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吃」不是光來自味覺——三星級餐廳哪裡不一樣?
諾貝爾晚餐是每年年底由瑞典國王主持的慶典。慶典中有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和交響樂大樂團的演奏表演。全球有貢獻的研究者、學者也受邀共進晚餐,是全球電視都會轉播的隆重晚宴。但是你會很意外的是,饗宴的菜色很簡單,只有前菜、主菜和甜點。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的親戚是諾貝爾獎得主,他也隨行參加過,胖胖的他笑嘻嘻地說:「還好,麵包是無限供應的,不然還真吃不飽啊。」(其實這是不太規矩,因為麵包不是為吃飽的。第4章詳述。)
菜色簡單,但是在規矩上,大會明言三點:
① 服裝規格(dresscode)。
② 就座後不再起身。洗手間要開宴前去。
③ 進餐時不拍照。
讀者看了這三點大概會驚訝「什麼……」,因為這三點不都是平常最不在意的!有那麼嚴重嗎?
有沒有看出這三點的一個共通處?
都是重視他人的感受、不騷擾空間的氣氛。
因為一個空間的氣氛是靠每一個人的舉止和衣著外觀營造出來的。
「隆重」和「歡愉」是來自於氣氛的昇華,吃喝只是一小部分。
這也是為什麼一位真正的美食家必會注重禮儀和氣氛。
真正美食家不會只是「吃貨」,像似「為吃無罪」,只要為了吃,吃得髒、醜、吵、亂都不在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吃相、舉止觀瞻,會影響在場的氣氛,氣氛會影響「好不好吃」。
「好吃,並非只來自味蕾」是有科學根據。
再怎麼懂音樂、聽覺敏感,人的可聽音域是20Hz至20,000Hz。人的器官的感度是有天花板極限的閾值。
同樣的,再敏感的味蕾,從味蕾可以得到的美味也是有天花板極限的。
「味覺的科學」是一九八○年代開始研究的學問,發現大腦感到「好吃」的刺激不是只來自舌頭的味覺,也來自於視覺、嗅覺、聽覺等多元的刺激,在大腦統合後的結果。
東京大學在二○二三年發表了一個研究結果。Crossmodal跨模式感知,是指人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會相互影響。他們做了一個實驗:吃同樣一個巧克力,當人聽快活的音樂時會感到甜,而聽恐怖的歌劇卻會感到苦。七十七%的日本人是同一個實驗結果,這證實味覺受其他感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