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為什麼我們會被騙?:破解金錢騙局、假新聞、政治謊言背後的詐騙機制

為什麼我們會被騙?:破解金錢騙局、假新聞、政治謊言背後的詐騙機制

Nobody’s Fool: Why We Get Taken In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詐騙常在你的「信以為真」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作者新作
揭發騙局背後的心理操弄

  人人偶爾都會被騙。──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
  騙子就是騙騙騙,一直騙。──創作歌手泰勒絲
  謊言飛奔於前,真相只能蹣跚著追趕在後。等人們恍然大悟,卻是為時已晚。鬧劇已成過去,謊言已然奏效。──《格列佛遊記》作者斯威夫特

  「在騙子、冒牌專家、陰謀論傳播者橫行的時代,
  本書是投資人、消費者、一般民眾必備的生存指南。」──亨利克(Diana B. Henriques)

  即使是最聰明的人,難免也有被騙的時候,從銀行帳戶被詐騙一空、政治人物謊言連篇、假新聞、各式不實廣告,到論文造假……等,騙子耍的花招、編造的劇本之所以奏效,是因為利用我們的「四大認知習慣」。這些習慣是生活思考捷徑,有時也會帶我們走向死巷:
  1.專注:只專注眼前的資訊,忽略你沒看見的資訊
  2.預測:憑藉過往經驗預測未來,給有心人利用我們的預期來騙人的機會
  3.信念:依據信念行事,容易被了解我們的信念,也擅長操弄的人欺騙
  4.效率:一味追求效率,難免倉促決策,忽略該問的重要問題

  此外,誘人受騙的還有「四大日常陷阱」:
  1.人們喜歡一致性
  2.感覺熟悉的事物
  3.表達精確且具體的概念
  4.看似有效的處理方式與政策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權威心理學家,他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世界著名的金融詐騙事件,與神不知鬼不覺的各式騙局,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提升我們的防詐騙雷達,洞悉騙子的伎倆。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的資訊,騙子卻掌握得一清二楚?▊
  避免被騙的3個提醒(時刻自問):
  ◇「為何是我?」想一想你是否真是對方唯一想說服的對象,還是你只是受到對方引誘而自願現身的許多人之一。
  ◇「我在做什麼?」衡量你的行動與判斷是否反映你的目標,而不是你的對話者的目標。他們要你做的事,是不是你現在該做的事?
  ◇「我是怎麼到這裡的?」思考以你現在的處境或環境,是否更容易被騙。

國際好評

  ‧在騙子、冒牌專家、陰謀論傳播者橫行的時代,這本書是投資人、消費者、一般民眾必備的生存指南。我原先心想,兩位作者的前作《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已是心理學經典,新作難道還能超越?看完才知道果然更勝前作,大家的詐騙免疫力也因此更升一級。──黛安娜.亨利克(Diana B. Henriques),《謊言教父馬多夫》作者

  ‧在這個資訊量前所未有的多,說別人是「假新聞」的,自己可能就是假新聞的時代,本書就像一劑防詐騙特效疫苗,不僅有助於預防感染假訊息,還能防止散播假訊息。──大衛.麥瑞尼(David McRaney),《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作者

  ‧想知道自己是否被騙,就要想想自己相信什麼。但人總不可能一天到晚事事猜疑。本書探討一個較難回答也更為有趣的問題:何時該質疑自己的信念?──阿波羅.羅賓斯(Apollo Robbins),扒竊藝術家、魔術師

  ‧易讀易懂……案例個個精采……我們就算不可能一輩子不上當,看了這本書也能少上一點當。──《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以扎實的認知科學原理為根基,說理簡潔有力。無論是容易上當、還是疑心甚重的讀者,都能發掘不少值得深思的智慧。──《出版者週刊》

  ‧這本書有動人的故事,分析也有理有據,帶領讀者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也提供實用建議,讓我們的決策多一些理性。──安妮.杜克(Annie Duke),《高勝算決策》作者

  ‧本書迷人有趣,帶你探索人類大腦的極限,以及如何避開詐騙的陷阱。兩位作者是文豪級的傑出科學家。在當今的世界,日常生活充斥著假訊息、詐騙、兩面手法、各式陷阱,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凱蒂.米爾克曼(Katy Milkman),《零阻力改變》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西蒙斯、克里斯.查布利斯


  西蒙斯在康乃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為伊利諾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亦為該系視覺認知實驗室主持人,現居美國伊利諾州香檳。查布利斯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認知科學家,曾任教於聯合大學、哈佛大學,現居美國賓州劉易斯堡。

  兩位作者均是權威心理學家,於1997年在哈佛大學認識並開始合作,共同完成了許多著名的知覺與認知實驗,心理學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看不見的大猩猩」──幾乎所有心理學課本都會提到的實驗,便是由本書兩位心理學家於1999年在哈佛大學主導完成。這個實驗揭開那層扭曲我們認知的面紗,讓我們與現實接軌。兩人因「大猩猩實驗」獲得2004年心理學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

  在詐騙與假消息充斥的年代,兩位心理學家再次聯手,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解析我們為何容易受騙,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被騙。

譯者簡介

龐元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聯合專業考試及格,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於2020及2021年榮獲經濟部金書獎。譯有《踏實感的練習》、《在大腦外思考》、《2050全球政治經濟新局勢》、《打造100倍全球大市場》、《揭密風暴》、《查理桑莫的走騙人生》等數十部作品。

  譯稿賜教:theresakitty6907@yahoo.com.tw

 
 

目錄

國際好評
前言


第一部    習慣
01 專注─想想少了什麼
02 預測─做好感到意外的心理準備
03 信念─假設的時候要小心
04 效率─多問一些問題

第二部    陷阱
05 一致性─懂得雜訊的價值
06 熟悉─不可盡信熟悉的事物
07 精準─以正確的標準衡量
08 效力─當心「蝴蝶效應」

結論 人生難免有當傻瓜的時候
致謝
注釋


 
 



習慣與陷阱


  很有真實感的詐術最能奏效。本書會告訴大家,所有成功的騙術,都是利用通常對我們有利的人類思考與推理特質。想詐騙我們的人,通常不會運用認知心理學的知識,細細雕琢計謀。但他們耍的花招,編派的劇本之所以奏效,是因為正中我們的弱點。因此必須了解自身弱點,才能培養識破、避開騙局的能力。

  本書開頭的幾章,要介紹人人皆有的四大認知習慣,也就是我們思考、推理方式的特質,有可能害人受騙上當。這四大認知習慣,包括有能力專注在我們在乎的資訊,往往就是眼前的資訊,而忽視會讓人分心,或是不重要的資訊。隨著經驗累積,我們對於該發生的事、即將到來的資訊該有的樣子,會有一些預期。我們也會依據這些預期,自動做出預測,而且這樣做出的預測多半正確。我們思考、推理的能力,取決於對自己、他人,以及周遭環境的基本假設。這些假設若是夠強大,就會形成很少會質疑,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形成的信念。熟悉了任何一種任務之後,效率就會提升,意思是我們會發展出例行常規、經驗法則,以及捷徑,大大減少決策所需的時間與精力。本書會詳細說明這些習慣是如何孕育出詐騙得以生根的沃土。

  其餘章節則要探討四種陷阱,也就是日常生活會遇到的資訊特色,能吸引人,卻也會害人上當。陷阱就像能引發好奇心的電影預告片,非常誘人的簡報,也像餘音繞梁的音樂,不但能擄獲我們的興趣,還能誘導人不經查證,就相信別人的說詞。陷阱並沒有天生的好或壞,能吸引人注意力的事物,多半都值得我們或多或少予以注意。但我們若是被騙,幾乎絕對是受到一個或是更多的陷阱誤導。若是遇到的資訊符合或是近似我們已知也信任的事物,我們就會因為熟悉,而相信其為真。若接觸到的資訊具有一致性,我們也會因此而相信。我們將預測或證據的精準度,與預測或證據背後的思想的準確度、真實度畫上等號。我們也會受到有效力的故事吸引,在這樣的故事裡,小小的起因大大影響我們的人生,以及整體社會。

  這些習慣與陷阱,正是讓人受騙上當的原因(被別人騙,也被自己騙)。大多數的詐騙,尤其是長久且複雜的騙局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利用多種的習慣與陷阱,也是因為受害者或多或少會自我欺騙。其實很多詐騙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最容易受騙的人,會讓騙子知道自己最容易受騙,等於幫騙子省事。

  (摘自〈前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55280
  •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預期之外的世界
 
我們對於世界的預期,是從自身經驗所衍生出的預測與直覺。你的手機的自動完成功能,是使用人類語言常見字序的模型,猜測你接下來要輸入什麼字。我們也是依據累積的經驗,形成一個世界模型,就能更準確預測近期可能發生的事。預測是人理解事物的關鍵。明明如此重要,我們卻往往沒發現,預測其實會深深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解讀。即使是察覺到移動的物體這樣簡單的事情,也需要預測才能完成。大腦需要時間處理我們看見的光,所以我們感覺到的「現在」發生的事情,其實比「現在」延遲了幾百分之一秒。若是不想被車子撞,那需要掌握的並不是車子剛剛在哪裡,而是現在在哪裡,以及稍後會在哪裡。但等到掌握所需的視覺資訊,就來不及了,所以大腦必須使用類似「自動完成」的功能,預測車子稍後所在的位置。人面對移動物體的經驗豐富,而且向來就知道物體不會突然出現,也不會突然不見,因此可以建立一個有效的預測模型。要預測複雜得多,更久以後的行為、決策與行動,也是依循同樣的原則。
 
我們對於動作的預測若是出錯,就會被撞。對世界將會發生的事情的預測出錯,就會感到意外。而一旦感到意外,自然就會懷疑,但經驗若是符合預測,通常就不會質疑。人不能什麼都懷疑。同樣的道理,若是什麼都接受,就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做出預測。從經驗歸納出預期,再據此解讀所遇見的事物,而預期通常能讓人專注在重要的資訊上。
 
有時候,我們因為預測成真而感到高興,卻容易陷入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存心推銷的人就會利用確認偏誤這個弱點,刻意將「產品」塑造成我們想要,也符合我們預期的樣子。精明的騙子知道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說得對:「謊言往往比現實看起來真實多了,也更為合理,因為騙子握有巨大的優勢,能事先得知觀眾想聽見,也預期會聽見的東西。」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7
4.0
|
2024/09/24
書評:為什麼我們會被騙?破解金錢騙局、假新聞、政治謊言背後的詐騙機制
Nobody’s Fool: Why We Get Taken In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整體評價: ★★★★☆
内容部份關於偏誤、部份關於邏輯,並加上一些動機或應用的敘述。
----------------------------------------------
通用程度: ★★★★✫
實用價值: ★★★★☆
內容深度: ★★★★☆
敘事密度: ★★★✫☆
論述易讀: ★★★★✫
翻譯排版: ★★★★✫
----------------------------------------------

【內容】
内容部份關於偏誤、部份關於邏輯。雖然偏誤本身必然就是有邏輯上不完整的地方,但通常指一些特定已被歸類並賦予專有稱呼的狀況。並加上一些動機、應用、或盲點的敘述。

因是美國書籍譯本,敘述上無可避免多會用美國的事情狀況當案例。故雖然文章撰寫上易讀,但台灣讀者對所舉案例不會特別親近。

其屬譯作書共通,但這邊特別列出是因:本書一個作用是提醒讀者對事情保有警覺心。人看到不熟悉不常見的東西時會較有警覺心,也較容易把自己與案件抽離思考(如台灣讀者對於不熟的美國事例)。但是對常看到或熟悉的講法套路,就較難有警覺心保持認為其「可能有問題」。因如果事事都要管都要懷疑,會活得比較累、也沒那麼多時間。


【實用價值】
對一般人多少都具在偏誤、邏輯理解上的實用性。對遭蓄意欺騙或誤導則為預防或是制衡。

另外就本書所述內容上,讀者最好是有國中數學統計、到大一統計學概論之間層級的統計學或是對數字的基本觀念。本書所述的錯誤許多可歸類於這種對數字與狀況的整理之上。相對的,單純的文字上的欺騙則不需要太多解釋就可以理解,也與學歷比較沒有直接關係。


【翻譯與排版】
翻譯:算是順。但不算花了很多時間修飾,也有一般程度的誤植/漏字頻率(初次閱讀時每200頁發現約2~5處)。

排版:原文書於 2023/07/11 出版,繁中譯本 2023/12/25 出版。譯本很快(1年以內)。


----
最後拉回一下主題,避免結尾方向變得奇怪:
本書内容部份關於偏誤、部份關於邏輯,並加上一些動機或應用的敘述。


----------------------------------------------
補註1:書評為對書評比解析、提論延伸等;不是內容摘選、不是讀書心得、非代替買書用。
補註2:深度密度評比,為相對於:從書名系列推斷,預想目標讀者程度為參照。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4/05/23
作者繼<<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後,再推出一本探討人類心理偏誤和行為關聯的科普書。<<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提出許多生活中常見,卻鮮少被注意到的心智錯覺,如注意力錯覺、記憶力錯覺、因果錯覺等。這本書則檢視現實中,有心人士如何利用人們的心智慣性和陷阱來進行詐騙。
內容分為習慣和陷阱兩部分,即容易被騙的習慣和騙人的陷阱。
這些習慣有專注、預測、信念和效率。以下略提專注和信念。
專注
專注是人類演化的產物,早期人類需要專注來進行獵捕和避免被獵捕。專注的好處是調度心智資源於主要目標,但卻容易窄縮視野,對目標以外視而不見。魔術師的表演就是利用觀眾專注習慣的典型例子。
再舉我的例子,有一次我到公務機關換發證件,臨櫃填表時的表單上有個項目是一般人容易誤填的地方,作業人員已將此部分特別框註並貼在櫃檯明顯處, 抬頭即可看到。但當時只想快完成表格的我,完全沒有注意抬頭即見的提醒,最後還是填錯了。
緊張的情緒和壓力的情境,往往讓人更專注眼前的任務,限制我們的放射性思維去覺察其他更好的選項或偵測不尋常處,專注力是零和遊戲,無法既深又廣。以前我參加考試時常會患得患失,加上時間的限制,往往一拿到試題就一路寫下去,其實應先概觀整份試券,翻翻頁面或確認所有題型,就可以避免許多像複選題寫成單選題或選錯的答成寫對的等低級錯誤。
信念
人對世界的運轉會有許多假設,有些假設至關重要而形成信念,保有這些信念會讓我們比較安心地生活下去。如我們相信明天太陽依舊會存在。
但有些詐騙會利用意識形態來加強偏差的信念,如邪教會以末日即將來臨,對信徒進行斂財或以業力回報來對不忠誠的信徒進行強制行為等。
值得注意的是,會形成固著的信念和教育程度及智商無關,你可看到新聞報導裡,不少邪教的信徒是高知識份子,他們最後成為受害者甚至加害者也不足為奇。
教育程度高不代表辨識騙局的能力也高或較不易上當。專業人士只是在其專業領域知道誰在胡扯,一旦在其他領域形成固著的信念,便容易陷入有意無視(willfull blindness),對與其信念矛盾的證據都被無視。
詐騙者常利用的陷阱有一致性、熟悉、精準和效力。以下略提熟悉和效力。
熟悉
這也是演化上為生存下來形成的快捷鍵。當面臨抉擇時,我們會先問熟人的意見,如買一本書會看封面的名人推薦,我們對這些名人有一定的熟悉感,相信他們的推薦不會讓我們失望;到一家新餐廳前會先看 GOOGLE 的網路評價,因為熟悉的評分系統和留言比較不會讓我們踩到地雷。細想這背後的熟悉感會不會也存有誤區?名人的推薦,是否是礙於出版社的人情或和作者的交情,書也沒看就掛名?餐廳的五星評價有多少是因店家按讚送折價券來的?
效力
這章很有反轉效果,許多當前有名的心理研究都被打臉,其中不乏有名的學者。如讓受試者看一些和老化有關的詞彙,之後受試者會不經意模仿老人的生理狀態,像行走速度變慢或彎腰駝背等,這種用很小的干預手段介入,卻如蝴蝶效應般改變人類的行為,稱為促發效應,但後來實驗並無法重複相同結論;又如姿勢的改變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維持所謂的”力量姿勢”會增加體內睪固酮的量,讓人更有吸引力,甚至風險容忍力也較高,該研究在TED演講上有超高瀏覽量,原始作者後來出面否認當初的研究結果。
這些偽科學,往往都是因為無法在雙盲和隨機的研究條件下重現而被證偽,但效力陷阱常深植人心,即使後來被新的研究批駁得千瘡百孔,卻也很少消失。
書中對於這些心智慣性和陷阱也提出因應之道。如對於過度專注的習慣,你可以就對方的內容想想“是不是少了什麼資訊?”,你聽到比爾蓋茲、賈伯斯輟學後而成為科技巨擘的例子,可以想想其他因輟學而失敗的人是不是更多,提醒自己別陷入倖存者偏誤。
當一檔基金的投報率或新藥的治癒率以一個精準數字呈現在眼前時,讓人覺得有科學依據、專業而不容質疑。這時若加上圖相或圖表,會對受眾有定錨效果而更容易接受,如有研究指出,定價越精準的住宅,最後成交價也較高,因為精準的定錨讓人感到議價空間不大。這時你可以拋開被精準數字的綁架,問對方這個精準數字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或自問這種案例得到這麼精準的數據合理嗎?以常見的人類性格分類來說,精準地將複雜的人性分成十二型或十六型合理嗎?如果數週後作第二次測試,和第一次結果不同,代表人會在短時間內變換性格嗎?人性格的複雜性應該像光譜般橫跨不同分型,看似精準的定型並不正確。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選書
  • 城邦集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