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本質思考: MIT式課題設定&問題解決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系統動力學!
教你擺脫思考慣性,看穿事物表象,
任何棘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警語:愈是廣泛閱讀商業書籍、熱中學習思考術的人,
  愈有可能深陷以下思考慣性而不自知!

  1.反面結論:「累了」→「休息」,把現象的反面當成解決問題的答案
  2.滿足於一般性解答:「胖了」→「少吃、多動」,找到適用於任何人的解答就滿足
  3.依賴架構:使用制式架構(如SWOT分析)整理資訊,就以為自己已經認真思考過了
  4.順應類別:如「XX產業就一定業績不振」,把事物分類後就以為已經找到邏輯根據
  5.因為關鍵字而停止思考:用漂亮的關鍵字當結論(例如:提高「差異化」),卻沒想過具體該怎麼做
  6.堅持初期假設:封閉在自己建立的假設中,拒絕接受不同的論點,導致思考受限
  7.忘記了思考的目的:明明是為了要證明某論點而蒐集資料,卻陷入為了蒐集而蒐集的窠臼中,忘了思考
  8.偏重過程:思考繞著作業過程轉,以為說明作業過程(如「預計下週拜訪客戶」),問題就會自動解決
  9.喪失主體性:對自己的主張沒信心,只會依賴別人的思考和論點

  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職場上,遇到問題時,你以為你認真思考過了,為什麼想出來的策略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因為,思考慣性阻礙了你,讓你看不清問題的「本質」!
  眼睛看得到的,只是問題的結果,而非原因!
  誤把結果當原因,不管你蒐集多少資料、花多少時間思考,
  想破頭也無法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例如,某商品銷量衰退時,錯把結果當原因的人只會想到趕快下折扣促銷。
  懂得「本質思考」的人,則會追根究柢找到問題的源頭:
  如果是因為「商品已經不符市場所需」,應該採取的就是盡快開發新產品;如果是「市場已臻成熟」,那麼企業該重視的應該是利潤,而非營業額;如果是「商品有瑕疵」,日後需負起回收或維修之責,那現在賣不好,才不會讓未來的負擔太大。

  同一個問題,有這麼多不同的解決方法,因此你需要「本質思考」──探究眼前現象是由哪些因素、在多長的時間裡、以怎樣的方式形成的,才能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和改變現象的關鍵!

  發源自MIT史隆管理學院的招牌課程「系統動力學」,
  結合作者豐富的商場經驗,歸納成
  每一位職場人士都能看懂、學會、並且活用的「本質思考法」:
  STEP1: 建構模式──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STEP2: 解讀物力論──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STEP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找到槓桿點
  STEP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
  能幫助讀者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遇到難題時,不受表象迷惑,
  回歸本質,找到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對策!

MIT史隆管理學院校友 傑出推薦

  李楓真 Jossy Lee(中文育樂品牌 Chineasy 新事業總監)、
  鄭涵睿 Harris Cheng(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戴偉衡 David Tai(華遠匯暨華鑫資本董事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平井孝志(Takashi Hirai)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 Ltd.)執行董事、資深合夥人、慶應義塾大學特聘教授、早稻田大學商業學院客座教授(二〇一五年四月就任)。

  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麻省理工大學(MIT)史隆管理學院MBA、博士(學術)。曾任職於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戴爾公司、星巴克、網路創投企業,在製造業、貿易公司等從事顧問工作,進行全球性戰略、新事業開發.R&D戰略、業務.行銷戰略的方案制定及實施支援。也著手經營戰略、行銷、邏輯思考等企業研修。

譯者簡介

吳怡文


  接觸日文本為調劑生活,卻在意外之間,讓這個韻味十足的語言,成了人生下半場的主題曲。

  熱愛充滿無限想像的文字轉換遊戲,願終身與翻譯工作為伍。譯作包括《人到中年,更是理直氣壯》、《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看不見的聲音,聽不到的畫》、《想要買馬車》、《巴黎時間旅行》、《奇想遺產》等。
 
 

目錄

本質思考: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目錄

推薦序  學會本質思考,迎頭趕上這世界!  李楓真Jossy Lee
推薦序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好的投資!  鄭涵睿Harris Cheng
推薦序  讓台灣有能力思考、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  戴偉衡David Tai
作者序  若不從本質思考,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CHAPTER 1
意外的,人並不會深入思考

--阻礙你看清本質的九個思考慣性

為什麼思考了之後,還是會出現解決不了問題的爛答案?
初階的思考慣性
進退兩難的思考慣性
停在思考入口外面的思考慣性
找出自己的思考慣性,養成從本質思考的習慣

CHAPTER 2  
何謂本質思考?

--從模式和物力論來思考現象

為什麼會想出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
從「模式」和「物力論」掌握事物的本質
MIT史隆管理學院與系統動力學
再複雜的事物,只要能掌握模式和物力論,便可瞭解其本質
何謂模式?
何謂物力論?
理解物力論並改變模式,就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關注本質,就能提升邏輯思考和假設思考的能力
本質思考的四個步驟

CHAPTER 3  
本質思考的步驟1  建構模式

--用一張圖來表現構成要素與關係

了解模式後,就能夠看出本質
正循環與負循環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1 加入五個構成要素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2 思考層面
探究模式時的線索3 注重因果,忽略相關
檢查模式

CHAPTER 4
本質思考的步驟2  解讀物力論

--掌握模式隨著時間流逝會產生什麼變化

從模式中醞釀出的物力論
物力論的形態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1 庫存量和流通量,必須分開看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2 以非線形掌握事物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3 必須考慮到作用與反作用
探究物力論的關鍵4 從不同要素的觀點,思考幾個未來的策略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1 思考變局點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2 必須考慮到「相變」
解讀物力論的方法3 找出根源性驅動力
物力論的驗證1 將思考延伸至物力論的終點
物力論的驗證2 是否可以把它變成故事

CHAPTER 5  
本質思考的步驟3  尋找改變模式的策略

--找到槓桿點

想徹底解決問題,就要改變模式
找尋改變模式的槓桿點
尋找策略的祕訣1 徹底看清前提條件
尋找策略的祕訣2 原因和結果不見得很接近
尋找策略的祕訣3 將思考範圍擴展到有影響的範圍
尋找策略的祕訣4 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
尋找策略的祕訣5 試著思考「如何思考」
 
CHAPTER 6
本質思考的步驟4  採取行動,從實踐中得到回饋

--實踐的重要性和兩個個案研究

從實踐中得到的回饋,可以提高本質思考的精確度
如果模式可以改變,就能解決問題
個案研究1  A先生的新產品推廣
個案研究2  B公司的業務改革

CHAPTER 7
學會本質思考的自我訓練法

--每天不斷累積,就可以提高思考的速度和精確度

鍛鍊本質思考的訓練
從報紙和雜誌報導的標題進行聯想
增加「思考的原型」
將思考「視覺化」
讓別人聽聽自己的想法
磨練歷史觀
研究沒有答案的問題
向經典學習

後記

 
 

作者序

若不從本質思考,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不能光是「思考」,而是要從「本質」思考我目前是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 Ltd.)合夥人,每天都和團隊伙伴一起為解決客戶的經營難題而努力。

  顧問的職責就是解決複雜問題,因此,我不會對年輕的顧問說「思考一下吧!」而總是告訴他們「從本質思考吧!」否則,只會想出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

  各位進入職場五年、十年之後,已經慢慢習慣了工作,每天該做的事都能順利完成,也能確實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通常到了這個階段,也已經看遍各式各樣的商業書籍、學到不少思考方式,並且為了在工作上獲得成果而付出了許多努力。

  但是,也有很多人會在這時陷入瓶頸。雖然總是深思熟慮之後才付諸行動,但事情卻未必能像預期般順利進行,或是發現自己想出來的答案,並不是那麼管用。

  儘管每個人天生的聰明才智沒有太大差異,但隨著資歷的累積,能夠拿出成果的人和無法有所成的人,差別會愈來愈明顯。可以拿出成果的人,能夠深入思考,也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

  這樣的差別究竟從何而來?我認為箇中差異就在「能否從本質思考」。不從本質思考,光是憑著眼睛所見的表象,只能想出徒勞無益的答案,無法帶來任何成果。

  被現象所惑而搞錯答案,MBA課程的失敗經驗談

  我自己就曾多次因為未能從本質思考,而推論出錯誤的答案。接下來的例子,是我在MIT(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時,在創新管理課中的失敗經驗。當時,我們針對彼此競爭的兩家製造商進行辯論。

  製造檢驗儀器的A公司和B公司,過去在市占率上勢均力敵,產品的性能和價格也幾乎相同,但是A公司的產品收納在漂亮的盒子裡,設計得相當出色;而B公司產品則是內部構造(管線和感應器的配置)都暴露在外,質感相當粗糙。教授問我們:

  「5年後,哪家公司的市占率會成長?」

  大家覺得呢?乍看之下,因為A公司的產品設計得很出色,似乎是比較正確的答案(這也是我提出的答案)。

  但是,正確答案卻是B公司。因為B公司的產品可以看到內部構造,採購這個裝置的企業客戶,可以按需求自行改造,讓產品用起來更方便。而且,B公司也可以將客戶進行的改造,運用在下一次的新品開發,形成良性循環。

  結果,以客戶實際使用後的改造為基礎,再次改良而成的B公司產品,對客戶來說非常容易操作,因此市占率大幅成長。相對的,A公司用美麗的設計掩蓋了產品最重要的本質,導致業績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

  當時答錯的我,不只無法解讀儀器製造者和企業客戶之間的「物力論」(Dynamism),更犯了最根本的錯誤:沒有發現企業客戶購買檢驗儀器的理由中,並不包含設計性這一點。也就是說,我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而是被設計這種眼睛看得見的表象所迷惑。

  本質思考的差距,就是企業經營力的差距

  企業的優勝劣敗,端看其是否能進行本質思考。就算組織有執行力,如果帶著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往錯誤的方向前進,這執行力反而會變成阻力。

  比方說,某家企業業績很差,這個時候最常用的策略就是「成本一律刪減三○%」,以求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獲利。這樣的策略確實非常簡單易懂,執行起來也非常容易,只要有執行力,應該馬上就可以看到成果。

  但是,這個策略是否真的有發展性?乍看之下雖然很合理,但是,若是將角度從「現在」換成「將來」,這個策略是否正確就是個疑問。

  的確,現在降低成本是件好事,然而,一律減少三○%,很可能會把將來競爭時需要的某些東西,譬如研究開發力或銷售力等,一併減掉了。再者,所謂「一律」,只是形式上的平等,不是真正的平等,從組織士氣的角度來看,也會得到反效果。

  成本一律降低三○%雖然簡單易懂,有時候還可以激發從零開始的創意,但也可能淪為只追求眼前績效,導致經營狀況更形惡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是個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思考之後會出現這種徒勞無益的答案呢?這是因為思考時只看到表象,沒有思考本質性的問題:「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愈難看清本質,就愈需要從本質思考的現代社會

  所謂「本質」,指的是隱藏在問題和現象背後、造成這些問題和現象的真正原因。本質的相反就是表象,或是枝微末節。

  在以前那種業績持續大幅成長、企業的競爭和組織的物力論相對簡單的時代,就算不從本質思考,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因為全世界一起成長這個明顯的事實,就足以掩蓋所有的問題。而且,當時的世界比現在單純,所以也比現在更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質。

  但是,現在已經是無法期待巨幅成長的時代了,能否從本質思考,所造成的差距將判如天壤。隨著資訊愈來愈發達、氾濫,這個世界也變得更加複雜,反而看不清楚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再加上各種關鍵字不斷產生,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很瞭解那些關鍵字的意義而停止思考。資訊發達,讓我們更難看清事物的本質。

  一旦被各式資訊淹沒,被枝微末節或事物的表象迷惑,不管花多少時間思考,都無法提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

  現今的時代,想要在思考時導出結果,並以此為根據做出決策,最重要的就是不被眼前的情報和表面事物迷惑,從本質思考。本書將這種思考方式稱為「本質思考」。

  不只是以顧問為職的我們,幾乎對所有商業人士而言,找出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並拿出成果,都愈來愈重要。今後,本質思考將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0821
  • 叢書系列:工作生活
  • 規格:平裝 / 252頁 / 14.8 x 21 x 1.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2-2從「模式」和「物力論」掌握事物的本質

本書對「本質」的定義


所謂本質,就是某件事物成立時,一定要具備的重要東西。不過,光這樣解釋還是很模糊,腦海裡依舊沒什麼概念。

我具體了解「何謂本質」,是在MIT求學,接觸到系統動力學的時候。在系統動力學中,將事物的本質解釋成潛藏在現象背後的「結構(模式)」 和「因果(物力論)」。(圖表2-2)

所謂模式,是打造出那個現象的結構,亦即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比方說,買參考書給孩子後,孩子的成績進步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很簡單的想成:
「買參考書」→「成績進步」

造成成績進步現象的原因是:
「買參考書」→「孩子(利用那些參考書)讀書」→「成績進步」

如果能夠了解這個模式,就會知道即使不買參考書,只要可以利用其他方法讓孩子讀書,成績也會進步。

而所謂物力論,指的是長時間來看,模式所形成的現象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和動態,也就是會呈現什麼樣的圖形。比方說,有一個模式是如果一天讀書的時間增加一小時,成績就會提高一個單位。遵循這個單純的模式,將讀書時間增加為兩小時,成績就可以提高二個單位。

但是,若讀書時間變成十個小時,情況會如何呢?成績或許一時之間會上升,但絕對無法長期持續。搞不好還會變得討厭讀書,甚至精神衰弱,成績下滑。像這樣以較長的時間軸,觀察模式各要素的動態因果關係,就是物力論。

每一個現象背後,一定存在著造成這個現象的模式和物力論,現象是這個模式和物力論的結果,呈現在我們眼前。

掌握「本質」後,從本質思考的意義就更清楚了。那就是在潛藏於現象背後的模式和物力論中盡情想像、思考。

4-1從模式中醞釀出的物力論

預測模式×時間所醞釀出的結果


看到醞釀出現象的模式之後,接著就要想一想這個模式未來會如何發展。亦即從圖像式的模式中,找出是有什麼因果關係,將來會造成什麼樣的物力論。如果可以理解那個物力論,就能夠想出從根本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對症療法。

物力論不存在於靜止的畫中。所謂找出物力論,就是思考、了解加入時間因素之後,沿著時間軸,模式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4.5
|
2024/03/06
有許多決定,明明都經過深思熟慮,結果卻總是不如預期?

作者平井孝志指出,這是因為大多數的人,只根據事物的表面現象做歸因。即便花了許多時間與力氣分析,仍然很難做出品質好的決策。

在《本質思考》中,作者點出了幾個常見的思考慣性,幫助我們有能力辨別自己的思考盲區,進而深化思考。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也最常在職場中遇到的,就是「反面結論」。(和逆向思考不一樣)

尤其是在做調查研究及企劃發想時,很常發生以下情況:

花了許多時間分析研究,也終於找到問題點後,「思考」似乎已經完成,大部分的人,便把痛點的反面結論直接當作解答。例如:做完調研,發現顧客「對品牌信任度低」,便得出傳遞的訊息是「我們是誠信的品牌」的結論,並無繼續深挖,導致信任度低的原因為何,以及,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建立信任。

而且這種非治本的建議,也常在他國的調研報告或提案中看到。我想大多數時候,是時間資源有限下的不得已。但即便如此,還是要清楚意識到——「現下做出的決策是因為某項資源不足,導致思考停留在某個階段,才得出的作法。若有充足時間,下一步可以做什麼,以便找出治本解方」——這件事。若缺乏這樣的認知,工作久了反而還以為既有做法是正確的。

在了解自己思考慣性後,作者以系統動力學理論和商業案例說明,要真正解決問題,必須要做到本質思考——挖掘現象背後的模式與因果關係,並加入時間維度考量,解讀現象背後的物力論(Dynamism),以充分理解事物運作的全貌。接下來,就是思考什麼樣的策略,能改變既有模式,才能徹底治本。

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有幾個既視感。第一個是和《#底層邏輯 》部分內容有些重疊,包括庫存量、因果鏈等詞,畢竟都是在講「如何看穿現象背後的模式」。但個人認為,《本質思考》在內容編排上更有脈絡可循,手把手教你如何達到本質思考。《底層邏輯》則像是作者把他所觀察到的模式和結論攤出來給你看,再加上涉及的領域和情境較多,整體章節編排上比較跳耀。

另外是,幾年前曾讀過另一本日本作者寫的書籍《#策略就像一本故事書 》。書中也提及了與本質思考類似的概念,但花更多篇幅在「找出扭轉模式的商業策略」。對商業經營或管理有興趣的人,可以先看《本質思考》清楚了解脈絡後,再來看這本的案例會比較順。

-

歡迎各方愛書人一起聊書:IG @000readsss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商業周刊電子書暢銷展:實踐理想自己,閱讀,找到工作/生活/自己的平衡與幸福,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知遠語言加碼(9/7-9/8)
  • 新時代折20
  • 小天下領券(9/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