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跟著它,讓夢想指日可待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談到夢想,大家最喜歡舉賈伯斯為例,他手握夢想也發下豪語:自己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果然,夢想就是支撐他超越自己的燃煤,不斷墊高「蘋果」的品牌奇蹟。中學時期,我曾讀過《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的故事,主角南美革命英雄切.格瓦拉(Che Guevara),他的一趟摩托車環遊之旅,鋪寫了他熱血的革命人生。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夢想的強大,它讓我知道:想要有不凡的成就,就要先找到不凡的夢想,並勇敢地埋下夢想的種子,揮汗耕之耘之,讓夢想茁壯,終能成林成蔭。
長大後,生活的磕碰,人情的冷暖,讓我們好像都忘記年少時有過瑰麗夢想的時代,這本《找對夢想》恰能喚起我們拾起夢想的純真,即便遇到挫折也不再鬆手的執著,一如華特.迪士尼說:「如果我們有勇氣追求,所有夢想都能成真。」不過,本書作者約翰.麥斯威爾可不是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者,他像一位眼中有光、心中有火的夢想教練,陪伴我們「以終為始」地擘劃一幅切實可行的夢想藍圖,不只能迅速地找到人生的定位,還請出許多夢想強者為我們提燈,燦亮我們獨一無二的夢想旅途。
作者麥斯威爾為我們深度剖析美夢成真的十大關鍵,讓我們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打造夢想,不再兜轉繞圈。跟隨世界領導大師攀上夢想的階梯,最終成為時代的造局者。至於,如何找到夢想?作者要我們真誠地提問自己十個問題。同時,你願意為夢想付出多少代價和努力?這本書蘊含著實踐夢想的智慧,可以幫助徘徊在夢想圈外的朋友,輕鬆走進與夢想共舞的世界,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讓夢想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找到勇於啟程與逐夢的力量,讓每個人因夢想而通往永恆的幸福。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書寫形式,不只給出科學驗證式的實作渠道,也分享許多成功者的故事,激發我們的築夢熱情。例如:矽谷鋼鐵人馬斯克從不自限夢想的範疇,憑藉夢想改寫全球的汽車工業,電動車特斯拉(Tesla)成為他圓夢的代名詞。還有,擁有豐富想像力與執行力的星巴克的總裁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即便出身卑微,年少甚至窮到要偷竊才能喝上一杯好咖啡,是夢想讓他能華麗轉身,是夢想讓他蛻變成打造咖啡王國的舵手,只要對夢想不放手,就能讓夢想到手,這也證實了為夢想而努力是此生最幸福的事。
他們的卓越絕非單憑運氣,作夢的能力與圓夢的實力,更是他們贏得勝利的羽翼。約翰.麥斯威爾為美夢成真揭開其中的奧祕,善用書中的十個思維練習,讓夢想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如何釐清何謂真正的夢想?如何透過夢想策略,提醒讀者:不斷地修練自己,無論是擬訂夢想計畫,掌握夢想的明確作法,從激發內在力量到完成檢視夢想的清單,這本書絕非熱血式的心靈雞湯,而是讓你重新定義「成功」的本質,突破舊有的框架,全然擁抱夢想,找到務實可行的方法,每天離夢想更近一點,讓你能與他人合作、和諧互動,實現彼此共好雙贏的夢想之境。
這本書是夢想實踐的強化版,它不只步驟清晰實用,也能讓讀者有機會發揮自己真正的優勢,從無數成功者實例中,無縫接軌至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它能挹注讀者源源不絕的熱情,發揮對夢想的想像與熱望,目標明確地往夢想彼岸奔赴,活出更精彩的人生。一如韓國天團BTS防彈少年說的:「追夢的路上,我們可能會有疑惑和困難,但是為了夢想咬牙堅持就是最耀眼的存在。」夢想讓我們活成一道光,不只照亮自己,也引領他人走出黑暗,迎向光明璀璨的人生。就讓我們跟著這本書去執行,我們的夢想將指日可待!
〈我的夢想〉:不只是作文,而是值得我們持續思考的題目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企業講師
〈我的夢想〉
相信大家在讀國中小時,都寫過這個作文題目。從老師、消防員到總統,再從廚師、飛行員到電影導演……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寫了什麼夢想嗎?如果有機會拿到那篇你小時候寫的作文,用現在長大的角度再讀一次,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也許,我們會莞爾一笑,覺得小時候的自己太乖了。或者反過來,覺得小時候的自己怎麼「那麼敢做夢」?居然寫下了當總統、發明出拯救世人的藥物、成為太空人上火星……這些大夢來當作夢想。
長大後,經歷了求學階段與社會職場洗禮,不少人早已逐漸淡忘夢想二字。畢竟,忙於維持每天生活日常、在工作與生活的失衡中不斷提醒自己保持平衡……滿到寫不上新行程的行事曆中,早已塞不下夢想或理想存在的空間。有些大人在聽到「夢想」二字時,還會覺得好笑,心中想著:「都幾歲了,還在『懷抱夢想』?」
「夢想」是個不錯的投射測驗。在這一道開放題中,允許我們各自對它賦予不同的詮釋。同時,也會因為不同人生階段,讓我們再次改寫對它的定義。不管怎樣,有緣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不妨在此先停下來想想:現在這個階段的我,是如何理解夢想二字的?在我們選擇擁抱夢想,或把夢想束之高閣的背後,反應出自己最近怎樣的狀態?
在諮商室裡,我時常和個案談論夢想。不管是夢想的內容,或者是個案對於夢想能否達成的判斷歷程。夢想的內容往往能間接反映出一個人渴望的內在嚮往。好比「中樂透」這個夢想,背後可能透露出一個人對於某些價值的在意,不管是財務安全感、希望能有足夠餘裕提供家人好的生活、孝順父母等。又或者,當一個人放棄「成為具有領導力的好主管」這個夢想時,背後是如何形成這個判斷的,也往往能替諮商帶來豐富的討論素材。
作者在書中將抽象的「夢想」拆解成十個命題,邀請讀者依循這十個命題替夢想做檢測。仔細一看,這是個同時兼具感性與理性的思考引導。針對理性,作者帶著你自我分析:
˙我是否清楚看見自己的夢想?(清晰問題)
˙我能靠自己可控的條件實現夢想嗎?(現實問題)
˙我是否有實現夢想的策略?(途徑問題)
˙我有實現夢想需要的人員嗎?(人員問題)
˙我願意為夢想付出代價嗎?(代價問題)
同時,作者也感性地邀請你捫心自問:
˙這真的是我自己的夢想嗎?(歸屬問題)
˙我的夢想是否使我非去實現不可?(熱情問題)
˙我距離夢想越來越近了嗎?(毅力問題)
˙為夢想努力是否帶來滿足感?(滿足問題)
˙我的夢想能否造福他人?(意義問題)
還有夢的你,可以用這個架構檢視那些仍在手上的夢想。或者,慢慢回憶起某些已被捨棄的夢想,理解它們當時被放棄的原因,並思考透過調整,再次重拾那些夢想的可能。閱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你寫完作文〈我的夢想〉之後,老師找你過去,和你暢談你寫的這篇文章──帶著好奇、帶著鼓勵與挑戰,並提供你一些支持和信心。
本書原文版上市已超過十多年,雖然多年過去了,書中架構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近年我常在企業或公部門針對〈目標心理學〉議題進行分享,課後多半會推薦聽眾一些參考書目,現在我的推薦書單又多了一本。
不管你現在幾歲、不管你現在是否已開始實踐你的夢想,讀讀這本書永遠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