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和保守派的政治評論人士、記者和作家重新發現了二十世紀新教神學家和公共知識份子萊茵霍爾德‧尼布爾 (Karl Paul Reinhold Niebuhr, 1892-1971) 的豐富遺產。終其一生,尼布爾都在批評美國的傲慢與狂妄,他奮身奉獻於推進社會正義及民主進程,同時堅決地批評宗教上和政治上的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尼布爾這個名字新進獲得的關注,顯然使背景各異的美國人對他探究人類境況 (human condition) 的複雜方式既著迷又困惑。尼布爾一向在世俗的意見領袖、學者和知識份子中備受追捧。這種情況今天依然存在,儘管許多人不太清楚,尼布爾的核心教導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基督教傳統的影響。
用「樂觀主義者」或「悲觀主義者」的標準標籤來描述尼布爾未必恰當,因為他把這兩種元素結合在一起,並稱自己是一個「被馴服的犬儒主義者」(tamed cynic)。他被左派視為徹底的政治自由主義者,被右派看作新保守主義者。他基督教神學家的身分既無可置疑、又存在爭議。尼布爾扮演的多重角色—社會倫理學教授、佈道者 (preacher) 和政治活動家—讓渴望更多瞭解他思想的公眾感到困惑。古代以色列的先知、拿撒勒人耶穌、聖保羅和奧古斯丁 (Augustine) 的思想瀰漫滲透在他的基督教願景中。尼布爾曾經是一名社會主義者,是民主左派,是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的堅定宣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