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記得那是我三十歲,也是按牧之後的第四年,我的眼前突然出現一片深淵,彷彿冰川裡的一道裂縫。打從孩童時期,我就展開了屬於個人的信仰之旅;長大以後,路更是越走越寬闊,有如曠野裡的以賽亞大道,我蒙召投身在福音的事工裡,信仰成了我的工作。過去的基督徒身分,現在因著成為牧師,得到了更多的確認和延續;換言之,我和我的工作融合在一起,我的工作成了信仰的延伸,為的是服事其他想要踏上這條信仰旅程的人,為他們鋪平道路。
然後,深淵就出現了,將我個人的信仰,與牧師的職分阻絕開來。我的旅途被迫中止。我左看右看,希望可以找到一條橋、一根繩索,或是一棵樹,好讓我可以跨過那個裂縫,讓旅程可以繼續。我讀書、參加工作坊,也安排諮商;不過全都沒用。
漸漸地,我比較懂了,裂縫並不是在我的眼前,而是在我的裡面。事情比我以為的還要嚴重;我需要投入比原本預期更多的注意。最後,儘管不願意,我還是認真地看待那個深淵(畢竟,如果不這樣做,就代表我得放棄自己的信仰和工作),進入導致裂縫的內在領域,尋找已被嚴重侵蝕的那塊荒地。面對個人信仰與牧養呼召間的斷裂,我努力想要明白當中的種種。為什麼事情就是不能簡簡單單,一拍即合?我是一位蒙召的牧師;我也是一位基督徒。一直以來,我都認定「牧師」和「基督徒」本質上是同一件事,很自然就該兼容並蓄。如今我才知道,事情並非如此。當一個基督徒,在許多情況下,常常成為牧師工作的阻礙;而當一個牧師,似乎又讓身為基督徒的我,老是面對著各樣的掙扎,頻率遠超乎預期。
......感謝主,最終我還是得到了解救,只是並非一蹴可及,而是在荒野之地經過了漫長的等待。漸漸地,在上帝的恩典下,牧師職分所具有的屬靈意義,一點一滴地浮現出來。在高山與峽谷之間,並沒有什麼捷徑;相反地,我是一路往下,碰到了地面;只有到了最低的谷底後,才能真正帶著信仰與呼召的融貫,開始往上攀爬。
資源缺乏的呼召
經過了仔細地探索和禱告,我終於為自己的牧師職分和呼召,找到了合適的靈性基礎。如今,三十年過去,我覺得自己已做好準備,可以將這樣的探索和禱告見證出來。我這麼做,是有意識的,也覺得刻不容緩;因為我看過太多太多的牧師,像以前的我一樣,帶著困惑站在同樣的深淵前。難過的是,有很多人就這樣轉身離去,放棄了他們所蒙受的呼召與工作。我不希望任何一位與我同有牧者職分的朋友和同事,就這樣離開了道路。牧師這份工作,儘管沒有傲人的身分或地位,在擴展上帝國度的福音工作上,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每一次,只要有人放棄了這份重要但辛苦的工作,我們所領受的呼召,都因此受到虧損。
在美國,屬靈領袖這樣的呼召職分,資源嚴重缺乏;他們所帶出的行動,往往跟所得到的支援不成比例。宗教事務所耗費的能量,輕而易舉就超過了領袖的靈性負荷。這種情況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領袖只顧著維持著表面的形象,不再用心經營實質的內涵。然而,這麼做的效果極其有限,只能短暫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好一點的時候,就否定有任何問題存在(畢竟,一切看來都那麼好,這麼做也很輕鬆),情況糟糕的時候,便只能期待有人可以帶著資源從天而降。然而,沒有人會出現。最終的結局,自然就是靈性的破產。可怕的是,這樣的破產頻率之高,叫人膽寒。
想要維繫一個屬靈領袖的呼召,需要許多條件,好讓內在的部分可以支撐起外在的一切;然而老實說,這樣的條件如今並不足夠。身為牧師,我們一方面受限於得滿足顧客的胃口,另一方面,又常常被提醒需要有市場觀念。從會眾的角度來看,牧師的工作,原則上就是用最優惠的價格,來滿足人們各種宗教上的需要;而從牧者的角度來看,也同樣變成可以怎樣用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來迎合種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