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九類單身模式,你是哪一種
本書想與那些在愛河邊徘徊的人一起探討:
•是什麼阻止了我們遇到真愛時向前一步的勇氣?
•是什麼讓愛總在徘徊猶豫中消失在風中?
•是什麼讓兩個相愛的人始終逃避彼此?
•是什麼妨礙了我們為愛前行的腳步?
•明明是一個思維清晰明朗的人,為什麼還會擁有「戀愛腦」?
單身的模式有很多種,我們選擇其中常見的九種與大家共同面對,期待大家可以為愛找到出路。
1. 蔡加尼克式單身
蔡加尼克式單(又稱蔡格尼克)身屬於理想化投射,他們把對愛情的所有幻想都投射給初戀,他們的初戀滿足了其對美好愛情的所有幻想。他們不時陷入對初戀的美好回憶中,以百分之百的純度來衡量日後的戀愛,走不出初戀的心理幻影,也無法開啟新的生活;或許因為他們在初戀時太過年輕,不懂愛情,愛得太過用力,消耗太多,無以補給,導致情感匱乏無法開啟新的戀情,把自己困在失去的初戀中,並認為那是心中永遠的完美或者永遠的痛。
對他們而言,那種至真、至美,或至傷的純粹感情的失去,使他們對再一次獲得感情這件事沒有足夠的信心。
這類人通常追求完美的愛情,把初戀完美化,而且在失戀後再次美化初戀,他們心中愛著的已經不再是這一真實世界的人,而是經過他們多次加工,活在他們心中的完美戀人。鮮花會枯萎,但活在想像中的愛永遠不會凋零。他們用心中的幻影代替了現實,缺乏與現實的聯結。
蔡加尼克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走出自我循環論證的迷宮,打破完美初戀的玻璃濾鏡,從水中月鏡中花(按:比喻虛幻的美好影像)走入現實世界,先看到真實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聯結,再看到真實的自己,慢慢打開自己的世界。蔡加尼克式單身的人是一隻活在完美想像中的刺蝟,當他們卸下刺蝟身上的迷幻時,才會被另一隻真實的刺蝟吸引。
2. 迷茫式單身
這類單身往往屬於「自我投射」,他們的模式並不固定也並不相同,「母胎單身」既是狀態也是結果。他們也許並沒有開啟對愛情的積極自我探索,比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獨特吸引力與魅力在哪裡、自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他們茫然、不知所措,在歲月流轉中成為自己。他們也許從未遇見過愛情,也許將愛情擋在了門外,認定沒有愛情就沒有傷害。他們也許從未體驗過愛情的甜美,就悄悄的關上了心門,他們的人格中包含恐懼、焦慮與迷惑,因此他們不願意向前一步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迷茫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如果想要走出這個自我封閉的圈層,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先破殼,向前一步,走出安全舒適區,勇敢接受愛情的風浪洗禮;第二步便是再探索,向內覺察「我最想要什麼」來進行愛情清單排序。最好的生活狀態不過就是:一個人,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溫暖而踏實。習慣於單身如同習慣於孤獨,迷茫式單身的人是一隻孤勇的刺蝟,可以伸出頭來,勇敢追尋,找到另一隻刺蝟相依相伴。
3. 錯過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懷舊式認同」。「好時光永遠是舊時光,最好的戀人永遠躺在失去的過去中」,最好的永遠是前任,戀人永遠是舊的好,現任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而這一點點卻是永遠過不去的坎,他們處於一種自我比較與患得患失中。他們可能是痴迷型人格,也可能是疏離型人格,他們過度留戀過去而無法感受當下的幸福。
他們缺乏的不是愛的能力,而是把握愛的能力,他們在親密關係中往往會因為患得而患失,對握在手中的永遠都不珍惜,而認為錯過的永遠都是最好的,他們的人格特點多為迷戀過去。
錯過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不再回頭,回頭無岸,向前有路,只要記得向前走就好! 錯過式單身的人是一隻一直活在舊時光中穿舊衣過新年的刺蝟。他們可以把舊衣扔掉,更換新衣,遇見新人,歡喜就在當下,結伴就在燈火閃亮處。
4. 糾結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衝突式認同」,他們一直在尋找情感關係中的最優解,以及戀愛中的正確率與準確率,內心的完美主義與尋找生活最優解的狀態,使自己困在其中,卻總是得非所願,患得患失。這類人既留戀富士山深處的櫻雨雪光,又畏懼隨時噴薄而出的熾熱岩漿。
這類個體本質上缺乏安全感,外在看似獨立,內心卻對戀人充滿期待,總期待在戀人身上尋找自己缺失的部分,又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刺,卻總想從對方身上找到自己遺失的小刺,重組成一隻完美的刺蝟,但在尋找的過程中,卻往往會迷失。
糾結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先看缺點,再看特點,最後鎖定優點,多聽建議,快拿主意,從患得患失中進行得失取捨,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糾結式單身的人是一隻左顧右盼、拿不定主意的刺蝟,此刻多捫心自問,那份答案自在其中。他們往往屬於恐懼型或痴迷型依戀。
5. 沉浸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自我陶醉式認同」,他們喜愛單身與單身生活,既不患得也不患失。從未得到就無所謂失去,內在自我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們把愛情作為生活中的錦上添花,而非生活必需,這種自在隨性、心不在焉的態度會放逐愛情。
沉浸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個體具有清醒的自我認識,具有獨立人格。對他們來說,愛情是錦上添花,不是生活必需品。他們看起來不缺乏自我認知,只需要在愛情面前向前一步,並且更加開放包容,愛情之花就會盛開。
6. 自戀式單身
這類單身是「自我迷戀式認同」,因為太愛惜自己的羽毛,相較其他人,他們更愛自己,因此他們在愛情中擁有極強的心理優越感與優勢感,在愛情中感覺自己一直在失去,而對方一直在得到。他們總是在想,閃閃發光的自己永遠是那麼優秀,又不缺愛,為什麼始終單身?自戀型人格的人會潛意識的貶低他人,在愛情中,他們也會貶低戀人,讓戀人總在比較中失序。
自戀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個體從不缺乏愛情,而是缺乏在愛情中的付出,他們需要的是從戀人眼睛裡看到世界、看到自己,從戀人的鏡像中映射出自己,減少自戀,這類人就會成為幸福戀人。
7. 懸置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卡頓式認同」,對於懸置式單身者而言,向上尋找與向下相容都很不容易,於是就卡在中間。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的特點是:過於清醒或者過於冷靜,往往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友情之上,愛情未滿,對於愛情他們表現得並無標準,卻處處都充滿著自我要求,這類個體可能表面上屬於自洽型(按:指的是一種舒適感)人格,但他們自我戀愛人格的探索並未有實質性的啟動,只是在愛情的邊緣游移,像一隻一直在尋找遺失的另一半的刺蝟,遇到的都不是合適的,合適的在哪裡他們並不知道。
懸置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對於這類個體,深入的探索自我,知道自己在愛情中要什麼,從盲目到清晰,從隨緣到隨心,就會遇到真正契合自己的愛情。
8. 社恐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迴避型認同」。村上春樹說:「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害怕失望而已。」這類個體的內心其實是最渴望愛情的,只是因為疏離型依戀人格,讓他們始終與愛隔著一層紗。
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面對社交場合時會感到不適,害怕陷入尷尬境地以及被人評判,他們除了有心理上的緊張不安,還會伴有臉紅、發抖、心跳加速、不敢對視等表現。
因為「社恐」,所以單身。值得關注的是,有時候「社恐」也僅僅是推託之詞,不喜歡才是真話。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社恐人」的心理活動可以被稱為認知加工偏差。社交恐懼症往往與自我認知偏差有關,比如,他們在面對社交人群時,會誇大負面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或者對模棱兩可的情況做出消極的解釋。
社恐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突破單身就是需要有冒險一試的勇氣,儘管害怕,依然向前。
請「社恐人」向前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如何邁出這一步,本書會給出有效的方法!
9. 虛擬式單身
這類單身屬於「偶像投射式認同」,他們把愛情完全投射在自己內心的偶像身上,並且透過追星獲得幸福感。他們在自己與偶像想像的愛情中沉醉,把偶像想像得完美而且不可替代,十里春風,不及自己心中的偶像好。
虛擬式單身的脫單指南是:這類單身群體,首先要從痴迷與沉浸式的偶像崇拜,與偶像完美想像中走出來,通常他們需要完成從偶像那裡獲得認同和情感慰藉,藉此確立自我價值及尋求自我發展。偶像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誰。當能夠進行自我價值確認時,他們心中偶像的完美光環自然會脫落,自己也會回歸正常的生活。
本書並非勸大家趕緊「脫單」,而是嘗試從兩性視角來理解我們當下的狀態,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提升愛情品質。愛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愛情是藉著愛,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