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活在被殖民的國家裡,我們就不能說自己是自由人。」
龔固爾獎得主,直面身分、國族、獨立、女性意識之作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我們究竟屬於哪一邊?
「我們和妳那棵樹一樣,一半檸檬,一半柳橙。我們不在任何一邊。」
所謂的人,只能分成宰制、被宰制的嗎?
龔固爾獎得主,直面身分、國族、獨立、女性意識之作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我們究竟屬於哪一邊?
「我們和妳那棵樹一樣,一半檸檬,一半柳橙。我們不在任何一邊。」
所謂的人,只能分成宰制、被宰制的嗎?
「女性、霸權與暴力,是我一直在書寫的主題。」──司利馬尼,《衛報》專訪
1944年,出身法國的瑪蒂德,在戰時愛上了來自摩洛哥的士兵阿敏,決定與他離開自己的家園,兩人共赴摩洛哥展開婚姻生活。鄉間的愜意起先吸引著她,然而,她日子的秩序卻一點一滴開始位移:丈夫的疏離、養育孩子的重擔、農場的貧瘠、女性在「他人之地」得暗守的規則與順服。
她愛他。他為了她的國家投入戰爭。可是她卻想逃出自己的國家。
他愛她,她來自他所嚮往的國家,同時,他也默默對她的國家生厭。
在這部野心勃勃的小說中,幾乎無人是「自由人」,就連身在家國摩洛哥的阿敏,也因為殖民的陰影下,始終找尋不到真正的歸屬。司利馬尼借鏡家族經驗,並大膽割捨了殖民土地上小人物甘美的一面,直面殘酷、晦暗的現實,刻畫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被龐大的體制所消磨。
儘管如實呈現了殖民地的暗影,司利馬尼也不甘人只能成為「時代所必然犧牲的產物」,她寫下他們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終在自由的邊界探詢,儘管命運是一次又一次地挫敗,仍竭力開闢出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
名人推薦
.白樵──導讀
.梁莉姿──專文推薦
.劉思坊──誠摯推薦
各界好評
「司利馬尼以精湛如庖丁的解剖技藝刨空一具龐大的被殖民軀體。她在裡頭填滿夜來香,柑橘與橄欖。烹飪調製雙重身分所帶來的不適與自由。」──白樵
「《他人之地》最耐看的,是那些如蛛網緊密外擴的小人物們,如何在私念與道德間躊躇不決。」──梁莉姿
「一部非凡的小說。」──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魔鬼詩篇》《午夜之子》作者
「巧妙地將愛情、失落、疏離、性別和歸屬等主題,編織進以二戰為背景的龐大故事中。」──《Vogue》
「情節高潮迭起,作者的寫作才華閃閃發光。她的文字既柔軟又稠密,飽含情感的深度與洞察力,直截了當的觀察使得每個場景都深刻非凡。」──《波士頓環球報》
「司利馬尼精準捕捉到(不同文化)細微差異之間的位移。」──《紐約時報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