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美利堅國度:十一個相互對立的地區文化史

美利堅國度:十一個相互對立的地區文化史

American Nations: A History of the Eleven Rival Regional Cultures of North America

  • 定價:580
  • 優惠價:79458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北美大陸上演的「十一國演義」!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必讀指南
 
★《新共和》雜誌、《全球主義者》評選年度最佳圖書
★ 亞馬遜網站超過3,000位讀者「五星好評」
★《國家的品格》作者科林.伍達德又一力作
 
剖析今日的美國為何會走上分裂?
為何南方比較多川粉,北方比較多左膠?
這是因為美國埋藏了11組彼此對立且分歧的基因!
 
  《新共和》:「透過追溯歷史深處的種族文化差異,揭示了我們眼前分裂的根源。」
  《波特蘭先鋒報》:「發人深省的佳作,打破了政治邊界的觀念。」
  《華盛頓郵報》:「修正了那些忽略地區差異、過於簡化以使人安心的國家敘事。」
  《科克斯書評》:「深入探討了整體美國的政治與歷史面貌。」
 
  自1492年哥倫布登陸北美洲以來,來自不列顛群島、伊比利半島、法蘭西、尼德蘭、德意志、義大利的歐系移民開始墾殖北美,也帶來了各自的宗教信仰、政治理念和民族特質。從此時起,這群來自歐洲各地的移民開始爭奪北美的土地和資源,打造互不隸屬的殖民地。他們有時相互結盟,有時彼此為敵,十七世紀英國內戰時更分屬不同陣營。若不是「鴨霸」的英國政府想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多利益,北美殖民地壓根不會想要獨立,更不會有「美利堅聯邦」的出現,甚至建國後還是有許多的地區或州曾認真想要脫離,還打了一場死傷無數的南北內戰。
 
  基於這層歷史背景,本書作者伍達德提出了兩點創見。首先,美國今天看到的許多嚴重深層的分裂,諸如「紅色州」vs.「藍色州」vs、自由派vs.保守派、資本家vs.勞動者、黑人vs.白人,都是源自美國從來都不是「一個美國」,而是有「十一個美國」,且個別「美國」間的歧異或矛盾,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其次,伍達德指出美國存在著十一種不同區域文化的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美國的政治地圖,州與州的邊界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立基於歷史學和人類學的文化地圖。這解釋了為何美國東西兩岸雖相距遙遠,意識形態卻明顯親近?為何中西部是著名的搖擺州,是決定總統大位的關鍵地區?為何深南地方是保守派的大本營,老是跟進步派把持的聯邦政府反著來。
 
  要如何建立統一的國家,又能尊重各區域的獨特性,始終是美國最大的難題。
 
專文導讀
 
  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推薦好評
 
  ▸ 伍達德在這本傑出的著作中,用引人入勝的方式深入探討了整體美國的政治與歷史面貌。────《科克斯書評》(Kirkus)
 
  ▸ 伍達德在《美利堅國度》深入解析了美國的黨派對立問題,提出了大膽的看法:北美早期定居者在政治和宗教觀念上的鴻溝導致不可避免的文化衝突,至今無片刻和平。────《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現在許多人將「開國元勳」神化為統一的政治祖先,這本書因此在現今別具意義。────《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 本書為我們的歷史提供了全新視角。────《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 對美國歷史和社會學有興趣的讀者千萬不可錯過《美利堅國度》。────《聖路易郵訊報》(St.Louis Post-Dispatch)
 
  ▸ 伍達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幫助我們更理解當前美國政治紛亂背後的運作機制,著實為一大創舉。────《每日野獸報》/《新聞週刊》(The Daily Beast / Newsweek)
 
  ▸ 伍達德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的分析淺顯易懂且奠基於縝密研究,對一般讀者及學術界都有具有吸引力。────《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 《美利堅國度》透過追溯歷史深處的種族文化差異,揭示了我們眼前分裂的根源,讓這本書脫穎而出。────《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 記者兼歷史學家科林.伍達德所著的《美利堅國度》精采絕倫。他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論點:美國的建立始於各地區相互矛盾的信念,這些信念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國家政策和社會態度。《美利堅國度》打破了政治邊界的觀念。這是本發人深省的佳作。────《波特蘭先鋒報》(The Portland Press Herald)
 
  ▸ 本書為北美的區域分裂提供了精采且富知識性的見解,成功修正了那些忽略地區差異、過於簡化以使人安心的國家敘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 我去年讀到最具原創性的書之一。擔任駐美大使的五年期間,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不同州的投票行為和研讀美國歷史,不得不說,伍達德的論點與我的觀察不謀而合。────愛爾蘭前首相約翰.布魯頓(John Bruton)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科林.伍達德(Colin Woodard)
 
  美國記者、作家,畢業於塔夫茨大學與芝加哥大學。2012年獲頒由紐約長島大學頒發的喬治.波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2016年入圍普立茲獎釋義報導類決選名單。長期駐外的伍達德曾為多家媒體撰寫報導,擔任過《基督教論壇報》、《舊金山紀事報》、《高等教育紀事報》的特派員,走遍六大洲超過五十個國家,他的文章廣見於《經濟學人》、《史密森尼》、《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野獸日報》、《衛報》、《彭博觀點》、《華府月刊》。伍達德另有兩本專書,分別是《海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irates,商業周刊,2014年),《國家的品格》(American Character,八旗文化,2023年)。
 
譯者簡介
 
王琳茱
 
  畢業於台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口譯組。譯有:《強人時代》。譯稿賜教:ljw.mainusun@gmail.com。
 

目錄

導讀 (馮卓健)

序章
第一部 追本溯源
第一章 建立北部地方
第二章 建立新法蘭西
第三章 建立潮水地方
第四章 建立洋基之國
第五章 建立新尼德蘭
第六章 首波殖民地起義
第七章 建立深南地方
第八章 建立中部地方
第九章 建立大阿帕拉契

第二部 意想不到的盟友
第十章 共同挑戰
第十一章 六場解放之戰
第十二章 獨立抑或革命?
第十三章 北方區域文化
第十四章 第一波分離主義

第三部 西部爭霸戰
第十五章 洋基之國西進
第十六章 中部地方西進
第十七章 大阿帕拉契西進
第十八章 深南地方西進
第十九章 征服北部地方
第二十章 建立左岸地方
第二十一章 西部爭奪戰

第四部 文化戰爭
第二十二章 建立遠西地方
第二十三章 移民與身分認同
第二十四章 諸神和使命
第二十五章 文化衝突
第二十六章 戰爭、帝國與軍隊
第二十七章 第一場權力之爭:藍色區域文化
第二十八章 第二場權力之爭:紅色與紫色區域文化
尾聲
十週年後記
注釋
參考書目
 

導讀
 
一個美國各自表述?《美利堅國度》導讀
馮卓健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流傳著許多跟美國有關的神話。美國開國至今的精神是清教徒傳統?美國是依靠奴隸勞動建立的國家?美國是民族大熔爐?美國是一個在曠野中不斷西進的國家?美國是歐洲殖民者靠著掠奪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的國度?到底哪一個才是美國?這些都好像是美國,卻又充滿衝突與矛盾。
 
  這令人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盲人摸象的故事出自佛經,故事中讓盲人們各自去觸摸一頭大象,然後讓他們描述大象的樣子。結果每個人描述的大象都不同,因為有人摸到的是象牙,有人摸到的是象鼻,有人摸到的是象腿。我們對美國的理解也常常像故事中這些藉由觸摸大象來描述大象的盲人一樣,常常依據我們所看到的現象大放厥辭,自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美國,但我們所看到的其實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認識美國,就要先承認我們其實不太認識美國。即使旅居美國多年,甚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都很難真正認識美國,因為美國幅員廣大,文化多元,並不是一個同質性高的國家,有著許多不同的面貌。
 
  筆者因為求學的關係住過美國十年,有兩年住在猶他州,八年住在密蘇里州。前者屬於本書作者說的「遠西地方」,後者是「中部地方」。在為博士論文收集資料時,筆者曾經去過紐約市,也在賓州的費城和維吉尼亞州的夏綠蒂鎮(Charlottesville)擔任過訪問學者。紐約市是屬於作者說的「新尼德蘭」,費城是「中部地方」,夏綠蒂鎮則是「潮水地帶」。即便在這些不同的地方都住過一段時間,仍然覺得美國像個複雜的謎題。很多時候我們似乎覺得對美國很熟悉,但一旦跨出熟悉的區域,就會看到美國截然不同的一面,因為這個國家內實在有太多不同的面貌,而伍達德的這本書就是要呈現美國的多元面貌。
 
  科林.伍達德是名在美國傳播界與出版界都相當重要的記者,無論是他的報導文學或是歷史和政論書籍都屢獲獎項。他目前著有六本書,《美利堅國度》是當中的第四本,出版於二○一一年,探討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大陸上十一個區域的文化。八旗出版社日前出的《國家的品格》則是第五本,出版於二○一六年。則在本書的立論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這兩種理念在美國政治史上衝突與發展。在二○二○年,伍達德出版了《聯盟:形塑美國國家故事的奮鬥》,探討美國國家統一的神話是如何在十九世紀建立起來的,以此做為他探討美國文化的三部曲的終結。這本《美利堅國度》是他對美國文化論述的基礎之作,為他近年來的這三本書立下了基調。
 
  伍達德在《美利堅國度》中將北美大陸分成了十一個不同的區域文化,分別為:洋基之國、新尼德蘭、中部地方、潮水地方、大阿帕拉契、深南地方、新法蘭西、北部地方、左岸地方、遠西地方、第一國度。他認為這些文化的對立和差異是美國政治分裂和文化衝突的根源。在本書中,伍達德闡述了這些區域文化的起源為何,如何發展成形,又如何彼此衝突、互動、妥協,並以此形塑了今日美國的風貌。理解這些區域文化的歷史和特點對於理解當前美國的政治紛亂至關重要,並且這些文化差異仍然在塑造著美國的未來。
 
  至於為什麼是區域呢?傳統對美國的分區往往不是依照州的疆界,不然就是依照一些約定俗成的區域,像是新英格蘭、深南、中西部、落磯山區、老西北、西岸、東岸等等。伍達德的分區既打破了州的行政疆界,也打破了傳統分區的既定印象。這是因為他意識到文化的疆界和州的疆界往往並不一致。因為歷史發展過程的關係,紐約州西部、賓州西部、維吉尼亞西部,都跟它們東部靠大西洋的都會區,例如紐約市、費城、里奇蒙等地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加州雖然往往被認定是民主黨的大票倉,但其實加州東部靠近山區的地方是共和黨的地盤。伍達德藉由重新劃分區域文化的疆界,並追溯區域文化的來源與傳播,而有效地解釋了一些這樣的現象。
 
  之所以需要從區域文化的角度來著手分析,是因為美國起初就是由各自獨立的殖民地在聯合對抗英國國會的政策之後才創建的國家,從開國起就承接了原本英國殖民地多元複雜的文化風貌。由於這些殖民地各有起源,也導致他們在文化上也各有特質。有些人說,美國是清教徒建立的國家。然而,清教徒起初前往之處是新英格蘭,不是維吉尼亞,而維吉尼亞才是英國在今天的美國的土地上的第一個殖民地。所以,清教徒建立美國這個說法是日後逐漸形成的政治神話,許多人,尤其是南方人,恐怕不會認同這個說法。這是一個美國多重起源的例子。另一個例子是《紐約時報》在二○一九年時所推動的「一六一九計畫」,刊載了一系列的文章從非裔美國人的角度來論述和討論美國的歷史與社會文化,試圖提出一個新的起源論述。這個論述是非常傾向南方的,但這也只是美國眾多起源中的一個。如果要說這個偌大的美國有個共同的起源,無論是清教徒、奴隸、貿易、土地,那必會是個政治神話,因為這樣的共同起源本來就不存在,而是多元並進的。
 
  美國建國時的十三個州都有各自的起源故事,本書的第一部分便從不同區域的角度闡述了各自不同的起源故事。第二部分則探討這些原先的區域文化如何在美國革命的過程中經過衝突與妥協,最終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第三部分則是以建國初期的美國為起點,闡述在美國向西擴張的過程中,原先的這些區域文化如何西進,並爭取在新的領土上的主導權。第四部分處理的是美國在領土上擴張完成後,在內部所發生的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衝突與轉型。藉由這四個階段的論述,完整地呈現這些區域文化如何建構了今天的美國。
 
  一個值得注意之處是,在文中為了敘述方便,作者用了很多詞彙,例如:「阿帕拉契人」、「洋基人」、「新尼德蘭人」等等來統稱住在這些區域中的人,就好像這些人都是一群群意念一貫的群體似的。但除了「洋基人」外,這樣的詞彙在美國生活的文化中其實並不存在。洋基一詞在美國通常是南方人對北方人的稱呼,像台灣很多人所熟知的紐約市的職棒球隊就叫「洋基隊」。除此之外,比較常見的這種區域性的對群體的稱呼還包含了「南方人」、「中西部人」、「西部人」等等。不過,由於作者對於這些區域文化做出了更細緻的劃分,讓這些名稱在這本書中失去了意義。作者也因此提出了這些新的詞彙。但這些統稱式的詞彙背後的預設是值得進一步挑戰的。的確,伍達德所描繪的這些區域文化在該區域中有主導的地位,但不代表這樣的同質性是理所當然而不能挑戰的。
 
  伍達德的文筆精煉,論理清晰,觀點也有獨到之處。一般專業歷史學家的著作強調詳盡的考證,梳理歷史事件的理路,藉此說出一個個信實又流暢的故事。記者出身的伍達德,筆鋒下則有更多的論理與批判。他所思考的不僅是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更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的世界並展望未來。
 
  不過也因為伍達德的這個風格,有些評論者認為他書中的論點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頗具說服力,但有時會在細節上出現一些問題。以筆者比較熟悉的兩個課題,美國早期史以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歷史為例:作者在第十二章中提到「在任何地方,婦女和黑人都不被允許投票或擔任公職」,但事實上在一七七六年紐澤西州的憲法中,有財產的婦女是可以投票的。甚至到了一七九○年,紐澤西州還修訂法律,用「他或她」來指涉可以投票的選民,進一步確認了當時婦女的投票權。在第十五章中,作者說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創始人小約瑟.斯密「聲稱在紐約曼徹斯特的山坡上找到了一套金頁片(他禁止其他人察看),他說上面(以只有他能懂的語言)透露出耶穌將在密蘇里的獨立市再度降臨」。這些摩爾門教徒後來確實是接收到指示要在獨立市聚集,當時他們也確實認為密蘇里州是耶穌第二次來臨會出現的地方。但是那不是在金頁片上看到的。
 
  這兩個例子說明了作者有時會在基本事實上發生一些錯誤,但整體而言確實瑕不掩瑜。因為作者所提出來的以區域文化來重新審視美國的視野不但新穎,而且非常管用。這個視野符合許多知識分子對於美國的觀察,也常常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讓讀者在看待美國時不再像那些摸象的盲人,而能跳脫出來從更多元、也更具整體性的角度來重新認識美國的文化。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34877
  • 叢書系列:Americanology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4.8 x 21 x 2.9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四章 建立洋基之國
 
歷史的偶然讓一群跟潮水地方仕紳有著完全不同價值觀的人,建立了新英格蘭,他們分別是抵達鱈魚角的「天路客」(Pilgrims),以及抵達麻薩諸塞灣的清教徒,這群人痛恨地主貴族階級、貴族特權、英國聖公會和保王行動,對他們的新社會有著全然不同的想像。道德感強烈的洋基之國充斥著教堂與學校,這個區域文化中的每個群體都以自治的共和體制運作,在北美大部分地區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天路客來到新世界並非為了重建英國鄉村生活,清教徒更非如此。他們的目的是打造全新的社會,即真正實踐宗教理想的烏托邦,一個根據喀爾文的教義所形成的新教神權政體。他們將在新英格蘭的荒野建立新錫安,這座「山上之城」會成為世界其他地方遭受苦難時的典範。他們深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因為他們是「神選子民」,與上帝有著如同舊約中的特殊盟約。如果他們所有人都依循上帝旨意就會獲得獎賞,只要有人不遵從,他們就會全部一起受罰。早期的麻薩諸塞沒有自掃門前雪這回事,因為要靠每個人盡自己的本分才能達成所有人的救贖。
 
在美國歷史的中心思想中,洋基之國的開創者是群主張宗教自由且逃離宗教迫害的人。但這個敘述僅適用於天路客,即一六二○年落腳在鱈魚角的數百名英國喀爾文教徒,同樣的敘述則完全不適用落腳在麻薩諸塞灣的清教徒。一六三○年代,有大批拒絕在宗教上妥協的清教徒離開英國,短短十二年內有高達二萬五千人出走,他們也迅速控制了普利茅斯跟其他新英格蘭殖民地。其他的北美殖民地都歡迎任何人到來,清教徒卻禁止不符合他們宗教戒律的人駐足於他們的殖民地。他們會放逐異議者,會把貴格會教徒的鼻孔切開、耳朵割掉,或是在臉上烙印代表異端分子的字母「H」,讓人輕易辨識出貴格會教徒。清教徒對多項違規行為祭出死刑,例如通姦、褻瀆上帝、偶像崇拜或同性性行為,甚至包含青少年的反叛。對於在安息日(Sabbath)照顧牛群、耙牧草或獵鳥的農人,他們處以罰款。一六五六年,波士頓高層把船長湯瑪斯.坎柏(Thomas Kemble)掛枷示眾,因為他在時隔三年返家後,在自家門前吻了妻子,被法庭認定是「淫蕩且不得體的行為」。面對離經叛道或違反宗教禁忌的行為時,洋基之國早期的處置方式比其墾民所逃離的英國還來得嚴苛。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