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臺灣攝影百餘年的發展,由不同世代的攝影家譜寫而成,照片成為不同時期社會與文化脈動的有力見證。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典藏中,有大批物件來自攝影家本人及家屬們的大愛捐贈,本年度特別規劃李悌欽(1928-2017)及邱德雲(1931-2014)兩位攝影家捐贈作品的精選展,並藉由專輯的彙編出版,整理並探討兩位攝影家的作品脈絡,呈現他們在攝影上的關懷視野。
邱德雲的攝影旅程自1960年代開始,他背著相機走過苗栗客庄、農舍、漁村、市井,透過鏡頭來紀錄消逝中的農村及勞動者們,並以黑白攝影展現客庄文化的「硬頸」精神。邱德雲的一生都在與時間賽跑,全力捕捉逐漸消失的人事物,他的堅持與使命感,為客家文化底蘊留下了時代見證。邱德雲於2014年因肺腺癌過世,家屬在「攝影文化資源調查計畫」的訪問探查過程中,認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蓃整保存臺灣攝影資產的任務與理想,並於2017年慷慨捐贈為數不少的攝影作品與文物。
本書邀請長期投入邱德雲攝影研究寫作的陳淑華女士撰寫專文,以其經由口述訪談所累積的豐實資料為基底,帶領觀者深入理解攝影家的作品如何構成、展開觀點、並傳達他的信念。此外,本書並收錄攝影中心兩位館員從親身接觸作品的實務工作角度所展開的書寫與紀錄,一篇分析邱德雲作品中的特殊攝影視角及黑調語彙,另一篇則是第一線的作品清潔、保護、建檔等整飭工作的詳實紀錄,記述了作品入藏後的處理方式及藏品現況。
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讓社會大眾透過邱德雲的生命經歷及創作精神,重溫臺灣歷史與社會變遷的珍貴記憶與文化的形貌。也期待以本書所揭露的攝影資產維修護保存的實務工作方法來拋磚引玉,作為攝影家及收藏者在收整攝影物件時的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