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兒童開學書展_本本折
揭開穆斯林世界:伊斯蘭共同體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揭開穆斯林世界:伊斯蘭共同體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The Idea of the Muslim World: A Global Intellectual History

  • 定價:490
  • 優惠價:79387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挑戰《想像的共同體》的伊斯蘭版本

共享單一價值觀、宗教、文化、全球大團結
這樣的「穆斯林世界」真的存在嗎?

揭開15億人口「單一穆斯林共同體」的面紗
以全球史視角解構,重新省視伊斯蘭

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序.學界專文導讀

  「這是第一本以全球史視角取徑、伊斯蘭為主題的思想史專書。不只是做為經典,以當前國際局勢來說,本書的出版更是至為重要。」──江孟勳,本書譯者,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如今多數人都認為,全球有一個統一的穆斯林共同體,共享單一的價值觀與宗教文化。但是,秉持伊斯蘭亞洲主義的土耳其裔學者艾丁提出了一個極為挑釁的說法:他認為,所謂全世界15億穆斯林構成的一個單一的宗教政治實體,是一種誤解。這種觀念如何產生,以及為何它如此普遍?本書追溯了這樣一個錯誤觀念的思想根源,並解釋為何這個概念對非穆斯林和穆斯林都深具吸引力。

  做為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對立面,穆斯林世界的概念出現在十九世紀末,當時歐洲帝國統治大多數的穆斯林。這個共同體概念從一開始就受到白人優越主義的影響,但穆斯林也參與了這一思想的形成。艾丁揭示了穆斯林知識分子如何憧憬著一個理想化的泛伊斯蘭社會,並將其本質化。這樣的一個共同體社會駁斥了關於穆斯林種族和文明低劣的說法。

  穆斯林共同體的理念,對前近代帝國後期哈里發的統治發揮了關鍵作用,更在去殖民化和冷戰中倖存下來,於二十世紀末產生新的力量。站在仇視伊斯蘭和泛伊斯蘭意識形態的立場,穆斯林共同體的觀念也繼續控制著全球。為了更有效討論當今穆斯林社會的政治實況,這樣的觀念需要被打破。

  當以巴再次掀起衝突、兩造再度訴諸國際團結、打擊異己的此刻,我們所設下的新種族主義式禁令或恐懼,或是「只有穆斯林團結才能解救穆斯林」的泛社群想法,都將再一次鞏固穆斯林共同體的邊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迫切需要一個不同的論述跟思考方式,才能去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

好評推薦

  專文推薦
  吳孟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合推薦
  包修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林美香/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孫超群/「中亞脈搏」創辦人、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前中亞事務研究員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崔進揆/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張景安/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賈米勒.艾丁(Cemil Aydin)


  土耳其裔歷史學者,現為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中東及亞洲史,特別是鄂圖曼帝國與日本的國際主義(亞洲主義)思想史。

  他關注研究塑造跨國種族及文明的歷史過程,包括穆斯林、亞洲及非洲世界,並探討亞洲知識分子在帝國時期種族衝突與去殖民化過程中具備的能動性,為理解當代世界秩序的歷史根源提供了新的途徑。

譯者簡介

江孟勳


  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學士。現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暨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研究系訪問學員。專長領域為伊斯蘭思想史、現代中東與東南亞伊斯蘭復興改革運動史、伊斯蘭近現代史。

苑默文

  自由譯者,常年關注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和物質文化,譯有《異鄉人之地》、《賓.拉登文件》、《中斷的天命》、《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絲路上的帝國》等書。

 
 

目錄

導讀
中文版序

緒論:穆斯林世界是什麼?
第一章 十九世紀前的帝國式溫瑪(Ummah)
第二章 帝國主義世界秩序的強化(1814-1878)
第三章 在女王和哈里發之間尋求和諧(1878-1908)
第四章 地緣政治幻覺之戰(1908-1924)
第五章 戰間期的穆斯林政治(1924-1945)
第六章 穆斯林國際主義的復甦(1945-1988)
結論:重拾歷史,重振對正義的追尋

註釋
致謝

 
 

中文版序

穆斯林世界是什麼?


  當我收到江孟勳博士的電子郵件,得知他正在把《揭開穆斯林世界》一書翻譯成中文時,我十分激動。很感謝臺灣商務印書館邀請了研究穆斯林社會的優秀學者進行翻譯,他們能夠公允地處理一些細微的術語,這些術語涉及了全球歷史背景下有關穆斯林世界的種族、地緣政治和文明觀念的政治含義變化。

  但令我尤其興奮不已的是,這本書被翻譯成了中文,我在書中提出的一些論點,關於亞洲和亞洲主義觀點的歷史的內容,可以因此更容易被中文讀者理解。在二十世紀最初二十年裡,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公眾們是透過亞洲文明、亞洲團結的術語來想像他們在這個全球化、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定位,以及他們對平等和正義的人文主義願景。孫中山等中國領導人認為,亞洲人之間的團結以及與亞洲穆斯林的團結,是結束不平等和帝國主義、實現中國人和亞洲其他地區人民解放的一步。我認為孫中山於一九二四年在神戶發表的「大亞洲主義」演說,是對亞非國際主義政治複雜性的最佳反映之一,我在課堂上使用這篇演說的內容,來向我的學生解釋為什麼非歐洲社會會利用亞洲、非洲和穆斯林世界的觀念,來試圖重塑世界秩序,實現自由和正義。孫中山提到了土耳其獨立戰爭的成就和穆斯林世界的民族主義覺醒,還為他的日本讀者提供了亞洲團結的解放和進步願景。然而,孫中山神戶演說後二十年間,東亞的局勢發展表明了日本帝國如何劫持了亞洲團結的解放願景,並利用這份願景來為自身的不公正統治和占領行為加以辯護。

  因此中文讀者可以瞭解到,亞洲人的身分認同以及創造亞洲團結的地緣政治願景並非亙古不變且自然的,它形成於十九世紀末,並被不同的國家、帝國和民族主義運動為不同的政治項目而重新塑造和利用。儘管穆斯林世界這種現代觀念,是和我們看到非洲文明和亞洲文明這種當代觀念同時出現的,但人們普遍錯誤地認為穆斯林世界是「溫瑪(Ummah)」觀念的現代翻譯,而它自先知穆罕默德時代以來就始終是穆斯林思想史的一部分。本書的其中一項主要目標,就是標舉出「穆斯林世界」這一理念在文明、地緣政治和種族敘事中的現代性、發明性和當代性,以及去想像、推動這股理念背後的強大動力如何可以拿來和想像「亞洲世界」和「非洲世界」的動力進行類比。

  在此之前,我曾寫過一本關於泛亞洲主義與泛伊斯蘭主義之間比較的專著(《亞洲反西方主義政治》[Politics of Anti-Westernism in Asia],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二〇〇七年)。然而我意識到,記者和學者著作中對穆斯林世界理念的自然性和宗教根源的信念仍然根深蒂固,這往往助長了對穆斯林的再種族化,將他們對不平等國際秩序的正義訴求與穆斯林世界與基督教西方之間的永恆衝突劃上等號。 不幸的是,在今天仍能看到這種敘事框架的例子,比如歐美媒體將以巴衝突描述為猶太或猶太/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穆斯林世界之間的衝突。我希望能夠澄清 「文明衝突」或「穆斯林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狹路相逢」等地緣政治術語的現代根源,以便我們對世界各地為權利和正義而進行的鬥爭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一些穆斯林書評人認為我對穆斯林團結和文明神話的批評過於嚴厲和不公平,指出我應該更進一步論述被壓迫社會渴望團結與合作的解放和進步潛力。我同意這一建議,事實上,從日本、中國到埃及、土耳其,孫中山都是這樣看待亞洲各國團結的。一本以中文為基礎、看待穆斯林世界視角的書,藉由現代中國的經驗和歷史記憶,重新思考穆斯林社會在不平等的歐洲中心主義世界秩序中的現代歷史,可以為當代關於世界混亂原因的爭論提供重要的啟示。透過這本著作,我希望我們能從歷史角度來理解,為什麼被歐美帝國殖民或遭受不平等帝國主義待遇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社會需要發展亞非拉和伊斯蘭文明的敘事來反駁西方和白人至上的意識形態,以及為什麼他們相信亞非拉和穆斯林世界內部和之間的地緣政治聯盟。讓我們帶著對自身歷史經驗的反思,來看待這些我們用來理解世界秩序中不平等術語的發展源流,這麼做可以讓我們發展出更具感染力的語言來解釋這些問題,並解決它們。我希望我們能夠超越文明衝突話術的局限和扭曲,來解釋世界上發生的事件。

  然而我也注意到,不同文明類型的說法,以及非洲世界、亞洲世界和穆斯林世界認同和團結的地緣政治思想,在過去十年間變得更加強大了。如今,給世界上已然發生的事件賦予地緣政治性論述的做法已經復興,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歐美政治人物和知識分子在談論中國經濟崛起、俄國入侵烏克蘭和巴勒斯坦問題時態度傾向保守,擁護「歐洲白人性」(Eurowhiteness) 和西方文明優越論。因此,歐美關於西方文明道德優越性的新語言,加上他們對待非西方社會的持續虛偽作為,可能會重新吸引亞非穆斯林世界團結一致的理想。即便如此,當代公眾仍有必要了解他們用來解釋動盪世界事務的這些關鍵術語的誕生和演變歷史,而不是對它抱持一種天然和必然的假設。這將使得人們能夠在相互合作中想像一個更美好、更不同的世界,而不是將當前的衝突視為認同政治無止盡循環的結果。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535709
  • 叢書系列:歷史.世界史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緒論:穆斯林世界是什麼?

在當今的世界上,有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穆斯林。穆斯林社會分布在全球各個角落,它們的語言、種族、政治意識形態、民族、文化和財富各不相同,但在整個現代史的進程中,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在呼籲一種想像中的全球穆斯林大團結。然而,你只要看看新聞標題,就會發現這種團結實際上並不存在:今天,正是那些聲稱代表所有穆斯林說話的人把其他穆斯林當作他們的敵人;穆斯林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內戰和跨國界的長期衝突使得穆斯林社會四分五裂。即便如此,穆斯林大團結的錯覺卻依然存在。

這種錯覺在普遍流行的「穆斯林世界」的概念中得到了扼要的呈現。這個詞彙有著自己的集體歷史和未來,經常與假定的「西方」形成對比。但我們很少會去質疑這些詞彙固有的歷史根源和既定概念。政治領袖、知識分子和普通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談論穆斯林世界的呢?這個詞彙是如何涵蓋文明、宗教傳統和地緣政治單元的呢?為什麼那些認為穆斯林世界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人們,不願意以同樣的方式談論基督宗教世界、非洲世界或佛教世界呢?把多樣化的十五億人口歸類在一個想像的統一體裡顯然是幼稚的,但為什麼穆斯林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仍會如此根深蒂固呢?

巴拉克.歐巴馬總統於二○○九年在開羅發表一場「致穆斯林世界」的演講時,他實際上也肯定了一個當代流行的假設,亦即存在著一個美國需要與之互動的全球穆斯林社群。歐巴馬當時正試著彌補美國的形象,因為小布希總統的反恐戰爭讓美國在穆斯林心中的形象大為受損。為此,歐巴馬讚揚了穆斯林在代數、醫學、航海和印刷等領域的歷史貢獻。他還批評了美國人對穆斯林信仰傳統的負面成見。他提到了這些傳統中正向的道德價值觀,並讚揚了美國穆斯林。這是在他提出美國政府對美國與不同穆斯林社會之間政治緊張關係的看法之前,給出的一點甜頭。這是種奇怪的表態。難道美國與中國談論政治爭端之前,也會去提中國對東亞文明、佛教和儒學的貢獻嗎?這麼做是可被接受的嗎?甚至是明智的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商業周刊電子書暢銷展:實踐理想自己,閱讀,找到工作/生活/自己的平衡與幸福,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夏日小說節特企
  • 人文社科暢銷作家展
  • 皇冠全書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