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21世紀的人生難題:憂鬱‧焦慮‧藥‧迷信‧愛‧痛(牛津非常短講II)

Depression.Anxiety.Drugs.Superstition.Love.Pain,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 定價:2100
  • 優惠價:751575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5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彭仁郁/愛與痛的孿生本體論──牛津非常短講《愛》與《痛》

    文/彭仁郁,|,左岸文化2024年04月08日

    愛與痛,被預設為人們終其一生苦苦追尋或奮力逃離的正反兩極。無論是有愛、缺愛,受著苦痛折磨,或成功離苦得樂,人們以全副身心靈沉浸其中,最識箇中滋味的,莫屬身處愛戀天堂或跌落苦痛地獄的靈魂。是以,何須閱讀著名學者論著,來理解自身走過,或正在穿越的生命體驗?問得更直接一點,牛津非常短 more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不OK真的沒關係嗎?談談牛津非常短講《憂鬱》與《焦慮》

    文/吳易澄,|,左岸文化2024年02月29日

    2020年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演兩位有精神狀況的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劇情設定一對憂鬱情人,如何與自己和對方的情緒交手,並且能互相支持與療癒對方。這個劇的英文劇名是「It's O.K. to Not Be O.K.」。無獨有偶,職業網球選手大坂直美也曾經用這句話呼籲全世界接受、面對憂鬱的現實。大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21世紀,科學的發達、知識的進步,關於人生,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也發現有更多解決不了的。比如,什麼是愛?

  我們為什麼會愛一個人?愛作為一種欲望,是無私的、還是自私的?愛有義務嗎?關於愛情,科學告訴我們什麼?有了愛,痛往往隨之而來。所以,痛一種身體的感受、是情緒,是文化建構,還是一種可能的同理?

  憂鬱,可能是21世紀最嚴重(而且沒有疫苗)的疫情,但憂鬱真的存在嗎?許多人的憂鬱來自焦慮,焦慮是人類基本情緒之一,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相當核心的一部分。什麼樣的焦慮才能稱之為一種病?所以,你用藥嗎?

  藥、毒,其實難分。20世紀藥物研究及治療層面取得重大進展,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但我們似乎仍然「相信」些什麼,比如迷信(還是信仰?)。

  21世紀,我們面對的難題是「心理」的,還是「生理」的?更多時候,是每一個人對同一個名詞的不同定義、不同感受,以及不同的接受方式。21世紀的人生難題是一串曖昧難分的關鍵字;或許,解方也是。

  《憂鬱》
  憂鬱,可能是21世紀最嚴重(而且沒有疫苗)的疫情,但憂鬱真的存在嗎?本書討論憂鬱症的概念演變及其治療,檢視某些爭議,並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這不是一份患者指南,這是一本對一個既複雜又有挑戰性的論題進行非常(非常)簡短介紹兼選擇性評論的書。

  《焦慮》
  就像快樂、悲傷或憤怒一樣,焦慮是一種基本情緒,是人之所以為人相當核心的一部分。如果要你回想上次覺得焦慮的時刻,毫無疑問,不必回溯到太久以前。不過形式較嚴重的焦慮,也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類型,世界各地有數百萬人隨時都會受到影響。
  21世紀,什麼樣的焦慮才能稱之為病?

  《藥》
  過去兩百年來,我們社會對藥物的態度有過幾次巨大轉變:鴉片和古柯鹼從好東西變成壞東西,尼古丁也是如此。大麻雖然違法,每年有數十萬人因此被捕入獄,卻也有許多政府開始認為,大麻並不比酒精或菸危險。有些國家已經將大麻合法化,像菸酒一樣只做有限度管制。
  21世紀,我們該如何用「藥」?

  《迷信》
  你會避開13樓的飯店房間、擔心打破鏡子會招厄運、認為黑貓不祥?還是隨身攜帶幸運小物、或是在人生重要事件前會有個人專屬的好運儀式?
  迷信的發展經歷許多轉折,但從文明之初延續至今,背後始終有個一致的脈絡。過去人之所以迷信的理由,大部分在今日依然可見。人類對迷信如此著迷,部分原因在於迷信難以理解,以及伴隨著迷信的矛盾。
  21世紀,我們「相信」什麼?

  《愛》
  我們會為了什麼「愛上」一個人?愛是無私的、還是自私的?愛有義務嗎?我們可以用科學討論愛嗎?
  本書從哲學家的觀點書寫。哲學熱愛處理謎團,而「愛」提供了各種雜亂無章的謎團。書中將會討論愛的基本哲學問題、分辨不同類型的愛、檢視各種愛情意識形態,也會加入(或許)試圖透徹解析愛情的科學。
  21世紀,我們更懂愛了嗎?

  《痛》
  什麼是「痛」?我們很常假定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疼痛的存在直覺上似乎能被隱約理解,但實際上(尤其是對醫學界),痛是個神祕又令人挫敗的謎團。
  沒有人可以不證自明地化約痛的本質,因為痛總有其所處脈絡。
  21世紀,我們不只該從生理學角度認識疼痛,也該思考我們是如何理解疼痛、理解他人的疼痛,以至於思考我們看待疼痛、苦難、悲慟和哀痛的方式。

  【套書專屬‧導讀別冊】
  趙恩潔,〈沒關係,就算妳忘了怎麼正常呼吸──論21世紀人類的六大煩惱〉
  「當我們懂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
 
專文導讀
 

  趙恩潔,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憂鬱》/瑪麗‧珍恩‧塔契(Mary Jane Tacchi)
 
  一般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曾接受認知療法的訓練,長期從事憂鬱症認知療法及躁鬱症依從治療(adherence therapy)的研究。她在紐卡索發起了危機評估和家庭治療團隊,並因此獲頒2002年英國「年度最佳醫院醫生獎」。
 
《憂鬱》/珍‧史考特(Jan Scott)
 
  紐卡索大學精神科教授,研究領域為憂鬱症和躁鬱症。除了本書,史考特與塔契尚合著有:Improving Adherence in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s(2005)。
 
《焦慮》/丹尼爾‧弗里曼(Daniel Freeman)
 
  牛津大學精神病學系臨床心理學教授、醫學研究委員會(MRC)高級臨床研究員,同時也是牛津健康NHS基金會信託基金的臨床心理學家顧問及英國心理學會會員。
 
《焦慮》/傑森‧弗里曼(Jason Freeman)
 
  大眾心理學及自助書作家、編輯。
 
《藥》/萊‧伊維森(Les Iversen)
 
  曾任牛津大學藥理學系客座教授、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MRC)神經化學藥理學部主任(1970-1983)及美國默克藥廠神經科學副總裁(1983-1995)。尚著有:The Science of Marijuana(二版,2007)、Speed, Ecstacy, Ritalin: The Science of Amphetamines(2008)。
 
《迷信》/史都華‧維斯(Stuart Vyse)
 
  行為科學家,任教於羅德島大學、康乃迪克學院等。他專攻迷信與非理性行為,也經常獲邀在諸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提供專業見解。尚著有:The Uses of Delusion: Why It’s Not Always Rational to Be Rational(中譯本:《妄想的力量》)、Believing in Magic: The Psychology of Superstition(1997),後者於1999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的傑出著作獎。
 
《愛》/羅納德‧德‧索薩(Ronald de Sousa)
 
  多倫多大學哲學系榮譽教授,研究主要集中在尋求理解心靈的哲學領域:情感、演化論、認知科學、美學、倫理學和性。尚著有:The Rationality of Emotion(1987)、Why Think? Evolution and the Rational Mind(2007, 2011)、Emotional Truth(2011)。
 
《痛》/羅伯‧布迪斯(Rob Boddice)
 
  曾任職於哈佛大學、麥吉爾大學、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和柏林自由大學,並獲得德國研究基金會和歐盟委員會「地平線2020」計畫資助。著作領域含括醫學史、科學史和情感史,另著有:Edward Jenner(2015)、The Science of Sympathy: Morality, Evolution and Victorian Civilization(2016);主編:Pain and Emotion in Modern History(2014)。
 
譯者簡介
 
吳妍儀
 
  中正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小說與非小說類多本,非小說類譯作包括《看見自己受的傷》、《洞見》、《哲學能做什麼?》、《哲學的40堂公開課》等書。
 
賴盈滿
 
  倫敦政經學院科學哲學碩士,譯有《敞墳之地》、《衣裳哲學》及《自由》等書。
 
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非虛構作品《向獨裁者說不》、《永遠的蘇珊》;小說作品《我彌留之際》、《消失的她們》、《聲音與憤怒》;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尋找尊嚴》等。
 

目錄

《憂鬱》
配圖列表

第一章 鬱病的非常短講
第二章 現代紀元:憂鬱症的診斷與分類
第三章 誰有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第四章 憂鬱症模型
第五章 治療的演變
第六章 當前的爭議,未來的方向
第七章 現代社會的憂鬱症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

《焦慮》
配圖列表
前言
第一章 什麼是焦慮?
第二章 焦慮理論
第三章 先天或後天?
第四章 日常焦慮及其因應方式
第五章 恐懼症
第六章 社交恐懼症
第七章 恐慌症
第八章 廣泛性焦慮症
第九章 強迫症
第十章 創傷後壓力症
第十一章 治療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附錄 自我評估問卷與進階資訊
名詞對照表

《藥》
配圖列表
第一章 歷史
第二章 藥理
第三章 醫療用藥物
第四章 娛樂用藥物
第五章 開發新藥
第六章 展望未來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

《迷信》
配圖列表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迷信的由來
第二章 迷信的宗教意涵
第三章 迷信的世俗化
第四章 現代世界的迷信
第五章 迷信心理學
第六章 迷信的未來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

《愛》
配圖列表
致謝
第一章 謎團
第二章 觀點
第三章 渴望
第四章 理由
第五章 科學
第六章 烏托邦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

《痛》
配圖列表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痛的概念
第二章 痛與虔誠
第三章 痛與機器
第四章 疼痛和文明
第五章 同情心、同情和同理心
第六章 疼痛作為一種快樂
第七章 現代醫學及科學中的疼痛
第八章 慢性疼痛
第九章 痛的各種文化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09943
  • 叢書系列:左岸心靈
  • 規格:平裝 / 1216頁 / 14 x 20 x 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