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作家_特價66
衝撞日產:卡洛斯・戈恩的跨文化經營之戰

衝撞日產:卡洛斯・戈恩的跨文化經營之戰

Collision Course: Carlos Ghosn and the Culture Wars That Upended an Auto Empire

  • 定價:630
  • 優惠價:7949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華爾街日報》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傳奇高階經理人卡洛斯.戈恩與日產汽車衝突,最受肯定的內情揭密!
深入探討企業跨國經營的挑戰,揭露在全球性商業往來中,
企業所屬各國的文化、法律、金融和管理規則的差異,
乃至國家的戰略考量等等,對企業經營所帶來的挑戰!
兩名作者合計約五十年長居日本的經歷,
合作寫出這本企業跨國經營的經典教案;
全球獨家修訂版,更新2023年最新發展。
 
 
***
 
  他如何引領瀕臨破產的日產汽車振衰起敝,
  又怎麼會從日產的救世主,一夕淪為日本階下囚與全民公敵?
  「戈恩衝擊」最多第一手資訊、最專業深入的揭密之作!
 
  1999年,日本的代表性企業日產汽車(Nissan)瀕臨破產,眼看這個燙手山芋即將成為日本國恥,法國政府持有股份的雷諾汽車最終出手,挹注資金並且派了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長駐日本,展開「日產復興計畫」。
 
  戈恩的職業生涯最初是在米其林輪胎公司展開的,因表現優異而被雷諾汽車延攬,對細節、成本、效率和利潤一絲不苟使他獲得「成本削減大師」稱號,在雷諾任職不到四年,便被派往日本擔起拯救日產汽車的重責大任。日本商業向來自己自足、有排外的傾向,但戈恩藉由細心體察與尊重其文化,成功使日產和雷諾攜手建立聯盟關係,使他不僅變成日本家喻戶曉的英雄、廣獲崇拜,亦成為全球公認的商界傳奇,同業對手爭相捧上遠高於其現有薪資的大錢爭取他。
 
  戈恩花了二十年,在日產和雷諾之間建立起龐大的合作夥伴關係,這看似全球商業合作的新模式,但是這個聯盟光鮮的表象下,卻充滿著不穩定而緊張的關係。文化衝突、高階主管和工程師之間的內訌、好爭鬥的企業傳統以及政府的操作,不斷威脅著這個新夥伴關係。2018年2月,在戈恩64歲生日的三週前,雷諾和他續約四年,但有個條件,就是他必須「採取果斷的步驟,讓聯盟不會走回頭路」。此後,日本方面與法國方面的衝突逐漸白熱化……
 
  2018年11月19日,卡洛斯.戈恩一如既往搭著專機,降落在東京羽田國際機場。然而不同以往的是,他在通關時遭到日本警方拘捕,最終關入東京拘置所內的牢房。這件事舉世震撼,在日本被稱為「戈恩衝擊」。起初他遭指控隱匿鉅額薪資,但戈恩堅稱自己清白。日本檢方為了施壓,搜索日產辦公室與他的住宅,隨後陸續提出其他指控,像是不當挪用公司資金供私人用途等等。
 
  由於批評者所稱的「人質司法」制度,戈恩反覆遭到羈押,之後又眼看著在日本司法制度下他恐入獄十餘年,原本矢言留在日本為自己的清白而戰的戈恩,在某次保釋期間,竟然經由一名美國陸軍前綠扁帽部隊隊員所組的團隊協助,大膽藏身在一個大箱子裡通過機場的層層關卡,帶上私人飛機潛逃出日本,飛往與日本無引渡協定的祖國黎巴嫩。此後,戈恩、雷諾、日產、日本檢方,甚至法國政府與日本政府,各自以其立場發表各種觀點,令外界霧裡看花。
 
  戈恩下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正該為此負責的人是誰?還有,為什麼這位全球頂尖的高階經理人會不顧一切風險,逃離日本?這本書對於種種複雜的疑問,做了專業而詳盡的探討。毫無疑問,戈恩是有史以來進入日本的外國人中,影響力數一數二的人,這本書解釋了經濟、歷史、國家利益、文化政治和狂妄自尊如何相互衝撞,拆毀了他所留下的遺緒。
 
  作者格萊梅爾與司馬衞是長年住在日本的資深記者,他們親眼目睹日本泡沫經濟的結束,以及日本公司向世界開放的嘗試,亦見證了日本傳統的商業關係「經連會」的崩塌、報導過許多公司醜聞。也因為長駐東京,他們得以密切關注這個事件,他們接觸了包括戈恩本人在內的眾多關鍵人物,詳盡報導了「戈恩衝擊」的來龍去脈。有別於多數對此事件的報導都採獵奇與聳動的角度,《衝撞日產》兩位作者分別根據其深厚的專業——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以及經濟、企業問題和區域外交——從更大的架構(從各國文化與法制等差異,乃至各國政府的戰略布局考量),細密探討這起事件的眾多背景因素,對於在民族主義世界中開展全球業務所面臨的日益複雜的情況,提出觀察與預警,精彩且扣人心弦。
 
推薦人士與各界好評
 
  用汽車前副董事長 鮑伯.盧茨
  美國全國記者俱樂部前主席 邁倫.貝爾金德
  豐田汽車董事會理事 馬克.霍根
  印第安納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學實務教授 約瑟夫.柯曼
  日本美林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 埃斯柏.寇爾
  路透社前亞洲總編輯 東尼.溫尼洛
  亞洲世紀研究院執行董事 約翰.韋斯特
  前駐日代表 馮寄台
  臉書「讀書e誌」版主 吳億盼
  日本資深媒體人 矢板明夫  --口碑推薦
 
  「這本書的構思和寫作都非常出色。雖然是真實事件,但它讀起來就像一部節奏明快的間諜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種不僅對於商業專業人士、也對那些致力人文科學研究的人來說,都具有持久價值的的敘事方式。」——鮑伯.盧茲,通用汽車前副董事長
 
  「此書是關於卡洛斯.戈恩醜聞的權威著作,由兩位經驗豐富的記者撰寫,他們藉由出色的報導與寫作技巧,帶領讀者進入雷諾和日產汽車的董事會,生動詳細地了解這名男子的遭遇。戈恩在 2018 年 11 月被捕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日本汽車業的救世主。這是本必讀的書,充滿了未發表過的細節,包括戈恩本人的獨家看法。」——邁倫.貝爾金德(Myron Belkind),美國全國記者俱樂部前主席、日本外國記者俱樂部前會長
 
  「我在2008年赴日履新時,戈恩已是紅透半邊天的企業家,媒體上經常看到歌頌他的報導,當時全日本似乎都奉他為經營之神。但隨後幾年,戈恩突然跌落神壇,兩位作者把這段大起大落猶如好萊塢式物語的精彩過程,作了鉅細靡遺的分析。書中我看到的是日本人一向排外,但他們務實且學習力極強,當日本人面臨到強而有力的外來對手時,他們會展現謙卑與服從,但一旦領悟後即恢復排外的本質。所以戈恩在日本的成功,也注定了他的失敗。這本書對想要了解日本的外國人來說,是必讀之書。」——馮寄台,中華民國前駐日代表
 
  這本書非常精彩的描述了跨國公司不同文化合作的矛盾與衝撞。兩位作者,一位是汽車媒體相關,另一位是國際媒體人,結合他們對汽車業以及國際事業的經驗,像是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地揭露這個故事不同的層面。——吳億盼,臉書「讀書e誌」版主
 
  「格萊梅爾和司馬衞接下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而且釐清了大家的疑惑。這是我所讀過和汽車業相關的頂尖著作。必讀。」——馬克.霍根(Mark Hogan),通用汽車高級車款研發部門前集團副總裁、豐田汽車董事會理事
 
  「在這本書裡,格萊梅爾和司馬衞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主張:現在躲在貝魯特的國際通緝犯卡洛斯.戈恩,是日本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人之一。這兩位記者在東京的最前線報導了長達十年的戈恩王朝,他們用一種讀起來像快節奏偵探小說的報導方式,以一絲不苟的細節闡述這個案子。」——約瑟夫.柯曼(Joseph Coleman),印第安納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學實務教授
 
  「卡洛斯.戈恩的傳奇事蹟,不只是從魅力四射的超級巨星 CEO,淪為日本頭號通緝犯的過程。任何對領導力、公司治理與跨文化管理——或只是對一部一流的人性戲劇——感興趣的人,會發現這是一本驚險刺激的讀物。」——埃斯柏.寇爾(Jesper Koll),東京 Monex Group 高級顧問、日本美林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
 
  「司馬衞長駐日本的經驗和格萊梅爾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深度了解,結合起來揭示了一個關於文化誤解、政府干預和老掉牙的被公司背叛的痛苦故事。它讀起來更像是莎士比亞的悲劇,而不是一個商場的故事。」——東尼.溫尼洛(Tony Winning),路透社前亞洲總編輯
 
  「這本書是一則關於在日本做生意的警示故事,這個國家為了國家安全而依附於美國,但在國際商業和司法方面,基本上仍是民族主義的。必讀。」——約翰.韋斯特(John West),亞洲世紀研究院執行董事
 
  「這本書與其說是講戈恩先生的崛起與失勢,不如說是考察了日本和西方在企業、法 律和政治等化方面的差異。這些發達的經濟體和社會為什麼會經常誤解彼此?戈恩先生只是這種歷史模式的受害者嗎?」——《華爾街日報》
 
  「(戈恩與日產汽車的故事)複雜且常常讓人霧裡看花,這本書提供了外界非常需要、看來可信的前因後果。」——《金融時報》
 
  「由於(戈恩曾在日本躲在箱子裡)祕密潛逃,格萊梅爾與司馬衞這兩位東京記者的這本書有時讀起來像一部驚悚諜報片,但他們的主要目標和成就,是最清楚的說明了迄今為止,關於戈恩先生困境根深蒂固的原因。」——《經濟學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漢斯.格萊梅爾(Hans Greimel)、


  漢斯・格萊梅爾是屢獲獎項肯定的美國商業記者,長年擔任《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的亞洲編輯,負責監督日本、中國和韓國的報導。十多年來,他持續撰寫有關日產汽車及其聯盟的報導,也多次採訪過卡洛斯.戈恩,包括戈恩被捕後的一對一採訪。他在日本待超過二十年,與日籍妻子結褵,育有二女。

  Twitter: twitter.com/hansgreimel

司馬衞(William Sposato)

  司馬衞是駐東京的資深新聞記者、編輯和顧問,在日本活動了二十多年,曾在《路透社》和《華爾街日報》擔任高階職位。他目前是《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的定期撰稿人,也為不少跨國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在經濟、企業問題和區域外交方面的培訓與諮詢。他與台灣籍妻子長年定居日本,對於日本社會文化亦有深入觀察。

  Twitter: witter.com/williamsposato

譯者簡介

林東翰


  曾經擔任出版社編輯、《BBC知識》雜誌編輯與譯者,譯有《全球趨勢資訊圖集:5大面向、160張精緻彩圖,掌握當代必備世界觀》、《跌落神壇的金融天才:史上最大對沖基金LTCM興衰啟示錄》、《最有梗的桂冠:搞笑諾貝爾獎》、《特斯拉:點亮現代世界的傳奇》、《品嘗的科學》(合譯)、、《落腳矽谷:一位創業家的貼身觀察》、《漫步自由市場》,以及《THE BEATLES:披頭四:唯一正式授權傳記》等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戈恩衝擊
◎第二章搖滾明星執行長
◎第三章日本大不同
◎第四章全球標準
◎第五章記憶是短暫的
◎第六章壓力鍋
◎第七章衝撞路線
◎第八章法國人大不同
◎第九章案件成立
◎第十章策劃陰謀
◎第十一章日本司法風格
◎第十二章戈恩反擊
◎第十三章聯盟內鬨
◎第十四章外部的糾纏
◎第十五章我們看到了問題
◎第十六章醜聞
◎第十七章支離破碎的遺緒
◎第十八章日本獄政風格
◎第十九章大逃亡
◎第二十章被遺忘的人
◎第二十一章路線修正
◎致謝
 

前言

  就像人生中許多最有趣的夥伴關係,我們這次合作寫書是出於偶然。縱然我們都在日產汽車的多次劇變時刻與難以置信的轉折中,各自報導過卡洛斯.戈恩和日產汽車的許多大事,但我們倆都沒有想過要寫成一本書。

  催生這本書的,是我們兩人身處東京、以及在日本加起來總共有四十年的新聞記者經驗,因而有幸親眼見證這個傳奇故事的許多脈絡。

  漢斯出生於底特律,是資深的汽車新聞記者,已經埋首在日本汽車業近十五年。在撰寫這本書期間,他直接接觸到卡洛斯.戈恩。書中引述了許多戈恩的話,都是來自漢斯十多年來為全球汽車業新聞來源《汽車新聞》寫報導時,與戈恩的對話、採訪,以及其他互動。司馬衞有二十多年都在報導和撰寫關於日本企業、其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文章,對於日本對西方開放兩百多年來的複雜歷史,以及即使時至今日,對外開放對於這個國家有怎樣的影響,也有著深入的了解。

  我們與涉及日產-雷諾汽車事件的重要人物在各個層面上進行了討論,從企業高層彼此間的勾心鬥角,到政府官員實際上承擔不起看著自己國家的品牌消失而在背後搞的鬼。我們採訪了五十多名汽車業高層、商界領袖、政策制定者、法律專家、學者和其他消息來源,日本國內外人士都有。從 2018 年 11 月 19 日,這件醜聞爆發的那一夜開始,我們就每天即時報導這件事的發展,而這本書則提供了更加深入的內情。其中有些人要求別公開身分以保護自己,我們也答應隱其姓名。此外,我們非常感激所有肯花時間和我們談論事件始末的人士。

  經由這些對話,可以清楚得知大多數人都同意以下事實:卡洛斯.戈恩不僅在他協助創建並主導了近二十年的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勞,他對這個產業和日本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他無疑是有史以來涉足這個國家的外國人當中,影響力數一數二的人。

  他對日產汽車做的變革重塑了汽車業,而且影響了全球經濟,一直到今日。在這個不同國家與商業文化截然不同的企業有可能為了共同願景而團隊合作的時代,他開創了一種新型的全球化事業,使這些企業即使擴大到了驚人的規模,仍能以某種方式保留自己的身分──在此例由於企業彼此結盟,它們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

  然而,戈恩的醜聞卻讓日本的公司治理、司法系統甚至獄政,受到了嚴厲的關注。這件事可能會帶來變 革,這在一個總是在意國際形象的國家經常發生。這件醜聞也讓政府在私有企業界身兼股東與牽線者一事,引來更多質疑。最後,這場騷亂顛覆了戈恩留下的輝煌的創新企業領導人形象,讓批評者質疑他對真正的法日跨國汽車聯盟的願景,是否真的是未來業內整合的模範,抑或只是曇花一現的幻影。

  然後就是世人都想問的一個爆炸性問題:這位長期被追捧為全球管理大師的人,是否真的不當地隱瞞自己的薪資,並從這個他所拯救、讓他聲名大噪的公司吸走了資金?戈恩(和他的共同被告、前日產董事格雷格.凱利一樣)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行為。但戈恩在日本被起訴四次並逐出汽車業之後,他所留下的名聲,將永遠帶著這個令人懷疑的汙點。

  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們所面臨的難題不是要加進什麼,而是可以省略什麼。各種說法橫跨了二十年、三大洲、數個國家和幾十個關鍵人物。有很多方面都相當複雜,令人費解,有時甚至難以想像,要不然就是極為離奇。一名全球知名、備受推崇的汽車業高層人士被捕,事前沒有跡象能證明他可能有任何不當行為。在一個有很多地方和西方規範背道而馳的司法系統裡,他被拘禁了130 天,而且起初還拒絕讓他聯絡律師和家人。後來,在保證會出庭為自己洗清罪名之後,這位著名的汽車業高層藏身在一個大箱子裡,由一名前美國綠扁帽隊員帶領的一組特工人員偷運出境。然後,他以國際通緝犯的身分在黎巴嫩繼續生活。即使到了今天,這整個漫長驚險的過程仍令我們覺得難以置信。

  對於戈恩的故事,有個會誤導人的簡單敘事方式:把重點擺在好人、壞人、個人貪婪,以及像是為好萊塢打造的逃亡過程。我們的處理方法,以及決定寫這本書的主要動機,是要提供一個更細緻入微的人物,來報導一個更複雜的故事,乃至會持續多年的衍生影響。和該聯盟及其未來息息相關的,是遍及五大洲的數十萬個工作職位——從印度的汽車經銷商到田納西州的車廠工人,再到巴黎郊區的設計工程師,然後再加上世界各地供應商和企業夥伴的數千個職位。

  除了解釋這些異常且快速變化的巧妙手法,我們還希望把這些事件放在更廣泛的文化、政治和歷史的角度,嘗試回答這些事件所引發的許多問題。像是:日本的司法制度不公正嗎?戈恩是那個制度的受害者,還是個因貪婪、自負而冒犯了道德規範的謀劃家?有自身國家認同的大企業真的可以合作嗎?國家主義正在取代全球化嗎?汽車業如何適應變革的衝擊?這些只是我們嘗試齊力解決的一些思考脈絡。

  最初是美國作家和文學經紀人約翰.布特曼(John Butman)向我們提議兩人合作寫一本書的,後來他又不斷鼓勵哄騙我們這兩個記者,寫出不是只能撐一天或一星期的文章,而是經得起時間考驗,超過一千字的內容。約翰明白,戈恩的事跡並不是聳動的頭條新聞那樣簡單。他很清楚,關於汽車業與日本企業界之外的一些內容會吸引讀者,也看出我們這樣的搭檔(一個汽車迷和一名政策專家),可能會做到我們兩個人都無法獨自辦到的事。我們衷心感謝他的洞見與慧眼。

  遺憾的是,約翰驟逝,沒能看到這部作品。不過在我們的書裡,可以看到他的精神和他給我們的啟發。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這本書成為引人入勝的著作。我們在報導裡所揭露的內容時而帶來啟發、令人驚

  訝、有趣,時而令人不安。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帶動讀者探討,而且不只探討卡洛斯.戈恩和他留下的影響,也探討司法的原則、汽車業的未來,以及政府在國際企業中扮演的角色。

──漢斯.格萊梅爾與司馬衞,2021 年 4 月於日本東京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44418
  • 叢書系列:FOCUS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7 x 22.5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戈恩衝擊
 
日產汽車的公務飛機要開始降落到東京時,卡洛斯.戈恩繫緊安全帶,把往後靠的舒適桶狀座位立起,稍微伸展了一下四肢。他望著橢圓形窗子外頭,凝視著底下這座延伸到地平線的大都市。
 
這架飛機有一個後機艙,雖然在類似這次從貝魯特起飛的長途航程裡,他喜歡待在後艙睡覺,但他還是常抱怨那個長年宿敵──時差。
 
「無藥可治,無訣竅可解。我什麼方法都試了。沒有任何效果,」他曾經吐露不時要跨越全球時區的壓力:「不管怎樣,在第一天,腦子總有一段時間不是很清醒。」
 
***
 
確實,儘管這趟行程包含夜間航班,這次日本之行對戈恩來說,一開始和其他任何一次日本行沒什麼兩樣,當時他還是傳奇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這個汽車帝國備受推崇的會長(相當於董事長)。自從戈恩在1999年首次踏上日本土地,重振當時瀕臨破產、已變成這個亞洲經濟強國國恥的日產汽車公司以來,他這十九年來已經飛過這段航程無數次了。
 
企業的CEO往往是飛行常客,他們的白金尊榮里程會隨著其活動範圍增加。不過時常飛往世界各地的戈恩,把它帶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近二十年來,身為汽車業最受矚目且備受推崇的領導人,他經常在合作夥伴總部所在地──東京與巴黎郊區──之間的所有地點飛來飛去,他把這個法日汽車聯盟,打造成罕見能實際運作的國際汽車財團的範本。
 
即使其他不少的合併嘗試,像是戴姆勒-克萊斯勒、福斯-鈴木、與福特-馬自達,都被丟進了屍橫遍野的結盟破局墳場,戈恩的三方合作──這個在企圖心、規模和跨文化敏銳度所下的大膽險棋──卻似乎有所進展。
 
戈恩的進展令人刮目相看。這位出身米其林的輪胎業前高層主管,在雷諾汽車擔任第二號大人物還不到四年,這家法國汽車製造商就派他去拯救日產,做為對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車廠進行54億美元紓困案的條件之一。年僅45歲的戈恩空降到日本第二大汽車廠擔任營運長。不過到了2000年,他被拔擢為社長,並在2001年成為執行長。在這段過程中,他成了名人等級的企業高層,因為像施巫術般讓奄奄一息的日本車廠起死回生而備受讚譽。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前進未來職場,做個不被AI取代的人|2024新鮮人畢業求職展|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小熊全書系
  • 時報商業書展
  • 遠流童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