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展_領券
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

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

  • 定價:690
  • 優惠價:79545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沒錯,這是一個鬼故事,充滿惡、冤魂、貪婪、殺戮與人間地獄。

  十九世紀,英法德等歐洲新帝國,為了爭奪原料與市場,激烈爭搶海外殖民地。這些大國都對非洲垂涎,但受限於當時的科技與地理知識,難以深入廣大內陸,尤其是剛果河流貫的非洲中部。最後卻由小國比利時意外出線,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用盡心機權謀,於該世紀末侵吞了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全境領土,收歸為自己私人所有。這塊殖民地約占非洲大陸的十三分之一,是比利時領土的七十六倍多。

  這位比利時國王以殘酷手段奴役當地黑人、搜刮象牙與橡膠,歛聚了大量財富。凌虐、濫殺成為剛果人的日常。當中最惡名昭彰的,莫過於強制繳納的橡膠配額制度,也就是規定村民每日必須採收到一定的橡膠量,若未能達標,村民本人或他的家人,就可能被砍去手腳。據估計,利奧波德二世統治下的剛果,當地恐有將近一半人口(約一千萬人)因各種迫害殞命。

  本書《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所要說的,正是這段長期被淡忘的殖民浩劫。

  但是裡面也有善、英雄、犧牲、勇氣與人間正義。在黑人記者威廉斯、利物浦船運員工莫雷爾、英國領事凱斯門特的多年調查奔走、大聲疾呼下,剛果慘劇在二十世紀初引起國際輿論關注,連馬克.吐溫、柯南.道爾都挺身而出,加入譴責行列。一九〇八年,國王終於被迫將剛果自由邦移交給比利時政府。

  所以鬼故事結束了?很不幸沒有。利奧波德陰魂不散,殖民陰影持續籠罩著剛果,至今也仍是比利時的一根敏感神經。不止步於利奧波德時代,作者對剛果的關心延續到二十一世紀,除深刻反省過去,也努力思索未來,如同書中那些永不放棄追查真相的人。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張鎮宏|《報導者》國際新聞主編

  【共同推薦】
  房慧真|作家
  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楊彥彬|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劉曉鵬|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亞當.霍克希爾德(Adam Hochschild)
 
  美國作家、記者。出生於一九四二年,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與文學雙學位。著作頗豐,其中《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榮獲英國達夫.庫柏獎(Duff Cooper Prize)與加拿大萊昂內爾.蓋爾伯獎(Lionel Gelber Prize),以及一九九八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決選名單。《埋葬鎖鍊:解放帝國奴隸鬥爭中的先知與反抗者》(Bury the Chains: Prophets and Rebels in the Fight to Free an Empire’s Slaves)進入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決選名單與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初選名單。另著有《結束所有戰爭:忠誠與叛亂的故事,一九一四到一九一八年》(To End All Wars: A Story of Loyalty and Rebellion, 1914-1918)、《我們心目中的西班牙:西班牙內戰中的美國人,一九三六到一九三九年》(Spain in Our Hearts: Americans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 1936-1939)等作品。歷年作品被翻譯成十四種語言。現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研究所教授寫作,妻子為社會學家亞莉.霍克希爾德。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耶路撒冷三千年》、《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一四九三:殖民、貿易、物種,哥倫布大交換推動的新世界》、《大逃離:羅馬帝國滅亡如何開啟現代經濟大分流》、《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孤獨的哲學》等。
 

目錄

【專文推薦】幽靈能不能對歷史說謊?當《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戳中了「文明」的痛點(張鎮宏)
前言
序言:「這些商人正在綁架我們的人民」

第一部 人間煉獄
第一章 「我不會停止尋找」
第二章 狐狸渡過小溪
第三章 巨大蛋糕
第四章 「條約必須確保我們取得一切」
第五章 從佛羅里達州到柏林
第六章 在遊艇俱樂部的旗幟下
第七章 第一個異端
第八章 在那裡,沒有十誡
第九章 與庫爾茲先生見面
第十章 哭泣的樹
第十一章 祕密的殺人團體
圖輯

第二部 困獸之鬥
第十二章 大衛與歌利亞
第十三章 直搗賊窟
第十四章 將他的惡行公諸於世
第十五章 死亡人數估算
第十六章 「記者不會開收據給你」
第十七章 沒有人是異邦人
第十八章 勝利了?
第十九章 重大的遺忘
一篇個人後記
誌謝
注釋
參考書目

 

專文推薦

幽靈能不能對歷史說謊?當《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戳中了「文明」的痛點
■ 張鎮宏(《報導者》國際新聞主編)


  來自美國的亞當.霍克希爾德(Adam Hochschild),或許從沒想過著作《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King Leopold's Ghost),竟會成為衝擊比利時國家記憶的轉折。

  二〇二〇年六月,比利時布魯塞爾王宮的大門外,一群黑衣年輕人們,在記者、警察之間吶喊抗議。示威者的憤怒起自於大西洋彼岸,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非裔市民喬治.佛洛依德(George Floyd)之死。這名高大的黑人男子,因為臨檢誤會而遭到白人警察以膝蓋壓制頸部八分鐘、最終當街窒息而亡,當時不僅引爆全美民權運動抗爭,以「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BLM)為號召的示威,更在地球彼端、與明尼蘇達事件毫無關連的比利時,點燃一場關於一百多年前、殘忍迫害至少一千萬人致死的歷史怒火。

  示威者聚集在宮殿門外高喊「國家認錯」,更包圍王宮斜對角的一尊騎馬青銅像──那是利奧波德二世國王,比利時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君主──他們徒手爬上數米高的雕像,給青銅國王的眼睛、雙手抹上了血紅色的油漆,最後還在他身上潦草寫下「道歉」、「種族屠夫」等標語。

  這尊歷史將近百年的銅像基座,原本刻有一段說明字句:「鑄造國王銅像的錫與銅,都來自於非洲的剛果」,但示威者卻在一旁以噴漆塗鴉追加了補述:「此人屠殺了一千五百萬名剛果人民。」

  而此一歷史傷痕的控訴與現代辯論,卻正好都與這本經典之作《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有關。

  你的「建設之王」,我的殖民暴君

  一八六五至一九〇九年間在位的利奧波德二世,是比利時最具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在他四十四年的統治期間,比利時不僅從國土有限的西歐小國,一舉躍升為富饒發達的經濟強權,利奧波德二世更積極從事國土建設,除了興建車站、公園、宮殿、博物館,他也非常樂於贊助新穎豪奢的建築設計,繁榮的比利時更在他治下主辦了兩次世界博覽會。因此直到今日,比利時人仍不吝褒美地尊稱他為「建設之王」(King-Builders)。

  但利奧波德國王的另一面,卻是貪婪且不擇手段的野心家,他汲汲營營地追求海外殖民地,希望以此趕上帝國主義「開化世界」的掠奪商機。利奧波德曾想進入巴西、菲律賓、甚至一度打算向清帝國取得臺灣的租借權。

  最後他卻動上了非洲大陸的歪腦筋,以私人資助的方式,委任英國探險家史坦利(Sir Henry Morton Stanley)組織了一支武裝探險隊,他們在一八七九年從剛果河口出發往上游探索,一路以誘騙詐欺和武力征服的方式與當地部落簽署不平等條約,並向國際宣稱自己「發現」了剛果河盆地。最後,利奧波德國王再藉由國際政治的外交漏洞與慈善開發的道德宣傳,心滿意足地於一八八五年擁有了被國際社會承認、只專屬於國王的私人殖民地: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

  剛果自由邦的象牙、橡膠與礦產,成為利奧波德國王私人金庫源源不絕的補給來源,但為了加速殖民地的財富輸出,利奧波德更積極招募傭兵組成「公安軍」(Force Publique)作爲統治剛果自由邦的軍警武力。然而這支殖民軍隊不僅軍紀敗壞且貪腐殘虐,以徵稅、生產為由的屠村暴行更成為殖民地的「殘酷日常」,這讓剛果在短短十幾年間人口驟減至少一千萬人。

  剛果自由邦裡的公安軍與比利時軍官,經常裝備一種以河馬皮製成的重型皮鞭「席科特」(chicotte)──據說在全力揮舞的情況下,席科特的威力甚至足以將受刑人劈成兩半──但無論是礦場、運輸人力隊、處刑囚犯、對社區殺雞儆猴、甚至只是單純的逞威或暴力發洩,席科特鞭刑下的哭嚎,都已成為利奧波德國王在剛果的統治象徵。

  當剛果自由邦發生的反人類暴行,開始藉由外國商人、傳教士、學者與外交官員傳向世界。但利奧波德國王從殖民地暴斂掠奪而來的鉅富,卻足以讓他買通媒體製造「假新聞」、「大外宣」,用盡烏賊戰來詆毀、否認各界對他的屠殺指控。

  但利奧波德國王的詐術,卻沒有能騙過歷史之眼的審判。一九〇四年五月,深入剛果宣教的英國浸信會傳教哈里斯夫婦(John, and Alice Harris),在剛果北部的村落巴林加(Baringa)拍下了一組震撼全球的照片,其中一張名為「來自松戈區瓦拉村的恩薩拉」(Nsala of Wala in the Nsongo distric)的照片,更是將殖民統治的恐怖與殘虐,永遠收進了歷史的證詞裡。

  「早餐才剛吃完,一名非洲父親便衝到我們的泥土屋的走廊臺階上,把他小女兒的手與腳放在地上,」哈里斯夫婦的田野日記,如此寫下悲傷男子恩薩拉的故事,由於來不及向殖民政府繳納足夠的橡膠生產量,公安軍遂採取連坐法,在殺死男子的妻子、兒子以示懲戒後,還按照「缺額比例」把他唯一還活著的小女兒斬斷手腳,而對於利奧波德統治之殘酷感到不可置信的哈里斯夫婦,看著恩薩拉帶來的手腳尺寸,繼續寫下:「他的小女兒頂多只有五歲」。

  無論利奧波德國王如何封鎖消息,他在剛果自由邦的殘酷統治仍不脛而走,並藉由各國記者、傳教士、人權同情者而傳遍世界,甚至連著名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英國偵探小說《福爾摩斯》作者柯南.道爾(Conan Doyle)都挺身而出,為阻止利奧波德的私人殖民而積極奔走。

  最終在國內外沉重的政治壓力之下,利奧波德二世被迫在一九〇八年將剛果自由邦的主權,移交給比利時政府。至於交出殖民地後的利奧波德國王,則於隔年逝世,直到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他都不曾踏上過剛果的土地。

  但剛果依舊是殖民地,只是從國王私產成為比利時政府統治的「比屬剛果」。利奧波德國王曾找來國際資本,於一九〇六年成立了專營剛果開礦的「聯合礦業」(Union Minière du Haut-Katanga)。聯合礦業大舉開採剛果的鑽石、銅礦、甚至鈾和鈷,藉此成為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財團之一。直到一九六〇年剛果獨立之前,聯合礦業主宰了比屬剛果七〇%的出口與超過五〇%的政府收入,這讓剛果名符其實地成為「財團殖民地」。由於利益龐大,不願輕易放棄剛果資源的比利時政府,遂在剛果獨立之後煽動地方叛亂引爆「剛果危機」,最後才在五年血戰與國際譴責的多重壓力下,於一九六五年黯然撤出剛果。

  然而比利時在結束統治後,從未正視自己的殖民暴行與歷史責任。利奧波德二世在轉移剛果所有權之際,大舉銷毀統治文件,而比利時在剛果危機之後,不僅做了與利奧波德二世一樣的滅證行為,直到二〇〇〇年為止,比利時的教科書、博物館、學術研究仍會刻意迴避對「剛果殖民」的負面敘述,甚至刻意遺忘利奧波德二世在非洲土地上的殘酷暴行。

  一九九八年,美國作家霍克希爾德,在大量整理歷史文件與報導資料後,將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的殖民故事,出版為本書《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儘管這本書在出版前夕,曾因為題材冷門而多次遭到出版社拒絕提案,但霍克希爾德筆下的歷史,卻以極完整的敘事還原出最駭人的史實,這不僅吸引了各國讀者對於這段「遺忘歷史」的興趣,更在國際上引發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激烈政治爭辯。

  那些不承認有鬼魂的辯論

  對曾受過歷史學訓練、也曾當過記者的霍克希爾德而言,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的殖民歷史不僅極具衝擊力與戲劇性,更視之為「二十世紀第一起重大國際醜聞」和「二十世紀第一場大規模國際人權運動」。但利奧波德二世逝世之後,史學界對於這段故事的紀錄和討論卻異常消失──就像是那些因為利奧波德殖民暴政而慘死的一千萬名剛果人命從未存在似的──因此見證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霍克希爾德,起心重述這段歷史。

  然而比利時對《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的問世,卻出現極為強烈的抵制情緒。無論比利時學界、政治人物、甚至是收藏剛果掠奪文物的歷史博物館,都主張「沒有完整證據能證明利奧波德國王的統治,真的造成了上千萬剛果人民的死亡」,並批評霍克希爾德「扭曲歷史」,企圖以「不精準的歷史考證」惡意抹黑比利時國家形象與記憶。

  在《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中,霍克希爾德以殖民政府的人口普查數字,指出利奧波德國王治下的剛果自由邦,在二十年內竟出現了超過一千萬人的人口負成長,考慮到公安軍屠殺平民、殖民產業對勞動人口的壓榨奴役,以及剛果自由邦總督對於瘟疫控制的失能無力,應足以證明剛果當時正遭遇極為嚴重且前所未見的人道危機。

  霍克希爾德認為,剛果自由邦發生的血腥歷史,在暴力規模與殘酷級別上,都讓人聯想到希特勒與史達林所發動的大屠殺。但利奧波德國王與比利時政府對於暴政執行文件與紀錄的銷毀滅證,卻又遠遠超過於納粹與蘇聯政權,「即使是極權主義國家,也很少會對自身運作的紀錄做出如此徹底的破壞。」霍克希爾德在書中如此感嘆。

  但比利時卻憤怒指責《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的死亡估計數字「不可信」,但理由卻是殖民官員過少、甚至「剛果部落都在叢林裡生活」,因此當年的人口普查有極大誤差。他們同時嚴厲批評霍克希爾德把比利時國王拿來與希特勒、史達林相比,特別是那些曾統治過剛果的殖民政府官員,更毫不客氣地責罵霍克希爾德和經典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作者康拉德(Joseph Conrad)是同路人,質疑他們的作品都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傲慢」,「在抹黑比利時之前,他們何不反省美國的黑奴歷史,或者是英國征服全球的帝國主義。」

  像是前比利時外交部長路易.米歇爾(Louis Michel),就是為利奧波德國王開脫最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利奧波德二世的遠見充滿雄心壯志──在我眼裡利奧波德國王就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是他的野心才讓比利時能從叢薾小國蛻變成充滿夢想。」在一次二〇一〇年的專訪裡,路易.米歇爾毫不掩飾地表示。

  「有人指責比利時對剛果『種族滅絕』,這完全是錯誤的指控,至少利奧波德二世不應該受到這樣的質疑,比利時人給剛果帶來了鐵路、學校和醫院,還振興了剛果的經濟成長。有人說比利時在剛果的殖民經濟等同於勞動集中營?但那就是適合當時時空背景的『工作方式』之一,」路易.米歇爾強調,「或許在某些時刻政策出了錯……但不可否認的是,利奧波德二世確實給剛果帶來了文明。」

  路易.米歇爾的發言顯示比利時對於殖民歷史的缺乏反思,更彰顯出《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所點出的癥結,也就是比利時故意遺忘、甚至抹滅此一歷史痛點──在二〇〇八年的教育調查裡,超過四分之一的比利時中學畢業生「不知道比利時曾經殖民剛果」;根據安特衛普大學在二〇二〇年進行的國民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比利時國民不瞭解比利時殖民史,但過半民意仍認為「比利時統治對剛果利大於弊」;甚至當現任比利時國王菲利浦(Philippe de Belgique)於二〇二〇年就殖民歷史間接道歉,首度對剛果「過去的創傷」表示「遺憾」之際,他的王族胞弟勞倫特王子(Prince Laurent)卻對外公開表示:「利奧波德國王根本沒去過剛果,所以我不明白他能怎樣傷害那裡的人民。」

  在比利時BLM運動高峰的一個月內,這座利奧波德國王銅像曾被潑漆、塗鴉、甚至遭民眾襲擊十多次,但比利時政府每一次都會以維持市容為由整潔出手清除國王身上標語,雙方就這麼繞著銅像往來攻防,最後不耐煩的示威者乾脆留下了回應標語:「政府該做的是反省檢討,不是為殺人魔的銅像打理門面粉飾太平。」

  直到二〇二四年為止,布魯塞爾王宮面前的利奧波德國王騎馬像依舊聳立,它的存在就像是真實的「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在時代角落裡虎視眈眈卻又諷刺性地告訴世人:記載在本書上的駭人字句其實並不遙遠,因為霍克希爾德筆下的剛果殖民慘劇不僅是過去的故事,更是給後世你我的警世寓言,告誡著人們對於歷史的傲慢與遺忘,只會讓不義和貪婪的悲劇以更殘酷與荒謬的方式再次重演。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78011
  • 叢書系列:春山之巔Summit
  • 規格:平裝 / 560頁 / 14.8 x 21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展活動

 

內容連載

【第二章】狐狸渡過小溪
 
一八七二年春天,當史坦利找到李文斯頓的消息經由電報線傳遍各地時,有個人正熱切注意整件事的發展。這名高大威嚴的三十七歲男子,留著鏟子般的落腮鬍,住在位於布魯塞爾郊區一處低矮山丘上、格局略顯凌亂的拉肯城堡(château of Laeken)裡。
 
七年前,利奧波德二世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國家的君主頭銜,成為比利時人的國王(King of the Belgians)。比利時王國的歷史其實只比這位年輕國王的歲數大一點。比利時先後被西班牙、奧地利、法國與荷蘭統治,最後奮起反抗荷蘭成功,一八三○年才獲得獨立。任何一個體面的國家都需要國王,比利時這個新成立的國家於是開始尋找王國的主人,最終他們選擇了一名德意志貴族,他與當時的英國王室有血緣關係。這名貴族登基之後,成為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
 
比利時這個小國通行兩種語言,法語與佛拉蒙語(Flemish),其中佛拉蒙語指的是比利時北部民眾說的荷蘭語。說法語的民眾與說佛拉蒙語的民眾彼此關係並不融洽。利奧波德二世從小在父親宮廷裡說的是法語與德語,而且很快就能說流利的英語。儘管比利時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說佛拉蒙語,利奧波德二世卻從未想過要學佛拉蒙語,他頂多只在演說時穿插個幾句。這種瞧不起佛拉蒙語的態度並非利奧波德所獨有,在當時的比利時,語言的隔閡不僅顯示出地區之間的不和,也反映了階級的對立。即使在比利時北部,商人與專業人士也傾向於說法語,他們對說佛拉蒙語的貧困農場雇工與工廠工人嗤之以鼻。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9/20
這是納粹和蘇聯等級的殖民地屠殺歷史,你知道嗎?

簡介———

這本書是作者通過研究史料、相關書籍和文獻而著成的,聚焦於利奧波德二世在1865年至1909年間統治剛果的44年歷史——人類進入電報與相機時代的第一起重大國際暴行。

心得———

▎利奧波德二世的崛起、手段與政權瓦解

利奧波德二世不美滿的家庭和婚姻生活、年青時研讀殖民地管理書籍,塑造了他對剛果的統治野心。

利奧波德二世不滿足於僅僅統治比利時,通過與酋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人道主義幌子作為爭取國際承認,並發行國債來鞏固對剛果的統治。

他擅於利用媒體和金錢化解危機,通過建立協會、賄賂有權勢者與媒體。然而,最終被自己成立的調查委員會收集的證詞所擊敗。即使如此,他在退位仍享受奢華的生活,直至去世。

▎追求最大化收益,以軍事化統治與暴力手段控制殖民地

利奧波德二世以先進武器、醫療技術和蒸汽船迅速掌控剛果,並建立由白人領導的「公安軍」,軍官和士官為了追求飛黃騰達的機會。一些不願意成為「獵物」的黑人會成為基層士兵。

為追求最大化收益,剛果官方透過綁架、威脅、鞭刑與砍手等殘酷手段強迫當地人勞動。當地村民的生活如同煉獄,許多人選擇逃亡或被迫成為奴隸,最終導致當地的雨林被破壞殆盡。

從書籍中的資料顯示,這段歷史期間估算死亡人數佔一半的人口。更令人驚訝的是,竟找到官方的綁架指南。

儘管剛果文化中本來也存在奴隸制度和砍手的戰績儀式,但與利奧波德二世的殘暴統治相比,這些傳統顯得相對「仁慈」。

▎在利奧波德二世去世後,然後呢?

除了剛果以外,相鄰的殖民地和其他國家也發生了類似的屠殺,而這些暴行未受到國際批評。

作者指出,剛果的歷史是遺忘政治——有意識地刻意遺忘歷史事件,以塑造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和認同。例如許多官方記錄被系統性地毀壞或政府殖民者撰寫的課本避談這段歷史。

剛果改革運動雖隨著利奧波德二世的退位而終結,但其精神卻成為日後國際特赦組織與無國界醫生等組織的基礎,讓後世的運動支持者有著一種對他人受苦感到憤怒的能力。

▎總結

一開始看這本書僅預期了解利奧波德國王統治剛果的歷史,卻被國王去世後發生的發展和剛果鄰近的殖民地震撼到。

世界並非童話故事,大魔王被打敗並不意味著結局。現實中,善惡之間並非截然分明,而是存在著諸多灰色地帶。而歷史的複雜性提醒我們,事件的影響往往延續至今,塑造著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另外覺得書中有三個深刻的地方:

1. 作者將這段歷史的殘暴行為與蘇聯和納粹時期相比較,指出其中的相似因素呼應了《普通人》中對納粹士兵的分析。
2. 作者坦承書中資訊大多源自他人著作,但由於當今世界仍存在帝國主義影響,因此很不公平的是,作為美國人他能獲得更多關注。
3. 這段歷史發生在19世紀,利奧波德國王對媒體的操控已成為關鍵因素。而在21世紀的今天,媒體的影響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未來有機會,會想去比利時看看書提到的建築,感受這味國王的品味與理想。推薦給對殖民史和大屠殺歷史有興趣的讀者。

喜歡的句子———

記者與作家不會開收據給你,所以不用跟他們要收據

在那裡,最好的猶如最壞的, 在那裡,沒有十誡, 每個人皆可以放縱欲望。

鐵路沿線的居民口耳相傳,每製造一個輪胎,就要奪去一個非洲人的性命,每立起一根電報桿,就要死一個歐洲人。

沒有一個律師主張,這筆錢應該歸還給剛果人。

《#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
作者:亞當.霍克希爾德
譯者:#黃煜文
類型:人文社科
出版:#春山出版
喜愛程度:5/5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30
你可以不清楚現今歐盟的首都在哪裡?但是對這位臭名昭著的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王位屬國 ~ 不可不知;
當然因為“伊波拉病毒”而聲名大噪的剛果,早已經是遠近馳名、無人不曉 ……
然而這本“真人真鬼”歷史所泣訴的悲慘事證,卻是“兩個剛果國家”之其中之一。

15世紀發生了許多歷史大事;君士坦丁堡殞落以及葡萄牙航海奇蹟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因為上述後者的“”因“”,所以有了接下來幾世紀西方國家開啟強大的領土遠征的“果”。
正當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開始覬覦並爭先恐後的殖民非洲 ……
比利時也躬逢其盛地獲得一張加入戰局的門票,而且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掩耳盜鈴且明目張膽的偷搶拐騙剛果王國國土和人民勞力;免費且無償。
[ 倘若後見之明的問:沒有征服,也就不會有接續的紛亂,在非洲今日的一切動盪是否就會平息? ]

少了需求就不會有供給;歐洲列強殖民非洲無非就是想要掠奪其資源;當然還有了個可以提供逃避現實的出口。
在比屬剛果,先是趨之若鶩的象牙(這還只是小菜一碟),
隨著本書作者的“口誅筆伐”,劇情開始急轉直下進入驚為天人的橡膠 ~
讓讀者親身經歷這場結合工業規模般的殺戮,還連帶牽扯到列強各國為了自我利益進而官官相護、黨同伐異(美、英兩國再度攜手共進)。
世間所有的人、事、物都需要經過包裝,然後才能進行銷售(特別是政治人物);如果只是人謀不臧或許還能自圓其說,然而當時發生在比屬剛果恐怖、猶如人間煉獄般的場景/恣意妄為,彷彿打獵般的屠害非洲人民;民眾確三緘其口、充耳不聞,宛若〔關在房間裡的大象〕般視若無睹 ……
只要是為了利益,好人可以變壞人、上帝可以成撒旦。

作者開宗明義論及:這位比利時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終其一生未曾佇足踏入過剛果,然而他在遠端所進行的遙控運作卻早已讓整個比屬剛果斷垣殘壁且血流成河;特別是文章中描述由塗滿橡膠液的人體皮膚上撕下~
豈止是觸目驚心,更是駭人聽聞且不寒而慄。
爬梳近代大屠殺歷史:亞美尼亞、波士尼亞、猶太、柬埔寨、盧安達、南蘇丹以及本書的剛果……(還有現正熱播的烏克蘭和巴勒斯坦)
藉由上述的借鏡,人類何時才能真正幡然醒悟?

儘管殖民主義早已勢微,然而只要“利益所在”,血流將永遠不會停止。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領券截止
  • 共和國領券截止
  • 天下雜誌領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