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中國經典十種 (修訂本)

中國經典十種 (修訂本)

  • 定價:530
  • 優惠價:947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5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當下,傳統中國經典還是有閱讀需求的,也需要有學者給讀者傳授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本書是葛教授給大學生講“通識課程”時寫的講義。這次出版是重新修訂過的第四版。內容是介紹《周易》《論語》《淮南子》《三禮》《史記》《說文解字》《道德經》《黃庭經》《心經》《壇經》等十種經典古籍文獻。
 
  【核心賣點】
  (1)此套葛兆光講義系列是進階式的,對應不同層次的受眾,內容深度、廣度和角度不同。
 
  (2)本書是作者給給大學生講“通識課程”時寫的講義。面向的是大學本科文、理、工等各專業的學生,所以內容淺顯易懂,可作為中國傳統經典的普及性讀物。
 
  (3)如今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還需要對傳統中國經典的閱讀,也還需要對“甚麼才是中國經典”這個問題的解釋,也還需要對“正確理解傳統經典意義”的引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葛兆光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本科、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文科資深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與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卷本,1998、2000)、《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2011)、《想象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2014)等。
 

目錄

“葛兆光講義系列”•說明 
新版序 
2008年版序 
《周易》:占筮與哲理 
一、《易經》:“卦象”“卦辭”“爻辭” 
二、《易傳》:讓《周易》從占卜變為哲理的“十翼” 
三、考古發現:《周易》之謎的破解 
四、《周易》之流(一):占卜術 
五、《周易》之流(二):哲理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論語》:禮與仁 
一、瞧,那個人是孔子! 
二、《論語》其書 
三、從“禮”到“仁” 
四、流變與影響 
五、孔子•中國•中國人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老子》:“道”的哲思 
一、《老子》其書 
二、何謂“道” 
三、“道”之用(一):人生 
四、“道”之用(二):社會 
五、附說莊子:逍遙的遊蕩者如何在“無”中超越?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三《禮》:規範、秩序與理性的生活 
一、《儀禮》:古禮儀集成 
二、《周禮》:治國安邦藍圖? 
三、《禮記》:禮的闡釋 
四、三《禮》:價值何在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淮南子》:牢籠萬象的體系 
一、劉安與《淮南子》:一部奇書 
二、龐大的體系與結構:中國古人宇宙觀念 
三、自然、社會與人:三位一體的交感世界 
四、垃圾馬車,還是思想體系:回到歷史中看《淮南子》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史記》:偉大的歷史著作 
一、《史記》:兩代人的心血 
二、書名與體例 
三、“通古今之變”與“究天人之際”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說文解字》:認識漢字之門 
一、內容與體例 
二、怎樣讀《說文》 
三、功用何在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黃庭經》:尋求永恆生命 
一、甚麼是道教 
二、道教經典的構成 
三、《黃庭經》解說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袖珍寶典 
一、從三藏結集說起 
二、佛經的基本思想 
三、《心經》來歷之謎 
四、《心經》思想的闡釋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壇經》:中國禪的宣言 
一、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二、《壇經》解說 
三、圍繞《壇經》的爭論及其他 
【文獻選讀】 
【參考書目】 

附錄  舊版序跋

 

新版序
 
  細心的讀者如果看本書附錄的幾篇序言,就知道這部書原本是我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時,給大學生講“通識課程”時寫的講義。這部講義在1993年出了第一版(香港中華書局),2002年經過修訂,又出了第二版(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經過再次修訂補充之後,出版了第三版(北京中華書局)。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第四版,這次收入商務印書館的“葛兆光講義系列”時,我又做了一點兒修訂補充,主要是增加一些新資料和新發現。在每篇之後,增補了“文獻選讀”,而在“參考書目”中,也增加了一些新近出版可資參閱的著作。
 
  一部面對大學生(尤其是非文科的大學生)的,應該說是通俗淺近的講義,居然能在差不多三十年裏始終受讀者歡迎,這讓我很吃驚。前不久還有一位讀者特意給我來信,說這本講義很“有用”,僅僅是“有用”這兩個字,就讓我很欣慰了。它還“有用”,就說明如今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還需要對傳統中國經典的閱讀,也還需要對“甚麼才是中國經典”這個問題的解釋,也還需要對“正確理解傳統經典意義”的引導。
 
  關於這些問題,我想,我在2008年版的序言中說得很清楚,這裏就不再重複,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前,看一看那篇序言。
 
2008版序
 
  近來常有一種風氣。有人說到“經”,便有意無意地把它等同“經典”,而提起“中國經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轉換成“儒家經典”。我總覺得這種觀念有些偏狹。其實,中國經典絕不是儒家一家經典可以獨佔的,也應當包括其他經典,就像中國傳統絕不是“單數的”傳統,而應當是“複數的”傳統一樣。我一直建議,今天我們重新回看中國的經典和傳統,似乎應當超越單一的儒家學說,也應當關涉古代中國更多的知識、思想和信仰,這樣,一部介紹中國經典的書,就應當涵蓋和包容古代中國更廣泛的重要著作。
 
  簡單地說有兩點:第一,中國經典應當包括佛教經典,也應當包括道教經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實在是東方的中國與西方的歐洲,以及東方的日、韓,在文化領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國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國的皇帝,不僅知道“王霸道雜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如宋孝宗、明太祖、清雍正皇帝),絕不只用一種武器。因此,回顧中國文化傳統的時候,僅僅關注儒家的思想和經典,恐怕是過於狹窄了。即使是僅僅說儒家,也包含了相當複雜的內容,比如有偏重“道德自覺”的孟子和偏重“禮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視社會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視心性理氣的新儒家。應當說,在古代中國,關注政治秩序和社會倫理的儒家,關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贖的佛教,關注生命永恆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別承擔着傳統中國的不同責任,共同構成中國複數的文化。第二,也許還不止是儒、道、佛,傳統中國有很多思想、知識和信仰,可能記載在其他著述裏面,“經典”不必限於聖賢、宗教和學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廣泛些?比如歷史學中的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通鑑》之類,是否可以進入經典?西方人從來就把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算成是必讀經典的。重建文化認同和進行傳統溯源,也從來少不了歷史著作,為甚麼不可以把它們叫做“經典”來重新閱讀?至於古代中國支持經典研讀(那算是“大學”)的基礎知識(也叫“小學”),就是文字之學,其中的那些重要著作,《爾雅》是早就成“經”了的,而《說文》呢,更是可以毫不愧疚地列入“經典”之林的。道理很簡單,古人早說過“通經由識字始”,不識字能讀經典嗎?甚至唐詩、宋詞、元曲裏面的那些名著佳篇,也不妨讓它們擁有“經典”的資格,莎士比亞那些曾被稱為粗鄙的北方人的劇作,不也列入了西方經典之林了嗎?因此,我在這部《中國經典十種》裏面,既選有傳統儒家的經典,也選了佛教、道教的經典,既有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
 
  說到經典,還必須補充說明,經典並非天然就是經典,它們都經歷了從普通著述變成神聖經典的過程,這在學術史上叫“經典化”。沒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經典的尺寸和樣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為它寫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覺得它充滿真理,又被反覆解釋,還有的被“欽定”為必讀書,於是,就在歷史中漸漸成了被尊崇和被仰視的經典。因此,如今我們重新閱讀經典,又需要把它放回歷史裏重新理解。所謂“放回歷史裏面”,就是說,這些經典需要先放在那個產生它的時代裏面,重新去理解。就比如《周易》,最初並不是那麼哲學和抽象的,在那個時代可能就是占筮;《史記》在那個文史不分的時代,不必那麼拘泥於歷史學的謹嚴,就是可以有想象和渲染。經典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層層積累的,對那些經典裏傳達的思想、原則甚至知識,未必需要亦步亦趨“照辦不走樣”,倒是要審時度勢“活學活用”,用一句理論的話講,就是要“創造性的轉化”。
 
  這部書原來是我在大學裏講通識課程的講義,在理想中,大學應當是理解文化傳統和提倡精神自由的島嶼,閱讀經典也許正是實踐這一理想的重要途徑。布魯姆(Allan Bloom,1930—1992年)在《美國精神的封閉》(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中曾說,閱讀經典可以使人們了解,從古至今“人類究竟面臨哪些重大問題”,以便人們在共同問題和豐富知識基礎上建立“今人和古人在思想上的友好聯繫”。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聖賢原則是必須遵循的教條,也不意味着古代經典是不可違逆的聖經,畢竟歷史已經翻過了幾千年。因此,對於古代經典,既不必因為它承負着傳統而視其為累贅包袱,也不必因為它象徵着傳統而視其為金科玉律。我對經典的看法很簡單:第一,經典在中國是和我們的文化傳統緊緊相隨的巨大影子,你以為扔開了它,其實在社會風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傳裏面,它總會“借尸還魂”;第二,歷史上的經典只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你不打開它,資源不會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會現實和生活環境,是刺激經典知識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經典中的甚麼資源被重新發掘出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背景”召喚甚麼樣的“歷史記憶”;第三,經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釋”的,不大可能純之又純、原汁原味,以為我們今天可以重新捫摸聖賢之心,可以隔千載而不走樣,那是“原教旨”的想象;第四,只有經過解釋和引申,“舊經典”才能成為在今天我們的生活世界中繼續起作用的,呈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風格的“新經典”。
 
  我也希望我所詮釋的“舊經典”,能夠成為今天生活中起作用的“新經典”。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59413
  • 規格:平裝 / 260頁 / 14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