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展_領券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作者親筆簽名扉頁版)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作者親筆簽名扉頁版)

Notes on an Execution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編輯選書

在罪與罰之前,這是他身為"人"的故事

我們總慣於只看罪與罰的結果,而忽略了一個生命凝結成罪的過程。本書主角安索,是被控殺害多名少女與前妻的死刑犯,而故事從他即將伏法的那天開始說起.....作者以文字巧妙編織,把故事寫成安索在獄中進行的文字創作,他用第二人稱視角,細數曾共渡生命中不同的時光的三個女人:幼時即遠去的母親、前妻胞妹,以及終於將他繩之以法的女警。這部引人深思再三的犯罪故事,擁有極為獨特的語法,冷靜不煽情宛如卡謬《異鄉人》存在主義風格,讀著讀著彷彿來到「真人圖書館」,你將靜靜走進死刑犯的生命故事,讓他親口訴說穿上囚服之前的一切.....

 

OKAPI 推薦

  • 其實,不是只有被害人才是被害人──關於《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文/劉韋廷(出前一廷),|,臉譜出版2023年12月27日

    在那些駭人聽聞的連環兇殺案裡,主角往往都是那名如同怪物般的殺人犯。我們好奇、痴迷地看著那些相關報導、書籍、電影、紀錄片,乃至於 Youtube 上一支又一支的刑案介紹影片,試圖了解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在怎樣的成長環境與動機驅使之下,化身為和我們不同的異者,犯下天理不容的罪行。而在故事裡可 more
 

內容簡介

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

奪走三條人命仍逍遙法外的殺手,沉寂多年後為何再度作案、終於落網?
死刑前十二小時的逃獄計畫,是他的瘋狂幻想、或是最後的完美犯罪?
答案只有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知曉──

*《消失的另一半》布莉‧貝內特、《在所有母親之間》艾希莉‧歐娟同聲盛讚
*美國指標性書評《出版人週刊》、《書單》、《圖書館期刊》星號推薦
*《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CrimeReads網站年度選書
*售出電視劇版權,由《女傭浮生錄》製片公司籌拍中


影/書評-出前一廷、推理評論家-余小芳、資深推理迷-杜鵑窩人、作家-蕭瑋萱、國際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好評推薦


┤故事簡介├

「善與惡只是我們對自己闡述的故事,
只是為了證明我們還活著而創造的內容。
沒有一個人會是全然良善的,也沒有一個人是邪惡至極。
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存活的機會,你不覺得嗎……?」

倒數十二小時,一場死刑即將執行,死刑犯是安索・帕克,曾經謀殺三名少女卻逃過追捕,與大學時代的情人珍妮結婚後,度過多年守法而低調的平凡生活,然而愛妻最終同樣成了他的刀下亡魂,他年少時代的罪行也因為警方鍥而不捨的調查水落石出,一併將他送進了死囚牢房。

安索的律師仍在爭取上訴,但他將希望寄託在別處。他和生活單調苦悶的監獄女管理員透過互傳紙條建立曖昧感情,與她共謀逃獄;他相信對方將設計機會讓他在行刑前移監途中奪車逃逸,並把他珍視的哲學理論手稿安全帶出監獄保存──從哲學系輟學的他從犯案期間到入獄之後,都不停撰寫著一套揉合了存在主義、平行宇宙與道德灰色地帶的論述,以之解釋世上的一切,包括他自己的殺戮犯行。

即使行刑時間愈來愈近,他只要躲進自己腦中的理論世界,就似乎仍有無限次可能機會回到作案前的一刻;透過第二人稱「你」的視角,讀者彷彿凝視他的內心深處,聽著他不斷探問:
「你」為何起意殺人?
「你」下手前是否可能有別的選擇?
「你」值得被原諒嗎?
「你」還能有第二次機會嗎?

但接續回答這些問題的不是安索本人,而是先後與他命運交會的「三個女人」──在他幼兒時期不告而別的母親、珍妮死後留下的震驚悲痛的雙胞胎妹妹、和經過多年追蹤最後如願將他逮捕的女警,她們不是命喪安索手中的死者,生命卻仍因為他而永遠改變……


┤佳評讚譽├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推理小說選書講評:
庫嘉夫卡將一個殺人犯周圍的女性帶到幕前發聲,由此翻轉了連環謀殺驚悚故事的腳本──這套腳本公式正亟需我們持續予以反思。

CrimeReads網站年度選書講評:
連環殺手安索‧帕克的執刑時間正在倒數,他生命中的女人們也跟著他一起計時,並且尋思著:如果他擁有一段不同的人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手下的被害人沒有失去生命,又會活出什麼樣貌?

梅根‧亞伯特(《火宅之舞》作者):
文筆優美、富含魔力,是一部緊湊到令人幾乎承受不住的驚悚小說。

艾希莉‧歐娟:
一次深刻而震撼的閱讀體驗,挑戰我們去思考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所表現出的人性的意義。細膩生動的一個個角色故事宛如俄羅斯娃娃,逐一展現人們如何去愛、如何倖存。

布莉‧貝內特:
這幅情感熾烈的畫像中是一群個性複雜立體的女性,被捲進連環殺手的生涯軌跡。《死刑犯與三個女人》富於同情而發人深省,審視了一種將男性殺手賦予浪漫色彩的文化,同時探索那些常遭忽略的女性被暴力犯罪所改變的人生。

《今日美國報》:
劇力萬鈞、意義重大、富於人性,充滿了對於悲劇的獨特檢視探討,最後卻讓讀者獲得意料之外的感受:希望。

《書單》:
庫嘉夫卡打造出的連環殺手毫無悔意,但是故事中的事件喚起讀者素樸的同理心、投入他生命的最終時刻,也讓人持續思索人性之惡以及惡行造成的毀滅。

《出版人週刊》:
庫嘉夫卡帶來了這部大師級的驚悚小說,精湛地利用了第二人稱現在式的寫法以升高戲劇性,在結尾則將帕克的殺戮造成的後果明示得令人心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妮亞‧庫嘉夫卡Danya Kukafka
生於一九九三年,就讀紐約大學期間寫下第一部小說《雪中的妳》(Girl In Snow,暫譯)即在美國出版界引起轟動,最後以七位數美金預付版稅的天價成交。
大學畢業後,她在企鵝藍登書屋集團旗下出版社擔任編輯助理,曾與蘿倫‧葛洛芙(《瑪麗迷宮》)、布莉‧貝內特(《消失的另一半》)、西格麗德‧努涅斯(《摯友》)等知名作家合作,但目前已離開編輯檯、成為新銳作家經紀人。她是各種罪案紀實報導節目和犯罪影集的忠實粉絲,擅長用犯罪類型外衣包覆文學性的內涵,達成大眾和純文學的巧妙平衡。
她的第二部長篇《死刑犯與三個女人》比起前作更有著飛躍式的進步,在美國上市後得到壓倒性好評,獲《紐約時報》書評盛讚「細膩幽微、企圖宏大、讓人無法釋卷」,隔年擊敗《房間裡的陌生人》等強敵贏得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她在得獎人致詞中表示:「我認為偉大犯罪小說的真正重心不是犯罪、暴力、甚或『凶手是誰』,而是同理,是拓展作者與讀者的心胸,是提出疑問,而非僅止於提供答案。」

相關著作:《死刑犯與三個女人》

譯者簡介

江莉芬
喜歡文字,喜歡閱讀,也喜歡譯寫時的自己。覺得能成為譯者,終日與文字為伍,大概是此生最幸福的事了。譯有《孤注一擲》、《我不是我自己》、《她懷著祕密》、《看穿謊言的女孩》、《謊言誕生的房間》與《馬修.史卡德自傳》等書。

臉書交流頁:和江阿芬譯起過生活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54193
  • 叢書系列:臉譜小說選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1 x 14.8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臉譜提供

會員評鑑

5
12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5.0
|
2024/04/20
在知道一切幾乎塵埃落定,倒數的十二個小時內,本書從「你」(安索)的視角出發,配上與他息息相關的三位女人的故事,拼湊出「你」作案前後。比起其他犯罪小說,本書沒有刺激的情節與緊張的情緒,閱讀時的平靜,反而激起我一探究竟的念頭,想一窺「人生真理」——集結監禁歲月裡所有的思想——的內容,想知道「你」到底在想什麼?同時也會聯想到現實中的罪犯,思考到相關的問題,包括什麼導致犯罪發生、該如何降低犯罪率等等。
展開
user-img
Lv.10
4.0
|
2024/02/03
遭受謀殺的受害者們,他們的時間停在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剎那,留下心碎的家人以及再也無法描繪的將來,渴望正義的同時也納悶為何有人可以如此冷酷,殺人如麻的奪走別人的性命,分明都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女,為何可以痛下如此病態的殺手。

多數作品聚焦於死者或兇手身上,探討命喪前的各種舉動、字句和行為,抑或臆測哪位人物才是潛伏在人群中的惡魔,然而這本書大膽的捨棄過往稀鬆平常的套路,大膽深入自以為是的犯人心理闡述並合理化所有的行為,另一方面卻又細膩的把焦點放在與他擦身而過的陌生人、受害家屬和親人。

風格差異大相逕庭讓故事格外生動真實,同樣帶起心中的感慨與不適。對於痛失好友、女兒的生者來說,他們無法輕易地放下怨恨,卻又只能一再地反覆拒絕內心洶湧的情緒,好奇傷口是否真的能被時間治療到癒合,懷疑日常能否再度恢復少了那人的日常。

反之,咬文嚼字的死刑犯獨白閱讀起來有幾分生澀,畢竟難以進入他冠冕堂皇的思維,但藉由不同視角得以窺見匪夷所思的優越感背後原本可以消彌的陰暗,然而孩提時代的冷漠以及受損的情緒造就了不可挽回的決定。

這是本讀來五味雜陳的作品,明明應該不滿甚至埋怨安索,卻又因為他的遭遇感到不捨和可惜,假使當時有了不同的決定——母親回頭尋找兒子;報告可怕的動物屍體;提起半夜裡詭異的挖掘行為,是否就有機會拯救無辜的受害者,甚至更進一步的矯正失常。

但事情沒有往好的方面發展,反而探討該怎麼認清自己的錯,並努力地繼續好好活著,作者反其道而行討論救贖,無論好人與壞人,誰都需要被拯救與諒解,即使為使已晚。

幼年時期的創傷可以決定往後生活的走向,有人會努力從傷痛中找到辦法治療和極力避免同樣的經歷再現,同樣地有人深陷在那般的泥沼中,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動力,持續的沉淪與墮落,直到死亡來臨才意識到原來人生其實也能有不同的面相。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24/01/24
劇透警告

這是趟尋找愛與救贖的旅程,路途充滿荊棘與血腥味。

故事從死刑犯安索的逃獄計畫開始,第二人稱視角讓讀者了解到,連續殺人兇手有個悲慘的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在獄中依然堅持訴說自己的人生道理。殺害三名少女的駭人事蹟背後,也許只是個渴望愛的可憐孩子。

相比安索,作者更加著墨與之相關的三位女性––菈凡德、海柔與薩菲。以人名、年分依序描述她們的人生,像事件簿一樣逐步展現與安索的關聯、也串起兇案的線索。三位女性分別因安索的出現,人生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以蒙太奇般的文字,用各種零碎的片段、大量的隱喻暗示,構築出三個女人的內心宇宙。她們壓抑的感情、無可訴說的糾結與吶喊,透過作者細膩的文筆獲得強大的力量,在近乎真空的空間裡,再微小不過的日常小事、一閃而逝的心緒都被捕捉、凝縮,釋放出彷彿大爆炸般創造一切的能量。

愛是滿口的海鹽;愛像火焰將人生吞活剝;愛也是一種高難度演出。不得不遺棄孩子的母親、驟失雙胞胎手足的妹妹、因童年玩伴遇害而成為警探的孤兒,三個女人在各自支離破碎的人生不斷探尋對自己、對親人伴侶甚至對安索的感情。隨著安索的死刑倒數計時,她們仍不斷摸索著愛的意義。

故事的最後,跨越幾十年的悲劇在行刑台上畫下句點,也告示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界線,或許不如常人所想的清晰明瞭。作者溫柔地給了受害女孩們另一個平凡卻完整的人生,在這誰也無法觸及的世界,她們闡述著世界的美好與對生命的熱忱。而現實中的菈凡德、海柔與薩菲依然過得艱辛,卻已在屬於她們的愛裡找到安身之處。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23
劇透警告

《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並不是典型的懸疑小說,開篇就已見得殺害三位少女的兇手安索‧帕克被逮捕歸案,在面臨死刑的餘下十二小時之內,讀者得以透過安索逼近死亡時的自白,和與他生命相關的三位女人之回憶,嘗試去理解那近乎荒涼卻又勃發的心靈圖景。菈凡德是安索的母親,她逃離了惡劣環境和荒唐丈夫,也拋棄了她在破棄農舍中的兩個孩子;薩菲和安索在中途之家認識,卻被他扭下松鼠頭顱的舉動給嚇傻了,直到薩菲長大成為警察,在追逐嫌犯的途中,才重新追認這段回憶所代表的意義;海柔是安索情人的雙胞胎妹妹,她在欽羨與懷疑之間拉扯,最終仍無法抵擋姊姊遇害的命運。
 
- 
  沒有案件上的謎團,時序手法上也沒有待解釋的疑雲,讀者很清楚安索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望向歷史上其餘耐人尋味的案例,我們總想再多問一句,為什麼? 
  
「安索獲得了連環殺手的稱號,這個用詞似乎激起了人們怪誕又原始的慾望。書籍、紀錄片和暗網網站,成群的女性被深深吸引。」
  
猶如1970年代美國惡名昭彰的連環殺手泰德‧邦德(Ted Bundy),外表斯文、氣質翩然,又有在大學就讀心理學的光環,卻以此為誘餌殺害了數十名女性。故事中的安索同樣被描述具有智性魅力,鎮日沉迷於他所苦思的哲學理論,你始終無法掌握他背後的思緒流向。
 
- 
  這也是連環殺手充盈吸引力的原因之一,那背後有過多的疑問雜亂叢生──手段越殘忍,受害者越無辜,惡就愈發神秘且強大,它揉擰著人心,使人急切想要知道犯人下手時刻到底在想什麼?驅使他剝奪他人生命裡的緣由是什麼?疑惑的倒鉤吊著生命的巨大懸問,千百年來從不陌生的探究:惡是什麼?它存在和最後所導致的結果如何呈現?以及,當惡逼近生命時,如何接納它的銳利?
 
- 
  從這個角度來說,書中結構也可視為更為隱微細緻的「推理」,在心理層次去堆疊、填補和推敲,安索是如何成為安索的緣由。特別是作者的筆法優雅、蘊藏詩意空間,在單純的案件敘述之外,我們有更多餘裕去觀察他的心理架構。
 
- 
  但剖析兇手的內在徑路,是否就等同於翻案企圖呢?回顧安索的悽慘童年是否就能找到惡人之所以為惡的理所當然?相較於心靈內裡,由外在律法、物證、口白所確立的罪行更加簡易明確,那些被挖掘出來的珍珠手環、紫寶石戒指、那些來自慘遭殺害女孩身上的小飾品,口口聲聲指認安索是兇手的事實。可問題是,當他看見那些證據被攤於桌面後,安索仍有著無關乎己的空白,好似追尋的足跡就到此為止了,這是一樁無處可去的密室殺人案。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殺她們,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殺她們任何一個人。」
  
答案猶未可知,童年身旁逝去的帕克嬰兒、從小對於愛的匱乏、或者更純粹是某種對外界認知的缺失,讓他得以輕易分屍動物而無道德包袱,我們永遠無從知曉他下手的理由。事實上,作者似乎也沒有讓安索自我辯護的企圖,在書中安索自述(雖然是用第二人稱「你」)的篇幅和事件都要比另外三位女性要少,僅聚焦於死前的感官視角,那些漫漶游絲浮於眼前都不夠深入,不涉於解答去解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相較之下,他身邊的三個女人生命卻是更為詳盡的註腳,不僅為安索自身、也為女性受到傷痛時的處境發聲。
 

  為什麼作者會將死刑犯安索‧帕克設計成男性,與他身邊的性別形成對比呢?可以單純是參照歷史數據,男性連環殺手的比例較高,或因為生理優勢讓故事較為合理,或許,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著重模擬女性被世界傷害的樣態,那些無從言之、莫名而來的暴力形式如何加諸於女性。
 

  首先,最直接是三個16、7歲的青少女伊姿、安琪拉、萊拉僅在幾次露水情緣後被殺害,恐懼來自於隨機與未知,少去了其他殺機標靶,性別成為了被害者最大的公因數:為什麼一種性別可以對另外一種性別任意斲殺?這很容易擴大為一場性別之間的戰爭,只因為某種性別更容易遇害。其次,就算沒有身處傷害核心,男性習以為常的舉措或氛圍也連帶造成外在女性生活的漣漪晃蕩,菈凡德嫁給了極其粗魯且不負責任的丈夫,就連交媾都像是一次權力展演;薩菲在崇拜陽剛氣質的警界服務,必然要轉換外在談吐,試圖取信於她手下的其餘男性。
 

  作者選用女性做為主要敘事基調的原因,我並不想簡單歸因於女性主義,並非意指所有暴力都來自於男性,或者陽剛氣質絕對有害,更多層面上,我認為這是強調安索為其餘生命所帶來的異物感。日常生活中不會出現連環殺手,他是群體社會中的一點離群值,拿一塊粗糙銛利的石塊摩擦皮膚必然滲出血痕,人們對其猜疑、拆解,以至於拆分,切割出異己之間,這是放大到極端的實驗。然從小尺度著手,人們有太多範圍可以出現異己之分,族群、年齡、政治立場,當然也包括性別。男女之間在多元共融的氛圍下逐漸減少齟齬,但我們仍無法完全杜絕傷害者(以及被傷害者)的誕生,死刑犯安索無疑是傷害者,被殺害及被影響到的數位女性也無疑是受害者,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只看到無疑兩個字就停下了。

- 
  無疑,無所疑義,對嘛,那我們還要討論什麼?道德及司法都已下定錨,對錯分明,連一句「但是」都插不進縫隙。但是,這也是此書最讓人感到有趣的地方,它沒有要翻案,沒有要讀者原諒、甚至同情安索,因為讀者跟隨著安索的思路,你聽不到懺悔,只感覺到一大片白茫茫的困惑和匱乏。安索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他莫名殺害埋葬了三位少女;但安索也是個正常的人,他對生命、對存在及愛的困惑極其平凡,就如同你跟我一樣。
 
- 
  「薩菲的一生都沉浸在檢視痛苦之中,追尋痛苦的意義,尋找痛苦持續的原因。她花了好多年追尋毫無意義的暴力行為,只為了證明暴力無法傷害到她。這場追尋是多麼浪費生命,多麼令人失望。她終於解開了這個莫測高深的謎團──觸碰到安索的傷痛凝結的地方──卻發現他的痛苦和其他人沒兩樣。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選擇面對傷痛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當薩菲追尋多年終於將安索繩之以法,但她卻發現對面這個男人如此平凡、無趣,甚至沒辦法解釋那些她始終疼痛的傷口時,她是如此無助且憤怒。就連正義加諸其上也顯得虛無飄渺,那帶來的道德補償只是一句敷衍的應答。
 

  常言道,文學是危險的,的確如此,因為它會鬆動那些無疑之處,就連一位臨刑在即的死刑犯,你都沒有辦法用死來概括他的所有,這對太多人來說是如此可疑。

  故事結局呢?安索並沒有完成他夢想中的越獄,迎接他的不是想像中的綠草如茵,而是行刑室的一片死綠。但作者仍舊沒有評斷、沒有憤恨,甚至可以說是溫煦地、描摹最後一段消亡前的感官。

「此刻出現了一毫秒的光輝,頃刻之間,你的存在少了那團雲霧,此刻的你明亮鮮豔、情感迸發、充滿愛。你知道這就是你所追尋的,是你一直以來缺乏的感受。在這稍縱即逝的瞬間,愛充盈你的心間──你的生命超凡而慷慨。」
 
單看這段描寫其實很不尋常,作者替一位罪證確鑿的重大刑犯寫下美好臨終,近乎宗教救贖,甚有用美來偷渡道德的嫌疑,但你若讀完全篇,跟隨安索走過人生最後的十二小時,你會寧願相信這很簡單,人有靠近美好的可能性和自由,你有你的,我有我的,安索也擁有他心心念念的姪女小藍,以及氤氳藍屋這處應許之地。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4/01/20
劇透警告

閱讀《死刑犯與三個女人》一書是個很特別的體驗。此前閱讀過的書籍一般是以第人稱或第三人稱視角敘述故事,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寫作方法。然而,本書以第二人稱視角娓娓道來主角曲折的生命經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書中文句跳脫了第一人稱視角的限制,以「你」作為敘事的開頭主詞,令身為死刑犯的主角安索・帕克,就像是一名旁觀者,又或者像是他的靈魂抽離了自身的軀殼,冷靜地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

書名所述的三個女人,分別是拋棄安索的母親菈凡德、妻子珍妮的雙胞胎妹妹海柔,以及逮捕安索的刑警薩菲。她們在安索不同的生命階段出現,畫下濃重的一筆。書中分別描述在安索生命中登場的這三位女性,和安索與她們共度的時光與歲月。藉由作者的筆,一幕幕事件的演變與退展,讀者逐步拼湊出安索的反社會人格,也驚訝於作者的筆力,書中刻畫出的每位角色都彷若真實存在。

死刑執行的倒數十二小時,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安索細數生命的點點滴滴。身為死刑犯的他或許不值得同情,卻值得深入思索與捕捉此人何以淪落至斯的蛛絲馬跡。

本書筆調平緩、沉穩,彷彿呼應主角安索面對自己即將迎接的命運一般冷靜而抽離,行文設計巧妙,同時探討的內涵引人深思,無怪乎能夠奪得2023年愛倫坡獎最佳長篇小說的榮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領券截止
  • 共和國領券截止
  • 天下雜誌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