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魔法
在靈性學習的這幾年,生命裡有個很重要的課題即是「了解自己」,當我們靜下心來回望自己的生命,我們開始找到自己的情緒由來、看清楚哪些是自己、哪些是從父母承襲而來的慣性、哪些又是別人給予的價值觀而非自己真正的想要,我們才能拿回對自己生命的主導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用故事的方式,將蛤蟆因為陷入生命裡的低潮,到漸漸跟隨心理師的引導,一步一步重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漸漸找回真正的自己。這條路並不容易,但一路上勇氣和堅定會慢慢增強,成為帶在身上的法寶。
願每位讀者都能透過這本書重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找回自己真正的模樣。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魔法,就像蛤蟆先生一樣,找回真正自己內在的力量,魔法就能綻放!
演員 姚愛寗
從被困住的情緒僵局中走出來
「心理諮商師沒有人生的答案,但能協助你找到自己的答案。」這句話雖然反映了心理諮商的過程,但實在很難被人理解。但看了這本書,透過作者生動巧妙的描繪,你真的能夠體會一個人如何經由諮商而更了解自己,並從被困住的情緒僵局中走出來。無論你正在考慮接受諮商、學習諮商、或自己正在從事心理相關的工作,我都非常推薦這本天才著作!
正向心理學專家 劉軒
唯有自己想改變,改變才會真的發生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從各種管道問我,能不能幫他們介紹心理諮商的資源。也許基於信任,也許希望有所不同,他們想嘗試看看心理諮商。
當我細問之後,多半發現,他們通常是幫別人尋求協助。
像是,陷入婚姻危機的先生想為鬱鬱寡歡的太太找心理師,讓她開朗樂觀點;無力的家長想為叛逆輟學又無法溝通的孩子找心理師,導正孩子的觀念與行為;熱心的老師想為沉迷網路的學生找心理師,盼能拉回迷失的孩子。還有的人,看不下去身旁的朋友持續意志消沉,想把他送去心理師那兒,好重新振作。
當我腦中盤算著如何轉介適當的心理資源時,同時也會問:「你說的那個人,有接受心理諮商的意願嗎?」
得到的答案常是:「我得問問他才行!」、「恐怕沒有,我也在想,該如何說服他!」老實說,當事人沒有意願接受協助,你把他捆綁過來,再厲害的助人者也常愛莫能助。
過去,我曾在中學服務過,在學生輔導工作中接觸到的個案,常是被轉介過來的。也就是,孩子自己不覺得有困擾,但身旁師長卻感到頭痛不已。這種「非自願個案」,輔導起來有相當的難度,於是,我們會轉而向他身旁的大人進行工作,稱為「系統工作」。這麼做是有道理的,因為,有困擾的人通常比較有改變意願,而有改變意願的人,才有可能真的做出改變。
台灣是亞洲國家中,心理諮商走得相當前端的地方。目前,除了大型醫院精神科附設有心理諮商外,坊間的心理諮商所或心理治療所也越來越多。即使如此,社會大眾仍然普遍對心理諮商是什麼,一頭霧水。常常有人問我:「你們心理師只是和案主聊聊天,為什麼收費這麼貴?」
說真的,這很難回答!
但我常會說:「如果在你的生活中,能找到如心理師一樣的人與你聊聊,讓你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同時能拓展你的覺察、增進對自己的理解,並因此更有力量做出新的選擇,那你真的不用來找心理師。」
換句話說,許多身陷困擾的人身旁,缺人這樣的人際資源,就算有人願意提供關心,也沒辦法給予持續且深度的支持。
心理師除了提供民眾心理諮商服務外,也得教育民眾如何運用心理諮商資源,正確認識心理諮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真的不是聊聊天而已!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很適合正考慮去找心理師談談,但又充滿擔心、恐懼或疑惑的人閱讀。
蛤蟆先生陷入低落的情緒之中,他的好朋友鼴鼠、河鼠和老獾雖然關心他,但也沒辦法讓他振作起來。最後,他們想到要讓蛤蟆先生去找心理師談談。
在這群好友的不斷「鼓勵」(或者說是半推半就)下,蛤蟆先生照著地址去找當地的心理師蒼鷺談談。本以為心理師會滔滔不絕地給他什麼「有用」的建議,但,沒有!
蒼鷺卻問:「到底誰是我的當事人?」這巧妙的提問,一方面是在釐清,誰才是有困擾的人,需要接受心理諮商;另一方面,則是讓蛤蟆先生知道,除非你自己願意,否則心理諮商無法幫助你改變。
突然間,蛤蟆先生感覺到,他並非只能被動地接受別人的建議,然後又因做不到而挫敗無力。而是,他可以透過主動參與,為自己做些什麼。這正是心理諮商重視的——當事人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完全的責任。於是,蛤蟆先生與蒼鷺便展開了一連串「合作」的過程。
在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談話中,你會發現,心理師常對當事人提出一個又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有時候關切情緒感受,有時候關切想法念頭,目的在幫助當事人提升對自己的認識與理解,慢慢地看懂自己慣常行為模式的影響,也理解這些行為模式的起源。
不同的心理師,採取的心理諮商理論取向也不同;依據不同的理論派別,對案主採取不同的治療技術。在這本書中,蒼鷺心理師使用的是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療法,透過這個理論觀點,帶領蛤蟆先生覺知自己在與人互動時的自我狀態,人生腳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理解那些未被辨識出來的心理遊戲等。
讀完全書,你會知道,心理諮商不是個愉快的對談過程;你可能要去觸及那些令你感到痛苦的情感、想法或回憶。然而,你願意投入越多,你越能從心理諮商中獲益。
過去,我在學校裡服務時,常遇到一些在輔導室門口猶豫徘徊的孩子;而我知道,社會上也有許多想找心理師協助,但猶豫不決的人們。願你讀了這本書後,能更有勇氣去找心理師談談,為自己做出改變的承諾,改變才會真正的發生。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