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漫博
神鵰俠侶(全四冊,藏金映象新修版)(加贈百年限定書衣+「新.金庸江湖─楊過夢蝶」硬卡書籤1張)

神鵰俠侶(全四冊,藏金映象新修版)(加贈百年限定書衣+「新.金庸江湖─楊過夢蝶」硬卡書籤1張)

  • 定價:1800
  • 優惠價:751350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2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新修金庸‧無盡江湖
  金庸小說動態創作的極致版
  更人性、更周全、更細膩,世紀新修版華麗改裝
 
  ◆追求完美、返璞歸真的終極版本──
  金庸於1999年開始,對十五部小說進行第三次修訂,以「增」與「修」為原則,並注入一代代金迷的閱讀體驗與感想,將情節上、行文上的矛盾缺失予以修正,全套歷經七年修改完成,是金庸留在這個世界最後,也是最新的版本。此版本亦可看作是晚年金庸重讀中年金庸的成果,儘管是一樣的故事、一樣的人物,經過人生歲月的歷練,金庸對於情愛、人性、歷史、族群的思考,更邃密也更深化,自有不同的體悟與深刻的理解,融入在每一處細節的修訂之中,而有了這一套獨一無二的新修版。
 
  ◆經典與現代協奏的意象符碼──
  伴隨著時代變遷,並延續亮彩映象修訂版「經典與現代融合」的企圖,打造出兩岸三地最特出的金庸封面視覺,從每一部小說中提取關鍵意象,賦予豪情瑰麗的色調,呈現武俠小說的黃金年代。書名字以金箔燙印,蘊蓄藏金質感,也是歷代金庸小說版本中的首例。
 
  ◆從世界的回響再看金庸──
  《紐約客》雜誌曾報導金庸作品在華語世界的流行程度,大約等於《哈利波特》與《星際大戰》的總和,「金庸將江湖交織融貫於中國歷史,就像是托爾金把自己的創造力帶向了查理曼時代的歐洲」。
 
  《神鵰俠侶》:
  金庸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金書中的「情書」
  小龍女在面對楊過的感情時,不再「冷若冰霜」,兩人在古墓中合練「玉女心經」,情隨劍意生,愛苗早已滋長。在郭襄愛慕楊過的情愫上,新修版首次明確且細膩著墨,筆觸多情純真,讀來分外動人。就連書中第一大反派金輪國師,也有了不一樣的面貌:他因真心喜愛郭襄這個徒兒,不但待之如親女,見郭襄跳崖時傷心落淚,甚至最終為救郭襄捨了性命。

  金庸說:「讀武俠小說,要熱情洋溢地讀,跟隨熱情、正直而衝動的角色,了解他做熱情的事……」正是為新修版下了最好的註腳!
 
  封面意象:
  「花」做主視覺,並非指涉具象的「情花」,而是強調本書描寫愛情之細膩、心動之純粹,和小龍女的清冷至純形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金庸(1924-2018)


  本名查良鏞(Louis Cha),浙江海寧人。英國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博士。

  曾任報社記者、翻譯、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一九五九年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一九九三年退休。先後撰寫武俠小說十五部,廣受當代讀者歡迎,至今已蔚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並興起海內外金學研究風氣。《金庸作品集》有英、法、意、德、希臘、波蘭、芬蘭、西班牙、日、韓、泰、越、馬來、印尼等多種譯文。

  曾獲頒眾多榮銜,包括:英國政府OBE勳銜,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銜,香港特別行政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吉林大學、遼寧師範大學、蘇州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的名譽教授,以及當選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和新加坡東亞研究院的榮譽院士。

  曾任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牛津大學漢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兼任教授,香港報業公會名譽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
 
 

目錄

【第一冊】
第一回 風月無情
第二回 故人之子
第三回 投師終南
第四回 全真門下
第五回 活死人墓
第六回 玉女心經
第七回 重陽遺刻
第八回 白衣少女
第九回 百計避敵
第十回 少年英俠

【第二冊】
第十一回】風塵困頓
第十二回 英雄大宴
第十三回 武林盟主
第十四回 禮教大防
第十五回 東邪門人
第十六回 殺父深仇
第十七回 絕情幽谷
第十八回 公孫谷主
第十九回 地底老婦
第二十回 俠之大者

【第三冊】
第二十一回 襄陽鏖兵
第二十二回 危城女嬰
第二十三回 手足情仇
第二十四回 驚心動魄
第二十五回 內憂外患
第二十六回 神鵰重劍
第二十七回 鬥智鬥力
第二十八回 洞房花燭
第二十九回 劫難重重
第三十回 離合無常

【第四冊】
第三十一回 半枚靈丹
第三十二回 情是何物
第三十三回 風陵夜話
第三十四回 排難解紛
第三十五回 三枚金針
第三十六回 生辰大禮
第三十七回 三世恩怨
第三十八回 生死茫茫
第三十九回 大戰襄陽
第四十回 華山之巔
附錄 易經.陰陽與術數
後記
 

 
 
 

後記

  《神鵰俠侶》的第一段於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在香港《明報》創刊號上發表。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初創的最艱苦階段。重行修改的時候,幾乎在每一段的故事之中,都想到了當年和幾位同事共同辛勞的情景。

  《神鵰》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時,卻有巨大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或許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則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給人認為毫無意義呢?

  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無重大分別。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識、政治規範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會消滅,那時候「愛國」、「叛國」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的為人們所讚美,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份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在小說中所寫的,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應當是可能的。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恬淡,再加上自幼的修練,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係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神鵰這種怪鳥,現實世界中是沒有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一種「象鳥」(Aepyornistitan),身高十呎餘,體重一千餘磅,是世上最大的鳥類,在公元一六六○年前後絕種。象鳥腿極粗,身體太重,不能飛翔。象鳥蛋比駝鳥蛋大六倍。我在紐約博物館中見過象鳥蛋的化石,比一張小茶几的几面還大些。但這種鳥類相信智力一定甚低。

  《神鵰俠侶》修訂本的改動並不很大,主要是修補了原作中的一些漏洞。

一九七六年五月
 
  在第三次修改《神鵰》之後,曾加寫了三篇附錄,第一篇討論易經與道家、儒家、陰陽家的陰陽八卦之說。這時又細讀了蘇州大學束景南教授(現在浙江大學)贈給我的大著《中華太極圖與太極文化》,很受教益,其中討論到很多道教關於內丹修鍊的問題,我因一竅不通,在所寫那篇附錄的文字中沒有涉及。只深深覺得,天下學問深奧奇妙者極多,對於自己不懂的部分,如沒有決心盡力去學習鑽研,最好坦認不懂,不要去碰。

  另外兩篇,一篇關於忽必烈的性格和行為,另一篇敘述襄陽的攻守,可以作為年輕讀者們閱讀《神鵰》的背景資料。但因客居香港,手邊關於元史的參考材料不多,更缺原始資料,又沒有師友可以請教蒙古文中的疑難,對歷史上的結論自己信心不足,所以這兩篇附錄沒有附入本書。

  朱光潛先生談美學中的「距離說」,我一向很是尊崇。年輕之時,一讀之下便即信服,後來多讀了一些中外的美學與哲學書,仍覺朱先生的說法簡明易解,很能說明問題。朱先生主要說,以審美眼光欣賞藝術品,要撇開功利性的、知識性的觀點,純以審美性的眼光去看,譬如說,欣賞一幅「游魚圖」,要看圖中游魚姿態之美、運動之美,構圖、色彩和線條之美,全心投入,以致心曠神怡。功利觀點則要想這條魚從那裏買來,要多少錢,這條魚重幾斤幾兩,市場上賣多少錢一斤,可以在水裏養多少時候不死,如請上司、父母、朋友或愛人吃飯,把這條魚殺了請他吃,他是否會十分喜歡等等。知識觀點則要研究這條魚屬於甚麼類、甚麼科、叫甚麼名字,拉丁文學名是甚麼,是淡水魚還是海水魚,主要生產於甚麼水域,這條魚是雌的還是雄的,如是雌的,在甚麼季節產卵,它以甚麼東西作食物,能不能人工飼養,它的天敵是甚麼。即使是漁市場商人或古生物學家,觀賞游魚圖時也應純用審美觀點,不要混入自己的專業觀點。

  莊子與惠子在濠上觀魚,討論魚是否很快樂,你(我)不是魚,怎麼能知道魚快樂不快樂?楊過、小龍女和瑛姑觀魚,大概會想像魚這麼一扭一閃,迅速之極,是不是能用在武功身法之中?八大山人、齊白石觀魚,所想的多半是用甚麼線條來表現游魚之美;而法國印象派大畫家塞尚等人,心中所想的圖畫,當是一條魚給人剖開後血淋淋的掛在蔬菜之旁,用的是甚麼線條、顏色。舒伯特觀鱒魚時,腦子中出現的當是跳躍的音符與旋律。張仲景、李時珍所想的,當然是這種魚能治甚麼病,補陰還是補陽,要加甚麼藥材。我在香港住得久了,很能了解「洪七公觀點」,他老人家見到魚,自然會想這條魚清蒸滋味如何,紅燒又如何?頭、尾、肚、背、燴、烤、燻、煮,又各如何?老叫化自己動手怎麼樣?要小黃蓉來作又怎麼樣?

  閱讀小說,最合理的享受是採審美態度,欣賞書中人物的性格、感情、經歷,與書中人物同喜共怒,同哀共樂,既打成一片,又保持適當的觀賞距離(觀看從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連續劇也是一樣),可以欣賞(或討厭)書中文字之美(或不美)、人物遭遇之奇(或不通)、故事結構之出人意表(或糟不可言)、人物性格之美(或醜惡)……我看小說、看電影、電視一向是用這種態度的。有一段時期中,我在報紙上專門寫電影評論,每天一篇(香港放映的電影極多,每天評一部根本評不完),後來又進電影公司專業做編劇和導演,看電影時便注意鏡頭的長短和銜接(蒙太奇)、色彩配搭、鏡頭角度及長短、燈光明暗、演員的表情和對白等等,看電影的審美樂趣便大大減少了,理智的態度多了,情感的態度少了,變得相當冷靜,不大會受感動,看大悲劇時甚至不會流淚。在電影中聽交響樂、看巴蕾舞時甚至不會心魂俱醉、魂不附體,藝術欣賞的意義就大大減少了。

  讀小說而採用功利觀點(這小說是否合於無產階級鬥爭的革命思想?合不合革命現實主義的理論指導?對人民羣眾的教育作用怎樣?)、或知識觀點(小說中所寫是不是符合歷史記載?物理學上有無可能,某本權威哲學書中是這樣主張的嗎?這種毒藥能毒死人嗎?能把屍體化為黃水嗎?一個人手臂給人斬落了,重傷之後還能騎馬出奔而不死嗎?鳥類智力這樣低,能與人拆招而顯示武功麼?魯智深能連根拔起一株大楊樹嗎?沒有東風時可以築壇行法而借來東風嗎?戴宗腿上縛了有符咒的甲馬,就可日行八百里,去參加奧運馬拉松賽豈非穩得金牌?根據歷史,關羽並沒有在華容道上義釋曹操,《三國演義》這樣寫,豈非把三國的歷史全改變了?),讀小說時的趣味大減。當然也可以這樣持批判的態度來讀,然而已不是審美的態度,不是享受藝術、欣賞文學的好態度了。所以,忽必烈的真正性格怎樣,楊過是否在襄陽城下飛石擲死蒙古大汗蒙哥,我想在小說中最好不討論,我會在另外寫的歷史文章中談論,那是知識性的文章,便該用知識性的態度去閱讀。(例如,我在小說《碧血劍》中,寫袁承志有很大自由,他要愛青青便愛青青,要愛阿九便愛阿九。在歷史文章〈袁崇煥評傳〉中,任何史實寫錯了,都須設法改正。)

  有些讀者因為自己的性格與小說中的人物大大不同或甚至相反,無法理解小說中人物為甚麼要這樣做,他覺得根本是不合理的、違反常識的、甚至是絕對不可能的(尤三姐因柳湘蓮不肯娶她,便會橫劍自殺嗎?),他覺得小說這樣寫十分「不通」,小說中人物的表現是「莫名其妙」,書中人物完全可以採取一種更明智、更合理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對於楊過的性格衝動、憑一時意氣而「胡作非為」,很多人不能理解,尤其是理智極強的自然科學家。他們覺得,楊過初出場時像韋小寶,到後來像蕭峯,性格在書中變化很大。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到三十幾歲的中年人,性格一定會變,那並不希奇。問題是理智人不理解熱情人,這是世上許多悲劇發生的原因之一。理智人不理解楊過、蕭峯、段譽……,他們覺得楊過不該想殺郭靖,蕭峯不該自殺,段譽不該苦戀王語嫣,葉二娘不該對玄慈方丈一往情深,李莫愁這樣美貌聰明,又何必對陸展元念念不忘?黃蓉不該猜疑楊過,殷離「不識張郎是張郎」太不科學……

  有人覺得,楊過懷疑郭靖是殺父仇人,應該以理智態度冷靜查明,不該一時衝動想殺他報仇、又一時衝動救他性命。如果楊過是福爾摩斯,或是英國偵探小說家克麗絲蒂筆下的白羅或瑪波小姐,又如是包公、況鍾、或彭公、狄公,當然他會頭腦冷靜的搜集證據,詢問証人(例如程英、黃藥師),然而他是性格衝動的楊過。性格衝動和聰明絕頂毫不矛盾,只有某些不喜歡藝術的科學家才會以為兩者矛盾。藝術家中身兼二者的實在太多了。一個人如果不聰明、又不熱情,決做不成藝術家。屈原、司馬遷、李白、李義山、杜牧、李後主、李清照、蘇東坡、曹雪芹、龔自珍、巴金、徐悲鴻……這些大藝術家難道不是既聰明、又熱情嗎?每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大概都可從他們身世之中,找到一些不合理的行為(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一生生活絕對合理的人,恐怕也成不了大科學家)。

  純從理智的觀點來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都是不成立的。哈姆雷特早該一劍殺了叔王為父王報仇,不該優柔寡斷、躊躇不決。奧賽羅應該追究依阿果的誹謗,證明妻子苔茲狄夢娜的清白,不該扼死妻子。馬克白不該野心勃勃的弒國王而纂位;李爾王稍稍頭腦清楚一點,就該知道女兒在欺騙他。

  有些「現代化」的「聰明」讀者覺得楊過很蠢,不該苦等小龍女十六年,應當先娶公孫綠萼,得到岳母給他半粒絕情丹解了身上情花之毒,再娶程英、陸無雙兩個美女,最後與郭襄訂情,然後到絕情谷去,握著郭襄的小手,坐在石上,瞧瞧小龍女有沒有來,她如不來,再娶郭襄也就心安理得。(這樣,楊過變成了「聰明的」韋小寶!)

  黃蓉懷疑楊過對小郭襄這樣大張旗鼓的祝壽,是為了騙得她的芳心,令她一生一世受苦,用以向郭家報仇。不是的,黃蓉又不懂楊過了。郭襄這樣可愛的一個小妹妹,秀美豪邁,善解人意,聰明伶俐,楊過心中早就真的喜歡她了,給她三枚金針,就是說:「不論你叫我做甚麼,我都答允!就是要我為你死了也可以!」大張旗鼓的為一個小姑娘做生日,是熱情而衝動的年輕人的狂妄行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當然不幹。外國有個年輕人為了向他的愛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飛機,在空中寫大字「我愛你」,楊過這種狂氣,有幾分相似。他苦等小龍女十六年,鬱積無可發洩,他替郭襄做生日,有點向小龍女大叫的意思:「小龍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還不來,我在給別個可愛小姑娘做生日了!」旁人要恥笑,楊過怕甚麼?他怎麼會怕?他又不是你!

  讀偵探小說,要理智地讀,推想犯罪者的心理,從偵探的角度,追尋線索,設想各種可能的情景,再用證據去證實或推翻設想。

  讀武俠小說(《鹿鼎記》是例外),要熱情洋溢地讀,跟隨熱情、正直而衝動的角色,了解他做熱情的事,做正直的、不違自己良心的事,不自私自利,不要老是計算是不是有好處、有利益,應當時常想著應該還是不應該?
 
二○○三、一、九
 
  《神鵰俠侶》的第三版在修改七次之後,寄到北京,張紀中先生把修改稿拿給陳墨先生去看,陳先生寫了很長的意見給我(那時我在澳洲墨爾本),我請臺北遠流公司將第七次改後的定稿暫停上機印刷,再快郵寄給我,我又花了兩個月時間,重新再修改一次,將歐陽鋒臨死的情形、金輪國師的內心、公孫止的深沉、小龍女與楊過在古墓中的純情相處等等,重新寫過,似乎可以提得高一點。甚至陳先生的女兒陳小墨小姐(她還在讀書,可能是中學生),也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意見(我也採用了)。我本來加了大段文字,敘述「九陽真經」的來歷,可說是大發奇想,陳先生認為是「蛇足」(他說得極客氣,但意思便是說「蛇足」),我仔細考慮,覺得確是蛇足,便全部刪去了,覺得刪去後藝術上好些。古人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我覺得益友還可再加一項:「友聰明」,「聰明」與「多聞」並不相同。(陳墨兄曾堅決要求,「後記」中不可提他名字,但對幫助了我的人必須感謝,既是為人之道,又是國際通例,因此書此誌謝。但為尊重陳兄意願,中國內地版中此段刪去。)
 
二○○三、九、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15922
  • 叢書系列:新修版金庸作品集
  • 規格:軟精裝 / 1858頁 / 15.6 x 21.6 x 9.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結合小說與田調筆記,民俗與信仰文化研究者王幼華,全新作品!《憨慢王爺》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領券
  • 遠流領券
  • 皇冠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