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於二○一○年至二○二一年擔任中國駐英國大使。使英十一年使我在中國外交史上至少創造了兩項紀錄:一是中英關係史上任期最長的駐英使節;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連續在一國駐節時間最長的大使。然而,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另外三項紀錄:駐外一個任期內發表了七百多場演講;在主流報刊撰寫了一百七十多篇文章;接受主流媒體採訪一百七十多次。
大使是一國的代表,全稱是「特命全權大使」,足以顯示其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大使的主要職責是執行國家外交方針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本國與駐在國的關係。國家之間的關係涉及方方面面,大使的工作也可謂千頭萬緒。千頭萬緒抓什麼?怎麼抓?我們常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使兩國民眾「心相通」,可以說是大使的重要職責,也是做外交工作的最高境界。因此,我抓住各種機會,利用各種平台介紹中國的內外政策,講中國的故事,促進兩國「民相親」「心相通」。在國外講中國故事與國內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在西方國家,講好中國故事更不容易。首先是西方民眾對中國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們獲得中國有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西方媒體,包括電視、電台、報刊、網絡、新媒體等。其次是一些民眾對中國存在固有的「傲慢與偏見」。再次是西方媒體對中國片面、歪曲的報道和惡意炒作。最後是一些反華勢力蓄意抹黑中國的形象。面對這樣的輿論環境,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挺身而出。有的朋友問我,對於你的每次演講、撰文、採訪,國內是否都有指示?我回答,有,也沒有。國內的指示既原則又明確,就是積極主動發聲,講好中國故事。但怎麼講、對誰講、什麼時候講,則需要使節本人來把握。在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方面,我始終提醒自己要敢於擔當、不辱使命,要對得起「特命全權大使」這個稱號。
怎樣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我通過演講、撰文、採訪三位一體模式,積極主動開展公共外交,形成全方位立體效應。演講、撰文、採訪各有優勢和短板。演講的優勢是以我為主,主場效果好,答問環節也可有效控場;短板是受眾少,局限於現場聽眾。撰文的優勢是傳播範圍大,讀者群廣泛,特別是對精英階層有較大影響;短板是篇幅受限,而且主動權在報社,能登不能登,登多少字,登什麼版面,甚至連文章標題都由報社來定,據稱這是西方媒體的「行規」,也是「報社特權」。採訪分報刊採訪和廣播採訪。報刊採訪的優勢和短板與撰文大同小異。廣播採訪分電視採訪和電台採訪,細分有直播採訪和錄播採訪,還有各大電視台直播或錄播的記者會。電視和電台採訪的優勢是直觀、生動,覆蓋面大,時效快;短板是時長有限,採訪者或主持人掌握發問權和控場節奏。
三種傳播方式不僅優劣勢不同,而且難易差別很大。我把演講、撰文比作「小考」,把記者會比作「中考」,把電視和電台採訪特別是現場直播採訪比作「大考」。之所以叫「大考」,是因為每次現場直播採訪都如同一場「高難度、高強度、高烈度」的博弈。
所謂「高難度」是因為難以掌控。現場直播採訪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主持人手裏。採訪前,對方一般給一個採訪議題範圍。但談起來,主持人可以問任何問題,許多問題與事先商議主題毫無關係。如二○一四年初英中貿易協會舉辦中國商業大會,當天英國天空新聞台主持人蘭德邀請我作客該台訪談節目《傑夫·蘭德直播間》談談大會情況。結果,整個訪談沒有問一個關於中國商業大會的問題,而是不斷糾纏新聞自由和網絡監管。在這類採訪過程中,主持人還有意提各種刁難甚至挑釁性問題,有時還搞「突然襲擊」,當場播放幾段編造的視頻,讓你作答。因而,準備一場現場直播採訪是很難的,你不知道對方會問什麼問題,挖什麼「坑」。
所謂「 高強度」, 是指直播採訪時間短、節奏快、高度緊張。除了個別節目,直播採訪時長一般為五至十分鐘。這樣短的時間內,要談好幾個問題。主持人不停地問,被採訪者抓緊答。主持人經常打斷對方,以掌控對話。被採訪者只能分秒必爭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所謂「高烈度」,是指採訪交鋒激烈。西方電視節目主持人與國內的有很大不同。他們不僅把直播採訪看作是討論問題,還看作是鬥智鬥勇的博弈。他們把被採訪者當作對手,準備了各種刁鑽問題,設計了各種陷阱。他們往往對對手的回答並不感興趣,而是刻意讓對手難堪,以顯示他們的智慧和本事,特別是在鏡頭前,他們更是當仁不讓。這就決定了直播採訪必然是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充滿火藥味。英國廣播公司(BBC)有一檔旗艦直播訪談欄目,乾脆就叫Hard Talk(可譯為《艱難對話》或《尖銳對話》)。由此可見現場直播採訪的「高烈度」。
在我接受的一百七十多次主流媒體採訪中,五十三次是電視和電台採訪,其中三十三次是英美媒體採訪,現場直播採訪二十九次。對於這二十九次「三高」「大考」我都高度重視、認真準備。每次我都召集專門會議,集思廣益。據說,西方公認的「溝通大師」——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每次接受直播採訪前,都召集助手假設各種問題,包括模擬現場問答。他們作為諳熟西方媒體運作的西方政治家,又講母語,尚且如此,我們中國外交官更要為之付出幾倍的努力。
為什麼要上電視?為什麼還要選擇現場直播採訪?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不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編造各種謊言和謠言,對中國進行污名化、妖魔化,企圖把病毒源頭扣在中國頭上。我於當年四月接受BBC︽尖銳對話︾欄目主持人薩克直播採訪,就中國抗疫闡明立場,澄清事實,激濁揚清。據BBC 稱,此次採訪在英國國內播放兩次,向全球二百多個國家播放五次,受眾四億多人。這就是我為什麼選擇現場直播採訪,為什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聽到中國聲音,再難、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三高」擋不住,「大考」難不倒。
本書收錄我使英期間三十二次接受英美電視和電台採訪實錄,其中二十四次為現場直播採訪。我不敢說每次採訪都圓滿成功,回過頭看,的確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有的可以說得更好些、更全些、更準些。雖然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我努力了、盡力了,可謂不辱使命,對得起「中國特命全權大使」的稱號。
劉曉明
2022年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