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暢銷榜
嘎啦(隨書腰附贈電影早場優惠券)

嘎啦(隨書腰附贈電影早場優惠券)

  • 定價:370
  • 優惠價:79292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嘎啦》電影原著小說‧近期上映。

「那還魂啊,是絕對不能做的。」
人,終究抵不住那些惡。

姜泰宇淋漓盡致刻劃癲狂、貪婪與死亡的驚悚小說。

老哥搞錯了,那不是招魂,那是還魂。
還魂,還的是怨氣,是不甘,是所有最惡那些啊!

每一個死去的人要回來,都得要好多個活著的白送。

  啃食。血腥。瘋狂與憎恨,貪婪與死亡。
  痛苦的吼叫聲此起彼落,那些還在堅持著誦唸經文者,聲音也漸漸被恐懼的尖叫所取代。末日一般的眾生相,唯有那顆像蛋一樣的石像靜靜地看著,好像如此多年,見識過人間的瘋狂不知凡幾,此次說不上最血腥的一次。
  ──摘自內文第二部

  「每一寸身體都開始實際意義上的腐爛,這種腐爛帶來了恐懼,不是恐懼死,而是恐懼這樣子生。」

  天仁、阿序、Jennie、愛飛翔及楊娟娟,5個年輕人前往曾發生駭人的集體死亡事件,如今改建為全台最奢華,但卻散發陳舊腐敗氣息的「儂萊度假村」進行直播探險。

  隨著直播觀看人數攀升,探險卻不斷失控。除了5人橫禍纏身,阿序的母親──百萬直播主女神瑪菲司、繼父與妹妹也命懸一線。他們會被持續發出「嘎啦、嘎啦」的咀嚼聲所魅惑,因而微笑啃噬自己的胳膊、手指、肩膀,將自己生吞活剝嗎?

  藉由1961年泰緬孤軍撤離史實來切入,姜泰宇讓驚悚小說除了高娛樂性,還針尖剖析人被逼至絶境所無法抵抗的惡,卻又展現著悲憫,更彷若暮鼓晨鐘提醒所有人類;人類擅於製造悲劇,而有些事是不能忘的。

本書特色

  ◎大師兄(作家)、路邊攤(作家)、盧建彰(詩人導演)陰森森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隨書腰內側憑證,享電影早場優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姜泰宇(敷米漿)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大眾文學作家,從大學即開始創作。曾獲得金石堂年度暢銷男作家,入選誠品書店最愛一百小說。著作十餘本小說。

  曾任《愛小說》雜誌總編輯。短篇作品《榻榻米的夏天》改編為公視電影《夏天的向日葵》,作品《洗車人家》入圍第二十一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另出版《鬼拍手》、《記得我的名字》。現為專業洗車工。
 

目錄

第一部
012(一)炸橋
027(二)餓之惡
037(三)麻賴
062(四)撤離
087(五)以我為祭

第二部
110(一)流傳
125(二)死人的味道
134(三)來自一九五○年的訊息
151(四)老芋頭沒說的祕密

第三部
166(開始之前)來自一九八四年的影片
173(結束之前)不該有的第四壇
175(一)開始了
194(二)他死了
204(三)該回去了
214(四)你們自己走來了
229(五)那就帶點東西走
249(六)那個人來了
271(七)來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4199
  • 叢書系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8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嘎啦 GALA| 前導預告

 

內容連載

第三部
 
(開始之前)來自一九八四年的影片
 
「阢哞哈。」一個男子說道。
 
「很緊張咧,你確定阢哞哈今天會出來?」另一個男子說道。
 
「對啦,大仔說就是今天,不要亂想,發財就趁今天。」
 
影片沒有畫面,過了一會兒首先開口的男子說道:「機器,怎麼沒有畫面?」
 
「幹,鏡頭沒開啦,會不會用?」另一人回答道。
 
台北,某舊公寓。
 
長長的樓梯,舊V8的畫質如今看來有些破碎。樓梯無光,一人持著攝影機,另外一人拿著手電筒往上。隨著移動的腳步,傳來兩人帶著壓抑的呼吸聲。當年的器材不算先進,畫面有些斷斷續續。
 
發財。
 
兩人自從跟了老大,並隨著祭拜阢哞哈之後,一切都有了不同。打麻將手氣好,就連推筒子也是手到擒來。一切都來自於阢哞哈,尊敬的母神。八○年代社會迅速發展,特別是六合彩、大家樂風靡一時。許多人將命運寄託給不知道的神明,一旦賭輸了,便遷怒於信仰。彼時河裡曾打撈出許多因為沒保佑信眾發財的神像。
 
阢哞哈不同。
 
有求必應,比之前的養小鬼還要神。
 
這次好不容易才打聽出老大要辦祈福法會,不讓太多人去。兩人死皮賴臉才得到這個機會,不由得興奮起來。兩人繼續上樓。
 
斗篷,昏暗。
 
一個穿著斗篷的男子,因為遮著而看不清長相。
 
「好了,不要開玩笑。今天日子很重要,等會兒我說什麼,你們就照做。」
 
那男子說道,兩人隨著他繼續往上走。明明是舊公寓的樓梯,卻好似怎麼也走不到盡頭。往上,往上。轉彎,往上。
 
其中一個男子嘀咕:「看起來不大,裡面怎麼走這麼久?」
 
「噓!別說話。」另外一人小聲地。
 
「幹。」
 
鏡頭晃動。
 
一個人突然出現在鏡頭前,做著奇怪又難以形容的手勢。
 
法鼓的聲音傳來。
 
「阢哞哈啦,啊當嘎殺。」
 
「阢哞哈啦,啊當嘎殺。」
 
「阢哞哈啦,啊當嘎殺。」
 
兩人熟悉的經文傳來。
 
鏡頭轉個彎,其中一人轉過身,一臉疑惑。
 
「幹麼?」另外一人說道。
 
「幹這什麼聲音?」
 
「噓,別管閒事。」
 
經文唸誦聲持續著。

會員評鑑

4.5
7人評分
|
7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06/27
|
電子書
初讀《嘎啦》我不斷地確認:這是姜泰宇的文字嗎?我在字裡行間,感應不到我曾經熟悉的那些筆觸。隨即喜悅大過於狐疑,好喜歡他又創出這一個別於往昔的世界——更強烈的色澤感,不是大肆渲染,也不全然地工筆勾勒,彈性的筆法讓情節更聚焦。人物的意象鮮明,場景則視情況省去細節,讓讀者直視他要讀者看見的那些。

《嘎啦》分成了三部,共同點是悚然的意象,各異的是色澤。

第一部的色澤是慘綠。

一九五○年初期,滇南戰爭,異域孤軍,麻賴村。

逃難的軍人,山窮水盡,窮山僻壤。

牟常在置身於黲黷綠蕪,求生慾、食慾與性慾,交和在逃難的日子,他忍著沒死,卻活得疲乏。「牟常在摸了摸懷裡的刺刀,眼睛想盯著大寶頭魯明的脖子,但是看不清。」他餓得連一起逃難的弟兄都想吃,但他忍住了。他們走了又走,卻始終遇不著柳暗花明,太平盛世有多遠,生機就有多遠。

而苦盡之後是甘來嗎?如果知道後來會這般田地,炸橋時灰飛煙滅,才算是死得其所?

第二部的色澤是暈紅。

不斷出事的工地,生人勿近,動土那天工地主任的金紙,燒著燒著人就沒了,就連工地秀的主持人都橫死。建案老闆散發著惡臭的嘴,是腐敗的結果,還是凶惡的開端?

道壇的紅燭,嘴與眼,「人若不諾,天將紅禍」,大片血跡。

老胡施法,騙別人,也騙自己,搭上了幾條人命,甚至自己的妻女。

「木頭搭的輕隔間本來是刷了白色的油漆,現在也是紅的月素站在床靠著牆,頭像沒有脖子一樣折倒在左肩,轉彎的地方幾乎沒有肉了。即使如此,月素還是站著睜著眼看著老頭,不,應該是看著門的地方。」

老胡想望的是一家人的幸福下半輩子,他得到的呢?貪婪地拿到錢後,從此人生踽踽獨行。

嘎啦。嘎啦。

第三部的色澤是昏黑。

從業配直播到探險直播,觀賞人數膨脹了膽量,明知蹊蹺,卻以為自己不會害怕。流量,是財富密碼。

影子,螢幕一暗,光線暗了下來,燈光熄了。

「天仁驚嚇後退,椅子倒地。就這麼一分神的空檔,再轉回去,鏡頭又變成自己狼狽不堪地杵在那裡。此時跳電了。跳電的瞬間傳來很大的轟鳴,像雷聲,也像巨石崩落。」崩落的,不是巨石,是他們的人生。狠狠地砸了下來,四分五裂的,面目全非。

闃寂的結尾是無限唏噓。靈異的背後,若不是「善惡有報」的必然相關,那麼該如何夜半敲門而心不驚?

《嘎啦》三部曲,看似相隔年代背景,卻殷襲著一縷神祕。

招魂,還魂。

「阮哞哈啦,啊當嘎殺。」
展開
user-img
3.5
|
2024/06/27
劇透警告

試讀心得

第一部份講述四名軍人因長官炸橋而跟大部隊走散,原想走到預訂目的地,但不知怎地竟越走越偏。深山荒野中,人煙罕至,身上的糧食也快吃光。不知道何時起,猴兒鬼一直跟著這個落難小隊,最後更帶他們到自己的村子。到了村子裡,處處透露古怪,而沿路上所有離奇的事情都被牟常在記在督導日誌中。政府撤退來台後,輾轉得到這本督導日誌的軍人也來到臺灣。數十年後,詭異的事情再度發生。

姜泰宇前一本作品《鬼拍手》確實有鬼,出現時的樣貌可能也一點都不可人,當時閱讀就被氣氛嚇個半死。這次讀《嘎啦》,已忘記前一回教訓,又在夜深人靜時打開恐怖題材的小說。跟前作相比,沒有那麼鬼影幢幢,但緊張恐怖的感覺卻是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軍人們因為太過飢餓,生存欲望超越了良知,看著曾出生入死的戰友也曾幻想過肉的滋味。而偏遠村落中進行不完的詭異祭典,與他們對食物的渴望結合,到最後牟常在仍止不了餓,一時間不確定哪些是幻想哪些是現實。究竟是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字面上的意思嗎?

第二部份來到了台灣,工地發生了奇怪的事情,道士想起當年偷學的那些皮毛,回憶一段段浮現。鬼沒有出現,但相關的人一個比一個慘。正當他想跑,卻又聽到那個聲音,鬼沒有真正出現,但已經毛骨悚然到不行。

試讀的部份並沒有提到簡介中的網紅,而在前兩部份,慘事接二連三,起因都是內心欲望。儀式或許引來了不得了的東西,但驅使一切的卻是醜陋的人心,在這個故事中也體現了人心比鬼怪更可怕這點。我平常比較少看恐怖驚悚的作品,算是比較膽小的讀者,這本對我來說驚悚程度略高。若是膽子不夠大的讀者有興趣,可以考慮盡量在白天閱讀。
展開
user-img
Lv.6
5.0
|
2024/06/21
牟常在、二馬、大寶頭和潘子分屬不同軍隊,撤退時,孫軍長下令炸橋,泥水沙土滾滾而來,大夥奔逃保命時,
四人與所屬部隊衝散了,邊嚷叫邊跑在一起,跑進樹林,聽潘子的判斷往北走,就能與其他部隊會合。
歇息喘氣吃泡泥水的乾糧止饑餓時,牟常在發現有個以布條遮臉的孩兒鬼沿路跟著他們。
又累又餓的四人隨孩兒鬼踏進一座村莊,這裡的村民都和孩兒鬼一樣穿著麻布衣,布條遮臉,只露出一對眼睛。
一路上牟常在就感覺潘子變得不對勁,二馬病得昏昏沉沉,他更是餓到老盯著大寶頭的脖頸看,想像一刀剁開肥肉,填飽肚腹。
潘子曾和孩兒鬼不見蹤影,再出現時帶了肉乾給他們吃,大寶頭說是驢肉,可是驢肉怎會有指甲片呢?
牟常在懷疑吃下肚的是人肉,不敢說破。村子要舉行祭典,孩兒鬼教他們誦念「阢哞哈啦,啊當嘎殺」。
以為是保命咒語,卻是怪異現象輪番出現,四人被恐怖血腥的手法吞噬了,只留下充滿謎團的督導日誌,
這本日誌又隨泰緬孤軍來到台灣,五十年前的詭異恐怖事件,竟然在房市最熱絡的80年代,一處工地建案重現,造成重大恐慌效應。
過去寫純愛小說,前年以自己職業《洗車人家》重返寫作的姜泰宇(敷米漿),去年的《鬼拍手》,並不可怕是帶有喜劇氛圍靈異故事。
這本《嘎啦》以國共內戰揭開序幕,四名與部隊失散的軍人闖入緬甸北方村莊,成了祭品,姜泰宇沒有直接寫出殺戮,
人因為饑餓掉光牙齒,隔日牙又全長齊,還是三排像吸血鬼的尖牙喔,人跪拜石頭時,竟自爆,石頭吸光腥紅血色,分不清滿地的紅白碎屑是腦漿還是血肉…。
小說中並沒有出現鬼,只有嘎啦、嘎啦、嘎啦的聲音出現,光是聲音的描述就叫人起雞皮疙瘩的,還有伴隨充斥在周遭的惡臭,
更別說疑似有張猙獰鬼臉棲息在肩膀,嚇破膽前,被嘎啦盯上的人就莫名其妙消失,只留下兩顆牙齒。
小說《嘎啦》是鬼故事的極品,缺點是不可以在晚上閱讀,會疑神疑鬼而作惡夢。
展開
user-img
Lv.2
4.5
|
2024/06/21
還記得小時候歷史課上講到泰緬孤軍時心裡浮現的疑惑:是什麼樣的大義讓人們甘願置生死之於度外,到異域裡漂泊?試讀稿的開頭就是幾位角色在荒無人跡的野外苦苦求生,又濕又餓,餓到頭眼昏花看見同袍白花花的脖頸都飢餓難耐。

在牟常在幾位的視角裡,我深刻感到的是慌。被大隊拋下,雖一路往前卻不知自己會走向何方;飢腸轆轆,吃著這頓不知還能不能吃著下頓;身處異鄉,語言及文化都是隔閡無法及時掌握狀況,同時身體又因為飢餓虛弱已極,想逃或是想戰都身不由己。最後神智散地慘死他鄉。讓我不禁想起這句古詩:「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爲我謂烏:且爲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心下悽悽。

我猜想原來王如根該是好心,招魂大概是想知道他們最後的掛念是什麼,好令他們入土為安。畢竟在到麻賴以前他們都曾小心保存自己掉落的甲片、牙齒。可卻陰差陽錯,招魂的辦法使成了還魂的辦法,後續的夢魘由此開端。彷彿詛咒,彷彿既視感,多年後的老胡也在本該除祟的場合使出了還魂的招式,新一輪的噩夢再次展開。

有人說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可我在想,也許因為我們的每一天都要做無數個選擇,當下我們既沒有俯瞰視角也沒有遊戲提示去判斷這次會不會是足以扭轉人生的選擇,於是我們常常輕慢地、粗率地去做決定──儘管直覺有異。是這樣的一念之差,讓差點能回家的牟常在等人選擇去了麻賴,讓本該表明自己學藝不精的軍人選擇硬著頭皮施展道法,讓心有不安的老胡一再因為貪念忽略了警訊。說實話一開始並不為老胡可惜,因為他的出場就是典型的反面人物,貪心不足以似是而非的道術糊弄人心,加之明知眼前的狀況不是自己能夠處理的,還是為了要騙到更多的錢把狀況拖到無可收拾的慘況。

當時我想,無怪乎總說半瓶水響叮噹,學藝不精也許比完全的門外漢更可怕。因為他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又低估情勢的嚴峻程度,總是捅出了天大的簍子卻欠缺收拾殘局的能力。但讀到那場好似昭示後來局面的夢境,老胡一次次狠命撞頭要保護妻女時,我又想:以為這齣慘劇可以單純以人心之惡解釋,站在道德制高點品頭論足的我真是聰明過分。真正的淒慘或許是像牟常在看著大寶頭急急勸阻「那是不好的」卻無法收手,是明知不妥,卻在惡劣的環境下為了一絲的生機不得不為。比起可惡、可怖,更是可憐。
展開
user-img
Lv.10
4.0
|
2024/06/17
兩年前讀過《鬼拍手》,作者姜泰宇的首部驚悚懸疑小說,這部新作同樣為靈異恐怖類型的作品,風格卻截然不同,有別於之前與喜劇結合帶點幽默的筆法,這本可是讓人完全笑不出來,坐立難安的詭譎氣氛會隨著情節推展籠罩,繼而在最後留下強勁的後座力和震撼效果,徹底挑戰讀者的心臟耐懼指數,《鬼拍手》有「鬼」好像“怕”是理所當然,至於「嘎啦」?你以為那是?!還沒進入故事之前,只能說可要先做好心理準備。

章節的第一部以1950年初期國共內戰後,深陷泰緬邊界無法成功撤退、滯留當地的孤軍為歷史背景,講述四個慘遭國家遺棄的軍人,迷失在滇南深山、糧食所剩無幾,在荒山野嶺中艱困求生所遭遇的詭秘事件,此份紀錄麻賴村見聞的日誌手札隨著1961年部隊撤退被攜出,爾後就下落不明,第二部則是時序來到1980年代,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新建案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一處工地卻總是大小意外不斷,建設公司負責人請來廟公老胡祭改化解,然而大老闆肩膀上詭異的鬼臉、嘴角潰爛發出的死人味道,都讓為了新台幣而硬著頭皮接下工作的老胡愈發不安,忽地想起很久以前那個傳授給他道法科儀的老芋頭,神神秘秘提及的1961年招魂往事。

「關於鬼的故事,何嘗不是關於人的故事。」在這部作品中姜泰宇再次驗證這樣的道理,扣緊人性弱點,小說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各部曲看似獨立卻又隱埋伏線、存在著因果關係,第一部透過戰爭讓我們看見食慾與人性的惡,夾雜著貴州方言的口語書寫不僅凸顯人物身分,也讓整個氛圍更具強烈的地域色彩,在細思極恐的神祕宗教祭典之外,細膩呈現的還有戰爭場面的血腥殘酷、面臨飢餓的生理狀態以及歸家渴望的心理孤寂,而到第二部篇章場景頓時轉換到所謂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經濟富裕生活的底下物質不虞匱乏,但是我們看見的是貪婪宛如毒瘤開始孳生在人心深處,不管是不甘損失的建設公司大老闆抑或想從中大撈一筆的廟公,最終導致不可避免且不幸的接連慘劇。

至於恐怖的部分,則是藉由時空的遞嬗推移呈現出不同主題風格的味道,但要提醒不論是從前段貌似有些虛實交錯的隱晦保留,到後段愈發具體清晰的形象輪廓或聳動駭人的衝擊畫面,《嘎啦》雖然是小說,卻具有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驚悚效果,如同恐怖電影裡音效一響就先聲奪人,「喀、喀、喀。」「 嘎啦、嘎啦、嘎啦。」「阢哞哈啦,啊當嘎殺。」都讓人心臟彷彿跳漏了一拍,那張帶著貪婪與飢餓的臉和嘴!喜歡這類型的讀者,除了小說,即將上映的電影也可以期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麥田電子書+有聲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我來、我讀、我征服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商務暢銷展_本本折20
  • 動植物展(止)
  • 存股族閱讀書展(止)