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戀戀黃埔恩情
筆者本是金門太武山下的牧童,青少年時期,從未離開烽火遍地的島鄉。國中畢業後,負笈臺灣,仍然是為升學所苦的懵懂青年。民國六十一年(1972)的八月二十三日,係「八二三砲戰」十四週年,也是轉變我人生的最大轉捩點。那一天,我懷抱報效國家、保護人民的赤忱,告別娘親,瞞著父親及其他親友,攜帶省岡中導師簡醒宇老師,以及主任教官蘇之和中校的保證書與叮囑,揹負簡單的行囊,到鳳山報到,投入黃埔的行列。報到時,因為台金航班船期的影響,我已經遲到了三天,但在鄉親學長張贊宗上尉(張學長時任教育長許歷農將軍的隨員)的協助下,被特別通融准予入學。
私自投身軍旅,讓父親既憤怒又費解。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向溫順的兒子,未曾徵得同意,竟然不聲不響選擇走入艱辛的軍人行業。父子間的芥蒂,直到我結婚生子,始告緩解。其實,個人選擇就讀陸軍官校,萌芽於青少年時期。在戰地島鄉,眼見家園毀於無情的砲火,鄉親殞命於內戰的烽燹,而有大丈夫當執干戈以衛社稷的想法。及長,到台灣讀高中,畢業前,適逢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日本與中共建交,舉國悲憤。在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號召下,毅然與同班同學黃海屏相偕投筆從戎,從此踏上長達四十餘年的軍旅生涯。
在鳳山黃埔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轉折。嚴格的軍事教育,奠基造型,讓我從一個具有文青傾向的青澀青年,轉型為真誠正直、敢做敢當、立志在沙場報國,鐵錚錚的革命軍人。黃埔教我:忠於國家,愛護人民,貫徹以民為主的三民主義;恪遵三軍一體、七校一家的親愛精誠校訓;授我以: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以及犧牲、團結、負責的傳統精神。這也成為個人終身信守不渝的中心思想,更是我生命裡永恆的精神指引。
四年多的養成教育,十餘年的留校歷練,我對母校的教誨與栽培,充滿了感恩惜福,也對鳳山黃埔有著深厚、難以割捨的感情。如今,我已退伍多年,正式步入古稀,回首前塵,黃埔校園裡的事事物物,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甚至出現在我的夢囈之中。生命裡的黃埔,讓我成長茁壯,使我充實豐盈,我以身為黃埔子弟為榮,更以曾經二度在校服務、作育英才而自豪。
一個偉大的學校,必然包含卓越、具有特色的言教、身教和境教。黃埔是一所對國家、民族深具重大貢獻的偉大學府,個人身沐教澤,自是難以忘懷。發想撰寫《鳳山黃埔舊事》,始於退伍之初,歷經多年筆耕,累篇成書。書中回憶在校時的一些老長官,反芻他們當年睿智的教導,重溫他們殷切的身教典範和言教啟發,雖時隔久遠,內心仍有著高山仰止的崇敬與悸動。其實,在校各階段的每位長官,都有值得敘述的故事,但個人時間與精力有限,難免掛一漏萬,僅能從印象最深刻者開始寫起,不無憾焉。
本書也寫母校的境教,它是校園環境營造氛圍所造成的影響。官校宏偉的大門,廣袤開闊的綠色操場,讓人心胸開闊、志向高遠,培養黃埔學子宏觀的器識和前瞻的眼光。濃綠成蔭的校樹,以及遍布校園的精神布置與設施,揭櫫著典型長在,莫忘先烈先賢遺志。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種無聲的召喚:「這是革命的黃埔,革命者來!」激勵著「不怕死,不貪財,愛國家,愛百姓」的情操,期勉我們「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教導黃埔子弟,必須做奮鬥的先鋒,「打條血路,領導被壓迫民眾,向前行」,戮力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麥克阿瑟曾說:「晚年的回憶經常將我帶回到西點軍校,我的耳旁迴響著,反覆迴響著:責任,榮譽,國家。」個人年過七十,兩鬢斑白,跟麥帥有著同樣的感觸,時常回想著鳳山黃埔的歲月,黃埔精神、五大信念,「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的警示,也反覆在我腦海盤旋,縈繞不去,個人對國軍暨黃埔充滿了眷戀與感激。時值母校創校、黃埔建軍百年紀念,謹願以本書敬獻予先烈先賢,以及我摯愛的母校,祈願母校校運昌隆,國軍精實壯大,中華民國長治久安。
本書能夠出版,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首先,感謝國防部邱部長、校友總會理事長彭上將,恩師李承山先生不吝指導,惠賜序文。書法大師鄭有諒、李豐池兩位將軍賜予墨寶,作為扉頁致敬詞或封面。尤其是邱部長在百忙之中,撥冗約見,除重敘同學之誼外,更慎重針對內文細節加以斧正,充分發揮母校「親愛精誠」的校訓,讓人感佩。在編輯過程中,謝謝國防部副部長徐衍璞上將、部長室主任鄭貴明將軍,國會連絡處處長石文龍將軍、軍聞社社長王智平上校,前陸軍官校總教官施世銘學長,中央校友總會鮑世瑋組長、黃國政組長,陸軍官校校長余劍鋒將軍、教育長黃孫德昌上校,校部王菁小姐,黃埔校史館史政官李先智少校、史政員林碧姮小姐、黃婕妤士官長,以及陸官校友總會祕書長羅睿達先生、田老師孫女田沐橙小姐惠予鼎力協助,找尋老照片與舊檔案,得使本書更加充實。全書的寫作過程,感謝內人王素真老師的鼓勵、協助編排、校對和潤稿,令本書得以呈現較嚴整的風貌,也謝謝我在陸軍專科學校的老夥伴們:世傑、啟美、鳳珠、珮怡、祖昌、瓊瑩、進國等老師,以及一些昔日袍澤:也萍、林偉、文忠、全良等人的鼎力相助。最後,感謝臺灣蘭臺出版社和博客思出版社,願意幫忙出版這種硬梆梆、小眾閱讀的書籍。當然,更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於社會大眾對軍事教育和軍人的瞭解,進而支持軍事教育,鼓勵國軍,是則國軍甚慶,國家甚慶。
黃奕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