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國家正常化,台灣能不能?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

國家正常化,台灣能不能?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7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在台灣,為何無法取得邦交國或進入聯合國?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如何解讀?其實,阻礙國家正常化的癥結,就在於中華民國的憲法。

  •本書前身是《從華獨走向台獨》的小書,由自由台灣黨發行於2016年。作者蔡丁貴教授從原書主要是為了澄清在台灣國家轉型正義過程中,時常遭遇到的理念探索問題,特別是希望提供年輕世代在「自己國家自己救」的熱情中一些思考的參考。新版特地加入目前台灣在野小黨如何整合的建議,與2024年台灣的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的剖析,整合為五萬字篇幅。國家正常化,作為「中華民國」不能;但是「台灣」能不能?答案是,只有作為台灣,拿回人民的住民自決權,拋棄ROC身分,廢除中華民國憲法,才能建立真正的主權國家。

  •日本正式放棄台灣與澎湖的所有權利,台灣與澎湖在《舊金山和約》中也被未指定由那個國家接管,台灣的主權理應回歸台灣人民之手,只是尚未進行住民自決程序以決定台灣的國際「主權國」的地位而已。所以,「台灣地位未定論」更完整的意涵應該重新解讀為:台灣的「主權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ty)已定,屬於台灣所有住民;但是台灣的「主權國地位」(status of sovereign state)未定,必須由所有台灣住民公民投票來加以確定。

  •「主權國的四個組成要素:土地、人民、主權及政府。對外,台灣有固定的領土範圍、人民、主權,雖然有選舉,但政府並不是依據人民制定的憲法而組成的政府。所以到現在台灣的「主權國地位」仍然有待台灣的「住民自決」來加以確認。要解決台灣主權國地位確認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從現狀的「華獨」走向「台獨」自由台灣的問題;不是目標設定的問題,而是要如何完成轉型正義過程的解殖問題。」

推薦人

  王崇堯院長(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鄭欽仁教授(Boston大學神學博士、前台南神學院院長、立案南神神學院第一任校長)
  董芳苑牧師(臺灣神學院宗教學退休教授)
  高成炎(台灣綠黨創黨召集人、台大資訊工程研究所退休教授)
  賴芳徵(新國家運動連線執行長)
  陳南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柯怡政(公義行動教會牧師、台南神學院牧範學博士)
  紀萬生(台獨運動工作者、美麗島事件受難者)
  莊承業(美國休士頓台灣同鄉會會長<1975>)
  盧主義(美國智庫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資深研究員)
  黃春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主任牧師)
  陳彩仁(台灣客社社長)
  邱凱莉(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宗教與社會學助理教授)
  王泰澤(美國辛辛那提大學OLLI 學院台灣歷史課程主持人)

  以上依來訊先後順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丁貴


  蔡丁貴教授在美國取得康乃爾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後,因致力於黨外工作,一度被列為黑名單無法回台。解嚴後回台擔任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長期推動獨立建國運動。於2007年接任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同年年底成立「公投護台灣聯盟」,推廣非暴力抗爭理念,對抗中國國民黨政權,前後發動上百場抗爭,如抗議陳雲林來台、廢除集會遊行惡法,拉倒孫文銅像,背負十幾條官司。於318反服貿運動期間於立法院正門吸引警察主力,協助學生進入議場。2015年,為了從體制內外合力推翻中華民國體制,組成「自由台灣黨」,核心宗旨為:獨立建國、公平正義、永續發展。

  他認為台獨運動要成功,必須凝聚台灣人的共識,必須無畏地走上艱難的道路,因此2015年成立「自由台灣黨」。創黨有兩項堅持,第一項是台獨運動的青年化,將獨立建國的理念世代傳承,黨內幹部平均年齡不到35歲,並且在反課綱運動期間積極協助學生對抗洗腦中國史觀;第二項是資金來源的平民化,透過小額募資,避免被財團金主束縛。小黨之路異常艱難。自由台灣黨因財務危機,於2023年1月12日廢止。
 
 

目錄

王崇堯院長序︱一個有意義的偉大目標需要幾個世代來完成
鄭欽仁教授序︱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董芳苑牧師序︱ 「輸輸啊贏」的耶穌福音
再版自序
一、引言                    
二、釐清基本理念與定義        
三、統治體制的權力結構與演變        
四、認識台獨的價值與困境        
五、台獨希望的根基與障礙        
六、戰略規劃的必要            
七、逐步完成自由台灣的目標        
八、總結                    
附表

 
 

推薦序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鄭欽仁(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的作者蔡丁貴教授於1990年從美國留學歸來,適逢台灣教授協會(以下簡稱「台教會」)成立,與筆者彼此有緣成為該會的創會會員。

  台教會關心台灣國家前途,不論是政治、外交、社會、教育、環保等等問題,無不關心。借作者蔡教授的話來說,是從事「自我民族解放運動」,亦即推動「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運動。但運動有些成就,也有顯然的挫敗。

  若從個人的努力,或其所領導的團體,甚至如蔡教授組織「自由台灣黨」以致解散來說,所付的心血代價如何估計?這經驗,也是筆者的自我寫照。

  不氣餒,如他在這本書的「引言」所說的,他修改他的舊作以適應台灣當前的局勢,並強力主張在反抗運動中「非暴力抗爭」的重要性。他曾翻譯吉恩.夏普博士(Dr. Gene Sharp)一本《從獨裁走向民主》的小冊子,力陳該理論對緬甸變革的影響,可以作為台灣的參考。另外,又曾經翻譯一套「自我解放」戰略規劃指南系列書籍。

  蔡教授面對台灣世紀以來的灰色、陰暗面,被奴化的「次殖民地奴隸」的現狀(華獨)能冷靜的思考與分析,並不是跳躍式、口號式的吶喊,全文讀下來是樂觀、光明的從事他所主張的群眾運動而不是菁英主義。

  一、語意的再釐清

  作者是土木工程的學者,但對人文、社會科學及1945年以來的「政治社會」深有瞭解。在他的文章裡涉及基本理念的詞彙,在使用上甚為謹慎。例如對國家、民族、政府、政權、中國台北、中華台北、台獨、華獨、革命等概念,有特別加以解說。

  他指出漢字的「侷限性」問題,例如漢字「國家」一詞,英文有country, nation, 與state 的用法,因狀況所指的含義不同。1950年代,政治學者張佛泉教授曾經指出應該譯作「邦國」。一般認為每一個漢字都是單音,故在敘述時難用單一漢字表達。又到了近代,外語的詞彙都抄襲日本的翻譯。日本是天皇制的國家,可以譯作「國家」,對我們來說,其實並不適當。

  筆者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因1950年代反法西斯而語意學(semantics)興起,留意專制獨裁者利用語文來「洗腦」;昔日「反共抗俄、消滅共匪」,今日的朝、野竟然對中國濫用「統一」一詞,甚至這兩年影響到國際上也常用這詞彙。「統一」是帝國主義者為侵略掩飾的詞彙。我們不能不慎重。

  二、台灣本身的問題

  話說回來,作者這一本著作在關心台灣前途、推動建國運動,以「非武力抗爭」、「自我解放」為戰略指南,但台灣本身有一些問題:

  首先,如小林正成先生所說的「他力本願」。1971年台灣的中華民國面臨聯合國席次不保的危機時,蔣家的統治「處變不驚」,台灣的大眾麻木,小林先生為喚起民眾而來台灣發傳單,終於身繫囹圄。小林先生感嘆台灣人只期待他人而不能自動自發的爭取自我解放,故稱台人的運動是「他力本願」。小林先生一生奉獻台灣,少有人知,他於2023年11月4日逝世了。

  其次,這幾年,中國對台灣內陸的滲透,海、空的犯界,有些人公然歸罪給民進黨政府,並阻擾國防與徵兵,戰略家盧特瓦克(Edward N. Luttwak)常在日本月刊批判,對黃埔系的軍人勾結中國被指出,不擬在此多說。再其次,荒唐的是2022年、尤其是2024年的大選,自稱台灣人的人「反台獨」,即反對國際法上人民的自決權,持這樣政見的人在選總統。但公然的「親中叛台」卻獲得選票。

  另一方面,站在自由、民主主義的立場為國際社會所歡迎,但在列強的壓力下不能主張台灣的「國民主義」(nationalism),台灣的國家定位仍是懸案。去年,古森義夫與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對談,後者表示在為美國起草政策,談到台灣,竟然說:對美國來說,台灣不是獨立國家,其代表如蔡英文總統的人物也不能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據2023年8月號的日本月刊《正論》)。這是國人在國家正常化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但如何面對,不免憂心。

  最後筆者要提出的是作者關心2022年「九合一」的地方選舉與2024年1月的總統與立法委員的選舉。在當前的選舉制度下,小黨無法自立,以致解散自組的政黨。

  此問題的癥結在選舉制度的設計。有人相信如美國的「兩大黨制」是好的制度,其中不無有私心的存在。但問題是,在台灣本身,一個是中國式的黨國體制的殖民政黨,一個是台灣本土的政黨。不客氣的說,國家認同的分裂存在於現實的台灣,而前者能夠生存,是過去被其長期統制(治)、其本身的內化(寄生)、與台灣人的被「同化」,這些因素自1945年以來無形的存在,在思想上、行政上、行為模式上都有陰影。而起自1970年代後期的反對運動,有的不自覺、有的默認讓其存在至今。故今日在選舉時,民進黨被攻訐為「貪腐」,卻不自其所由,其實存在於地方自治體。

  本書的作者關心台灣前途,提出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其中也提到戰略規劃的必要。希望有心的讀者能夠體會作者整體性、全盤性的構想,共同為台灣前途奮鬥。

  筆者過度冗長的篇幅,不免在此感到忐忑。

2024年2月18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37689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152頁 / 15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再版自序

這本《國家正常化,台灣能不能?――從華獨走向自由台灣》的初版是一本小冊子,撰寫時間大約是在2016年民進黨選舉大勝利的時刻,也是自由台灣黨初次參選挫敗的低潮期。當時自由台灣黨政黨票得票數為47,988票,顯示真正堅定台獨理念的支持者是少數中的少數,主流民意在乎的是民進黨的完全執政。

在遭受中國國民黨政權從2008到2016年8年時間賣台恐嚇行動的蹂躪之下,台灣人充滿著期待完全執政後「以其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群眾報復心理,熱衷於民進黨完全執政,而對台灣的自決建國總體目標逐漸淡忘。蔡英文總統在其就職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總統的典禮上,一方面以宣示進行各項轉型正義的重大改革得到社會的掌聲與期待,另一方面又宣示要「維護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讓支持她的台獨選民陷入困惑的迷障裡。經過第二次民進黨政權的執政,從其施政的表現,觀察分析台灣社會的走向,顯現台灣社會仍然充斥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有一部分的民眾無法分辨「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差別,以為「民進黨執政」了就等同於「台灣獨立建國」了。另外有一部分的民眾看穿民進黨的退縮而失望了,失去長期投入政治社會運動的熱情與力量。然而從2024年大選中年輕世代的支持傾向可以觀察到,充滿政治社會熱情的新世代依然存在,豪情未減,只是仍然處於摸著石頭過溪的探索狀態。

本書初版的撰寫是為了澄清在台灣國家轉型正義過程中,時常遭遇到的理念探索問題,特別是希望提供年輕世代在「自己國家自己救」的熱情中一些思考的參考。出版後經過這一段時間,面對國際情勢的演變及民進黨政權在國際社會呈現的角色,本書的及時更新,納入新問題的解析與思維,增為五萬字。希望本書將第一版小冊子的內容加以擴充或深入討論,能夠對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熱心人士提供一點參考的觀點,讓台灣自決建國的運動方向更加清晰,力量更加壯大。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軍武迷集合,日文軍事書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