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理當幸福的我們,為何不快樂?:從精神科角度,理解「富足一代」的焦慮、不安與失落

理當幸福的我們,為何不快樂?:從精神科角度,理解「富足一代」的焦慮、不安與失落

  • 定價:390
  • 優惠價:79308
  • 優惠期限:2024年09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內容簡介

從家庭、職場、同儕到社會角色,
寫給20~40歲青壯世代的超越痛苦之書。
✦杏語心靈診所院長──陳俊欽最新力作✦
✦結合心理、社會、宗教、哲學四個面向,提供人生的解方✦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專文撰序✦
 
  你是否也曾經聽過這些話:
  「已經過得這麼享受,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有這樣的環境,表現好是應該的。」
  「花那麼多錢讓你去補習,為什麼不認真一點?」
  「都念到研究所畢業了,怎麼不去做更好的工作?」
 
  事實上,當選擇越多,我們被迫放棄的可能性也越多,
  擁有的本身何嘗不是另一種痛苦呢?
 
  在教育普及、科技高度發展之下,卻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學歷眨值、M型化社會、物價飛漲等狀況……「辛勤一代」所累積的財富並沒有讓「富足一代」變得快樂,反而讓更多年輕人深感無力與自卑。
 
  本書將深入剖析現代人的痛苦與煩惱從何而來,包含:
  ✦成為有用之人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
  ✦被富裕階級圍繞,因「相對剝奪感」而覺得更加貧窮
  ✦在豐富資源中長大的孩子,反而缺乏「無條件的愛」
  ✦社交媒體的普及,加深了自我價值的不確定性
 
  為了打破「不快樂的循環」,
  要先鬆綁社會對你「應該獲得幸福」的期待!
 
  任誰都有感到悲傷、偶爾崩潰,或選擇躺平的權利,而人也永遠具備改變的能力,書中提供了可實際應用的方法,並融入診間的案例故事,幫助讀者在時代的困局中安頓內心、與他人建立連結,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
  
  【設計理念】
  以溫暖的漸層色為底,如同讀完這本書後,能讓人心境變得更開闊。即使遇到不快樂的事,仍可以抬頭看看變幻的天空、美麗的彩霞和群飛的眾鳥,並且用象徵通往幸福的「青鳥」為視覺焦點,翅膀上則纏繞了一小段花語為勇氣的「琉璃苣」,代表儘管現況不完美,我們仍可以勇敢地振翅翱翔。
 
本書特色
 
  ✦獨創「牛─貓─人」狀態三角心法,讓你踏上自我修復的道路。
  ✦收錄給父母的建議,比「給予」更重要的是「支持、信任與欣賞」。
 
同感推薦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彭菊仙|作家
  
  不完美與限制帶來了苦痛與煩惱,也開啟了我們面對它的契機……納入生命中必然之不快樂,那便是我們感受到幸福的關鍵。──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為何在不虞匱乏中成長的新世代,卻有越來越高的比例陷入虛無、憂鬱,甚至甘於繭居、躺平?……本書以非批判的角度,從「人類演化歷程」來重新詮釋此現象。面對這樣的問題,很顯然需要迥然不同的生命思維與全新方法。──彭菊仙|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俊欽
 
  精神科專科醫師,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職於馬偕醫院精神科。面對尋求協助的個案,是名溫柔的傾聽者;對於群眾與個人的各種心靈課題,也是位優秀的引路人。此外,他也經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在報章雜誌、電視媒體或網路上,分享心理與精神相關的醫學觀點,並對潛藏在社會現況下的心理現象提出獨到的見解。
 
  著有《鬆綁你的完美主義》(悅知文化)《原來這就是B型人格》《黑羊效應》《焦慮也是病嗎?》等十餘本書籍。
 

目錄

推薦專序 解密現代人矛盾的幸福─李家雯(海蒂)
推薦語 以全新的角度來詮釋生命的意義─彭菊仙
前言 理當幸福的環境卻出現更多的煩惱?

Chapter 1 痛苦與煩惱從何而來?
痛苦,源自失落、憂鬱、憤怒與貪婪
(人生處處伴隨著「期待落空」/當我們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

煩惱,是由於不安、焦慮、害怕與無力
(權威與秩序的瓦解/有毒資訊瀰漫在生活之中)

理當幸福的一代面臨的人生兩大功課
(「貧乏的痛苦」與「富足的煩惱」並存)

Chapter 2 貧乏的痛苦
物質上的貧乏
(相對剝奪感所帶來的傷痛/難以翻轉的社會階級/人人都被要求過著體面的生活/有機會接觸到富裕階級生活的年輕人/「相對家道中落」的年輕一輩)

安全感的貧乏
(社會變遷之下,家庭功能不容易得到外部支援/富裕家庭裡不自由的孩子/備受父母期待的中產家庭小孩)

價值感的貧乏
(分眾化的時代來臨/多元價值下的困境/價值感逐漸貶值的時代)

Chapter 3 富足的煩惱
選擇性──我每個都好想要
(在這些選擇之下,我們犧牲了什麼?/多元化的社會下,讓選擇變得更為困難)

被投擲性──是誰把我丟在這裡
(在倖存者偏差之下,我們忽略了「人生並不公平」/被迫接受眼前命運的人)

時間性──青春有限而不可逆
(因時間的流逝無法停止,而隨之出現的負面情緒)

存在性──我是什麼樣的人
(看似是勝利組的人們,依然有嚴重的生存焦慮/「我是什麼樣的人」成了大家普遍的煩惱)

脆弱性──會思考的花瓶
(當個體性越強,就越容易陷入過度思考/被愛包圍的孩子,越容易感受到人的脆弱/人生路上那些「永久的失去」)

Chapter 4 超越痛苦與煩惱之道
逆轉原有的思路,減輕焦慮感
(暫時停止慣用的思考模式/同理場域內每個人的處境/養成對「警示性」資訊的質疑)

認識角色與關係的性質
(朋友關係的建立/感情關係的構築/如何面對父母與長輩?/在父母與配偶角色間取得平衡/如何看待同學與同事關係?/如何面對自己的孩子與下一代?)

面對社會亂象時,先安頓好自我
(對未來保持開放,無須自我設限/成為被需要的人/尋找適合自己的戰場/探索生命的意義)

發現與世界的互動關係
(與世界建立連結,保持活躍/培養自己的興趣/從記憶中尋找生命之鑰)

從宗教與靈性中尋求明心見性
(活在當下/諸法空相/大愛無我/從宗教信仰到自我超越)

Chapter 5 面對不同狀態,也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站在未來,療癒過去的自己
(在社會中走向康復之路)

找到專屬你的身心健康
(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不一定適用於你)

從狀態三角,踏上自我修復之路
(被成就束縛的牛/被自我禁錮的貓/被群眾制約的人)

結語 脫離他人眼光的桎梏,破繭而出
 

推薦專序
 
解密現代人矛盾的幸福(摘錄)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何謂「幸福」?它是一個複雜且多層次的概念,其定義因人而異,但普遍而言,幸福被認為是一種滿足、愉悅和內心平靜的狀態。如果幸福有一個測量的標準公式,我們或許可以說幸福是客觀的。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更加複雜。
 
  小美在頂尖大學的研究所還沒畢業時,就已經得到內定,獲得進入竹科工作的機會,起薪是其他同齡人的三倍。同時,她擁有穩定的情感關係和支持她的家人。如果僅根據這些客觀標準,小美應該被認為是幸福且快樂的,因為她擁有社會普遍認同的幸福條件。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小美長期受到焦慮症和憂鬱症的困擾,主觀上,她並未感受到幸福。
 
  讓我們換個情境。小明是一位藝術家,他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畫作中,有極大的創作自由和成就感。然而,作畫無法滿足他的生活所需。為了生活,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跑外送,以勉強維持溫飽、購買創作用的材料,並支付房租。對於小明而言,他的幸福是來自對藝術的熱愛,但他深知自己的生活並不是同儕會羨慕或稱許的。
 
  【快樂與失望】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感覺不到快樂或幸福,可能是感受到了「失望」。失望是一種比較後的「落差感」:包含對「想像」的落差、與「旁人」的落差,以及與「過去」的落差。
 
  隨著經濟條件的提升,現代人的生活品質大幅地改變了。然而,我們可以觀察到,經濟條件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卻不一定能夠改變人們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處於二十到四十歲之間,被稱為三明治世代的人們。這群在台灣最富裕的時代出生,被認為理應感受到自己具有更豐沛的資源而發光發熱的人,為什麼依然不快樂?
 
  【幸福的真相】
  卡羅爾‧瑞夫(Carol Ryff)在一九八九年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幸福感的來源來自六種面向,即自我肯定接納、個人成長與前進、生命具有目標意義感、與他人的正向關係、自主感和調整力、以及環境掌控感。現代人經常感到迷惘,正是因為這六個面向裡,有多個層面未能得到滿足。比方說,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和高度競爭的職場中,人們更容易因為相對剝奪感,而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掌控所處的環境;社交媒體的普及也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為不真實或不穩定;過多的選擇,反而讓生命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意義感。這些,也都是陳俊欽醫師在其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中所觀察到的現代人之困境。
 
  無論造成這個世代集體不快樂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應該開始正視這個現象:理當幸福的一代,其實未必如此,因為這世上沒有人是「理當幸福的」。真正的幸福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由內在滿足感與外在條件共同構成我們對幸福的完整體驗。
 
  書中提到:「承認人性,面對人性,處理人性。在人性中看見自己,才是最務實的做法,也是追求快樂的不二法門。」或許人性,就是知道自己終其一生註定不完美且總會遇到種種限制,而這些限制帶來了苦痛與煩惱,也開啟了我們面對它的契機。因為限制,可能導致我們永遠無法達到完美,卻成就了每個人生命的完整性。
 
  納入生命中必然之不快樂,那便是我們感受到幸福的關鍵。
 
推薦語
 
以全新的角度詮釋生命的意義
彭菊仙|作家
 
  身為大半輩子皆為「生存」而活、而戰的X世代,我必須說,我輩的思維核心仍緊緊黏著於馬斯洛最低的一、二層次,也就是生理與安全需求,只要此部分滿足,即認定生命處在安穩完美狀態,因此,我們對於下一代的生命期望實難跳脫此框架。
 
  因此,我們不能理解,為何在富裕、呵護、不虞匱乏中成長的新世代,卻有越來越高的比例陷入虛無、憂鬱、封閉,甚至甘於繭居、躺平、尋死?不少嬰兒潮世代以降的長輩嗤之以鼻。
 
  原本也極度疑惑、焦慮的我,欣喜於陳俊欽院長以非批判的角度,從「人類演化歷程」來重新詮釋此現象,處理過無數類似個案的他認為:人類終於集體來到一個必須面對「為什麼我在這?我活著是為了什麼」此生命最核心問題的時代,並且,大多數人都逃不開「深刻反芻不快樂」的經歷。
 
  我非常推薦任何世代都來讀讀這本書,循著陳院長有脈絡的梳理全新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包含: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貧富差距、房價物價快速飛漲、資本技術高度集中;和上一代的成就動機、生命期望大異其趣、相互對立;網路過曝所引發的過度比較、暗黑心理;此外,價值紛雜、訊息混亂、詐騙更是無所不在……
 
  面對這樣的問題,尤其是二十至四十歲的少壯族來說,很顯然需要迥然不同的生命思維與全新方法。這本書充滿了優秀的解析模式與工具,我特別驚喜於陳院長所提出的「牛—貓—人」狀態三角之心法: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同時擁有此三種特質,因應不同的環境與情勢,靈活調度與轉變,找到自己的平衡點。而嬰兒潮世代、X、Y世代更該閱讀此書,因為,我們必須學習用全新的角度來理解新世代、詮釋生命的意義,否則,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的過度焦慮將更加難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06786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測你的MBTI

 

內容連載

▍前言――理當幸福的環境,卻出現更多的煩惱?(摘錄)
 
「你啊,就是從小太好命,才會有這麼多煩惱!」
 
「生活過太爽,才會想這些有的沒有的,像我們以前什麼都沒有,全靠自己打拚,還不是一樣走過來了……」
 
「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懂得感恩惜福,不要每天只會唉聲嘆氣,嫌這個嫌那個!」
 
上述話語,在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常聽到,不管是你自己向別人這麼嘮
 
叨,還是經常被他人如此轟炸,應該都對這樣的情境再熟悉不過了。
 
一位成功的職場女性說道:「我都不敢想像,我家那兩位養尊處優的公子哥,以後長大出社會該怎麼辦?說真的,要是他們來我這邊上班,可能第一天就會被我罵到離職了─不,甚至根本就不會被錄用,連考慮都不會考慮!」
 
也有剛回國的年輕男性沮喪地說:「大家只會說我是靠爸族,卻沒有人想過我其實很努力。不管我做對多少事,所有的功勞都是因為背景好、家世好、靠關係;而只要做錯一件事,那就一定是我抗壓性不夠、不願意吃苦、好高騖遠……」
 
事實上,我們很少見到永遠的指控者,同樣少見永遠的被批評者,更貼近事實的情況是──人們往往分飾二角──前一刻還高談闊論,想安慰別人;一轉身,回到自己生活的難處,面對婆媳問題、夫妻關係、感情議題、兒女教養、職場應對、朋友相處時,立刻變成了那個滿腹委屈,在他人眼中「自尋苦惱」的人。
 
究竟是得到的愛不夠?獲得陪伴的時間太少?教養的方式不對?是出於生活的疏離,還是大環境的改變?或是有更深層的其他原因?讓這一代人處於理當幸福的環境,卻出現更多的煩惱?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從百廢待舉到經濟起飛,財富的累積似乎並沒有讓人更快樂,反而是憂鬱症與各種精神官能症橫行,自殺自傷、傷人、毒品藥物、酒精濫用不但沒有消失,還從原本高風險家庭逐漸向高學歷、高社經地位的中上階級蔓延,衍生為另一種形式的文明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采實電子書暢銷展:和文字一起拾回夢想的初心,電子書x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知遠語言加碼(9/7-9/8)
  • 新時代折20
  • 小天下領券(9/6-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