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國際文憑課程IBDP 科目組別一——語言與文學的學生學習參考用書幾乎是空白。原因在於:其一,每所學校每位教師的選書不同;其二,DP 考核一向注重的是能力的考察,評分標準也是描述性的標準,而非明確的對錯,主觀性遠遠大於客觀性;其三,有關參考書會受到的讀者反饋必然褒貶不一。
然而,我們還是做了,而且做了一個系列。原因自然也是充分的,這裏就本書作具體說明。目前實施的大綱和考綱,在校內評估即個人口試部分的改革最大。個人口試跳出了文學評論的傳統考核方式,要求學生就一個全球性問題,結合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進行評述。這樣的評估方式契合了國際文憑課程的精神,既有全球視野,也有概念性理解的貫徹。然而,這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困惑,到底是談論全球性問題還是文學手段?有沒有具體的例子,可以讓大家討論和學習?課程官方發佈的規定與要求,例如關於節選和文本,關於作品集,關於講述內容的安排,都是以英語的語言文學課程為例,我們需要亦步亦趨嗎?基於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在研讀了大綱要求和官方範例的基礎上編寫了這本書,和所有讀者一起探索如何在個人口試一項上有卓越的表現。
大綱中對個人口試的說明很簡練:
• 時間長度:15分鐘(學生用10分鐘進行個人口頭表達 / 用5分鐘進行師生問答)
• 普通課程比重:30%
• 高級課程比重:20%
• 個人口頭表達要針對以下提示:通過你學過的一部文學作品和一篇非文學文本的內容和形式,考察你選擇的全球性問題如何呈現。
大綱已給出了關於“全球性問題”的界定:
• 具有廣泛的重要性;
• 具有跨國性;
• 其影響在各地的日常生活中能被感受到。
另外,大綱還給出了學生可以探究的五大領域,分別為文化、認同和社區, 信念、價值觀和教育,政治、權力和公平正義,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科學、技術和環境。同時說明學生關注的問題可以不局限於這五大領域。
本書按照《指南》中給出的五大探究領域,在每個領域中整理了三個比較普遍,也比較適合學生討論的課題,再根據每個課題選取文本進行示範分析討論。在文學文本的選取上,我們儘量選擇的是國際學校中教師較多選擇的文學文本;而在非文學文本的選擇上,我們儘量涵蓋多種形式的非文學文本,讓讀者儘可能地感受到現行個人口試中關於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組合形式的多樣性與自由度。
關於學生10分鐘口試稿內容的安排,我們給出以下建議:
關於教師後續提問,大綱要求藉助師生交流的機會,考察考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提供必要的鼓勵。對此,我們有以下的思考,供教師參考:
1. 你剛才提到了兩個文本對全球性問題的討論是有不同(觀點/ 角度/ 目的) 的,你可以具體闡述嗎?
2. 對這一全球性問題的討論,你認為哪個文本的表達更深刻?為什麼?
3. 對這一全球性問題的討論,你個人喜歡哪一個文本的表達?為什麼?
4. 這兩個文本對於這個全球性課題的討論,帶給你怎樣的思考?或者說,是否改變了你原本的一些想法?
5. 同一個作者,是否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表達過對這一全球性問題的思考?
本書的最後一章附錄部分,列舉了教師和學生在實際進行個人口試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也附上了我們能夠給予的回答。如同教師經常和學生說的一句話,語言文學的考核是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的,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與應答,只要做到言之有物與言之有理,就是完美的應答。國際文憑課程培養和鼓勵開放的視野、創新的觀點、批判性的思維,這是不論考綱如何變化也不會脫離的軌道。教師應該懷著發展的與探究的心態,與學生一起教學相長。
另外,關於範例文本的來源,都是我們從平時學生的練習及模擬考試的應答中精選而來的,我們儘量根據評分標準擇選出高水準的優秀例子編寫成文字版的範例,其中不乏可以進步的地方,望讀者們批評指正。
徐亮 季建莉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