致於為了「大波蘭」的民族想像,畢蘇斯基的波蘭在復國後四面擴張邊界,與烏克蘭、德國、俄羅斯、立陶宛和捷克都發生武裝衝突。如果今天畢蘇斯基被尊為「波蘭國父」,象徵意涵多過實質,因為就如史奈德所提示,民族主義更深刻的力量在於遺忘而不在記憶,如果東歐民族的重建歷程對於民族主義的教義能有什麼啟發,可能是政治上的讓步並不代表民族尊嚴的折損,一如冷戰後的波蘭接受了耶日‧蓋德羅伊(Jerzy Giedroyc)的民族共存構想,放棄了畢蘇斯基的大波蘭聯邦迷夢,承認東歐在蘇聯時期劃下的疆域界線。

  若畢蘇斯基是個大波蘭夢想家,他的民族志業無疑是失敗的,而正是大波蘭迷夢夢醒,如今的東歐才擺脫了民族主義衝突的困境。但是,畢蘇斯基是個大波蘭民族夢想家嗎?

  畢蘇斯基的民族主義立場在其早年的〈論愛國主義〉就已定調,其兩大基石分別是反俄羅斯與被壓迫民族的團結,這是畢蘇斯基主導的波蘭社會主義戰略。畢蘇斯基堅信,俄羅斯的政治本性並不只是其政體性質,無論是立憲的俄羅斯還是沙皇的俄羅斯,壓迫其他民族的大俄羅斯主義都不會改變,只有受大俄羅斯壓迫的民族都得到獨立自主的地位,才能根本改變俄羅斯的政治本性,對畢蘇斯基來說,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同時是地緣政治上的革命,而畢蘇斯基定下的反俄政治基調也是波蘭社會黨兩次分裂的緣由。羅莎‧盧森堡(Rosa Luxemburg)對畢蘇斯基的戰略深惡痛絕,甚至到了讓人誤以為她全然不在乎波蘭獨立的程度,一方面,盧森堡反對在階級革命到來前,能有任何的民族獨立空間;另一方面,盧森堡批評畢蘇斯基將民族獨立局限於大波蘭區,而忽略了歐洲其他地方的民族壓迫問題。

  其實,兩人的根本分歧不在社會主義革命與民族獨立的優先問題,而在於看待俄羅斯的態度,在畢蘇斯基看來,莫斯科對於邊疆民族的壓迫是俄羅斯政權的本質,如果革命的目的是徹底瓦解國家機器,邊疆民族的反抗就會是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步,獨派立場與左派立場並不衝突。

  帝俄的提前瓦解讓波蘭社會黨免於在路線問題上進一步分裂,在「民族自決」成為一次戰後重建歐陸秩序的規範時,畢蘇斯基成功抓住了這個歷史契機,雖然他因反俄立場而選擇德奧同盟曾引起西歐的疑慮,但畢蘇斯基所堅持的軍事獨立讓他的波蘭無論大戰結果如何,都能保有斡旋各方並維持主動的本錢。畢蘇斯基始終掌握獨立的軍事武力,這也是他晚年發動政變所憑藉者。波蘇戰爭與政變讓畢蘇斯基毀譽參半,似乎又是一個從民族英雄墮落為法西斯獨裁者的套路。

  在西方人眼中,波蘇戰爭的勝利為西歐抵禦了紅色革命浪潮,蘇維埃不得不暫退東方,西歐因此爭取到起碼十年的喘息時間,就結果論或許是這樣沒錯。但守護西方文明,抵禦野蠻俄羅斯並不是畢蘇斯基的主要關懷,這純粹是西歐人的角度。正如米沃什所說,東方歐洲人究竟身處怎樣的世界,對於西歐人來說,是猶如生活在火星般難以想像。而對畢蘇斯基來說,歐洲文明的地緣政治問題並不只是誰戍守邊界而已,而是能否在東歐大陸重建秩序。什麼樣的政治秩序?一個由民主的民族國家之間所組成的秩序。

  在畢蘇斯基看來,只有在東歐大陸重建類似於神聖同盟的政治理念聯合體,才能徹底將俄羅斯阻卻於歐洲之外,西歐與東歐之間也才能夠更進一步結合成新的歐洲。畢蘇斯基並不如史奈德所暗示,是個浪漫的民族夢想家,而是務實的民族戰略家,他的民族志業從來都不是讓兩個世紀前的波蘭-立陶宛聯邦重現,而是構想一個民主的獨立民族之間的聯邦聯合體。

  畢蘇斯基是幸運的,帝俄的提前瓦解以及歐洲對於紅色蘇維埃的憂慮,讓他以反俄為基底的民族戰略得到普遍的認可,然而畢蘇斯基也是不幸的,他未能生在一個人們選擇遺忘民族遠古神聖的戰後,以致於他對於「受帝俄壓迫的民族彼此之間可以和平共處」的信念在他那個時代看來全無現實感。對烏克蘭人與白羅斯人來說,波蘭對於他們民族存亡的威脅還勝過俄羅斯,波蘭人眼中的民族光榮傳統對立陶宛人來說卻是歷史恥辱,為了將波蘭文化徹底驅逐,立陶宛人先是不惜讓普魯士人得到波羅的海控制權,後是不顧一切投入蘇維埃的民族自決迷夢。

  畢蘇斯基從不是民族夢想家,堅定的反俄立場讓他注定反對訴諸語言與原生文化的民族主義,這讓他在彼時「官方民族主義」浪潮席捲的東歐顯得不合時宜,他透過公投解決民族紛爭的主張無疑過於現代。就算畢蘇斯基從未有過「強大波蘭」的現代民族想像,立陶宛人也不可能不把他的聯邦美夢解讀為民族兼併,「一個民族是由更多亡者而非生者組成」是他在維爾納斯注定得到的失望回應。

  畢蘇斯基晚年發動的政變,事實上是其民族戰略的延續。「民主」對畢蘇斯基來說不單純只是一個中立的政治博弈規則,民主機制的運轉要能抑制極端的政治勢力,一次戰後在歐洲新生的民主幾乎未能通過這個考驗,加布列爾‧納魯托維奇(Gabriel Narutowicz)的遇刺讓畢蘇斯基下定決心選擇政變重新來過。托洛斯基暗示,畢蘇斯基晚年發動的政變與其民族激情,不過是動員小資產階級打造法西斯暴力的雅各賓民粹手段,即便他口口聲聲捍衛議會民主。

  但畢蘇斯基不是墨索里尼或者希特勒,畢蘇斯基在政變後並沒有選擇重訂憲法,也沒有改變國家政體,他僅僅只是讓國家元首的權力正常化,避免過去權力過度向議會傾斜的弊病,人們或許依舊無法接受畢蘇斯基粗暴的政變,確實比起墨索里尼與希特勒,他的手法過於直接也缺乏戲劇張力;但人們也無法否認,比起威瑪共和與義大利王國,波蘭第二共和並沒有名存實亡,就如米沃什所說,那個波蘭還是個「人們能夠發表與當權者願望相悖的觀點,能夠表達自己理想」的地方,畢蘇斯基從來沒有使用過「防衛性民主」這類納粹崛起後學者才猛然意識到的詞彙,他對民主危機的反應是直覺的:波蘭必須首先是一個能起碼運轉,並抑制極端政治勢力的民主政體,民主神聖同盟的民族戰略才有實現的可能。

  打造獨立於俄羅斯的民主神聖同盟是畢蘇斯基的波蘭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堅守的地緣政治戰略,而當獨立國家與反蘇兩個戰略目標衝突時,畢蘇斯基不得不選擇遷就前者,里加協議是他不得不的妥協,波蘭不得不用承認蘇維埃烏克蘭與白羅斯,以及放棄維爾納斯,換取國際承認其在加利西亞的主權。畢蘇斯基選擇不插手俄羅斯紅軍與白軍的衝突,乃至於晚年尋求與德蘇關係正常化,也都是一貫延續的妥協考量。

  波蘭在畢蘇斯基身後的命運表明了畢蘇斯基民族戰略的核心困境。法國寄望波蘭可以牽制德國,歐洲寄望波蘭可以阻卻俄羅斯,但如果德蘇因為地緣政治考量狼狽為奸,波蘭將立即淪為刀俎魚肉,波蘭的「大國等距」外交在後人看來只是苟延殘喘,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德俄密謀都依然是波蘭的夢魘。西歐人「守衛西方文明」的美譽對波蘭來說其實是詛咒。

  畢蘇斯基始終將他的戰略目光投向東方,他身後的波蘭卻慘痛的發現,在沒有德國支持的狀況下,波蘭並沒有獨力打造東歐民主神聖同盟的能力。

  畢蘇斯基打造民主國家神聖同盟的民族戰略是務實的,俄羅斯所悍然發動的侵烏戰爭,足以證明歐洲的「東方問題」並非過往雲煙。而畢蘇斯基的悲劇性是在訴求同文同種的新一波民族主義風起雲湧,以及威瑪共和崩解的時代,他的民族戰略幾無現實感可言,波蘭人民可以怪罪畢蘇斯基被迫妥協的大國等距,讓波蘭後來陷入被瓜分的境地,但實情是在民主神聖同盟成為泡影的狀況下,波蘭並無更好的路徑可以選擇,要麼提前被納粹肢解,要麼提前被蘇維埃赤化,畢蘇斯基幾乎已經奮力為波蘭爭取十年以上的喘息時機。

  畢蘇斯基構想的民主神聖同盟要直到一九四五年以後才方見雛形,要在一九九一年以後才在東歐大陸降生。到了在那個時候,波蘭人民會記得華勒沙,會記得若望保祿二世,但很少人想起畢蘇斯基,想起他的民族戰略。這本傳記題為《波蘭國父畢蘇斯基》,但人們、歐洲的人們、全世界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們,以及身為帝國邊緣弱勢民族的人們,或許應該謹記,「波蘭國父」這等獨一無二的殊榮,對於畢蘇斯基而言,仍是過於蒼白了,它可能也不是畢蘇斯基最希望被記住的聲名。

  畢蘇斯基,歐洲文明秩序的前瞻戰略家。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5426
  • 叢書系列:歷史.世界史
  • 規格:平裝 / 592頁 / 17 x 23 x 3.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11/21
麥克阿瑟在會見畢蘇斯基時用了很精闢的評價「⋯該國領袖約瑟夫•畢蘇斯基元帥絞盡腦汁試圖找到辦法避開災難,因為他在地理上被困在德國和俄羅斯之間」,誠然在地理位置的先天性造成了東歐國家在近代歷史上的苦難!除了為蘇、德、法、奧等國家的籌碼外,也成為當地菁英的黨政利益之禁臠!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要求對心有強烈愛國素養的畢蘇斯基要作到排除敵國(德、蘇)之侵犯,同時又要厲行如美國般的民主政治,是非常難以兩全的!所以我們只能站在以大多數波蘭人的角度去體會其苦心!。                                                                                                      也許同樣的角色,我們也可以投射到現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甚或是已故總統李登輝。如果用「完美」的角度去看,那他們都是不合格的,但如果以為在地人的總體思考去看他們的施政、抗衡,那麼他們已經是超乎本份甚多的政治家了!而況在當時一、二次大戰中的波蘭掌舵者呢?本書導讀已將其精髓道盡,當然如果能細細品味其內容,或許更可將當時東歐與現在環境一比,咀嚼其中地緣政治之五味!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文學季(經典文學)
  • 格林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