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雲南,一片美麗而神奇的樂土。因彩雲南現而得名「彩雲之南」,故稱雲南,意即「彩雲的故鄉」。
雲南,中國歷史的第一頁從這裡翻開,悠久的歷史在這裡孕育,燦爛的文化在此積澱。
澄江縣冒天山的古生物化石遺址是當今世界生命大爆炸的源地;170萬年前的古人類就在此生息;新石器時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們,已能使用石斧類的簡單生產工具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有些地方的人還會建造簡易木結構房,並逐漸形成較大的村落,創造出了精采的史前文明;莊蹻王滇、漢習樓船、諸葛羈縻、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明移漢民、清平三藩……無不浸透著塵封的歷史。古老的滄源崖畫向我們展示了3,000年前這裡的生活畫面;燦爛的青銅文明見證了古滇國的存在;有著「南方絲綢之路」之稱的茶馬古道比北方絲綢之路早了兩個世紀,至今古道上一個個深深淺淺的馬蹄窩也許還會引起人們的懷古幽思之情;金馬碧雞坊演繹著「金碧交輝」的奇觀;「天下第一長聯」聞名海內外;「西南聯合大學」和「陸軍講武堂」培育了大批的傑出人才,其本身就是珍貴的遺產;世界屋脊上的國際通道——駝峰航線是一條支撐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通道。
自古雲南人才薈萃,多少豪傑英才在這悠悠的歷史長卷中曾寫下輝煌的一筆,如開發邊疆的莊蹻,傳播中原文化的司馬相如,南詔王皮邏閣,對雲南政治經濟發展有重大貢獻的賽典赤.贍思丁,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明代醫學家蘭茂,明代文學家楊升庵,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明末清初的愛國書畫家擔當,清代著名政治家、書畫家錢南園,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翁;清末民初的唐繼堯、劉銘德、李根源、李烈鈞、羅佩金等一大批辛亥革命的英雄;近代以來的音樂家聶耳、數學家熊慶來等……說不完的歷史,品不夠的文化,在這片紅土地上延續著。
雲南素有「彩雲之南,萬綠之宗」之美譽,這裡山河壯麗,自然風光優美。
「嶺巒湧作千傾海,峰簇栽成萬仞蔥。」從海拔僅76公尺的鎮南河口溯向高達6,740公尺的德欽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雲貴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公尺的節律抬升著,恰似一座綠蔥蔥的九百里天梯。其中,高山峽谷相間,斷陷盆地星羅棋布,山川湖泊縱橫。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在這裡並流,萬里長江在這裡轉彎,形成壯麗的「長江第一灣」;這裡還有著名的「三林」——路南石林、元謀土林和彩色沙林,最神奇的景觀——白水臺,滿目蒼翠的熱帶雨林,中國最大的瀑布群——九龍瀑布群,神聖、迷人的梅里雪山,更有人間最美的地方、夢裡的天堂——香格里拉。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雲南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物產。「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溫、熱三帶氣候,實為世間罕見。絕大部分地區四季如春,一雨成冬,因此使雲南成為特色鮮明、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省會昆明因「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而被譽為「春城」,享譽海內外。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得雲南成為「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同時這裡還有「香料之鄉」、「天然花園」和「藥物寶庫」等美稱。
濃郁的民族風情給雲南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活著漢族、彝族、白族、壯欣族、傣族、哈尼族、回族、苗族、拉祜族、傈僳族、納西族、佤族、藏族、布依族、景頗族、瑤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諾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獨龍族、滿族等26個民族,其中有15個為雲南獨有。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是一座活的歷史博物館,每一個民族的食、衣、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無不展現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葉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等都給人一種神祕、新奇的感覺;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傣族的竹樓、哈尼族的蘑菇房、摩梭人的木楞房、彝族的土掌房等是其中的代表;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不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飾風格迥異,而且同一民族同一性別的著裝也有差別,如元江傣族的婦女,未婚時用毛線織成有角頭帶,兩角豎於耳旁,婚後則只包筒形帕;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傈僳族的刀桿節等,莫不獨具特色,深邃而幽遠。
這就是雲南,七彩的雲南!
如此多彩的雲南應該被了解。鑑於此,我們編寫了這本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書。全書分為九個專題,分別從歷史、民族、名勝、飲食、住宿、交通、娛樂、風習、名人等方面介紹。全書由陶犁、朱鐸完成提綱編寫、統稿和審讀工作。各部分寫作分工如下:歷史雲南、娛樂雲南、風習雲南,朱鐸;飲食雲南、住宿雲南,李倩;名勝雲南中的奇山異水、名城古鎮以及名人雲南,賈雲峰;名勝雲南中的尋古問今、民族村寨,光映炯;名勝雲南中的宗教探祕以及交通雲南,黃紅山、光映炯;民族雲南以及名勝雲南中的生態奇葩、跨境風情,王瑞紅。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很多文獻,在此表示謝意。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書中若有不妥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