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第一章 「債券為什麼會漲跌?」
就如本書書名所言的,「債券」這東西具有改變國家命運的威力嗎?它是否將會再度釀成金融危機?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危機發生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市場為何需要債券,並從供給方(例如政府和企業)與需求方(例如投資人)的角度來了解債券的基本原理。之後,我們才能理性地評估債券如何改變這世界的面貌,以及探討債務危機引發金融風暴的可能性。
債券的發行主要是為了應付資金需求,而資金需求的目的除了維持發債主體的運作之外,更是為了持續擴張。想到要籌措資金和擴張財務,腦海裡總會浮現出這段電影台詞:先開分店,一間變兩間,兩間變四間,四間變八間,八間之後上市,接下來再分拆上市,到時光收股息我就削翻啦!哈哈哈……。
想要達到以上的目的,除了向金主或銀行借錢之外,還可以透過資本市場獲得資金,而形式上則以發行股票和債券為主。然而,當公司賺錢的能力遠超過所需支付的債息時,股東們自然希望以發債來賺取更多的獲利。假使公司的股本是50萬而無負債的時候,當公司賺了100萬,股東們就會收到100萬。為了擴張生意、想要賺到200 萬,股東們估計需要再籌50萬的資金。這時,他們可以選擇發行價值50萬的股票或票面利率為10%的債券。如果決定向他人發行股票,則股本就變成100萬,而原股東們所佔的股權就只剩50%。當公司真的賺到200萬時,原股東們就只能得到50%的收益,也就是等於之前的100萬。但如果發行債券的話,在支付債息10%,也就是5萬之後,股東們就能賺到195萬。
看到這裡,一般人心裡應該會想:「要賺錢就要舉債,借完50萬再借100萬,借完100萬再借1000萬,透過槓桿操作,我就賺翻啦! 哈哈哈⋯⋯。」然而,真的這樣做的時候,50萬的股本再加上發債1,000萬,公司的總資產就變成1,050萬,而財務槓桿就是21倍(即1,050萬除以50萬)。這一年,股東們可能滿心期待大豐收的到來, 躺在加勒比海的沙灘上,喝著特調的雞尾酒,等待財報的出爐。但假使事與願違,股東們的情緒恐怕會大大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