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盧恩符文背後的信仰
把文字和魔法結合在一起,從現代思維來看,根本是異想天開,但對於在生活裡會使用盧恩符文的人來說,卻再合理不過了。書寫以及能讓人讀懂的能力,為我們敞開了知識寶庫的大門。它讓識字的盧恩符文大師能進入理解符文的深井,獲得不識字群眾無法觸及的洞見。因此,就這一點看來也不令人意外,盧恩符文被視為一種巫術、一組開啟隱蔽智慧的鑰匙。直到現代,它仍然被當作一種占卜工具、一種方法,探索人們靈魂中隱藏的角落,或命運中未知的路程。
盧恩符文是廣大的日耳曼至北歐信仰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歐州北部的人崇敬各種各樣的神與女神,口耳相傳祂們精彩的故事。這些神話解釋了宇宙的起源與架構,也傳述了英雄們的功績與苦難,有戰爭、爭鬥中的暗黑魅力,也有愛、嫉妒和背叛。萬神殿裡的神有掌管風、戰爭及智慧的奧丁(Odin);奧丁之妻芙麗嘉(Frigg)是充滿母性光輝的女神;以及祂們的兒子雷神索爾(Thor)、光明之神巴德爾(Baldur),後者被惡作劇之神洛基(Loki)殺害。還有海神尼奧爾德(Njörd),和祂的兒子弗雷(Frey),掌管夏季光雨的神,以及弗雷的雙胞胎妹妹,愛之女神弗雷雅(Freya)。但日耳曼的超自然世界,還有更多超凡脫俗的存在。
德國劇作家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劇作中,化身天鵝的女武神是其中要角,女武神與命運息息相關:祂們的工作是決定哪些戰士要在戰爭中犧牲,然後把戰士的靈魂帶回英靈殿(Valhalla),也就是英勇犧牲者的宴會廳。還有命運三女神(Norn),祂們被視為莎士比亞名著《馬克白》(Macbeth)中預言女巫三姐妹的靈感來源,也是童話故事中影響睡美人命運的神仙教母原型。
斯堪地那維亞及日耳曼人的傳說中都有好戰的巨人,還有精靈,後者其實應該說是自然精靈—就像希臘神話中掌管山泉、湖泊的水精靈那伊阿得斯(Naiads),以及掌管了森林與樹木的精靈德律阿得斯(Dryads,也被稱作樹妖)。侏儒在日耳曼神話中也有一席之地:他們通常長得矮矮胖胖又醜陋,且專注於採礦和金屬工藝領域──正如《哈比人》作者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 R. R. Tolkien)描繪的一樣。從希臘到波斯再到南美,許多日耳曼神祇和低等生物都符合我們在其他神話中設定的類型及模式,他們都引進一樣的原型,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至今他們對我們仍頗具意義,即使我們認為他們是故事中的角色,而非真實的超自然存在。
九大國度
在宇宙起源層面,使用盧恩符文的人想像出名為阿斯嘉特(Asgard)的眾神住所,以及另外的八大國度,全都由名為世界之樹(Yggdrasil)的永生梣樹支撐著。其他國度中還有巨人國度約頓海姆(Jötunheim)、人類的國界米德加爾特(Midgard,又稱中土世界)、終年冰封的下層世界尼夫爾海姆(Niflheim)。
使用盧恩符文的人也相信,未來會有一場末日之戰(Ragnarok)而帶來的重大災難,英文經常譯為「諸神的黃昏」(the twilight of the gods),但是「黃昏」應該被譯為「末日」較為精確。在末日之戰時,所有的神祇都會被毀滅,廢墟中會浮現一個新的綠世界。對他們來說,宇宙會不停循環:有開始也有結束,每次結束,就會有一個新的開始冉冉升起。而有趣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某些宇宙學家認為,我們的物質宇宙也是這樣運作。
現代社會的盧恩符文
今日北歐神話仍以許多形式與我們共存。例如一星期中的每一天,都有某些日耳曼神的名字隱藏其中:星期三(Wednesday)來自日耳曼神話中主神奧丁名字的古英語(Woden);星期四(Thursday)源於雷神索爾(Thor);星期五(Friday)源自女神芙麗嘉(Frigg)。在我們的現代文化中,還有其他蹤跡也與這些信仰有關:基督教中的復活節名稱,源自北歐慶祝冬日結束的節慶,而英語的地獄(Hell)一詞正是源於日耳曼神話中掌管冥界的死亡女神海拉(Hel)。冷杉及榭寄生仍是現代耶誕節慶中的必要成員,對其他不同信仰的北歐人來說,它們也是神聖之物。
所以,盧恩石刻不僅僅是刻在石頭上的符號,這些文字意味深長,也是古代遺產中仍然存在的一部分,傳播範圍遠遠超出寒冷北歐地區的地界。我們數百萬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是在盧恩文化中長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