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暢銷榜
掌握人心的MBTI職場溝通術:讓你開口說對話、提案一次過、贏得好人緣的16型人職場指南

掌握人心的MBTI職場溝通術:讓你開口說對話、提案一次過、贏得好人緣的16型人職場指南

일하는 사람을 위한 MBTI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韓國風靡到臺灣的MBTI,
是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人格類型測驗之一,
也是500強企業HR面試的首選,
更是幫助你找出職場優勢、有效溝通的工具!

  「說服、談判、簡報……關鍵時刻怎麼說才能取得成果?」
  「跟老闆報告時,如何讓上司點頭買單?」
  「在工作中找不到想做的事,或是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

  這些在職場卡住的關,MBTI有答案!

  ▋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就能發揮優勢、獲取最佳成果!
  MBTI是以榮格理論為基礎,透過四組傾向,將人的性格分成十六種類型的測驗:

  *休息時你習慣與朋友相聚,還是在家獨處?→外向(E)/內向(I)
  *做筆記時你習慣一字不漏地照抄,還是會寫下自己的想法?→實感(S)/直覺(N)
  *傾聽別人抱怨時,你是先分析誰對誰錯,還是先同理對方的情緒?→思考(T)/情感(F)
  *旅行時,你是按著事先規劃的行程走,還是認為行程只是參考?→判斷(J)/感知(P)

  但MBTI並非唯一正解,有些人誤以為「因為我是內向型,所以我不適合當業務」,其實,內向型的優勢是「跟少數人建立深度關係、擅長文字溝通」,因此內向型業務的獨特策略就是「善於經營社群媒體、一對一服務VIP客戶」等等。

  也就是說,當你理解自己的類型,就能在職場上找出最不費力又有效的成功路徑!

  ▋從溝通表達到職涯規劃,從兩千人歸納出的「MBTI職場洞察學」
  韓國知名領導力專家、職場教練白種和,累積了超過900小時的指導、分析超過2000名上班族,整理歸納出「MBTI最強職場攻略」,包含:

  *詳述16型人的工作方式、優勢和弱勢,找到自己的職場定位
  *分析16型人的想法和行為,讓你更能理解主管、同事和下屬
  *給16型人的成長建議,幫助你發揮優勢、改善弱勢
  *透過MBTI找到與主管、同事、下屬的相處之道,讓溝通更順暢
  *剖析團隊、部門、企業體的MBTI,對症下藥,快速提升全體業績

  透過MBTI,我們發現每個人的內在運作模式和面對壓力的方式都不同,理解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就能與同事和主管相處得更自在,並學習如何妥善利用彼此的不同,做出最佳成果!

推薦人

  Alicia|自媒體頻道「外商獵頭的職場生存記」
  S姐|女力學院校長
  米鹿|感性系YouTuber
  ──好評推薦

  MBTI讓我理解了我的感性與溫柔,也讓我更了解自己該如何與他人共處,再來,讓我們一起找到屬於INFP的職場天賦!──米鹿(感性系YouTube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種和


  協助個人和組織成長的職場教練,也是一名人資專家。憑藉之前工作的經驗與知識,擔任新創企業的顧問和CEO教練,同時就「大企業主管的領導能力及組織文化」等主題,演講超過五千個小時,一對一指導超過九百個小時。

  曾在衣戀集團工作了十六年,擔任過現場的主管、法人的人資負責人、人事組長——負責新職員到經營者以及經營者候選人等核心人才的培訓,另外也曾擔任副董事長首席祕書,有策略決策等相關經驗,在大企業積累了多種深度經歷。後來轉到由MZ世代成員組成的新創公司「blank corporation」,負責協助職員和組織成長的工作,其組織文化與大企業截然不同。

  現為Growple的CEO,同時也是一名領導能力教練,以「符合MZ世代的CEO和組長領導能力、組織文化、回饋」等內容為主題進行演講和指導。高舉「成長和成功」的旗幟,每天在社群媒體上撰寫幫助個人和組織成長的文章,並透過電子報的形式發送出去,持續與熱愛成長的人們溝通交流。著有《最近的組長都這樣工作》、《ONE ON ONE》(以上皆為直譯)等書。

  E-mail:100coach@growple.kr

譯者簡介

張雅眉


  畢業於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喜歡透過工作傳遞生活的價值,因此在畢業後帶著熱忱踏入翻譯與教學的行業。主要翻譯領域有文學、藝術、文化、飲食等,譯有文學小說《白》、《薩哈公寓》,及非小說《三十三歲的逆襲》、《登入元宇宙》等書。
 
 

目錄

序│認識人的強大工具──MBTI

第一章│職場人為什麼要認識MBTI?
理解自己天生的設定是成功的要素
你的MBTI不只一個
先採取行動的人vs. 重視思考規劃的人
相信經驗的人 vs. 相信直覺的人
提供解決方法的人vs. 具有同理心的人
企圖掌控時間的人vs. 即興行動的人
MBTI Q&A│MBTI是什麼的縮寫?

第二章│為何瞭解MBTI,能提升工作效率?
用來瞭解他人的黑盒子
職場上的外向型和內向型
外向型和內向型共事的方法
職場上的實感型和直覺型
實感型和直覺型共事的方法
職場上的思考型和情感型
思考型和情感型共事的方法
職場上的判斷型和感知型
判斷型和感知型共事的方法
MBTI Q&A│做MBTI測驗時的注意事項    

第三章 如何在組織中使用MBTI?
MBTI是讓人成長的工具
為什麼要在組織內使用MBTI?
知道主管的MBTI,就能預測他的行為嗎?
用MBTI四分法來分析領導能力
部門也有MBTI傾向?
不同規模企業體的MBTI
MBTI Q&A│透過MBTI,有辦法掌握到人的全貌嗎?

第四章 量身打造的MBTI工作技巧
職場的你,為何MBTI會改變?
如何用MBTI自我覺察?
16型人職場特質及策略
掌握領導者的MBTI
藉由MBTI瞭解團隊的優缺點
用MBTI讓關係變得更好
MBTI Q&A│MBTI指出的特質是絕對正確的嗎?

後記│進階的MBTI用法
參考資料

 
 



認識人的強大工具──MBTI

  
  雖然有很多探討MBTI的書,但卻很少有討論如何在職場上運用MBTI的書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各種原因,但主要是因為大家誤以為MBTI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性工具。

  我們將MBTI當作探索人際關係的工具,例如:「我是○型,我的朋友和家人是○型,所以我們很合(或不合)」,大多是從這樣的觀點切入去使用MBTI。不過,其實有一些方法可以發揮MBTI的實用性,對工作和生活帶來正向的影響。

  一、作為理解自己的工具。
  二、作為理解同事的工具。
  三、要與同事達成共同的目標時,可以用來找出活用彼此優勢和弱勢的方法。

  首先要向閱讀本書的讀者坦白一件事,那就是筆者並非傑出的「MBTI專家」。當然,我學習了MBTI專業課程,而且也取得了講師的證照,但我身邊就有許多比我更專業地使用MBTI的專家。如果是平常,我應該會以更輕鬆的態度來寫文章,不過我這次的心態稍微有些不同。「讀者會不會因為我的書對MBTI有錯誤的認知?我會不會無意中散播了偏見?」我一邊擔心著這些,用比平常慎重許多倍的心態撰寫這本書。

  那麼,自認為不是專家的人為什麼要寫這本書?雖然有很多從學術角度研究和學習MBTI的專家,但我具備了一項與他們不同的最大優勢,那就是「現場經驗」。我在第一個職場待了十六年,後來學習了MBTI招聘運用、MBTI領導力開發以及根據MBTI設計的成長方法,並且獲得了能夠實際運用的機會。於是我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在新創公司中不同MBTI類型的工作方式差異、活用MBTI的團隊和組織文化之開發以及職涯發展等內容,與各種類型的人見面,將理論套用到實戰當中。因此,關於MBTI運用在領導力、組織文化以及職場這一塊,我相當有自信。

  我人生的MBTI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對MBTI很有興趣。許多人最初接觸到MBTI似乎都是透過學校的職涯探索課程。我第一次接觸到MBTI也是在大學的時候,當時我的MBTI類型是ESFJ。後來在大學畢業之前,我錄取E-LAND(衣戀集團)的實習課程,在課程中測出ESTJ,進入公司後又在新人培訓課程上測出ISTJ。人們通常都是在這類情況下接觸到MBTI,而且認知大多停留在:「喔,這個部分和我滿像的,這個部分好像不一樣耶?」

  不過,我後來獲得了能更深入使用MBTI的機會。2007年,我在人才開發組擔任新進人員培訓課程的組長之後,我正式在工作現場使用MBTI。雖然之前我作為一名講師,已經累積了觀察職員、舉辦工作坊的相關經驗,但很可惜的是當時的我尚未取得「MBTI國際認證講師」專業證照,而是向公司內部有MBTI講師證照的前輩學習,並根據學習的內容來舉辦工作坊的。因此,比起分享對MBTI的深刻理解,更多是停留在強調MBTI趣味的層面。那時期我的引導僅限於「每個人都非常不同」、「我們的主管是這個類型」。現在回想起來,對當時與我一起參與工作坊的新進人員非常抱歉。因為我作為一名講師,向他們傳達了自己對MBTI的錯誤理解。

  後來我正式接受專業的課程,MBTI成為了幫助我更深入理解人的工具。在E-LAND除了MBTI之外,還使用了名為「StrengthsFinder」的蓋洛普(Gallup)優勢測驗,以及分析溝通模式的「COMM.Style」和分析人類行動傾向的「DISC」等多樣化的工具,來分析個人的長處和弱點,並將分析數據作為基礎,投入在人力資源的使用上。我在這過程中得以對數千名職員跟數百名主管的特質,與他們所擔任職務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並且也能將我的觀察投入到培訓中。在MBTI的專業使用者中,我擁有數不清的機會,可以在現場親身體驗無數多人的共同點及差異。

  這時,我感受到的是「每個人都非常不同」以及「那個不同中有模式可循」。許多人都以為MBTI只有十六種類型,但這是對MBTI的誤解。舉例來說,MBTI也有許多種測驗版本,一般最常使用的「MBTI Form M」是利用93個問題來獲取少數模式化的結果,但是如果用有144個問題的「MBTI Form Q」來測驗,我們能看到的就不只是十六種模式,而是超過五十億個關於個人特有行為的數據。MBTI Form Q有另一個名為「子維度」的概念,會再分析出每個維度中具體的五項行為表現,意即就算一樣是ISTJ,不同人測出來的各個子維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使用MBTI已經長達十五年以上,目前還未曾見過和我一模一樣MBTI類型的人,這就是證據之一──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從結論來看,如果使用能分析出個人特質的MBTI Form Q來進行測驗,就能像人物簡介那樣,將個人特質完整的呈現出來。

  從各式各樣的MBTI中發現「模式」

  再次強調,MBTI在許多不同結果中,依然能呈現出特定的模式。一旦理解了那個模式,就能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取得自己想要的成果,也能自行調整自己成長的速度。

  我之所以使用MBTI,是因為這是最容易理解自己的工具,同時也是越思考就越能深入認識自己的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優點──MBTI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工具,所以不僅是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我,其他人也能用共同的語言來對話。舉例來說,像DISC或蓋洛普優勢測驗雖然都是很好的工具,知道的人卻不多,所以在和別人討論之前需要先花時間去瞭解,但是MBTI相當普遍,就連我唸國中的女兒都能馬上跟我聊。

  另外,目前仍有許多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在進行MBTI的相關研究,因此往後將會有越來越深入的知識能跟大眾共享。自2020年起,我的女兒每年都會參加縱貫研究,研究內容主要是在追蹤孩子於成長過程中MBTI的變化。許多年之後在韓國,我們或許能藉由MBTI看見在美國或海外研究中那種長期的縱貫研究結果。

  然而,MBTI的普及也導致大眾對MBTI普遍有許多誤解,這一點我每次在舉辦MBTI的工作坊或是演講的時候都有所察覺。我撰寫本書的動機也是想要解開大眾對MBTI的誤會,同時也希望MBTI能跳脫單純的娛樂性質,成為在職場上能實際運用的工具。

  我在超過十五年的時間當中,學習了領導能力和組織文化,並且以此為業,同時也是一名幫助個人和組織成長的教練,MBTI是一個能教導我們如何理解人的強大工具,關於這項工具的活用方法,我堅信自己擁有其他專家沒體驗過的經驗。因此,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傳達MBTI相關的深刻知識,而是在於「在職場中如何使用MBTI,才會對我、同事以及團隊有幫助?」我之所以像這樣使用MBTI將個人的長處、領導能力、組織文化以及職涯發展放在一起討論,是出於「如果我稍微多理解自己、理解與我共事的人,或許我就能變得更幸福」的想法。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也能從「該如何利用MBTI來幫助我的職場和生活獲得更多成長」的角度切入,拿起筆來,與我一起記錄你自己和你的同事吧。

白種和
2022年冬天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57088
  • 叢書系列:self-help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理解自己天生的設定是成功的要素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想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其中,職場上有人擔任行銷或者業務人員,有人擔任HR,有人是CEO或組長。不過,有人曾經想過在家庭中扮演好爸爸、好媽媽,或是扮演好兒子、好女兒的人,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嗎?大概沒有人想過。

本書著重的內容在於為何有些人擅長這些工作,而有些人不擅長之間的「差異」。當然,與生俱來的能力差異並不在本書的討論範圍內。舉例來說,A擁有一百個才能,但他只發揮了其中五十個,而B雖然只有七十個才能,卻發揮了六十個。在這兩個人當中,誰的工作表現更為卓越?當然是B。我覺得人之所以能成長並獲得成功的關鍵或許就在這裡,也就是「正確」瞭解自己天生具備的才能。因為越瞭解自己,就越能好好發揮,這是恆久不變的真理。

怎樣的人能被稱作「優秀人才」?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能在持續成長的過程中,做出一番成果來。本書中欲探討的主題之一為「理解自己天生的設定,就是優秀人才的特徵」。優秀人才能夠客觀且明確地分辨自己的長處和弱點。此時的關鍵在於「分析自己的工作特質,該特質可能會受到自己天生的優勢和弱勢影響,也可能會影響自己天生的優勢和弱勢」。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你屬於銷售部門。一般來說,從事銷售的人需要認識新的人,向他們介紹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時會親自拜訪,有時是顧客來訪,有時也要打電話主動認識陌生人。因此,我們都覺得業務員的特徵就是喜歡跟人見面、擅長說話。

然而,假如進入業務部門的員工是對認識新的人、與他人談話感到負擔的內向者,狀況會變得如何?與初次見面的人對話時會怕生,偏好靜態活動的內向者能在業務部門成為優秀人才嗎?關於這個問題雖然答案不只一個,但光是簡單想像,就能預測內向者很難藉由跟陌生人親自介紹產品和服務的方式,來獲得卓越的工作成果。如果朝這個方向思考,內向者所具備的特質確實很難讓他成為頂尖的銷售專家。

這表示內向者絕對無法成為最頂尖的銷售專家嗎?絕對不是,而是要找到適合內向者的銷售方式。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5/19
/
MBTI 是以榮格理論為基礎,透過四組傾向,將人的性格分成十六種類型的測驗。


若遇到 MBTI 類型測驗產生不同結果,這都是正常的。區分以下三種類型,重要的是讓自己在生活、職場上都能感到「認同」:
▫️假我類型( Falsified Type )
並非真正的人格類型,受試者在受到外部環境影響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相反人格類型。

▫️職業類型( Occupational Type )
因職業或職務要求的特定工作方式,而受到影響,大多是將自己侷限於特定行為的類型。

▫️真實類型( True Type )
先天的類型,有些人可能需要經過多次的測驗與對話才尋找到自我。

/
即使為同個類型,也會有各種不同的個性與反應。
在職場上,面對個性與工作習慣不同的同事們與上司時,也會碰到難以理解對方做法的時候。

舉例以在工作時表現最為不同的判斷型 J 與感知型 P 來做區別。

🌟判斷型相當重視「計畫」和「掌控」,若是 EJ 型的人甚至連其他同事的工作計畫都會出意見,然而 IJ 型的人則是以自己工作為中心來做思考。
🌟感知型則重視「自主」和「變化」,工作比起結果反而更重視過程,通常事情有個大綱就開始執行計畫。

我屬於判斷型 J ,在職場與重要事情上的執行上,會花很多時間在擬定計畫,尤其對於沒有處理過的任務、沒把握的會花更多時間。當完成預計的事情,若在交件之前突然追加項目、或是時間相當緊迫的狀況下,會讓人有強烈的無力感。

前份工作的總監是屬於感知型 P 的人,工作模式跟書中解說的很一致,像是積極應對變化的傾向。口頭禪為「滾動式更新修正」的她,會嘗試不同的方式來對應工作內容,積極改變做法雖然具有挑戰性,也會出現覺得還可以換個方式或是追加資訊上去,便推翻前面所有決策的狀況。

若更早接觸到這本書,就能在判斷與感知類型差異上明白為何與主管在工作時會有很難互相理解的地方,都是想讓工作變得更好,只是模式與習慣的不同。

/
在開頭提到的類型產生不同結果,我在職場上雖為判斷型 J ,但在旅行這方面卻偏向感知型 P ,感知型 P 的人在思考上是很彈性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調整行程,對這類型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是絕對的。

一個人旅行時我會先排好行程,但不一定會完全照行程上的進度走,只嚴格要求住宿不能出狀況,其他行程則會根據天氣、當下想停留多久的心情來隨意調整。

/
本書探討於職場中,如何從以下三種方法的觀點切入,藉以發揮 MBTI 的實用性。
一、作為理解自己的工具。
二、作為理解同事的工具。
三、要與同事達成共同的目標時,可以用來找出活用彼此優勢和弱勢的方法。

我很喜歡書中對於各類型主管做出的優勢與弱勢比較表。像是思考型 T 主管比起同理同事的困難,更擅長批評和判斷,而情感型 F 主管比起解決問題,更傾向於將焦點放在關係上,過於寬容反而做不出太明確的判斷。

書中附上【我專屬的特質運用紀錄】 學習單,透過職場上的情境、偏好與不偏好行為、以及進步的策略來進行自我覺察。
並將 16 型人職場特質及策略等列表,根據各類型的特質,勾選出自己最重視的內容,也可自行寫下「其它重視的特質」。

職場相處及成長策略建議,讓你對於共事之人類型與特質更加了解,作者在本書想表達的重點,並不單只是知道跟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是哪種類型,而是懂得分辨自己覺得舒服和不舒服的行為和工作方式,明白彼此方式差異後認真看待,並互相體諒。

/
MBTI 並非唯一正解,也不是閱讀完就幫他人貼上像是「內向型 I 人對於業務類型就不適合」之類的標籤,或是認為同事類型與自己相反就絕對無法好好共事。
每個類型在職場上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策略與解決方案,希望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你,也能在閱讀並理解自己的類型之後,在職場上與同事和主管相處得更加自在,並獲取最佳成果!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前進未來職場,做個不被AI取代的人|2024新鮮人畢業求職展|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商務暢銷展_本本折20
  • 動植物展(止)
  • 存股族閱讀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