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死關頭,磨練出零秒決斷力
身為戰鬥機飛行員會習慣的其中一件事,便是你距離焚身慘死,永遠只有數秒之隔。你得在風險與成效之間力求平衡,每次飛行任務的成敗,取決於上千個正確決策的積累。遺憾的是,只要出了一個差錯,便會導致某趟飛行以極為悲慘的方式結束,這種狀況已在歷史上多次發生。
讓我跟你分享一段當年我駕駛F-16的故事,好讓你對戰鬥機的飛行速度有點概念。那時我被派駐在韓國,有一架噴射機剛更換完引擎,需要找個飛行員來確認維修後的機體飛行性能正常。這架噴射機當時完全沒有安裝外載的配備,一般會有的飛彈、炸彈、尋標莢艙(targeting pod),或外掛油箱都沒裝,實質上,這是一架精簡至極、足以飆出理論上最大速度的特裝機。
我們飛行時通常會根據戰術組成編隊,每一滴燃料都要用來為戰鬥做準備。不過這次的任務,是要我單機單飛,在各種飛行高度與出力設定下測試引擎,並以最大速度作為最終測試,把飛機的性能逼至極限。
升空後,我進入海面上指定的空域,並快速執行各種引擎測試,畢竟我最多只能攜帶7,000磅燃料,永遠不夠我身後這具每小時燒掉上萬磅燃料的巨大引擎消耗。如果你從側面看F-16,你只看得到引擎──該機體圍繞著引擎打造,飛行員則在機身前方及引擎上方落座。
15分鐘後,我只剩下最後一項測試尚未執行:以最大速度飛行。我原本身處在25,000英尺的高空,接著我把油門桿推到底,讓渦輪扇引擎全速啟動。不過,戰鬥機有一項額外的動力來源:後燃器(afterburner)。為了開啟後燃器,我把油門桿往外轉,推向另一個分離的軌道。
這個動作啟動了燃料系統內所有的增壓泵,開始劇烈消耗燃料,數分鐘內便會用掉足以填滿游泳池的燃料。但這些燃料並沒有送進引擎,而是直接注入排氣管點燃,有如火焰發射器那般,在飛機後方創造出一道30英尺長的火焰。我感覺到推力攀升,把我壓向椅背。
我的速度很快超越了1馬赫──這是查克.葉格(Chuck Yager)與其座機貝爾X-1(Bell X-1)著名的「突破音障」速度。接著我開始爬升,幾秒鐘之內便越過了35,000英尺,而且仍在繼續加速,很快便抵達飛機的實用升限(service ceiling)45,000英尺,於是我開始減少爬升角度。這是我能抵達的最大高度──倒不是這架噴射機無法飛得更高,而是因為如果駕駛艙失壓,我將會在幾秒鐘之內失去意識。
從駕駛艙罩往外看,50,000英尺高的天空明顯更為昏暗。我已經身處大部分的大氣層之外,我上方暗靛藍色的景緻越遠顏色越淺,在天際線處化為一抹淡藍,地球的曲度也清晰可見,在我的視野內呈現出彎曲的樣貌。我在右側可以看到整個朝鮮半島,綠色地貌上方有著淺淺一層雲霧繚繞;左側則是黃海上方的幾片雲層,落在我與中國本土之間。
我維持高度的同時,飛機持續加速,如今來到了1.4馬赫,相當於時速1,000英里以上。燃料只足夠再飛行幾分鐘,於是我把操縱桿往前推,開始下降。
根據抬頭顯示器的數字,飛機速度漸漸超過了1.5馬赫,在我前方的類比式空速表也證實這項資訊,指針慢慢往順時鐘方向轉,逼近「絕對不能超過」的紅色速限區域。
當速度抵達1.6馬赫,這架噴射機開始搖晃,因為空氣阻力造成的巨大壓力(是汽車以高速公路速限行駛時體驗到的300倍以上),導致鋁合金製的機翼開始震顫,振動傳導到整架飛機。這種振動將急遽增加,機體沒多久就會撐不住。
在戰場上,出錯的容忍範圍小得不可思議
要讓飛機升空飛行,是一段與物理法則持續鬥爭的歷程。客機在30,000英尺高空以時速600英里巡航,並不是一件自然的事;它並非萬無一失的舉動,代表其預期結果將會是墜毀,全仰賴我們的機智與決斷力,避免噩耗發生。
飛行是種獨一無二的環境,而且非常無情。如果是汽車拋錨,通常只代表你得停在路邊幾小時等候救援,但飛機失去動力多半會導致重大傷亡。就算在商業界,攸關整家公司存亡的決策也相當罕見,即使真的遇上,也只有少部分的員工會參與其中。航空界則不然,僅僅是為了讓飛機維持飛行,就需要所有人都拿出最佳表現。這種系統並不穩定,即使只有一人疏漏或怠忽職守,也足以造成悲慘的後果。但也正是這種無情的本質,引發出人們對決策的極度關注。
在航空界的早期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各種瓶頸似乎都難以克服。當時的墜機率高到難以置信,如果以現代的航班量來換算,1920年代晚期每年的墜機總數,將會高達驚人的7,000架。這導致了對追求航空安全近乎偏執的文化,一旦有飛機墜毀便會展開調查,並研討出能融入未來飛行的教訓。
航空無情的本質,為決策分析提供了完美的框架。墜機事件天生就引人矚目,代表它們無法被冷處理。每次墜機後,一組團隊便會調查墜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及其成因,藉此不只找出墜機如何發生,更要找出墜機為什麼發生。這種承認錯誤、理解錯誤與修正錯誤的文化,最終促成了商業航空業的成功。如今它象徵著人類偉大的成就之一,即使每天有超過十萬趟航班起降,美國的航空公司也已經超過10年沒發生重大墜機事件了。
空戰為航空增添了另一層複雜性。戰鬥飛行員不只要在天氣、地形、航空交通等威脅中確保安全飛行,還必須跟打算擊落自己的敵機抗衡。敵機通常技術高超又善於應變,不斷尋找對手在戰術與科技中的弱點攻擊。交戰雙方都企圖欺騙與誤導對方,藉此干擾他們的決策能力。
在空戰中,危險因素會隨著彼此作勢要保護己方弱點、攻擊對方弱點而不斷改變。所做出的決定持續受到考驗和反制,這是一場終極的貓抓老鼠遊戲。這種頻繁轉變的進展,使得現代戰場有多少變化就有多少危險。
今日的敵軍蹤跡難尋,舉凡天空、陸地、海洋、太空與電子世界,皆是其藏身並針對特定弱點攻擊之處。超音速飛彈的秒速已超過1英里,匿蹤戰機在雷達上的顯示標記比蜂鳥還小,而感測器能夠用三角學測定出遠在天邊的目標。
當你遭受攻擊時,收到的警告通常僅有在被擊中的數秒鐘前,敵軍來襲時震耳欲聾的尖嘯聲──在戰場上,出錯的容忍範圍小得不可思議。這類飛機常常不惜犧牲安全性,把所有面向都偏重於強化性能,再加上近乎毫無限制、高達數兆美元的預算,打造出實力驚人但飛行時不盡安全的戰鬥機。
推薦序
我們的判斷,不會總是正確無比
前空軍第一作戰隊隊長、駐外武官、現任民航機師/李文玉
猶記得在美國空軍作戰測試評估中心(AFOTEC)受訓時,一位經歷越戰與波斯灣戰爭的資深美軍教官,在課堂上對我們這群來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NATO/北約)與盟國的國際軍官們說道:「我們不可能每次判斷都正確無比,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接受嚴格訓練,以扭轉那些時不時出現的致命錯誤。」
當時這句開場白,立即引起各國學員的熱烈討論。大家紛紛提出在遭遇機械失效,或空戰劣勢時,自己是如何穩住情勢、化險為夷、扭轉乾坤,甚至反敗為勝的經驗。瞬時間,課堂上德國腔、日本腔、法國腔、韓國腔的英文此起彼落,飛行員好勝心濃烈的特質,與不同機種、國情、環境下發生空中險情的寶貴經驗,為這堂本就聲名遠播的國際軍售課程,又添上一分傳奇色彩。
雖然人類突破音速已有數十年歷史,但如今能把跨越音障當成日常的人類,恐怕只有「戰鬥機飛行員」這個極稀少的族群。
當兩軍空中對峙時,這群人必須在巨大G力負載的狹小座艙中,從眼睛看到的雷達顯示、耳朵聽見的指揮管制,以及大腦迅速構建出的戰場立體圖像中,迅速做出判斷;透過操縱技巧以及對當時敵我飛機的動位能轉換,掌握有利態勢。更重要的,是隨時緊盯敵機動態,在電光火石間決定下一步行動,並視情況不斷重複以上循環,才可能在強敵環伺下取得優勢,主宰戰場。
為了培養戰機飛行員快速有效執行「多工處理」(multitasking)的能力,從初級訓練開始,便循序漸進的提高對飛行員判斷與決策品質的要求。
從基本單機操縱到雙機編隊,再從雙機基本攻防,到多機複雜戰術;這樣的訓練從最基礎的教練機,到第一線的戰機皆持續不斷,即便部隊中的成熟飛行員,也要一再接受不同等級的訓練,以確保其飛行水準與決策品質皆維持顛峰,能在升空迎戰、拿生命與敵機對賭時擁有最大勝算!
然而,人類終究無法擺脫心智限制,在不預期的危險發生時,難免因驚恐、震撼,而陷入短暫失能狀態(startle)。對時速往往超過一千公里、垂直爬升或下降率超過每分鐘兩萬英尺的戰機飛行員而言,每多呆滯一秒,不僅可能損毀價值新臺幣數十億的戰機,更可能因此賠上自己或隊友的性命。
戰機駕駛艙的技巧,在商場也用得上
正因飛行員的急難決斷反應,對處置結果影響重大,因此各型飛機操作手冊中,必有特定篇章談及「緊急情況處置」。飛行員必須熟記背誦特殊情況的處置程序,以便在倒飛、缺氧,甚至視線不清、意識模糊之際,都能穩住當前狀態,使情勢停止惡化,再依序執行正確步驟,逐一排除險情,重獲飛機操控。這種扛住壓力、停止損進,並從谷底反彈的韌性,正是飛行員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除了需要立即反應的緊急程序處置外,對於其他不正常飛行情況,民航界也發展出廣泛被各國飛訓採用的FOR-DEC決策模式。藉由了解事實(Facts)、擬訂選項(Options)、分析風險(Risks)、冷靜審視(-)、做出決定(Decision)、決策執行(Execution)、查驗修正(Check)等明確步驟,能讓飛行組員在高壓下,仍能理清頭緒,做出最妥適的決定。
1990年代,我在英國愛丁堡大學企管研究所就讀時,也剛好是FOR-DEC模式受到商業界青睞、關注之始。此後,許多風險管理論述開始互通於企管界與航空界,諸如飛機設計領域的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 engineering)可供生產線作業參考;涉及飛航運作的組員資源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CRM)則能供企管心理學在職場運用,從而使企管理論與飛航安全間,有更多的觀摩及交流。
此次欣見大是文化為企管界引進這麼一本有趣的書,讓鎮日在職場拚搏的商業人士,也能藉由戰機飛行員在駕駛艙中的不同視角,一起梳理決策過程中能供彼此借鏡的共同之處。相信日理萬機的商場決策者,也必能讀出另一番決策理論中的精彩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