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引領我們跨越現狀、開拓未來的創新之父
全世界都有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信徒,而這些信徒也被稱為「Schumpeterian」。其實許多名揚四海的經營者也擁有不少的信徒,但是熊彼得的理論似乎別具一股令我們雀躍與興奮的魔力。
為什麼他的理論如此吸引人?
這是因為,熊彼得的理論總是有能力向前看,總是能打破停滯不前的現狀。一如「優秀的理論適用於任何情況」,這句話無疑是熊彼得理論的最佳寫照。
「創新」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詞彙,上從企業高層、下至商品企畫人員、技術人員與業務員,任何部門的人都將「創新」掛在嘴邊。雖然「公司」一詞出現已經過了四個世紀,但無時無刻,「創新」都是每個人討論的話題。
熊彼得被譽為「創新之父」。
因為在距今約一百一十年之前,二十九歲的熊彼得首次向世界介紹了「創新」這個概念。
熊彼得同時催生了「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與「企業家」(Entrepreneur)這兩個詞彙。
關於熊彼得的理論,有很多內容是今日工作的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
例如,熊彼得曾說「創意都只是垃圾」,相反地,他認為「組合現有的東西」才重要,因為這樣才能創造格局完全不同的成果。
此外,他也強調讓上述的成果於全世界普及有多麼重要。從熊彼得的角度來看,源自英國,並在轉瞬之間改變全世界的工業革命,是「新組合」的催化劑。所謂的「新組合」雖然只是現有的東西的組合,但這種「組合」卻蘊藏了掀起革命的能量,能讓社會為之驟變。熊彼得這套透過組合催生新事物的理論特別適用於數位時代。
熊彼得也曾說「與其發明新商品,開拓全新的應用情景才能掀起滔天巨浪」。這意味著,製造東西本身毫無意義可言。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厲害之處,不在於製造了iPhone,而是完美地實踐了「擴大規模」這項熊彼得的重要理論。我們絕對不能忘記要成功創新,就必須讓創新普及這點。
現今正是考驗創新能力的時代。
雖然氣候變遷與生物多元性的危機已刻不容緩,但我們仍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些危機,就連經濟也像是一灘死水,停滯不前,如今只看到規避風險、維持現況的做法,卻看不到追求「經濟成長曲線向上」的傾向。
要突破如此僵局,就需要異次元的創造力,也就是「創新能力」。淪為口號的ESG或是只有善意的SDGs,是無法收拾殘局與拯救地球的。賺不了錢,社會就無法正常運作,優質的公司也不會誕生。
在談論到熊彼得時,還有一件絕對不能不提的事情,那就是,熊彼得預言了資本主義的結局。
如今全世界都在說「資本主義已行至末路」。
日本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如今的日本既無法從「失落的三十年」這條死胡同逃出,又被「新冠肺炎」這支追兵窮追猛打,而且還被戲稱為社會問題先驅國家,被迫面對高齡化、孤獨、孤立這類社會問題。
我們正站在必須做點事情,面對各種狀況的岔路。這不禁讓人覺得,現在正是需要跨越個人、企業、產業、政府這類既有的框架,掀起創新的時代。
全世界正在摸索「重新建構資本主義」的道路,日本也正在推行「新資本主義」。在年輕族群之間,馬克思(Karl Marx)的思想再次受到青睞,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必須了解資本主義的力量源自何處,以及找出這股力量的極限。
其實剛剛就已經提過,熊彼得預言資本主義總有一天得面臨衰退,而且也為我們指引了方向,提出了解決的方向。
熊彼得曾說「以追求利潤為優先的資本主義,不可能是永動機」,但也曾經表示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沒有未來。
熊彼得窮盡一生在思考他年輕時代所察覺的資本主義本質,也誠摯地提問一個跨越資本主義框架的新社會、新經濟該是什麼模樣。
我們如今正面臨阻擋在資本主義之前的高牆。為了跨越這堵高牆,我們何不重新思考熊彼得的論點呢?
不過,讀過熊彼得著作的讀者應該少之又少。老實說,他的著作十分艱澀,又很厚重,要想讀完,需要異於常人的毅力。
但在此要請讀者放心,本書將以淺白的方式說明熊彼得的思想,帶領各位進入熊彼得的世界。
本書介紹的是熊彼得的三本主要著作。
只要能了解書中內容,就一定能了解創新是何物,也能掌握熊彼得的核心思想。讓我們一起思考,當下的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吧。我們將援引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松下幸之助這類偉大的現代經營者的實例,了解這些實例對應了熊彼得的哪些理論,這樣的過程想必相當有趣。
本書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
第一部先說明熊彼得究竟是何方神聖,以及概述他的思想。
為什麼今日要再次評論熊彼得呢?
熊彼得是位什麼樣的思想家?
熊彼得究竟想透過三本主要著作對我們說什麼呢?
這部分將回答這些問題。
第二部則將直擊本書主題「創新的本質」。
創造性破壞從何而來?
負責推動創造性破壞的企業家與資本家又該扮演何種角色?
為什麼我們會隨著景氣的波動起伏呢?
熊彼得替這些問題提供了明確的答案。在難以創新,資本主義無法正常運作的現代,我們應該能從熊彼得的解答中獲得許多靈感。
第三部是將眼光望向後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這也是晚年的熊彼得所預言的世界。
熊彼得曾預言,資本主義的成功正是其崩壞的原因,但這絕對不表示烏托邦式的去成長主義(Degrowth)或追求社會整體福利的幸福主義,就是正確的道路。
現在的我們需要資本主義的創新,但這個創新並不是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熊彼得曾說:「我們必須秉持自身的『志向』(Purpose),不左不右,走出屬於我們的『第三條路』。」
我總是將這種理論稱為「志本主義」(Purpose-Driven Management),我彷彿能看到熊彼得正在樹蔭之下,露出他那略帶嘲諷,卻又不失親切的笑容。
本書是為了想要開拓未來的次世代人才所寫。
當然,本書並非只為了MZ世代而寫,因為這種年齡限制反而與DEIB(多元性[Diversity]、公平性[Equity]、包容性[Inclusion]、歸屬感[Belonging])這種次世代多元共融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傳奇詩人塞繆爾.烏爾曼(Samuel Ullman)曾如此謳歌青春。只有心境年輕的人,才有創新可言。這也是熊彼得在哈佛大學給學生的啟示。
但願本書的讀者都能受到本書的啟發,踏出冒險的第一步,展開名為創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